資源簡介 ①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蓄謀已久;世界資本主義經濟危機波及日本,為擺脫經濟政治困境。② 中國:蔣介石全力“圍剿”紅軍,國共十年內戰給了日本可乘之機。蔣介石采取不抵抗政策(攘外必先安內)。1931,柳 1935.12.9. 1936.10. 1936.12.12. 1937.7.7.一二九運動 1937.12.13條湖事件九一八事變 掀起抗日運 延安 西安事變 南京大屠殺十四年抗日 動高潮盧溝橋事變① 長征結束,紅軍到 ① 張學良、楊虎城 (北平,七七事變) (國家公祭日)達陜北。 ② 逼蔣抗日(雙十二事變)1932日本在東北成立偽滿洲國,溥儀。① 1937.9.平型關大捷(太原會戰),林彪。 ① 5月,棗宜會戰,失敗,重創日② 粉碎日本“不可戰勝”的神話。 軍。② 汪精衛成立偽國民政府。1937.8. 1937.9. 1938 1939年秋 1940下半年 1941.12.八路軍“三光”政策 百團大戰 第三次新四軍① 殺光、燒光、搶 ① 彭德懷 長沙會戰光 ② 打擊了日軍的侵 ① 勝利(國民黨)② 針對中共抗日根 略氣焰,提高了 ② 是太平洋戰爭據地 共產黨和八路軍 爆發后,盟軍的威望,振奮了 方面獲得的第① 正面戰場:國民黨 德國成功 全國軍民爭取抗 一個勝利,引② 敵后戰場:共產黨 研制導彈 戰勝利的信心。 起了強烈的國際反響。聯合國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1942.1.1 1943 1945.4. 1945.8. 1945.8.15.中共七大 大決戰 日本① 建立一個新民主主義的中國。 ① 8月6日-9日,美國向日本 投降② 選舉產生了中央領導機關, 廣島、長崎投放原子彈;毛澤東當選為中共中央主席。 ② 8月9日,蘇聯出兵中國東③ 確立毛澤東思想為中國共產 北,擊潰日本關東軍。黨的指導思想并寫入黨章。 ③ 8月9日,毛澤東發布多道總攻令,與日決戰。1.抗日戰爭勝利后,和平建國是中國人民的強烈愿望。當時中國出現兩種不同的建國方針:中國共產黨以和平、民主、團結為號召,主張建立聯合政府,力爭建成一個新民主主義國家;國民黨打著和平建國的旗號,堅持獨裁和內戰的方針。2.在這種背景下,1945年8月蔣介石接連三次電邀毛澤東到重慶舉行和平談判。中共中央決定接受邀請,爭取和平民主新局面。8月底,毛澤東、周恩來、王若飛等乘專機抵達重慶。3.重慶談判歷時43天,1945年10月10日,國共雙方代表簽署了《政府與中共代表會談紀要》,即《雙十協定》。協定規定,堅決避免內戰,建設獨立、自由和富強的新中國。1946.6開始→1946.10國民黨軍隊占領張家口(最高峰)→1947.3全面進攻被粉碎(自衛反擊戰)1945.10. 1946.6. 1947年夏 1948.9 1948年底 1949.4.23.重慶談判《雙十協定》 西柏坡會議 三大戰役 解放南京提出從根本上打到國 國民黨敗退臺灣省民黨反動派的總任務。 中華民國滅亡并決定把戰略決戰的首戰,放在東北。暴露了國民黨反動派“假和平、真內戰”和建立專制獨裁政府的本質。孫權派衛溫到 澎湖巡 設臺灣府隸 設臺達夷州 檢司 屬福建省 灣省明末 1662年 1895年 1945年 1949年三國-吳國 元朝 荷蘭侵 鄭成功 1684年 1885年《馬關條約》 抗日戰爭 解放戰爭占臺灣 收復臺灣 割臺灣給日本 勝利 國民黨敗收復臺灣 退臺灣第一次分離 回歸 第二次分離 回歸 第三次分離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 《中國土地法大綱》② ③①工農聯盟國民黨一大 四一二 國民黨進攻中原七七事變 新中國召開 七一五反革命政變 解放區1924 1927 1937國民革命 土地革命 抗日戰爭 1945 1946 解放戰爭 1949從沒收地主土地到沒收一切土地, 規定沒收地主土地,廢除封建剝削的土地制度,實行耕者有其田,按從土地國有到土地農民私有。 照農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①使農村的階級關系和土地占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變化,激發了農民革命和生產的積極性。②翻身農民踴躍參軍參戰,為人民解放戰爭的勝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