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6.3.1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學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6.3.1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 教案【新教材】2020-2021學年高一生物人教版(2019)必修二

資源簡介

6.3.1 種群基因組成的變化
教案
一、教學目標
1.簡述種群、種群基因庫、基因頻率等概念的內涵。
2.運用數學方法討論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3.闡述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4.說明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二、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
(1)種群、物種、基因頻率、隔離等概念。
(2)變異、選擇和隔離在生物進化中的作用。
2.教學難點
(1)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2)隔離在物種形成中的作用。
教學過程
【導入】:問題探討:假定獼猴群體中有一只雄性個體發生了變異(超猴),變異使其在生存斗爭中獲得了優勢。
討論:
超猴使其所在的群體強大起來,但它卻沒有合適伴侶孤獨一生,其死后獼猴群體又恢復到原來的樣子,這能不能說獼猴群體進化了?
假如超猴降低一點擇偶標準,與普通雌性交配生小猴子。當超猴死去,多年之后,超猴的表型(基因)能不能在群體中擴散開來?
【過渡】自然選擇直接作用的是生物的個體,而且是個體的表型。但是,在自然界,沒有哪個個體是長生不死的,個體的表型會隨著個體的死亡而消失,決定表型的基因卻可以隨著生殖而世代延續,并且在群體中擴散。
研究生物的進化,僅研究個體和表型是不夠的,還必須研究群體基因組成的變化。
一、種群和種群基因庫
1. 種群的概念
生活在一定區域的同種生物全部個體的集合叫做種群。
舉例:一片樹林中的全部獼猴
一片草地上的所有蒲公英
一間屋中的全部蟑螂(不是一個種群)
2. 種群的特點
種群的個體并不是機械地結合在一起。一個種群其實就是一個繁殖的單位,雌雄個體可以通過繁殖將各自的基因遺傳給后代。
種群在繁衍過程中,個體有新老交替,基因卻代代相傳。
總結:種群是生物繁殖的基本單位。
種群是生物進化的基本單位。
3. 種群基因庫
一個種群中全部個體所含有的全部基因叫這個種群的基因庫。
4. 基因頻率
在基因庫中,某基因占全部等位基因數的比率叫做基因頻率。
5. 基因型頻率
在一個種群中,某基因型個體占全部個體的比率。
例:某昆蟲種群中決定翅色為綠色的基因為A,決定翅色為褐色的基因為a,從種群中
隨機抽出100個個體,測得基因型為AA、Aa和aa的個體分別是30、60和10個。那么A和a的基因頻率是多少?
已知:基因型AA的個體為30,Aa個體為60,aa個體為10,那么控制此性狀的等位基因總數共200個。
解析:A基因數=2×30﹢60=120個
a基因數=60﹢2×10=80個
總結:在種群中,一對等位基因的基因頻率之和等于1,
基因型頻率之和也等于1。
6. 遺傳平衡定律(哈代-溫伯格定律)
用數學方法討論基因頻率的變化
假設上述昆蟲種群數量非常大,所有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能產生后代,沒有遷入和遷出,不同翅色的個體生存和繁殖的機會是均等的(無選擇),基因A和a都不產生突變,根據孟德爾的分離定律計算。
(1)該種群產生的A配子和a配子的比值各是多少?
(2)子代基因型的頻率各是多少?
(3)子代種群的基因頻率各是多少?
(4)將計算結果填入下表,想一想,子二代、子三代以及若干代以后,種群的基因頻率會同子一代一樣嗎?
總結:
當群體滿足以下五個條件:
①群體數量足夠大; ②全部的雌雄個體間都能自由交配并能產生后代; ③沒有遷入與遷出; ④不同個體生存能力相同(無選擇); ⑤不產生突變
遺傳平衡定律:
遺傳平衡群體自由/隨機交配一次后,種群的基因頻率和基因型頻率均保持不變。
設A的基因頻率為p,a的基因頻率為q;則有p+q=1,那么
(p+q)2 = p2 + 2pq + q2 = 1
AA=p2 Aa=2pq aa=q2
二、種群基因頻率的變化
基因突變在自然界是普遍存在的。基因突變產生新的等位基因,這就可以使種群的基因頻率發生變化。
思考:生物自發突變的頻率很低,而且大多數突變對生物體是有害的,那么,它為何還能夠作為生物進化的原材料呢?
由于種群是由許多個體組成,每個個體的細胞中都有成千上萬個基因,這樣,每一代就會產生大量的突變。
【例如】果蠅1組染色體上約有1.3×104個基因,假定每個基因的突變頻率都為10-5,對一個約有108個個體的果蠅種群來說,每一代出現的基因突變數是: 2×1.3× 104 × 10-5× 108 =2 .6×107(個)
突變的有害和有利也不是絕對的,這往往取決于生物的生存環境。
【例如】有翅的昆蟲中有時會出現殘翅和無翅的突變類型,這類昆蟲在正常情況下很難生存下去。但是在經常刮大風的海島上,這類昆蟲卻因為不能飛行而避免了被海風吹到海里淹死。
基因突變產生的等位基因,通過有性生殖過程中的基因重組,可以形成多種多樣的基因型,從而使種群中出現多種多樣可遺傳的變異類型。
總結:突變和基因重組是隨機的、不定向的
思考:種群基因頻率的改變是否也是不定向的呢?
探究自然選擇對種群基因頻率變化的影響
英國的曼徹斯特地區有一種樺尺蛾(其幼蟲叫樺尺蠖)。它們夜間活動,白天棲息在樹干上。雜交實驗表明,樺尺蛾的體色受一對等位基因S和s控制,黑色(S)對淺色(s)是顯性的。在19世紀中葉以前,樺尺蛾幾乎都是淺色型的,該種群中S基因的頻率很低,在5%以下。到了20世紀中葉,黑色型的樺尺蛾卻成了常見的類型,S基因的頻率上升到95%以上。19世紀時,曼徹斯特地區的樹干上長滿了淺色的地衣。后來,隨著工業的發展,工廠排出的煤煙使地衣不能生存,結果樹皮裸露并被熏成黑褐色。
假設1870年,樺尺蛾種群的基因型頻率為SS10%,Ss 20%,ss 70%,S基因的頻率為20%。在樹干變黑這一環境條件下,假如樹干變黑不利于淺色樺尺蛾的生存,使得種群中淺色個體每年減少10%,黑色個體每年增加10%。第2~10年間,該種群每年的基因型頻率各是多少?每年的基因頻率是多少?(計算結果填入下表)(詳見課本)
總結歸納:自然選擇定向改變種群的基因頻率
自然選擇直接選擇表型而不是基因型。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種群基因頻率發生定向改變,導致生物朝著一定的方向不斷進化
在自然選擇的作用下,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更有機會產生后代,種群中控制有利變異表型的基因的頻率也會不斷提高;相反,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留下后代的機會少,種群中控制不利變異表型的基因的頻率會下降。
【課堂小結】
【隨堂練習】略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pre id="tfb94"><li id="tfb94"></li></pre>

<bdo id="tfb94"><rt id="tfb94"></rt></bdo>
  • <menu id="tfb94"><dl id="tfb94"></dl></menu><i id="tfb94"><acronym id="tfb94"><sub id="tfb94"></sub></acronym></i>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吴旗县| 中西区| 临夏县| 金寨县| 澄迈县| 开封市| 鲁山县| 昆山市| 个旧市| 铜陵市| 邢台市| 莆田市| 扶风县| 和平区| 滨州市| 来宾市| 二连浩特市| 依安县| 驻马店市| 龙州县| 阳信县| 永新县| 凤台县| 孟津县| 梁平县| 通城县| 舒城县| 鸡泽县| 海原县| 韶关市| 南涧| 岱山县| 南投县| 永春县| 白河县| 米泉市| 武山县| 本溪市| 东丰县| 兴安盟| 酒泉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