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三章 基因的本質第2節 DNA的結構(一)教學目標1、概述DNA由四種脫氧核苷酸構成,通常有兩條堿基互補配對的反向平行長鏈形成雙螺旋結構。堿基的排列順序決定了遺傳信息。2、概述DNA雙螺旋結構的主要特點,掌握堿基互補配對原則及其應用。(二)教學重難點1、教學重點(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2、教學難點(1)DNA分子結構的主要特點。(2)運用堿基互補原則進行DNA堿基計算。(三)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1952年,赫爾希和蔡斯通過噬菌體侵染細菌實驗證明DNA是噬菌體的遺傳物質。后來的研究證明:DNA是主要的遺傳物質。思考?根據結構決定功能觀思考DNA應該要具有怎樣的結構才能儲存大量的遺傳信息呢?二、DNA雙螺旋結構模型的構建1、構建者:美國的生物學家沃森和英國物理學家克里克2、意義:DNA雙螺旋結構的揭示是劃時代的偉大發現,在生物學的發展中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3、構建過程(1)科學界:DNA是以( 4種脫氧核苷酸 )單位連接而成的長鏈。(2)富蘭克林提供了( DNA衍射圖譜 )。(3)克里克和沃森以該照片推算DNA呈( 螺旋結構 )。(4)克里克和沃森嘗試搭建了很多不同的( 雙螺旋 )和( 三螺旋)結構模型。(5)查哥夫提出DNA中堿基的數量關系( A的量等于T的量 )( G的量等于C的量) 。6、克里克和沃森提出雙螺旋結構:脫氧核糖和磷酸骨架在外部,( 堿基)在內部;A與( T )配對,G與( G )配對,DNA兩條鏈的方向是(相反的)。三、DNA的結構1、DNA的組成元素:C、H、O、N、P2、基本單位:脫氧核苷酸(4種)3、脫氧核苷酸的組成:每個脫氧核苷酸是由一分子磷酸、含氮堿基、脫氧核糖構成。4、DNA的平面結構5、DNA的雙螺旋結構6、DNA結構的特點(1)多樣性:堿基對的排列順序千變萬化生物體內,一個最短的DNA分子大約有4000對堿基對,請同學計算,由4000個堿基對組成的DNA分子至少有多少種?24000(2)特異性:堿基對特定的排列順序(3)穩定性:雙螺旋結構四、DNA堿基相關計算1、DNA雙鏈中互補的兩個堿基數量相等,即A=T,C=G2、DNA雙鏈兩個不互補的堿基之和比值相等,并為堿基總數的1/2,即(A+G)/(A+G+T+C)= (T+C)/(A+G+T+C)=(A+C)/(A+G+T+C)= (T+G)/(A+G+T+C)=1/23、一條鏈中(A1+G1)/(T1+C1)=K,則另一條鏈中(A2+G2)/(T2+C2)=1/K4、不同DNA,(A+T)/(G+C)值不同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