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 教學設計【教材分析】在本節中,教材安排了一個觀察與思考 、一個資料分析,重點內容是泌尿系統的組成及尿的形成,與前面所學知識尤其是血液循環系統聯系緊密。教材編排緊貼生活實際,從“想一想,議一議”中提出排尿的意義,到結尾回歸排尿的意義,整體是個發現生活問題然后解決生活問題的過程,體現了生物學從生活中來,回到生活中去的本質特征,教師應該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并通過實驗解決問題的能力。【學情分析】學生對排尿這一生理現象雖然熟悉,但對于泌尿系統的結構及尿液如何形成和排出完全是未知領域。學生的理解難點在于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血液如何進出腎單位,尿液又如何形成。學生已經學過血液、血管及血液循環的知識,已經知道血液不僅運輸營養物質和氧還運輸二氧化碳和代謝廢物,這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經腎臟時,血液中的水、無機鹽、尿素形成了尿液,即尿液來自于血液。學生已經學習了血管的知識,再加上演示實驗就便于理解血液流經腎臟的路徑。尿液形成的理解難點在于腎小球、腎小囊內壁的過濾作用和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所以可以充分利用舊知識生成新問題,同時聯系生活實際,通過模擬實驗活動讓學生在親身體驗和觀察下獲取知識,實現真正的做中學。【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通過已有知識的啟發引導,結合圖片,學生能說出泌尿系統(包括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液體流經腎單位的途徑。通過模擬實驗,學生能闡明腎小球、腎小囊內壁及腎小管的作用特點并能描述尿液的形成過程。通過類比,學生能區分排泄和排遺。2.能力目標通過課堂引導、活動體驗與數據資料的比較分析,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動手能力和觀察能力、表達能力等。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同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形成一定的保健意識。【教學重點】1.腎單位的結構2.尿的形成和排出過程【教學難點】尿的形成過程【教學主要方法】問題教學法、實驗教學法【教學準備】教具:PPT、自制“腎小球”透明塑膠杯、茶漏1個、不同大小的食材(紅豆、黃豆、碎玉米粒、糯米)、葡萄糖粉、沖劑、食鹽、攪拌棒【時間安排】40分鐘【教學過程】教學程序 教師行為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導入 從幽默視頻導入,利用生活實際問題導入法: 視頻中的尷尬情況你有過類似遭遇嗎? 有的話,請問你覺得和你的哪些器官或者哪些系統有關系呢? 3.人體排尿的意義是為了排出體內多余的?-導入人體廢物排出這節內容。 思考、與老師互動,氣氛活躍。 集體回答 聯系生活,活躍氣氛,導入新課。泌尿系統的結構 PPT圖片展示,讓學生自學泌尿系統的組成和功能,并完成學案,教師提問鞏固。 提問:尿液形成最主要的是哪個器官? PPT展示:今天我們就來弄清楚腎臟如何形成尿液。我們知道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所以我們來看看腎臟的結構。 PPT展示:腎臟放大圖片。 提問:圖片中的紅藍結構表示什么? 自學并填寫學案。 復習、鞏固、思考。 互動回答 問題引導,用舊知識啟發新知。 讓學生再次樹立生物的結構決定功能的意識。腎單位結構 腎臟剖開,講解腎動脈分支到毛細血管。每個毛細血管網和周圍結構構成一個單位,稱為腎小球。每個腎有100萬個腎單位。 學生快速完成學案第二部分-腎臟內部結構示意圖填圖。并以開小貨車的形式完成核對答案。 提問:血液如何流經腎小球的?請用學過的知識在學案上標出血液路徑。 提問:同學畫的對不對請看教師的演示實驗。 進一步分析腎單位的結構。 提問:為什么經過腎單位后可以形成尿液,尿液來自? 尿液經過腎小球成分發生哪些變化?進而引導學生開展學生活動。 相互討論并完成學案 觀察并尋找腎單位中血液的流動路徑 逆向思維思考尿液的來源 聯系已有知識,助于形成知識網絡。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樹立學生要用科學實驗驗證假設的意識。 培養學生逆向思維。腎小球的過濾作用 (學生活動) 按照學案提示完成操作任務,前兩步教師帶著所有學生一起討論。 提問:血液中的成分有哪些?請大家回憶一下并填完學案第一步。(簡單提示如何配置模擬血液) 將自制“腎小球”、茶漏組裝起來模擬腎小球腎小囊;演示血液流經腎小球時發生的變化,操作完成后完成學案。學生操作并完成學案。 學案展示,生生互評完善腎小球、腎小囊內壁的作用。 回憶學過的知識來完成現在的模擬實驗 學生活動并完成學案;5min 生生互評,完善學案 用模擬實驗法直觀演示腎小球的作用。腎小管的重吸收作用 提問:腎小囊中液體成分:水、無機鹽、尿素、葡萄糖。 提問:葡萄糖對人體有利,但是如果全部以尿液形式排出是不是浪費?所以腎小囊中液體是不是最終尿液? 提問:那腎小囊中的液體還有哪些變化呢?經過什么結構呢?原尿流經腎小管時成分發生了什么變化?為什么? 播放微課視頻 提問:腎單位如何解決這個問題?—有用的都會被重吸收,那無機鹽也會隨著水被重吸收。 思考、看微課后回答問題 運用比較法。 視頻學習法。學生說一說 同桌、領桌互相講述尿液形成過程。 點其中一個學生起來描述整個過程。 學生與同桌、領桌互相講述尿液形成過程。 學生自主、說一說幫助達成教學目標。排尿的意義 回到導入,排尿排出血液中代謝廢物。排尿還有哪些意義?提示:體循環給全身運氧同時也帶走廢物,運到腎臟排出。 喝水多,排尿多;鹽攝入多,多喝水多排尿——維持水鹽平衡。 維持組織細胞正常的生理功能。 思考、互動 首尾呼應其他的排泄方式 提問:人體還有哪些排泄方式?你還記得前面學過的內容嗎? 區分排泄、排遺并于課后完成知識拓展 回憶呼吸系統和生物特征那節內容 總結本節內容并讓學生發散思維,培養自學能力課堂 小結 小結本節課重點內容 互動、積極回答 鞏固本節內容習題鞏固、補充 (中考真題區分腎單位的結構和功能/尿液的形成過程中各種物質的濃度變化) 腎小球、腎小囊、腎小管的各自結構和功能,區分出血尿和糖尿的問題所在 思考、互動 形成完整知識體系并檢測學習效果【板書設計】第五章 人體內廢物的排出一、泌尿系統的組成二、尿液的形成腎小球、腎小囊內壁 腎小管血液 原尿 尿液((除血細胞和大分子蛋白質)) 過濾 重吸收((全部葡萄糖、大部分水、部分無機鹽))排尿的意義其他排泄途徑排泄:排尿、排汗、呼氣排遺:排便姓名 班級 學號1、 腎的內部結構示意圖2、模擬實驗:血液流經腎小球時,會發生什么變化?實驗步驟:①配制模擬血液②組裝腎小球和腎小囊圖中的裝置2模擬 ,裝置3模擬 (腎小球/腎小囊)。③模擬血液流經腎小球的過程實驗結果:模擬血液流經腎小球,觀察進入腎小囊的物質有 。實驗結論:尿的形成過程中,腎小球和腎小囊內壁起 作用。(2016.昆明市)如圖是尿的形成過程示意圖,①~⑦表示相關結構。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①②③共同組成了一個完整的腎單位B.②起重吸收作用,⑥起過濾作用C.③、⑤、⑥中尿素濃度最低的是⑤D.健康人進食過咸的食物,⑦中鹽分會減少人體的排泄途徑還有哪些?請自學完成并于下節課將所學知識分享給大家。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