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3.6 光合作用10———讓學習更有效!知識點一 光合作用原理什么是光合作用綠色植物在陽光的作用下,利用二氧化碳和水等物質制造有機物,并釋放氧氣的過程叫作光合作用。光合作用的過程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氧氣,它包含了物質和能量的轉化。(1)物質轉化:簡單的無機物(水、二氧化碳)轉化為有機物(如淀粉等),并釋放氧氣。(2)能量轉化: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里)。3. 光合作用的意義光合作用是生物界食物的來源、氧氣的來源、能量的來源。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地球上一切生物生存、繁榮和發(fā)展的根本保障。知識點二 光合作用的條件、原料和產(chǎn)物實驗研究表明,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和葉綠體,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產(chǎn)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照和葉綠體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氧氣把此裝置放在陽光下30min后, 會看到金魚藻上冒出許多氣泡,當氣體充滿試管一半時,從水中取出,將帶火星的木條迅速插入試管中,發(fā)現(xiàn)木條復燃。因氧氣有助燃的特性,此實驗說明光合作用產(chǎn)生了氧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1)處理:將裝置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后,一起移到光下照射幾小時;各取甲、乙裝置中植物的一片葉,編號A、B,然后經(jīng)酒精脫色、清水沖洗、碘液染色。(2)現(xiàn)象:A葉片不變藍,B葉片變藍,說明甲裝置中的葉片沒有產(chǎn)生淀粉,而乙裝置中的葉片產(chǎn)生了淀粉。甲、乙裝置的主要區(qū)別是甲裝置放的是氫氧化鈉溶液,乙裝置放的是清水,氫氧化鈉溶液將甲裝置中的二氧化碳吸收了。(3)結論: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4.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靠近葉柄一側為甲,葉片頂端為乙)(1)處理:將植物放在黑暗處一晝夜,然后選取一個葉片將葉脈切斷,移到光下照射幾個小時;摘下葉片,經(jīng)過酒精脫色、清水沖洗、碘液染色。(2)現(xiàn)象:甲葉片變藍,乙葉片不變藍。甲、乙兩處主要區(qū)別是甲端有水,乙端沒有水。(3)結論: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水。5. 植物光合作用產(chǎn)生淀粉的實驗探究下列關于光合作用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 光是綠色植物光合作用不可缺少的條件B. 植物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C.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釋放有機物中的能量D. 光合作用的原料是水和氧氣下列光合作用反應式中應該填寫的內容對應正確的是( )A. ①為氧氣,②為二氧化碳B. ①為無機鹽,②為氧氣C. ③為光,④為葉綠素D. ①為二氧化碳,④為葉綠體圖示陽光下樹上的一片綠葉,甲、乙代表物質,仔細分析,判斷下列哪一說法是正確的( )A. 甲為二氧化碳、水,乙為氧氣、淀粉B. 甲為氧氣,乙為二氧化碳、水C. 甲為二氧化碳、水,乙為氧氣、水D. 甲為氧氣、淀粉,乙為二氧化碳、水下列有關光合作用的敘述中,說法錯誤的是( )A. 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B. 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C. 綠色植物所有活細胞都能進行光合作用D. 大氣中的氧氣主要來自植物的光合作用為驗證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學生選用如下裝置進行了實驗:(1)剪取天竺葵帶有5-7片葉的枝條數(shù)枝,插入盛有清水的燒杯中,放在暗處一晝夜。目的是_____,將處理過的天竺葵枝條分別放入如圖所示A、B和C三個實驗裝置中。(2)將所有實驗裝置移到光下照射數(shù)小時后:①用擠壓的方式將A、B和C裝置中的氣體通過排水法分別收集到三個試管中,將燃燒的細木條分別插入三個試管,能讓細木條繼續(xù)燃燒的是來自______裝置中的氣體。 ②通過擠壓的方式將A裝置中的氣體通入澄清的石灰水,發(fā)現(xiàn)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驗證了______是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③從B和C裝置中各取一片葉,經(jīng)酒精脫色,清水漂洗后,分別滴加碘液,可見從C裝置取出的葉片變藍,該對照實驗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下圖所示為探究“光合作用的產(chǎn)物”的若干實驗操作,正確的操作順序是( )A. ①②③④⑤ B. ③②①⑤④ C. ②①③⑤④ D. ③①②④⑤某生物探究性學習小組利用銀邊天竺葵作實驗材料,對“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實驗作了進一步探究。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1)選一葉片如圖一處理,然后開始探究水分是不是光合作用的原料之一,你認為該探究性學習小組的正確實驗操作步驟是:②→切斷主葉脈→________→⑥。 (2)若實驗成功,圖一葉片變藍的部位是________(填字母)。 (3)有同學提出質疑,認為實驗不嚴謹,因為主葉脈切斷后,分支葉脈也可以提供水分。于是該同學利用水生植物金魚藻(圖二)設計如下實驗: 取兩只量筒編號甲、乙分別放入等量金魚藻,然后加入碳酸水(用于補充二氧化碳)至滿刻度,并在筒口覆蓋透氣不透水的保鮮膜,將甲放在光照下,乙放在黑暗中,12 小時后觀察量筒水位變化(實驗環(huán)境溫度相同)。如出現(xiàn)________現(xiàn)象,可確定水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4)為了進一步確定實驗現(xiàn)象只和金魚藻有關,可以增加丙量筒,量筒內放置________,其它條件一樣,并放在光照條件下進行對照。如圖是探究光合作用產(chǎn)物的實驗裝置圖,實驗步驟如下。①往燒杯中倒入水,放入金魚藻,再將漏斗倒扣在金魚藻上;②在漏斗上倒扣一支裝滿水的試管;③將整個裝置放在臺燈邊光照。一段時間后有氣泡產(chǎn)生,試管內液面下降;④當試管內充滿氣體時,用大拇指在水中將試管口蓋住后取出;⑤檢驗試管中的氣體,得出結論。(1)步驟⑤中檢驗氣體的方法和觀察到的實驗現(xiàn)象是_____。(2)該實驗不需要對金魚藻進行暗處理,理由是_____。(3)如果要在原實驗的基礎上,探究光合作用的速率的大小與光照強弱的關系,請寫出一種改變光照強弱的方法_____。為探究紅、綠、藍等3種單色光對光合作用快慢的影響,選擇如下圖所示的實驗裝置,采用光照強度相同的紅光燈、綠光燈和藍光燈作為實驗光源。實驗步驟如下:①將金魚藻分成3份(質量相等且生長狀況相似)。②在3個大燒杯中分別倒入質量和濃度相同的碳酸氫鈉溶液(提供二氧化碳),將金魚藻放入并用漏斗倒扣住,量筒內充滿溶液。③將上述實驗裝置放在溫度適宜的黑暗環(huán)境中進行實驗。④在與裝置距離相同的地方分別用三種色光燈照射相同的時間,記錄⑤重復做三次,求平均值,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1)請補充完整實驗步驟④:________。(2)根據(jù)表中數(shù)據(jù),光合作用中光能利用率最低的是________光。(3)請從光合作用原料的角度分析,不能用蒸餾水代替碳酸氫鈉溶液的原因是________。光的顏色 量筒中氣體的體積 紅 綠 藍V排1/mL 48.9 9.2 42.3V排2/mL 50.2 10.3 43.2V排3/mL 49.5 9.6 42.8平均值/mL 49.5 9.7 42.8同學們?yōu)榱颂骄刻岣咴耘嘀参锏漠a(chǎn)量的方法,做了一個實驗:同學們選擇大白菜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相同數(shù)量、生長狀況相似的大白菜幼苗,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的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溫室 ① ② ③二氧化碳濃度 5.0% 5.0% 0.2%溫度 20℃ 15℃ 15℃(1)如果要研究溫度對栽培大白菜產(chǎn)量的影響,應選擇_______(填序號)兩組進行對照實驗。(2)種植一段時間后,觀察到第②組大白菜比第③組長得茂盛,可以說明:在__________相同的情況下,二氧化碳濃度越高,栽培大白菜的產(chǎn)量就越_________。(填“高”或“低”)某科研小組為探究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變化情況,設計了由透明的玻璃罩構成的小室,如圖A(CO2緩沖液的作用是保持小室內的CO2濃度恒定)。將該裝置放在自然環(huán)境下,測定夏季一晝夜小室內植物氧氣釋放速率的變化,得到如圖B所示曲線。請回答下列問題:(1)一晝夜中小室內氧氣濃度最高的是________點。(2)若從6時開始實驗,初始液滴位置為0,之后觀察到A裝置中液滴移動到如圖位置,那么產(chǎn)生此結果的原因是________。如圖表示一段時間內某植物葉片吸收二氧化碳與光照強度的關系示意圖,以下分析正確的是( )A. ac 段表示該植物的光合作用在不斷地增強B. b 點表示該植物既不進行光合作用,也不進行呼吸作用C. 當光照強度>n1時,該植物開始進行光合作用D. 若溫度降低,則 b 點右移光合作用強度與光照強度、二氧化碳濃度、水分供給情況、氣孔開閉情況等有關。光是光合作用的能量來源,所以在光照增強時,光合作用也隨著加強。但是,當光照增強到一定限度,即達到光飽和后,光合作用就不再加強了。下面是某晴朗的夏日,棉花葉片光合作用強度在白天的變化曲線圖,縱坐標表示光合作用強度,橫坐標表示時刻。請解釋出現(xiàn)圖變化的原因。_____________________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是相互依存的,的原料剛好是呼吸作用的產(chǎn)物,光合作用(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來自于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而得到的能量,呼吸作用時分解釋放的能量是光合作用時貯藏的能量。沒有光合作用就不可能有呼吸作用,沒有呼吸作用也不可能有光合作用,它們之間是一種相互依存又相互對立的關系,這樣才能推動植物全部的生命活動。冬天,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某溫室從16點開始持續(xù)密封48小時,測得溫室內CO2體積分數(shù)的變化情況如右圖所示。(1)植物體進行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發(fā)生在細胞結構的_____中(選填字母)。 A.細胞壁B.細胞膜C.葉綠體D.液泡(2)曲線b~c大幅度下降的原因是光合作用消耗的二氧化碳________(選填多于、少于或等于)呼吸作用產(chǎn)生的二氧化碳。 (3)經(jīng)過48小時,大棚內植物有機物的含量會________ (選填增加、減少或不變)。a、b、c三點中蔬菜積累有機物較多的是________點。 (4)菜農常常對溫室內的土栽蔬菜施用有機肥,提高蔬菜的產(chǎn)量。下列說法正確的是_____(選填字母)。 A.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產(chǎn)生二氧化碳,能促進光合作用B.腐殖質分解產(chǎn)生無機鹽,為植物生長提供營養(yǎng)C.有機物為土壤動物提供食物,促進土壤動物繁殖,改善土壤結構小明利用甲圖裝置探究植物的光合作用,一株綠色植物放入錐形瓶,瓶中安放一個測定瓶中二氧化碳濃度的無線傳感器并密封。(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相等的時刻是___時,積累有機物最多的是___時。(2)小明認為6時到18時測得二氧化碳減少量等于植物光合作用所消耗的二氧化碳量。小王不同意他的觀點,小王的理由是______________(3)寫出植物光合作用的文字表達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合理密術合理密植既充分利用了單位面積上的光照而避免造成浪費,又不至于讓葉片相互遮擋,影響光合作用。(2)進行套種(立體種植)立體種植就是把兩種或兩種以上的作物,在空間和時間上進行最優(yōu)化組合,以達到增產(chǎn)、增收、延長供應的目的。(3)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二氧化碳是植物光合作用的主要原料,空氣中二氧化碳濃度一般是0.04%,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為0.5%~0.6%時,農作物的光合作用就會顯著增強,產(chǎn)量有較大的提高。在溫室中,增加二氧化碳濃度的方法有很多。例如增施有機肥料(農家肥),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機物放出二氧化碳;噴施儲存在鋼瓶中的二氧化碳;用化學方法產(chǎn)生二氧化碳等。(4)其他方面植物光合作用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最大限度地滿足農作物進行光合作用對水、無機鹽、溫度、光照等方面的要求,農業(yè)生產(chǎn)就能獲得豐收。甜瓜是葫蘆科黃瓜屬中的栽培種,品種繁多,全國各地均有栽培。在甜瓜生長期,甲、乙兩地的氣溫如表,兩地的光照條件和栽培措施基本相同,但甲地甜瓜比乙地的含糖量高。原因是( )平均氣溫(℃) 甲地 乙地白天 33 33夜間 12 22A. 甲地白天呼吸作用比乙地弱 B. 甲地夜間呼吸作用比乙地弱C. 甲、乙兩地呼吸作用時間不同 D. 甲、乙兩地光合作用時間不同下列有關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生產(chǎn)生活中應用的敘述,正確的是( )A. 早春時節(jié)播撒棉花種子時需要覆蓋地膜,主要是為了提高光合作用B. 養(yǎng)魚缸里經(jīng)常要放一些新鮮的水草,目的不單是確保魚的餌料供應C. 農業(yè)生產(chǎn)中適時松土,遇到澇害時及時排水都是為了提高光合作用D. 晴朗的中午適當掀開大棚主要是為了降低呼吸作用,提高產(chǎn)量光合作用原理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中有著廣泛應用,如圖是北方地區(qū)A、B兩種植物光合速率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請分析回答:(1)在較長時間連續(xù)陰雨的環(huán)境中,生長受到顯著影響的植物是______。(2)圖中的“a”點表示A植物的______速率。(3)鎂是合成葉綠素的重要原料,如果以缺鎂的全營養(yǎng)液培養(yǎng)B植物幼苗,則c點的移動方向是向______(選填“左”或“右”)。(4)若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則當光照強度為f時,單位時間內,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是植物A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B。1.植物光合作用在葉中合成有機物時,下列示意圖能正確表示物質進出葉片的是( )B.C. D.2. 溫室大棚栽培蔬菜時,需要適時對大棚通風,其最主要的目的是( )A. 防止人進入大棚缺氧 B. 降低溫度,減少病蟲害的發(fā)生C. 為大棚補充氧氣,促進呼吸作用 D. 為大棚補充二氧化碳,促進光合作用3.1864年,德國科學家薩克斯將天竺葵的綠色葉片放在暗處12小時后,再將此部分葉片用錫箔遮住,經(jīng)過一段時間光照后,用碘蒸汽處理葉片,發(fā)現(xiàn)葉片的曝光部分顯藍色,遮光部分顯棕色(如圖)。該實驗可以證明( )①光合作用需要水②光合作用需要光③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④光合作用能產(chǎn)生淀粉A. ①② B. ②④ C. ③④ D. ②③4.關于“驗證綠葉在光下合成淀粉”實驗的做法,不正確的是( )A. 將盆栽天竺葵置于暗處2~3天B. 用不透光紙將一健壯葉片的一部分上下遮蓋C. 去除不透光紙片并將葉片放在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直接加熱D. 葉片脫色漂洗后滴加碘液,觀察葉片顏色的變化5.二十世紀,科學家希爾曾做過如圖這個實驗,請你觀察判斷,下列相關結論正確的是( )A.實驗表明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 B.裝置c中無氣泡產(chǎn)生是因為缺乏二氧化碳C.裝置b中氣泡內的氣體是二氧化碳 D.實驗表明光照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6.如圖所示的“人工樹葉”是一種模擬植物光合作用的裝置,利用光能將水和二氧化碳轉化為氧氣和燃料丙醇(C3H8O)。下列不屬于“人工樹葉”作用的是( )A. 為人類提供食物 B. 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C. 為人類提供能源 D. 有利于減緩溫室效應7.為探究二氧化碳是否是光合作用必需的原料,某小組設計如下實驗。分析錯誤的是( )A. 實驗變量是二氧化碳 B. 可用酒精溶解葉綠素C. 實驗前都不需要暗處理 D. 可用碘液檢測有無淀粉產(chǎn)生8.五一節(jié)小金與家人一起采摘草莓。小金發(fā)現(xiàn)種植草莓的大棚內,每隔一定距離貼地位置有一個釋放CO2的裝置,且大棚內溫度明顯高于棚外,他聯(lián)想到有關知識進行了分析,其中不合理的是( )A. 釋放CO2的裝置貼地放置,利于草莓進行更多的光合作用B. 大棚內CO2濃度較高,可增強大棚的保溫作用C. 適當增加棚內CO2的濃度,可促進草莓的生長D. 大棚中造成“溫室效應”的氣體,只有CO2一種9.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緊密相關,若圖中甲代表水和二氧化碳,則( )A.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B. Ⅰ是光合作用,Ⅱ是呼吸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C.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水和二氧化碳D. Ⅰ是呼吸作用,Ⅱ是光合作用,乙是有機物和氧氣10.如圖兩條曲線分別表示某植株一晝夜內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強度隨時間的變化情況,分析錯誤的是( )A. 影響該植物呼吸作用變化的因素之一是溫度B. a-c段,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含量增多C. b-c段,植物的光合作用一直在減弱,合成的有機物一直在減少D. C點以后,植物體內有機物的含量減少11.將盆栽綠色植物放在特定的密閉實驗裝置中,研究溫度對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影響。實驗以測得的二氧化碳減少量和增加量為指標,實驗結果如下表所示。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溫度(oC) 5 10 15 20 25 30 35 40光照下減少量() 1.00 1.75 2.50 3.25 3.75 3.50 2.90 2.40黑暗下增加量() 0.50 0.75 1.00 1.50 2.25 3.00 3.50 2.90A. 該綠色植物細胞內參與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的酶最適溫度相同B. 晝夜不停地光照,最有利于該綠色植物生長的溫度是30oCC. 35oC時,有光情況下,光合作用速率比呼吸作用速率慢D. 每天光照12小時,溫度為10oC比30oC時植物生長快12.所有生物在進行各種生命活動時都需要___________作為動力,這些能量是生物的___________,在有___________時通過___________作用分解有機物釋放出來的,有機物中的能量又是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____作用,綠色細胞的葉綠體中的___________把__________能轉變成__________能貯藏在其中的。根據(jù)光合作用的原理,在農業(yè)生產(chǎn)上,為了達到糧食的高產(chǎn)和穩(wěn)產(chǎn),農作物應該____________。13.根據(jù)光合作用的有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上面式子中a表示 ,b表示 。(2)光合作用需要的水是 (填器官名稱)吸收的,需要的二氧化碳從 進入細胞。14.圖是A、B兩種植物CO2吸收量隨光照強度改變的變化曲線。(1)圖中的“”點時,植物進行的生理活動是______;(選填“光合作用”或“呼吸作用”)(2)不考慮溫度對呼吸作用的影響,當光照強度為時,單位時間內植物光合作用合成的有機物______(選填“多于”“等于”或“少于”)植物。15.20世紀30年代,美國科學家魯賓和卡門利用18O分別標記H2O和CO2,將C18O2和CO2分別通入含小球藻的H2O和H218O中(如圖所示),迅速收集產(chǎn)生的氧氣。(1)18O和16O互為___________原子,H218O和H2O以及CO2和C18O2具有相同的化學性質,因此可以用來示蹤物質變化情況。(2)該實驗是為了研究___________。(3)該實驗必須在___________條件下進行。(4)制備含有較多小球藻的液體時,需在盛有小球藻的液體中加入___________(選填“無機鹽”或“無機鹽和有機物”),并置于適宜環(huán)境下培養(yǎng)。16.為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某興趣小組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步驟:①按如圖連接好實驗裝置,關閉閥門①②后放到黑暗處一晝夜;②將整個裝置移到適宜的陽光下照射數(shù)小時(光照前阻斷葉片間有機物的運輸);③打開閥門①,將透明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甲試管,待氣體收集滿后,打開橡皮塞,用帶火星的木條檢測;④打開閥門②,將黑色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乙試管進行檢測⑤取下A、B處葉用酒精脫色處理,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分析回答:(1)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________ (2)步驟②木條能復燃,則該氣體是________,請寫出綠色植物釋放該氣體的生理活動的表達式________。 (3)步驟④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主要來自綠色植物的________(填生理活動)。該氣體使澄清石灰水變渾濁的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________ (4)若只有A葉片變藍色,則可以得出的結論是________17.某小組在“探究環(huán)境條件對葉綠素形成的影響”的活動中,作出的假設是:光照能影響葉綠素的形成。據(jù)此假設,該小組設計了如下實驗方案: 甲組 乙組環(huán)境條件 陰暗、低溫 光照充足,適宜溫度實驗材料 同樣多株韭苗 同樣多株蒜苗處理方法 將甲、乙兩組植物栽種在各自環(huán)境中一段時間(1)全班同學們討論后認為:按上述實驗方案進行實驗,并不能對“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進行探究,因為該實驗方案中變量有______個。(2)請根據(jù)“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假設寫出你的實驗方案:①環(huán)境條件的設計:甲組環(huán)境條件是______,乙組環(huán)境條件是______。②實驗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若“光照能影響葉綠素形成的成立,那無光照組植物的葉子會顯______色。18.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請回答下列問題。(1)乙圖是29℃時,該植物二氧化碳吸收(釋放)隨光照強度變化的曲線,則a、b、c三點光合作用最弱的是______,b點的含義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實驗中,葉在28℃時通過光合作用產(chǎn)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_毫克。(3)若溫度由28℃升高到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_方。19.為了探究提高生態(tài)園內蔬菜產(chǎn)量的科學方法,同學們選擇蘿卜作為研究對象行實驗。他們在三個溫室中分別種植了相同的蘿卜幼苗,溫室內的溫度和二氧化碳濃度控制情況如下表所示(每個溫室的光照、土壤、水分等其他條件均相同):溫室 A B C二氧化碳濃度 0.03% 0.1% 0.1%溫度 20℃ 20℃ 30℃(1)探究溫度對蘿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他們應選擇________兩組進行對照實驗。(2)溫室B中的蘿卜幼苗比溫室A中的蘿卜幼苗長得快,其原因是溫室B內________,光合作用強。(3)為探究二氧化碳濃度對蘿卜幼苗光合作用強度的影響,能否選用A、C兩組進行對照實驗?為什么?20.如圖甲所示為光照強度的變化與某植物光合速率的關系,乙圖表示溫度變化與某種植物光合速率的關系,丙圖表示森林葉面積指數(shù)與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關系(葉面積指數(shù)是指單位土地面積上植物葉面積的數(shù)量,此值越大,表示植物葉片交錯程度越大)。(注:光合作用的速率是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制造有機物的量,因為有機物的量測定不方便,通常用氧氣的釋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表示)請回答:(1)甲圖中曲線上B點代表的含義為___________ ;(2)由上圖分析可知,該植物體在其他環(huán)境因素適宜時,體內有機物積累的速率要達到最大時對溫度的要求應該是___________。溫度超過40℃時此種植物表現(xiàn)為___________。(3)丙圖中的陰影部分表示___________。2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