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十一 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課程標準3.1 辯證地看待傳統文化,領會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意義, 弘揚民族精神。3.2感悟世界文化的多樣性,理解文化多樣性的價值,明確文化交流互鑒的途徑和意義。3.3辨識各種文化現象,領悟優秀文化作品的影響力和感召力;展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自信。考情預測本專題為高考考查的重點專題(1)從命題內容.上看,文化的內涵與功能,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繼承與發展,中華民族精神,文化交流與交融,文化發展,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等是考查的重點(2)從考查形式上看,選擇題和非選擇題均有出現,試題的綜合性較強(3)試題材料多為有影響的文化作品中外文化現象和具有人文特色的文化素材、我國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中的現象以及社會熱點問題(4)做好本專題復習,以“傳統文化是包袱還是財富”“文化的力量有多大”“文化創新靠什么”為議題,探討傳統文化、外來文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相關知識,形成知識體系,掌握知識間的內在邏輯(5)結合我國傳統村落和傳統戲曲發展的典型案例,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特點及當代價值,理解文化發展的途徑;結合中外文化交流案例,理解尊重文化多樣性及文化交流的意義;結合偉大的抗疫精神,理解文化強國與文化自信,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三、背誦問題第七課 繼承發展中華優秀傳統文化1.了解狹義文化的含義2.背熟政治、經濟和文化的關系,文化的相對獨立性3.背誦文化與文明的關系4.背熟文化的功能5.了解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6.背誦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主要內容7.背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特點8.背熟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當代價值9.背熟如何對待傳統文化10.了解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含義11.背熟中華民族精神的內涵、作用、要求12.背熟某一具體精神和中華民族精神的關系第八課 學習借鑒外來文化的有益成果1.背熟民族文化的地位、作用、核心和靈魂2.背熟為什么尊重文化多樣性3.背熟如何尊重文化多樣性4.背熟如何文化交流、文化交融5背熟如何正確對待外來文化第九課 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1.背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要求2.了解中華民族由衰微走向重振的重要轉折點3.背熟革命文化的作用4.背誦怎樣發展社會主義先進文化5.背誦為什么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發展道路6.背熟文化發展的基本路徑7.背熟如何建設文化強國8.背熟文化自信的作用9.背熟如何堅定文化自信四、易混易錯1.人們文化素養的核心和標志是文化程度。2.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一經形成,就具有確定的方向性,對人的綜合素質和終身發展產生永久不變的影響。3.文化是一種社會物質力量。4.經濟是文化的基礎,因此,文化與經濟發展始終亦步亦趨。5.經濟與文化的發展是同步的。6.優秀的文化創造時代的未來,決定時代的走向。7.不同文化背景下的人們對同一行為的評價是不同的。8.文化能夠增強人的精神力量。9.文化對人的影響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因此,只要處在一定的文化環境中,就一定能形成較高的文化修養。10.世界文化全球化趨勢的出現,必然弱化民族文化的多樣性。11.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長期相互借鑒而日趨同一。12.認同本民族文化,就是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樣性。13.文化的多樣性就是指文化的多元化。14.世界各地的文化幾乎沒有共同性。15.在世界文化出現全球化趨勢的今天,對那些失傳的古老民族文化,沒有必要進行搶救和保護,應當順其自然地讓它們被歷史淘汰。16.保護文化遺產根本上在于發掘其經濟價值。17.必須尊重和認同傳統文化。18.傳統文化在世代相傳中是一成不變的。19.歷史上存在的文化就是傳統文化。20.文化創新就是拋棄傳統文化,建立新文化。21.文化創新來自作者的靈感、想像力、創造力,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文化工作者是文化創造的主體。22.極具傳統特色的“中國元素”是中華民族精神的核心內容,是中華文化發展的力量源泉。23.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就必須抵制外來思想文化的影響。24.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會導致狹隘的民族主義。25.從文化建設的角度看我們應當改造腐朽文化并取締落后文化。26.在文化建設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會妨礙文化多樣性的發展。27.文化事業就是文化產業。五、知識整合1.怎樣對待傳統文化?(如何創新中華優秀傳統文化)①對待傳統文化是一個“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也是一個“推陳出新、革故鼎新”,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我們要堅持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有鑒別地加以對待,有批判地予以繼承,努力用中華民族創造的一切精神財富來以文化人、以文育人;②實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注意:創新性發展側重于對內涵進行補充完善)③立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2、怎樣對待文化的多樣性?【怎樣對待外來文化? 怎樣進行文化交流?】①尊重文化多樣性,在堅持各民族平等的基礎上,尊重差異、理解個性,認同本民族文化,尊重其他民族文化,相互借鑒,求同存異。積極推動不同民族文化的交流。(注意:只能認同本民族文化)②通過文化交融,積極借鑒別國別民族思想文化的長處和精華,為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豐富發展汲取豐富營養,增強本國本民族文化的自尊、自信、自立。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保持開放的心態,學習借鑒世界優秀文化成果,以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反對文化復古主義和全盤西化的觀點。④立足國情,交流互鑒,應當堅持“洋為中用”,以我為主,為我所用,堅守中華文化立場,吸收外來有益文化,推動當代中國文化發展。一、選擇題:本題共15小題,每小題3分,共45分。每小題只有一個選項符合題目要求。1.(2021·湖南高考真題)2020年11月舉辦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中外參觀者對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展示的千層底布鞋制作技藝等贊不絕口;來自意大利的55個世界文化遺產被濃縮成5個主題,通過五面氛圍大屏展示,給觀眾帶來一場全方位的意式審美體驗。中外文化遺產在進博會上的展示說明( )①不同文化凝結著各自民族的智慧 ②文化的價值在于不同文化的交流③文化與經濟的交融增進了文明互鑒 ④文化的內涵因現代科技而不斷豐富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1·河北高考真題)博覽典籍故事,讀懂典籍思想。中央廣播電視總臺熱播的《典籍里的中國》,曾演繹了一場《天工開物》作者宋應星和“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兩位科學家跨越300余年、共筑“禾下乘涼夢”的奇妙故事。這個故事打動了觀眾,也讓《天工開物》中“此書于功名進取毫不相關也”一語更加深入人心。可見( )①科學家不計功名的奉獻精神燦耀古今②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創新形式③文化發展是揚棄傳統文化的過程④不斷推陳出新才能做出正確的文化選擇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2019·海南高考真題)習近平說:“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歷史和現實都表明,一個拋棄了或者背叛了自己歷史文化的民族,不僅不可能發展起米,而且很可能上演一場歷史悲劇。”這一論述蘊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 )①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②一定社會的經濟和政治歸根到底是由文化決定的③文化為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④文化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水平的根本尺度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4.(2021·浙江高考真題)立志“讓窮鄉親過上好日子”的小張,農業大學畢業后,毅然回到家鄉。他組建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從家鄉的山水中“釀造”財富,十年奮斗,夙愿得償。小張的事跡折射出的新時代有為青年的共性是( )A.重鄉情、重承諾、重實干B.有理想、有本領、有擔當C.重精神、輕物質、善經營D.知榮辱、守公德、嚴私德5.(2021·浙江高考真題)古代孟母三遷,當今基層政府和社區組織重視文化公園、文化走廊、文化櫥窗建設。兩者相隔千年,背后卻蘊含著相同的道理,這就是( )A.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B.文化建設推動著經濟建設C.文化環境對人的素質有重要影響D.人的文化素養在教育活動中養成6.(2021·浙江高考真題)紀錄片《本草中華》將傳統素材引入現代生活場景,使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以獨特視角講述了人與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收獲無數點贊。該紀錄片之所以成功,是因為它( )①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②使文化回歸傳統價值③創新了文化的傳播手段④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7.(2020·海南高考真題)海南省昌江縣陶鳳交,28年來帶領一幫姐妹歷盡艱辛,靠肩挑手抓,在荒漠里種下338萬株木麻黃,形成一片海防林,打破了外國專家“棋子灣流丘不能種樹”的論斷,創造了一個綠色奇跡。陶鳳交及其姐妹被稱為“綠色姨子軍”,她們所展現的精神( )①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②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③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④是中華文化的精髓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8.(2020·海南高考真題)據報道,在電影下鄉活動中,海南省電影公司在全國率先建立了省級農村電影院線,至2020年初,已在全省2500個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場電影,觀影農民近500萬人次,電影下鄉活動有利于( )①實現公共文化資源共享,是消除城鄉差別的關鍵步驟②開拓農村電影市場,促進電影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③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④加強精神文明建設,使之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9.(2012·四川高考真題)與各國一道為建立公正合理的國際新秩序而努力,是中國外交政策的重要組成部分。下列選項體現中國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文化主張的是A.”攻心為上,攻城為下,心戰為上,兵戰為下”B.“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C.“以勢交者,勢傾則絕;以利交者,利窮則散”D.“寡助之至,親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順之”10.(2017·江蘇高考真題)在一些旅游景區,國內外的許多標志性建筑如天壇、鳥巢、兵馬俑、埃菲爾鐵塔、悉尼歌劇院等,經常被照搬、模仿或抄襲,山寨景觀多次出現。對此類現象認識正確的是A.滿足了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B.促進了中西方文化的融合C.發展了我國的社會主義文化D.需要通過文化創新去改變11.(2019·海南高考真題)隨著經濟不斷發展,農民的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但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有所拾頭。針對這種情況,某地大力倡導移風易俗,婚事新辦、喪事儉辦,文明、節儉、和諧、健康的新風尚日漸形成。這表明( )①必須堅決抵制、依法取締各種落后文化②文化生活越繁榮,越需要加強正確引導③民間習俗不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④樹立正確的文化觀,能夠增強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2020·北京高考真題)《眾志成城抗擊疫情》郵票采用連票形式,第一圖集中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群體形象,第二圖以醫務工作者形象為主體,“眾”字將兩枚郵票緊密連接。郵票的設計( )①在方寸之間記錄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歷程,講述了中國故事②描繪了中華兒女逆行出征的場景,彰顯了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③凝聚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展現了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④是重大現實事件在設計者頭腦中的客觀映象,體現了物質的力量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3.(2020·北京高考真題)博物館是保護和傳承人類文明的重要殿堂,是連接過去、現在、未來的橋梁。北京擁有故宮、國家博物館等綜合性博物館,自然、天文等專門博物館,錢幣、戲曲等內容專精的博物館以及眾多的名人故居。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打造“博物館之城”( )①旨在恢復傳統文化,增加文化的積累②可推動博物館之間的交流互通,實現文化趨同③能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帶動文化產業發展④有利于發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助力文化中心建設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4.(2020·天津高考真題)武術在中國歷史悠久,有廣泛的群眾基礎,深受青少年喜愛。2020年1月,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將武術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是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 )A.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引領世界體育發展B.講好中國故事,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C.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D.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15.(2020·山東高考真題)茶起源于中國,盛行于世界。2020年5月21日是聯合國確定的首個“國際茶日”,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圍繞“茶和世界·共品共享”這一主題,開展“全球相約‘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人們從一“葉”間感受各國不同韻味的茶文化。這表明( )①“茶”中蘊含的人文精神是民族文化的集中表現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根本動力③互聯網是人們超越時空局限共享茶文化的重要手段④各國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6分)(12分) 人無精神則不立,國無精神則不強。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跨越時空、歷久彌新。一部抗美援朝戰爭史,就是一部志愿軍將士寫就的偉大精神史。在波瀾壯闊的抗美援朝戰爭中,英雄的中國人民志愿軍始終發揚祖國和人民利益高于一切、為了祖國和民族的尊嚴而奮不顧身的愛國主義精神,英勇頑強、舍生忘死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不畏艱難困苦、始終保持高昂士氣的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完成祖國和人民賦予的使命,慷慨奉獻自己一切的革命忠誠精神,為了人類和平與正義事業而奮斗的國際主義精神,鍛造了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征途漫漫,惟有奮斗。我們要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凝聚起中華民族奮斗的磅礴偉力,攻堅克難,向著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奮勇前進!結合材料,運用“文化傳承與文化創新”的知識,分析在新征程中我們為什么要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專題十一 文化繼承與文化創新 參考答案1.B①: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凝結著各族人民的智慧,①符合題意。②:文化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文化價值任何時候都是為人服務的,文化價值在于其發揮作用,但其價值不在于交流,②說法不科學。③:文化遺產在進博會上給觀眾帶來審美體驗,表明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增加文明互鑒,③符合題意。④:文化是人類社會實踐的產物,其內涵應隨著人類社會實踐的發展而發展,科技僅僅是推動文化發展的重要因素,僅僅使收集、選擇、傳遞、儲存文化資源的手段和方式發生了變革,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2.A①②:題干強調通過《典籍里的中國》演繹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共鳴,說明科學家不計功名的奉獻精神燦耀古今,同時演繹奇妙故事打動觀眾,說明傳承發展優秀傳統文化需要不斷創新形式,①②符合題意。③:文化發展的實質是文化創新,文化創新要繼承傳統,推陳出新,對待傳統文化要批判繼承,也就是揚棄傳統文化,但本題題干強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共鳴,并沒有涉及去其糟粕,③說法錯誤。④:推陳出新與作出正確的文化選擇并沒有必然因果關系,本題題干強調傳統文化與當代文化之間的共鳴,并沒有涉及推陳出新,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A。3.B①③:“我們說要堅定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說到底是要堅定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這一論述蘊含的文化生活道理是文化是一個國家和民族的靈魂,文化為經濟發展和政治進步提供精神動力和價值支撐,①③符合題意。②:文化是由經濟和政治決定的,②說法錯誤。④:經濟發展水平是衡量一個民族和國家發展水平的根本尺度,④說法錯誤。故本題選B。4.BB:立志“讓窮鄉親過上好日子”表明有理想;他組建合作社,帶領鄉親們從家鄉的山水中“釀造”財富,十年奮斗,夙愿得償,這表明有本領、有擔當,故B入選。A:材料不涉及重承諾,故A不選。C:材料并未涉及重精神、輕物質,故C不選。D:材料并未涉及知榮辱、守公德、嚴私德,故D不選。故本題選B。5.CC:古代孟母三遷,當今基層政府和社區組織重視文化公園、文化走廊、文化櫥窗建設,都要重視環境,文化對人的影響來自特定的文化環境,文化環境對人的素質有重要影響,故C入選。AB:選項AB與題意不符,不選。D:人的文化素養在教育活動和實踐活動中養成,與題意不符,故D不選。故本題選C。6.B①④:將傳統素材引入現代生活場景,使傳統價值對接時代需要,以獨特視角講述了人與自然相互守望的新故事,這表明為傳統文化注入時代內涵,促進了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故①④入選。②:使文化回歸傳統價值的說法錯誤,應該是促進優秀傳統文化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故②不選。③:文化傳播手段是指文化傳播總要通過一定的媒介來實現,這些傳播媒介就是文化傳播手段。可見,該紀錄片并沒有創新文化的傳播手段,故③不選。故本題選B。7.A①:民族精神作為民族文化的結晶,是隨著時代變化而不斷豐富的,“綠色姨子軍”所展現的精神為中華民族精神增添了新的時代內容,①符合題意。②:“綠色姨子軍”不畏辛苦,流丘種樹,為中國在世界創造了一個綠色奇跡,這說明“綠色姨子軍”所展現的精神是愛國主義精神的具體體現,②符合題意。③:“綠色姨子軍”所展現的精神是28年前形成的,“把中華民族精神提升到了一個新水平”說法不符合題意,③排除。④:中華民族精神是中華文化的精髓,④錯誤。故本題選A。8.B①:在當前的社會發展階段,我國的城鄉差距只能縮小不能消除,①錯誤。②③:建立了省級農村電影院線,至2020年初,已在全省2500個行政村放映了16000多場電影,觀影農民近500萬人次,這說明電影下鄉活動有利于開拓農村電影市場,促進電影文化產業的繁榮發展,有利于保障農民的文化權益,豐富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②③符合題意。④:精神文明建設能夠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提供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而不是新農村建設的根本動力,④錯誤。故本題選B。9.B本題考查文化的多樣性。B:中國關于建立國際新秩序的文化主張。“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與共,天下大同”意思說的是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各個民族和國家豐富多彩優秀文化,只有通過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才能推動人類社會的發展,天下太平,B正確。ACD:三項都不是反映文化的平等交流、借鑒和融合,ACD不符合題意。故本題選B。10.D山寨景觀的出現并不能滿足人民群眾的文化需求,故A錯誤;山寨景觀是照搬、模仿或抄襲,并不能促進中西方文化的融合,故B錯誤;山寨景觀的出現不利于我國社會主義文化的發展,故C錯誤;山寨景觀只是照搬、模仿或抄襲其他景觀,凸顯了創新能力的不足,這需要通過文化創新去改變,故D正確。故選D。11.C①:材料涉及的是落后文化,對落后文化要教育改造、對腐朽文化要抵制和取締,①錯誤。②:紅白喜事大操大辦、鋪張浪費等陳規陋習有所拾頭,這說明文化生活越繁榮,越需要加強正確引導,②符合題意。③:民間習俗有健康的也有不健康的,不能一味認定民間習俗不利于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③錯誤。④:面對落后文化,我們應樹立正確的文化觀,能夠增強抵御落后文化的能力,④正確。故本題選C。12.A①②:郵票集中表現了人民解放軍指戰員、醫護人員、科研工作者、社區工作者、人民警察、志愿者等群體形象,“眾”字將兩枚郵票緊密連接,這體現了郵票在方寸之間記錄了萬眾一心抗擊疫情的歷程,講述了中國故事,也描繪了中華兒女逆行出征的場景,彰顯了英勇無畏的奉獻精神,①②符合題意。③:材料未能涉及中華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③排除。④:郵票的設計屬于意識,是人腦對客觀存在的主觀映象,而不是客觀映像,而且也不是物質的力量,④錯誤。故本題選A。13.D①:傳統文化有精華有糟粕,恢復傳統文化說法錯誤。①錯誤。②:文化交流融合,但不可說文化趨同。②錯誤。③④:依托豐富的博物館資源,北京市提出要建設布局合理、展陳豐富、特色鮮明的“博物館之城”,能為人們創造有意義的文化體驗,帶動文化產業發展,有利于發揮北京歷史文化資源優勢,助力文化中心建設。③④符合題意。故本題選D。14.DA:將武術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有利于提升中國體育影響力,但“引領世界體育發展”的說法夸大了武術首次成為奧林匹克系列運動會正式比賽項目的作用,A排除。B:中國的武術文化屬于我國的傳統文化,中國武術走向世界與“增強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吸引力”之間沒有必然聯系,排除B。C:材料中的做法有助于更好的傳播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促進中外文化交流,與“堅守中華文化的基本立場,保持中華文化的特性”無關,排除C。D:武術作為中國的傳統文化,被國際奧委會執委會會議列入第四屆青奧會正式比賽項目,這有利于拓寬中華文化傳播渠道,推動東西方文明交流交融,D正確。故本題選D。15.D①:民族節日是民族文化的集中展示,是民族情感的集中表達。①說法有誤。②:文化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的基本特征,也是人類文明進步的重要動力,而不是根本動力。②說法有誤。③:由題意知,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開展“全球相約 ‘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人們感受到各國不同韻味的茶文化,這體現了大眾傳媒能夠最大限度地超越時空的界限,匯集來自世界各地的信息,顯示出文化傳遞、溝通、共享的強大功能,成為文化傳播的主要手段,故③符合題意。④:文化是民族的,各民族的文化都有自己的個性和特征;文化又是世界的,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由題意知,我國農業農村部與聯合國糧農組織等國內外相關機構開展“全球相約 ‘共飲一杯茶’”線上活動,讓來自不同地區的人們感受到茶文化的韻味,這體現了文化是世界的,各國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故④符合題意。故本題正確答案為D。16.答案①文化具有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功能,文化是民族的血脈和靈魂。 ②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能夠為人們提供精神指引,推動國家繁榮振興。③有利于培育中華民族精神,激發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④有利于繼承革命文化,傳承紅色基因,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進文化。⑤有利于堅定理想信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堅定文化自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