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水》說課稿一、教材和學生分析 水的知識貫穿整個初中自然科學課程,在本節之前,第一冊教材中已學過水的構成和水的分類,地球上的水循環。第二冊教材中已學過各種生物的生理活動離不開水,如植物的光合作用、呼吸作用、蒸騰作用,生物體內營養物質的吸收和運輸,廢物的排出,生物體的構成等等。第三冊教材中已學過物質的溶解,水是一種常見的溶劑。在本節之后,還將學習水溶液的一些知識,水質和飲用水的衛生(第五冊),水溶液中的反應(第六冊)等等。學生對水這一物質既熟悉又陌生。說熟悉,是因為日常生活離不開水,對水已司空見慣。說陌生,是因為學生對水的認識是表層的,感性的和零星的。如何使學生對水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本節開始從微觀角度來認識水。教材的編寫符合學生的認知規律,即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在初一安排一些水的感性認識,然后在初二和初三上升到理性認識。本節內容是感性和理性的結合點。 本節內容作為第三章的第一單元,知識相對獨立。按教材編寫順序,全節知識可分三個板塊:天然水是溶液、水的組成、水的性質。第一塊還是以感性認識為主,學生的學習應該沒有障礙。第二塊是純理性認識,對學生的思維能力要求較高。第三塊是從感性到理性,這樣的認識過程學生已比較熟悉。(前面所學的氧氣、氫氣、二氧化碳的性質學習方法與此相似。)根據先易后難,循序漸進的原則,教學中應把水的組成放在最后學習。教學時可將三塊內容放在一教時內完成,亦可將水的組成放在第二教時。二、教學目標認知目標:1.了解天然水是溶液(明確天然水與純凈水的區別)。2.了解水的組成和性質(水組成的研究分析過程,水的物理性質和化學性質)。 技能目標:1.練習水中進行化學反應的一些實驗操作。2.初步培養邏輯思維能力和實驗分析能力。 情感目標:通過對水的組成的研究,向學生進行科學方法和實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教育。三、教學的重點、難點和教學策略 教學重點:水的化學性質。 教學難點:水組成的實驗研究分析過程。 教學策略:對于第一塊內容天然水是溶液和水的物理性質的學習,可采用體驗學習的方法,因為學生對此已有比較豐富的感性認識,體驗較深。通過學生回憶以前所學知識和小組討論,再結合實例的觀察(如天然礦泉水),學生就能比較自然地懂得天然水是一種溶液(混合物)以及水的一些主要物理性質。對于水的化學性質的學習,可采用“做中發現”的方法進行。重點可突破兩個實驗:鈉與水的反應和生石灰與水的反應。可將這兩個演示實驗改為學生分組隨堂實驗,讓學生在做中發現水的這兩點重要化學性質,然后采用類比、演繹等方法得出其他的化學性質。對于水組成的學習,首先應排除學生的思維障礙,因為在此之前,學生的頭腦中已有一個清晰的結論:水的分子式為H20。現在要學生暫時忘記這個分子式,通過實驗去得出這個分子式,好多學生轉不過彎來,這種科學的研究方法對學生來講還是第一次,所以重點應放在對學生的方法教育和分析過程的引導上,而不在于結論。四、教具準備 多媒體:幻燈片四張:①學生已學過的與水有關的知識條目,如:水是一種常用的溶劑,光合作用需要水,呼吸作用產生水,水的沸點在標準大氣壓下為100℃,水的凝固點為0℃,水的密度為1.0X103千克/米3;水是一種無色無味的液體,水通電能分解,水在地球表面分布很廣;世界水日為3月22日,等等(盡可能將學生能想到的條目都列進去)。②鈉與水反應的實驗報告 實驗步驟 實驗現象 結論或化學方程式1.將一小塊鈉放入水中立即熔化成銀白色的小球,在水面上迅速游動,發出嘶嘶聲,并逐漸消失。鈉的熔點低,鈉的密度比水小。鈉與水能劇烈反應。2.在瓶口點燃發出爆鳴聲產生了一種可燃性氣體。3.在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無色溶液變紅色。反應后產生了一種能使無色酚酞試液變紅的物質(NaOH)2Na十2H20:2NaOH+H2↑實驗器材:每組一瓶礦泉水(帶標簽),一小塊鈉、五色酚酞試液、一小塊生石灰、試管、燒杯、火柴、膠頭滴管。錄像片:水電解的實驗過程。五、教學過程設計 教師主導:新課導人:開門見山。 設問:地球表面分布最廣的是什么物質?生物體內含量最多的是什么物質?由此直接導人課題。(板書)第一節水 新授: 1.請每桌同學仔細觀察桌上所放的一瓶礦泉水,并討論,根據觀察,得出結論。學生往往從色、態、味等角度去認識,教師再引導學生觀察瓶上的標簽,能發現什么結論?礦泉水中含有多種對人體有益的物質,所以天然水是溶液(板書),是混合物。 我們自然科學中研究的水常常是純凈物,那么怎樣才能將天然水變成純凈水呢? 教師介紹蒸餾法和通過離子交換樹脂的方法得到蒸餾水和去離子水。 (板書)純凈水:蒸餾水、去離子水 2.復習回顧以前所學的水的知識。 分四人小組討論:在前面已學過哪些與水有關的知識。要求將討論的結果寫在紙上,看哪一組寫得多。約三分鐘后,匯報結果,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逐一將幻燈片①中的條目打出。 將上述水的知識進行分類,整理出物理性質、化學性質、用途等幾大類。 3.學習水的主要物理性質。(板書) 將幻燈片①中水的物理性質加以整理,重點突出水的反常膨脹。 4.學習水的化學性質。(板書) 除了以前介紹過的水通電能分解和水參加光合作用以外,水還有哪些化學性質呢? 隨堂實驗:金屬鈉與水的反應。 此實驗需在教師指導下分步進行:A.取黃豆般大小的一粒金屬鈉(表面的煤油一定要用濾紙擦干),用大頭針戳住,大頭針附在瓶蓋內。B.礦泉水瓶內盛約4/5的水,并空氣擠出,蓋住密封。 C.將瓶子倒過來,使鈉與水接觸反應,觀察現象。D.打開瓶蓋,立即點燃氣體。E.在所得溶液中滴加無色酚酞。 實驗后,師生討論,共同完成幻燈片②中的實驗報告。 類比:由學生寫出鉀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習鐵與水在高溫下發生的反應和制取水煤氣的反應。 強調反應的條件和產物,并復習反應的類型和有關氧化還原反應的知識。 隨堂實驗:生石灰與水的反應。 在小試管中放一小塊生石灰,然后用膠頭滴管先滴4至5滴水,過一會兒再逐滴加水,觀察現象(用手感覺試管底部的溫度變化)。 實驗后由學生分析得出水的這一點化學性質。 類比:寫出氧化鈉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習非金屬氧化物與水的反應。 思考:金屬氧化物能與水反應,那么非金屬氧化物能否與水反應呢? 回憶:前面所學的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得出結論。 演繹:寫出三氧化硫與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學習水的分解反應 回憶水電解的反應,比較水在高溫下分解的反應。 水的化學性質作一小結 學生討論后回答,然后教師播放幻燈片③。 5.學習水的組成。(板書) 提問:根據水的分子式H20,你能說出水的組成和分子構成嗎?那么這個分子式又是怎樣得來的呢?(通過實驗) 教師引導:現在讓我們暫時忘掉水的分子式,怎樣通過實驗來探索得出水的分子式。 師生討論:要確定物質的分子式,必須知道組成這種物質的元 素種類和分子中的原子個數。元素種類可以通過實驗和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化學反應前后原子的種類不變)得到。而原子個數可以通過定量實驗得到。 提問:水電解時的實驗現象。 播放幻燈片④,逐一分析得出結論。 說明:測定水的組成的實驗,以后也可以用氫氣還原氧化銅和干燥劑吸水的組合實驗來完成。 課堂鞏固 1.課堂口答練習:①教材第54頁練習1。 ②某可燃物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和水,試討論此可燃物的組成。 2.思考討論: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以后,你對水這一物質有哪些新的了解?學習過程中還存在哪些疑難問題? 作業布置:教材第54頁練習2.3及作業本中的有關練習。課外實踐性活動:對你家里的用水狀況作一調查,并提出節水措施。六、結束語 本節課內容多,應充分注意主次,合理安排時間,以突破重點,解決難點;應充分利用實驗的優勢,加強實踐體驗,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探究的精神;應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加強師生的雙邊互動,在各個教學環節中教師要及時給予表揚與肯定,以激勵學生不斷進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