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考前沖刺】高考歷史三輪 專題十四 二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1945年至今)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考前沖刺】高考歷史三輪 專題十四 二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1945年至今)學案(原卷版+解析版)

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十四 二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1945年至今)
【思維導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知識梳理】
一、兩極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雅爾塔體系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
(2)二戰后,美蘇雙方失去了戰時同盟的基礎,關系逐漸惡化。
(3)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西歐衰落,美蘇實力相對均衡,成為主宰世界的兩大力量。
(4)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表現
(1)政治上,美國推行杜魯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義,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蘇聯采取措施與之對抗,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2)經濟上,美國為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遏制蘇聯擴張,推行馬歇爾計劃;蘇聯為打破資本主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www.21-cn-jy.com
(3)軍事上,美國推動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推動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4)1948年的柏林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二次高潮。【來源:21cnj*y.co*m】
3.“冷戰”中的熱戰
(1)朝鮮戰爭: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政策,“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2)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美國的霸主地位相對衰落。
4.影響
(1)雙方劍拔弩張,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
(2)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5.特點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間所進行的除直接交戰以外的全面對抗,涉及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各個領域。21*cnjy*com
(2)在美蘇雙方爭奪重點地區未見熱戰,局部熱戰并未避免。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歐洲一體化
(1)背景
①歐洲有相似的文化傳統。
②近代以來,歐洲國家之間持續的沖突與戰爭,激起了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強烈愿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歐洲人認識到國家聯合的重要性。
④法德之間的矛盾化解。
(2)過程
①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
②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
③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3)影響
①推動歐洲經濟發展,促進歐洲政治一體化發展。
②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原因: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進行民主改革;美國的大力扶植;重視教育。
(2)表現: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開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謀求政治大國地位。21教育網
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新興獨立國家面臨維護國家獨立和發展經濟的迫切任務;美蘇的爭霸引起世界局勢的動蕩,它們不愿意卷入美蘇間的斗爭。www-2-1-cnjy-com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影響:形成了一支新的國際政治力量,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
4.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冷戰”后的世界局勢——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兩極格局的瓦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實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3)影響: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冷戰”的結束。
2.“冷戰”結束后的世界形勢
(1)世界形勢總體上趨于緩和。
(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呈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3.當今世界格局的特點
(1)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時期。
(2)目前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4.多極化趨勢加強
(1)美國極力構建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2)歐洲一體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
(3)日本加快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
(4)俄羅斯致力于恢復振興經濟和恢復大國地位。
(5)中國國際地位與影響日益提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
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確立,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2.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及評價
(1)新變化
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實行經濟宏觀調控,20世紀50—60年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各國采取政府干預與市場結合的“混合經濟”政策。【出處:21教育名師】
②西方福利國家在戰后得到發展: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導致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③第三產業得到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第三產業興起,拓展了經濟活動領域,改善了資源配置。
④美國“新經濟”的出現: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及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
(2)評價:其實質是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對生產力仍有很大的容納度,還處于上升發展時期。
3.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進程
赫魯曉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爾巴喬夫改革
內容 ①農業: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擴大農莊和農場的自主權;提倡種植玉米。②工業:擴大企業自主權;承認物質利益 ①擴大企業自主權,用經濟手段管理企業。②重點發展重工業 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
評價 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沒有從根本上突破 蘇聯軍事實力增強,但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未沖破斯大林體制,最終失敗 其措施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經濟下滑,國內局勢失控,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形成
①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世界有了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
②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
(2)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
(3)影響
①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
②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推動了國際貿易自由化,反映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③確立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有利于美國對外經濟擴張。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歐洲聯盟:1993年成立,歐 ( http: / / www.21cnjy.com )洲政治經濟一體化的進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區域化組織;提高了歐洲的國際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21cnjy.com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 ( http: / / www.21cnjy.com )年成立,由兩個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和發展中國家墨西哥組成,是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貿易集團,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經濟實力。
(3)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成立,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1年加入,是當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促進了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21·世紀*教育網
3.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原因:科技發展(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質基礎和推動力);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技術手段);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推動者);兩極格局結束(消除障礙);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條件)。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2)實質: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3)評價
①對世界: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②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對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但在經濟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4)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①它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加劇了全球化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②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
③加深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了經濟危機。
4.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
(1)含義: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
(2)宗旨:促進各國市場開放,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貿易的自由化。
(3)原則:非歧視原則(含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
(4)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與世界經濟實現全面接軌,必將有力地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5)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四、二戰后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
1.現代信息技術
(1)過程
①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②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于“冷戰”的需要,開發信息技術,互聯網產生。
③20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功能
提供文件傳輸、電子郵箱、聊天等服務。
(3)影響
①它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②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改變了傳統產業。
③改變人們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方式。
④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現代主義文學
(1)背景: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使表現西方社會精神危機的現代主義成為文學主流。
(2)特點:強調表現自我;手法比較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
(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3.現代主義美術
(1)背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工業化的快節奏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
(2)特點: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流露出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復雜心態。
(3)代表作: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4.現代主義音樂:搖滾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
5.影視藝術:電視進入普及階段,被稱為“第八藝術”。
【高考突破】
一、二戰后初期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體現
(1)金融方面:憑借《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建立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2)國際貿易方面: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擴大商品輸出,實際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
(3)工業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加強了它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確立起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對抗。
(5)國際事務方面:著手策劃成立聯合國,成立初期被美國一度控制,并以此作為推行世界霸權政策的工具。
二、兩極格局下美蘇對抗的特點及美國對外政策
(1)美蘇對抗特點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至20世紀50年代表現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冷戰。
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被美蘇爭霸局面代替,伴隨著冷戰在世界各地進行爭霸、對抗。
③美蘇兩極格局對峙是國際關系的基本特征,實質是美蘇兩分天下,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2)美國對外政策
①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第二次世 ( http: / / www.21cnjy.com )界大戰結束后,表現為實行冷戰;對中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封鎖孤立;20世紀70年代,開始調整與中國的關系,并與中國建交。
②對西歐: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經濟上利用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隨著西歐的崛起和聯合,美國調整戰略,逐漸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關系。
③對日本:美國從獨占日本到扶植日本,日本從追隨美國到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軍事同盟關系。21·cn·jy·com
三、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冷戰之間的關系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4.TIF" \* MERGEFORMATINET
(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是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
(2)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系一個組成部分和集中表現,從屬于雅爾塔體系。
(3)雅爾塔體系下兩極格局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而冷戰又加劇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4)兩極格局的瓦解,意味著冷戰局面的結束和雅爾塔體系的瓦解。
【真題演練】
1.(2019·課標全國Ⅲ,34)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7—1948年,美國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臨饑荒,美國政府拒絕提供救濟,因為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這反映出(  )
A.三權分立體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識形態影響政府政策
C.執政者力圖重塑國家精神 D.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
【答案】B
【解析】“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以此為依據,美國政府拒絕為部分面臨饑荒的印第安人部族提供救濟。根據時間信息“1947—1948年”可知,當時美蘇兩極格局的斗爭態勢影響到美國政府的對內政策,B項正確;材料沒有涉及美國的政權結構,A項錯誤;美國執政者依然奉行資本主義的治國精神,并未改變和重塑,C項錯誤;材料中美國政府拒絕提供援助,并未體現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D項錯誤。
2.(2018·課標全國Ⅰ,35)下圖反映了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國的變化情況,這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3.TIF" \* MERGEFORMATINET
A.第三世界發展壯大 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
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 D.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加強
【答案】A
【解析】本題通過此方法可 ( http: / / www.21cnjy.com )以看出從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國的數量在不斷增加,而美洲、歐洲、大洋洲成員所占的比重發展趨勢是逐步減少,而非洲、亞洲成員國的比重發展趨勢是大幅度增加。聯系所學知識判斷:新增加的成員國主要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剛剛獲得獨立的發展中國家,即第三世界國家。
3.(2016·課標全國Ⅰ,35)1 ( http: / / www.21cnjy.com )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援助歐洲復興計劃,并敦促歐洲方面首先擬定一項聯合性質的計劃,要求該計劃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歐洲國家的同意,也應征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馬歇爾計劃體現出來的美國對歐政策(  )
A.有利于煤鋼聯營的建立 B.促成了歐美平等伙伴關系
C.導致歐洲出現對峙 D.成為德國分裂的根源
【答案】A
【解析】煤鋼聯營建立于1951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西歐六國把煤、鋼等戰略物資捆綁在一起,這符合馬歇爾計劃“歐洲一部分國家聯合”的意圖,A項正確。馬歇爾計劃實施時,西歐是受制于美國的,排除B;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不久,歐洲就出現了兩大陣營的對峙,排除C;美蘇冷戰是德國分裂的根源,排除D。
4.(2016·課標全國Ⅱ,35)20世紀5 ( http: / / www.21cnjy.com )0年代中期,美國一位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 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
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
【答案】D
【解析】材料時間是“20 ( http: / / www.21cnjy.com )世紀50年代中期”,當時美蘇處于冷戰對峙狀態下,美國的宣傳是為了讓更多人知道美國,實際是借助文化手段與蘇聯在世界范圍內爭奪所謂的“中間地帶”,故D項正確。
5.(2019·課標全國Ⅱ,35)
蘇聯1970年計劃完成情況 (單位:噸)
類別 1961年對1970年的預測或計劃任務 1970年實際產量
鋼 1.45億 1.15億
煤 3.9億 3.35億
肉 2 500萬 1 230萬
蔬菜與瓜類 4 700萬 1 300萬
上表可以說明當時蘇聯(  )
A.經濟發展的問題積重難返 B.經濟政策保持了連續性
C.經濟改革的重點轉向農業 D.社會生活需求發生變化
【答案】A
【解析】根據材料信息可知,到1970年 ( http: / / www.21cnjy.com ),蘇聯的實際鋼產量和煤產量都比計劃要低,而肉和蔬菜與瓜類等生活必需品的產量遠遠低于計劃任務,說明蘇聯高度集中的計劃經濟體制阻礙了經濟的發展。材料強調的是高度集中的經濟體制帶來嚴重的問題,不是強調經濟政策的連續性,B項錯誤。材料中并未強調經濟體制改革的方向且這一時期蘇聯重點發展重工業,C項錯誤。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社會生活需求的變化,D項錯誤。2-1-c-n-j-y
6.(2019·課標全國Ⅲ ( http: / / www.21cnjy.com ),35)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由2.6%下降到1.3%,物價上漲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推行包括國有化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其結果(  )
A.加劇了經濟惡化 B.實現了物價下降
C.推動了通貨緊縮 D.放棄了經濟自由
【答案】A
【解析】20世紀70年代,資 ( http: / / www.21cnjy.com )本主義國家發生“滯脹”危機,新形勢下需要減少國家對經濟的干預,但是法國總統密特朗上臺之后卻繼續加強對經濟的干預,這樣只能加劇經濟惡化,不利于經濟的復蘇和發展,A項正確;“滯脹”危機下,政府加強干預會導致危機加劇,不利于物價的下降,B項錯誤;“滯脹”危機下,政府加強干預會導致經濟危機加劇,通貨膨脹加劇,C項錯誤;資本主義國家只是加強對經濟的干預,從未放棄經濟自由,D項錯誤。【版權所有:21教育】
7.(2018·課標全國Ⅱ,35)20世紀 ( http: / / www.21cnjy.com )60—7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農村迅速實現了機械化,數百萬農民成了相對富裕的農場主。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
A.馬歇爾計劃開始發揮作用 B.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推動
C.西歐社會福利制度的確立 D.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答案】B
【解析】本題中歐洲三國農村的變化是歐洲經濟一體化發展的結果。
8.(2017·課標全國Ⅲ,3 ( http: / / www.21cnjy.com )5)2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總統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應當“使權力和資源開始從華盛頓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體人民手中,我們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我們將同他們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國聯邦政府試圖(  )
A.消除國家干預經濟的弊端 B.將權力下放到州政府
C.擴大福利政策的覆蓋范圍 D.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
【答案】A
【解析】結合所學可知,20世紀70年代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家干預經濟措施的弊端日益顯現,西方各國紛紛減少國家干預。材料“使權力和資源開始從華盛頓流回到州和地方”說明美國政府試圖減少聯邦對經濟的干預,故A項正確。減少干預并非完全放權到地方和恢復自由放任,故B、D兩項錯誤;由于20世紀70年代國家財政壓力過大,政府開始縮減福利政策范圍,故C項錯誤。【來源:21·世紀·教育·網】
9.(2017·課標全國Ⅰ,34)下圖是蘇聯時期的一幅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該漫畫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四省\\大二輪 歷史 四省(11.6)\\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馬珊珊1\\e\\四省\\大二輪 歷史 四省(11.6)\\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A.外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徹底失敗 B.蘇聯在帝國主義包圍中仍實現工業化
C.二戰期間蘇聯經濟建設并未停滯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蘇聯經濟的發展
【答案】D
【解析】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的寓意是: ( http: / / www.21cnjy.com )斯大林格勒曾經是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的重要戰役發生地,第二次世界大戰后這座被毀的城市得以重建,引起西方國家的恐慌,說明了西方國家的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蘇聯經濟的發展,故D項正確。A項錯在“蘇俄”;20世紀30年代蘇聯通過兩個五年計劃已經基本上實現了工業化,故排除B項;C項與漫畫反映的時間信息不符。2·1·c·n·j·y
10.(2018·課標全國Ⅱ,4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蘇四國共 ( http: / / www.21cnjy.com )同簽署了《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戰后建立一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奠定了聯合國成立的基礎。1944年8—10月,中、美、英、蘇四國代表在美國舉行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關于處理國際爭端的原則等多項建議后來被納入聯合國憲章,被稱為“中國建議”。10月9日,中、美、英、蘇四國同時發表了《關于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確立了未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內容。1945年4月,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召開,四個發起國的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大會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為會議正式語言,設立了中、美、英、蘇、法等十四國首席代表組成的執行委員會。6月25日制憲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次日,與會的50個國家舉行簽字儀式,中國代表團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
——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材料,概述中國在參與聯合國創建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
【答案】(1)簽署宣告成 ( http: / / www.21cnjy.com )立聯合國的《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提出多項被納入聯合國憲章的“中國建議”;發表初步描繪聯合國藍圖的《關于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參與組織聯合國制憲會議,簽署《聯合國憲章》。21*cnjy*com
(2)在抗擊法西斯侵略的戰爭中做出卓越貢獻,國際地位顯著提高;較早提出創建聯合國設想;積極推動聯合國創建。
【解析】(1)中國參與聯合國的創建活動,主要是提出建議和簽署文件。
(2)“原因”要聯系中國對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貢獻和對聯合國建立的貢獻來進行說明。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
專題十四 二戰后的世界政治、經濟與文化(1945年至今)
【思維導圖】
( http: / / www.21cnjy.com / )
【知識梳理】
一、兩極格局的形成
1.背景
(1)雅爾塔體系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框架。
(2)二戰后,美蘇雙方失去了戰時同盟的基礎,關系逐漸惡化。
(3)國際力量對比發生重大變化,西歐衰落,美蘇實力相對均衡,成為主宰世界的兩大力量。
(4)美蘇兩國在意識形態、國家利益上的矛盾激化。
2.表現
(1)政治上,美國推行杜魯門 ( http: / / www.21cnjy.com )主義,以“遏制共產主義”作為國家政治意識形態和對外政策的指導思想;蘇聯采取措施與之對抗,成立了共產黨和工人黨情報局。21cnjy.com
(2)經濟上,美國為扶持和控制西歐國家、遏制蘇聯擴張,推行馬歇爾計劃;蘇聯為打破資本主義世界對社會主義國家的經濟封鎖,成立經濟互助委員會。21·cn·jy·com
(3)軍事上,美國推動成立了北大西洋公約組織;蘇聯則推動成立了華沙條約組織,美蘇兩極格局正式形成。
(4)1948年的柏林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一次高潮,1962年的古巴導彈危機是美蘇“冷戰”的第二次高潮。2·1·c·n·j·y
3.“冷戰”中的熱戰
(1)朝鮮戰爭:使中美關系徹底破裂,美國采取遏制中國的政策,“冷戰”從歐洲擴大到亞洲。
(2)越南戰爭:耗費了美國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財力,導致美國的霸主地位相對衰落。
4.影響
(1)雙方劍拔弩張,使世界局勢動蕩不安。
(2)兩大集團勢均力敵,使得近半個世紀沒有爆發新的世界大戰。
5.特點
(1)第二次世界大戰后美蘇間所進行的除直接交戰以外的全面對抗,涉及經濟、軍事、外交、文化、意識形態各個領域。www.21-cn-jy.com
(2)在美蘇雙方爭奪重點地區未見熱戰,局部熱戰并未避免。
二、世界多極化趨勢的出現
1.歐洲一體化
(1)背景
①歐洲有相似的文化傳統。
②近代以來,歐洲國家之間持續的沖突與戰爭,激起了歐洲人對歐洲統一的強烈愿望。
③第二次世界大戰后,西歐國家普遍衰落,歐洲人認識到國家聯合的重要性。
④法德之間的矛盾化解。
(2)過程
①1951年歐洲煤鋼共同體成立。
②1958年歐洲經濟共同體和歐洲原子能共同體正式成立。
③1967年歐洲共同體成立。
(3)影響
①推動歐洲經濟發展,促進歐洲政治一體化發展。
②一定程度上沖擊了兩極格局,有利于世界多極化趨勢的發展。
2.日本成為世界經濟大國
(1)原因:加強了對經濟的干預;進行民主改革;美國的大力扶植;重視教育。
(2)表現:20世紀80年代成為僅次于美國的世界第二經濟大國。
(3)影響: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領域形成了美、日、西歐三足鼎立的局面;日本開始推行自主的外交政策,謀求政治大國地位。21·世紀*教育網
3.不結盟運動的興起
(1)原因:新興獨立國家面臨維護國家獨立和發展經濟的迫切任務;美蘇的爭霸引起世界局勢的動蕩,它們不愿意卷入美蘇間的斗爭。www-2-1-cnjy-com
(2)形成:1961年第一次不結盟國家和政府首腦會議的召開,標志著不結盟運動正式形成。
(3)影響:形成了一支新的國際政治力量,有力地沖擊了兩極格局,推動了世界民族解放運動的發展,加速了帝國主義殖民體系的瓦解。【來源:21cnj*y.co*m】
4.中國的發展和崛起:成為影響世界的重要力量。
三、“冷戰”后的世界局勢——兩極格局瓦解和多極化趨勢的加強
1.兩極格局的瓦解——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
(1)時間:20世紀80年代末90年代初。
(2)實質:社會制度發生根本變化。
(3)影響:標志著兩極格局的瓦解和“冷戰”的結束。
2.“冷戰”結束后的世界形勢
(1)世界形勢總體上趨于緩和。
(2)和平與發展成為時代主題,但呈現緩和與緊張、和平與動蕩并存的局面。
3.當今世界格局的特點
(1)新的世界格局尚未形成,世界處于新舊格局交替時期。
(2)目前暫時形成“一超多強”的局面,但世界多極化趨勢不斷加強。
4.多極化趨勢加強
(1)美國極力構建以自己為主導的單極世界。
(2)歐洲一體化進程取得重大進展。
(3)日本加快謀求政治大國地位的步伐。
(4)俄羅斯致力于恢復振興經濟和恢復大國地位。
(5)中國國際地位與影響日益提高。
三、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和全球化趨勢
(一)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發展
1.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二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確立,世界經濟向著體系化、制度化的方向發展。
2.戰后資本主義經濟的新變化及評價
(1)新變化
①國家壟斷資本主義的發展:第二 ( http: / / www.21cnjy.com )次世界大戰后,資本主義國家普遍奉行國家干預的經濟政策,實行經濟宏觀調控,20世紀50—60年代進入經濟高速發展的“黃金時代”,20世紀70年代初,主要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出現“滯脹”現象,各國采取政府干預與市場結合的“混合經濟”政策。2-1-c-n-j-y
②西方福利國家在戰后得到發展:緩解了社會矛盾,擴大了社會消費,但導致國家財政不堪重負。
③第三產業得到發展:科技的進步、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推動了第三產業興起,拓展了經濟活動領域,改善了資源配置。【版權所有:21教育】
④美國“新經濟”的出現:以知識經濟為基礎、以信息技術為主導的新的經濟增長模式,極大地推動了美國及世界各國經濟的發展。21*cnjy*com
(2)評價:其實質是對生產關系的局部調整,說明資本主義制度對生產力仍有很大的容納度,還處于上升發展時期。
3.蘇聯的社會主義改革
(1)背景:斯大林模式的弊端日益暴露。
(2)進程
赫魯曉夫改革 勃列日涅夫改革 戈爾巴喬夫改革
內容 ①農業:提高農產品收購價格;擴大農莊和農場的自主權;提倡種植玉米。②工業:擴大企業自主權;承認物質利益 ①擴大企業自主權,用經濟手段管理企業。②重點發展重工業 承認市場對經濟的調節作用;調整所有制結構
評價 一定程度上沖擊了斯大林模式,但沒有從根本上突破 蘇聯軍事實力增強,但導致國民經濟比例嚴重失調,未沖破斯大林體制,最終失敗 其措施背離了社會主義方向,經濟下滑,國內局勢失控,最終導致蘇聯解體
(二)第二次世界大戰后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戰后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形成
①以美元為中心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建立,世界有了統一的國際貨幣體系。
②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成立,建立起以美國為主導的國際貿易體系。
(2)三大支柱: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
(3)影響
①一定程度上穩定了世界經濟秩序,促進了世界貿易。
②順應了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趨勢,推動了國際貿易自由化,反映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制度化方向發展。
③確立美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主導地位,有利于美國對外經濟擴張。
2.世界經濟區域集團化
(1)歐洲聯盟:1993年成立,歐洲政治經濟 ( http: / / www.21cnjy.com )一體化的進程加快,是合作程度最高的區域化組織;提高了歐洲的國際政治地位;有利于推動世界朝著多極化方向發展。【來源:21·世紀·教育·網】
(2)北美自由貿易區:1994年成立 ( http: / / www.21cnjy.com ),由兩個發達國家美國、加拿大和發展中國家墨西哥組成,是第一個由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組成的經濟貿易集團,增強了國際競爭力和區域經濟實力。
(3)亞太經合組織:1989年成立,中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1991年加入,是當今范圍最廣、規模最大的區域性經濟合作組織;促進了地區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和經濟技術合作。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
3.世界經濟的全球化趨勢
(1)原因:科技發展(物 ( http: / / www.21cnjy.com )質基礎和推動力);交通運輸和信息技術(技術手段);跨國公司和各種國際組織(推動者);兩極格局結束(消除障礙);絕大多數國家實行市場經濟體制(有利條件)。
(2)實質:以發達資本主義國家為主導,資本在全球范圍內的新一輪擴張。
(3)評價
①對世界:是一把雙刃劍,既加速了世界經濟發展,也造成了全球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②對發達國家:發達國家在經濟全球化中占主導地位,成為經濟全球化的最大受益者。
③對發展中國家:處于劣勢和被動地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有利于吸引外資、技術和先進的管理經驗,開拓國際市場,但在經濟競爭中處于十分不利的地位,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著空前的壓力和挑戰。
(4)經濟全球化進程中的問題
①它拉大了發達國家與發展中國家的貧富差距,加劇了全球化競爭中的利益失衡。
②發展中國家的國家主權和經濟安全面臨空前壓力和挑戰。
③加深了世界各國經濟的相互依賴性,增強了經濟危機。
4.世界貿易組織(WTO)的建立
(1)含義:協調國際貿易關系的國際經濟組織。
(2)宗旨:促進各國市場開放,調解貿易糾紛,實現全球貿易的自由化。
(3)原則:非歧視原則(含最惠國待遇原則、國民待遇原則)、自由貿易原則和公平競爭原則。
(4)中國與世界貿易組織:2001年,中國正式成為世貿組織成員。中國與世界經濟實現全面接軌,必將有力地推動全球經濟的繁榮與發展。
(5)世界貿易組織的建立標志著規范化、法制化的世界貿易體系建立起來,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
四、二戰后的科學技術和文學藝術
1.現代信息技術
(1)過程
①1946年美國研制成世界上第一臺電子計算機,奠定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基礎。
②20世紀60年代末,美國出于“冷戰”的需要,開發信息技術,互聯網產生。
③20世紀90年代以后,互聯網進一步發展為全球信息網。
(2)功能
提供文件傳輸、電子郵箱、聊天等服務。
(3)影響
①它在社會經濟、文化等各個領域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信息化社會開始出現。
②加快了經濟全球化的步伐,改變了傳統產業。
③改變人們工作、生活及社會交往方式。
④給人們特別是青少年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
2.現代主義文學
(1)背景:兩次世界大戰、經濟危機和嚴重的社會問題,使表現西方社會精神危機的現代主義成為文學主流。
(2)特點:強調表現自我;手法比較怪誕,故事的開頭和結尾沒有明顯的理由;背景模糊不清,因果關系不明,語言風格悖離傳統。
(3)代表作:海明威的《老人與海》、愛爾蘭作家貝克特的《等待戈多》。
3.現代主義美術
(1)背景:兩次世界大戰,給人們的心靈造成巨大創傷;工業化的快節奏加劇了人們的緊張感。
(2)特點:反傳統和反理性,重視藝術家的“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現”,流露出憤怒、消極、悲觀、失望等復雜心態。21*cnjy*com
(3)代表作:畢加索的《格爾尼卡》。
4.現代主義音樂:搖滾樂成為流行音樂的主流。
5.影視藝術:電視進入普及階段,被稱為“第八藝術”。
【高考突破】
一、二戰后初期美國謀求世界霸權的體現
(1)金融方面:憑借《布雷頓森林協定》確立了美元的霸權地位,建立了一個以美元為中心的世界貨幣體系。
(2)國際貿易方面:推動國際貿易自由化,通過《關稅與貿易總協定》擴大商品輸出,實際上形成了以美國為中心的資本主義世界貿易體系。【出處:21教育名師】
(3)工業科技方面:在第三次科技革命中處于領先地位,加強了它在世界政治經濟中的主導地位。
(4)政治格局方面:逐步確立起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對抗。
(5)國際事務方面:著手策劃成立聯合國,成立初期被美國一度控制,并以此作為推行世界霸權政策的工具。
二、兩極格局下美蘇對抗的特點及美國對外政策
(1)美蘇對抗特點
①第二次世界大戰后初期至20世紀50年代表現為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陣營與以蘇聯為首的社會主義陣營之間在政治、經濟、軍事上的冷戰。
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以后逐漸被美蘇爭霸局面代替,伴隨著冷戰在世界各地進行爭霸、對抗。
③美蘇兩極格局對峙是國際關系的基本特征,實質是美蘇兩分天下,打上了大國強權政治的烙印。
(2)美國對外政策
①對蘇聯等社會主義國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第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后,表現為實行冷戰;對中國,支持蔣介石發動內戰,對中華人民共和國進行封鎖孤立;20世紀70年代,開始調整與中國的關系,并與中國建交。
②對西歐:政治上扶植反共力量;經濟上利用馬歇爾計劃控制西歐。隨著西歐的崛起和聯合,美國調整戰略,逐漸走向平等的政治同盟關系。
③對日本:美國從獨占日本到扶植日本,日本從追隨美國到開始謀求政治大國地位,走向平等的政治軍事同盟關系。
三、雅爾塔體系、兩極格局、冷戰之間的關系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4.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4.TIF" \* MERGEFORMATINET
(1)雅爾塔體系的建立奠定了戰后兩極格局的基本框架;是兩極格局形成的基礎。
(2)兩極格局是雅爾塔體系一個組成部分和集中表現,從屬于雅爾塔體系。
(3)雅爾塔體系下兩極格局對抗的主要形式是冷戰,而冷戰又加劇了兩極格局的形成。
(4)兩極格局的瓦解,意味著冷戰局面的結束和雅爾塔體系的瓦解。
【真題演練】
1.(2019·課標全國Ⅲ, ( http: / / www.21cnjy.com )34)1947—1948年,美國部分印第安人部族面臨饑荒,美國政府拒絕提供救濟,因為有人指控他們部族公社的生活方式是共產主義式的而不是美國式的。這反映出(  )
A.三權分立體制存在重大缺陷 B.意識形態影響政府政策
C.執政者力圖重塑國家精神 D.國家對經濟的干預加強
2.(2018·課標全國Ⅰ,35)下圖反映了1945—1975年間聯合國成員國的變化情況,這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3.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3.TIF" \* MERGEFORMATINET
A.第三世界發展壯大 B.歐共體的成員增加
C.世界貿易范圍明顯擴大 D.經濟區域化的趨勢加強
3.(2016·課標全國Ⅰ,35) ( http: / / www.21cnjy.com )1947年,美國國務卿馬歇爾提出援助歐洲復興計劃,并敦促歐洲方面首先擬定一項聯合性質的計劃,要求該計劃即使不能得到所有歐洲國家的同意,也應征得一部分國家的同意。馬歇爾計劃體現出來的美國對歐政策(  )
A.有利于煤鋼聯營的建立 B.促成了歐美平等伙伴關系
C.導致歐洲出現對峙 D.成為德國分裂的根源
4.(2016·課標全國Ⅱ,35)20世紀 ( http: / / www.21cnjy.com )50年代中期,美國一位著名黑人爵士樂演唱家,在美國新聞署的資助和安排下,多次赴非洲等地巡演,贏得了大量歌迷,很多人通過他的演唱知道了美國。美國政府機構支持該演唱家海外巡演的主要目的是(  )
A.爭取國內黑人選民支持 B.展示美國的經濟實力
C.抵制不結盟運動的發展 D.與蘇聯爭奪中間地帶
5.(2019·課標全國Ⅱ,35)
蘇聯1970年計劃完成情況 (單位:噸)
類別 1961年對1970年的預測或計劃任務 1970年實際產量
鋼 1.45億 1.15億
煤 3.9億 3.35億
肉 2 500萬 1 230萬
蔬菜與瓜類 4 700萬 1 300萬
上表可以說明當時蘇聯(  )
A.經濟發展的問題積重難返 B.經濟政策保持了連續性
C.經濟改革的重點轉向農業 D.社會生活需求發生變化
6.(2019·課標全國Ⅲ,3 ( http: / / www.21cnjy.com )5)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法國國內生產總值年平均增長率由2.6%下降到1.3%,物價上漲了1倍。1981年,密特朗就任總統后,推行包括國有化在內的一系列措施,其結果(  )
A.加劇了經濟惡化 B.實現了物價下降
C.推動了通貨緊縮 D.放棄了經濟自由
7.(2018·課標全國Ⅱ,35)20世紀6 ( http: / / www.21cnjy.com )0—70年代,法國、聯邦德國和意大利北部原本落后的農村迅速實現了機械化,數百萬農民成了相對富裕的農場主。這一變化的原因是(  )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
A.馬歇爾計劃開始發揮作用 B.歐洲經濟一體化的推動
C.西歐社會福利制度的確立 D.布雷頓森林體系的瓦解
8.(2017·課標全國Ⅲ,35)2 ( http: / / www.21cnjy.com )0世紀70年代初,美國聯邦政府機構臃腫,財政支出龐大,總統尼克松在咨文中呼吁,應當“使權力和資源開始從華盛頓流回到州和地方,更重要的是回到全體人民手中,我們要使各州和地方擔負更多的責任,我們將同他們分享收入”。由此可知,美國聯邦政府試圖(  )
A.消除國家干預經濟的弊端 B.將權力下放到州政府
C.擴大福利政策的覆蓋范圍 D.恢復自由放任的傳統
9.(2017·課標全國Ⅰ,34)下圖是蘇聯時期的一幅漫畫《又是斯大林格勒》。該漫畫表明(  )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新建文件夾\\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張瀟\\2019\\二輪\\看幻燈片\\大二輪 四省 歷史\\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馬珊珊\\2019\\大二輪\\歷史 四省\\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E:\\四省\\大二輪 歷史 四省(11.6)\\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INCLUDEPICTURE "\\\\馬珊珊1\\e\\四省\\大二輪 歷史 四省(11.6)\\全書完整的Word版文檔\\S-15.TIF" \* MERGEFORMATINET
A.外國對蘇俄的武裝干涉徹底失敗 B.蘇聯在帝國主義包圍中仍實現工業化
C.二戰期間蘇聯經濟建設并未停滯 D.遏制政策未能阻止蘇聯經濟的發展
10.(2018·課標全國Ⅱ,46)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1943年10月,中、美、英、蘇四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共同簽署了《關于普遍安全的宣言》,宣告在戰后建立一個維持國際和平與安全的國際組織,奠定了聯合國成立的基礎。1944年8—10月,中、美、英、蘇四國代表在美國舉行會議,中國代表團提出的關于處理國際爭端的原則等多項建議后來被納入聯合國憲章,被稱為“中國建議”。10月9日,中、美、英、蘇四國同時發表了《關于建立普遍性國際組織的建議案》,確立了未來聯合國憲章的基本內容。1945年4月,聯合國制憲會議在舊金山召開,四個發起國的首席代表輪流擔任大會主席,中、英、法、俄和西班牙文為會議正式語言,設立了中、美、英、蘇、法等十四國首席代表組成的執行委員會。6月25日制憲大會一致通過《聯合國憲章》。次日,與會的50個國家舉行簽字儀式,中國代表團第一個在憲章上簽字,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五大常任理事國之一。21教育網
——摘編自張海鵬主編《中國近代通史》
(1)根據材料,概述中國在參與聯合國創建過程中的主要活動。
(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中國成為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的主要原因。
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
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track id="r4fhd"></track>

    <pre id="r4fhd"><abbr id="r4fhd"><code id="r4fhd"></code></abbr></pre>
      <ul id="r4fhd"></ul>

        <menu id="r4fhd"></menu>
        1. 主站蜘蛛池模板: 绿春县| 汕尾市| 弥渡县| 崇信县| 贵德县| 当涂县| 刚察县| 阿城市| 大冶市| 天门市| 蓬莱市| 马鞍山市| 宣城市| 瑞安市| 肥西县| 兴安盟| 武清区| 文登市| 民丰县| 新宁县| 芷江| 邢台县| 平远县| 铜梁县| 山西省| 新干县| 光山县| 衡阳市| 济源市| 沈丘县| 海盐县| 闻喜县| 华池县| 张家界市| 休宁县| 辛集市| 登封市| 昌吉市| 阳信县| 沙田区| 汪清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