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1 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孕育(奠基)【思維導圖】(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點梳理】一、政治: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1.夏商周時期“天下共主”的確立(1)王位世襲制:我國第一個國家政權是夏朝。商朝是個彌漫著神權色彩的王朝。(2)分封制①目的:鞏固奴隸主貴族的統治。②對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③內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④作用:周王室和諸侯國的臣屬關系更加明確,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邊遠地區得到開發,疆域擴大。www-2-1-cnjy-com(3)宗法制①特點:嫡長子繼承,以血緣為紐帶,等級森嚴。②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保證王權的穩定。③內容:按血緣親疏,確立起嚴格的大小宗體系及土地、財產、政治地位的分配、繼承制度。④作用:強化了王權,保障了貴族特權;強調血緣關系,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4)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實行世卿世祿制,選官范圍限定為貴族,由貴族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2.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時期: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1)王權體制面臨的挑戰:爭霸與兼并戰爭;諸侯變法運動;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則遭到破壞;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來源:21cnj*y.co*m】(2)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從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雛形出現;郡縣制出現。二、經濟:中國古代農耕經濟模式的形成1.農業(1)生產工具:春秋戰國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標志著我國進入“鐵器時代”。【出處:21教育名師】(2)經營方式:中國古代經歷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農耕的發展過程。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21cnjy.com(3)土地制度: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實行土地國有的井田制;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為土地兼并現象的根源。(4)租佃關系:戰國時期產生。2.手工業(1)夏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進入繁榮時期。(2)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開始出現,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并存。3.商業(1)原始社會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業產生。(2)商朝:產生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3)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業被官府壟斷。(4)春秋戰國時期:私商成為商人的主體,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4.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實施重農抑商的政策。三、思想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發展1.西周時期:文化上“學在官 ( http: / / www.21cnjy.com )府”,即官府壟斷教育;實行禮樂制度,即周禮。商周時期,敬祖重德的文化為儒家學說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商代,漢字的完整體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2.春秋戰國時期(1)思想:春秋時期,道家 ( http: / / www.21cnjy.com )創始人老子提出“無為而治”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提出“仁”“禮”的學說;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學派,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基礎。(2)科技:戰國時期發明了指南儀器——司南;戰國時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文學藝術:春秋時期的《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戰國時期的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21教育網【高考突破】一、商周政治文明的傳承(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為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①從中國早期的“公共權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個人獨裁專制”趨勢。②從商朝的“內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③從商朝的“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到西周的“禮樂制度”再到秦朝“焚書坑儒”為代表的思想控制。(2)西周出現敬天保民的民本觀念。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當時出現了敬天保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本觀念。例如:“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淵源。二、深入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轉型(1)從權力分散的分封制度向權力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的轉型。①轉型的原因:君權日益擴張;各國變法圖強;戰爭需要集權。②轉型的表現:建立在新型的社會組織方式基礎之上的鄉里制度和郡縣制度出現;君主集權在各國出現。(2)由血緣宗法社會向地緣政治社會的轉型。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分封制、宗法制崩潰,世卿世祿變成選賢與能。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3)土地制度的變化:從井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 ( http: / / www.21cnjy.com )制。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它開始于商,盛行于西周;隨著鐵器和牛耕的出現,“私田”大量出現,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開始瓦解。魯國的“初稅畝”,實際上承認了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21·cn·jy·com(4)經濟政策的變化:從工商食官到重農抑商。三.諸子百家思想反映的春秋戰國時期變動的階級關系(1)孔子提出“克己復禮”,主張社會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希望通過“仁愛”“德治”等手段,維護舊的社會秩序的愿望。21·世紀*教育網(2)老子主張統治者“無為而治”,反映了春秋晚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面對社會動蕩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3)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社會安定,建立公平社會的愿望。(4)孟子和荀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儒學思想,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希望統治者爭取民心、維護統治的愿望。21*cnjy*com(5)韓非子主張“法治”,要求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等,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建立地主階級專政的愿望。四.先秦儒學豐富的思想內涵(1)仁愛思想。孔子主張“仁者愛人”,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統治者要愛民,得民心。(2)強調整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在儒家思想中,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民族利益和整體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3)提倡人倫價值。孔子強調 ( http: / / www.21cnjy.com )“孝悌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孟子主張“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人倫關系中的地位及其應盡的義務。2·1·c·n·j·y(4)注重社會秩序。孔子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復禮,齊之以禮。(5)注重道德修養。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6)強調修養踐履的重要性。儒家認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儒家關注現實政治,具有理性精神。【版權所有:21教育】【真題演練】1.(2020·課標全國Ⅰ,24 ( http: / / www.21cnjy.com ))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周桓王拒絕。熊通怒稱現在周邊地區都歸附了楚國,“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楚)武王”。這表明當時周朝A. 禮樂制度不復存在 B. 王位世襲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開始解體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戰【答案】D【解析】根據所學內容可知,分封制下諸侯獲得 ( http: / / www.21cnjy.com )封位都要得到周天子的認可,根據“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可知楚王自立為王的做法是對分封制的破壞,說明當時分封制度受到挑戰,故選D;A項說法過于絕對,禮樂制度依然存在,排除;王位世襲制始終存在,并沒有消亡,排除B;材料沒有體現宗法血緣關系,不能說明宗法關系開始解體,排除C。故選D2.(2020·課標全國III,24)圖5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 http: / / www.21cnjy.com / )A. 鑄鐵技術的進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審美觀念的不同 D. 國家統一的推動【答案】B【解析】商周的貝幣、春秋戰國的布幣和漢 ( http: / / www.21cnjy.com )代的五銖錢都是當時流通的貨幣,在形制方面都體現出便于攜帶的特征,這種形制有利于商品交易活動的順利進行,說明這些貨幣形制是商品交易活動過程中不斷選擇的結果,B正確;商周貨幣是貝殼,春秋戰國布幣是青銅貨幣,不屬于鑄鐵貨幣,排除A;題干設問中要求的是“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要求尋找同一性,C選項中的“審美觀念不同”強調的是差異性,排除;春秋戰國時期諸侯割據,國家并不統一,排除D。www.21-cn-jy.com3.(2019·課標全國Ⅰ,24)據學者考訂,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 )21*cnjy*com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 B.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 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答案】B【解析】由“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 ( http: / / www.21cnjy.com )王,多為兄終弟及”到“西周產生了11 代12位王”,并結合所學知識,西周實行宗法制,其核心是嫡長子繼承制,可以得出由商朝多為兄終弟及到西周嫡長子繼承制的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可知B項正確。4.(2018·課標全國Ⅱ,24 ( http: / / www.21cnjy.com ))據《史記》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明( )A.商湯的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獵是夏商時的主要經濟活動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答案】A【解析】“網開三面”反映了商湯的“仁德 ( http: / / www.21cnjy.com )”思想,商湯因此獲諸侯擁護,故A項正確。題干材料意在說明商湯成功的原因,“經濟”“生態”不符合其主旨;夏桀的暴虐,商湯的仁德導致了“夏商更替”,故B、C、D三項均不符合題意。【來源:21·世紀·教育·網】5.(2019·課標全國Ⅱ,24) ( http: / / www.21cnjy.com )戰國后期,秦國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這些工程能夠在秦國完成,主要是因為( )A.公田制度逐漸完善 B.鐵制生產工具普及C.交通運輸網絡通暢 D.國家組織能力強大【答案】D【解析】戰國后期,秦國通過商鞅變法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力增強,并且在地方實行縣制,加強了中央集權,因此材料中秦國能夠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主要是因為國家組織能力強大。戰國時期,隨著生產力的發展,土地私有制逐漸發展起來,而不是公田制度完善,A項錯誤。春秋時期,鐵農具開始出現,戰國時,鐵農具使用范圍擴大,普及的說法與史實不符,B項錯誤。秦朝建立后,在全國修建馳道等,戰國時期秦國并未實現交通運輸網絡的通暢,C項錯誤。6.(2018·課標全國Ⅲ,24)據考 ( http: / / www.21cnjy.com )古報告,從數十處戰國以前的墓葬中發現了鐵器實物,這些鐵器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發現地分布情況如圖。據此可知,戰國以前( )A.鐵制農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區與中原聯系緊密C.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相當普及 D.鐵器分布可反映社會發展程度【答案】D【解析】“普遍”“普及” ( http: / / www.21cnjy.com )與“戰國以前”的史實不符,僅憑新疆和中原地區鐵器分布情況,不能得出兩地“聯系緊密”,故A、B、C三項均排除。黃河中下游和長江中下游地區是當時比較發達的地區,鐵器的分布也主要集中在這些地區,故D正確。7.(2019·課標全國Ⅲ,24) ( http: / / www.21cnjy.com )“教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這一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是( )A.宗法制 B.禪讓制 C.郡縣制 D.察舉制【答案】A【解析】材料中強調的“孝 ( http: / / www.21cnjy.com )”“悌”等思想是受宗法觀念的影響,其產生的制度淵源是以血緣關系為紐帶的宗法制。禪讓制是原始社會末期部族聯盟首領產生的方式,和題干材料無關,B項錯誤。郡縣制是對地方實行有效統治的行政管理制度,與材料中的“孝”“悌”等思想無關,C項錯誤。察舉制是漢代開始實行的選官制度,與材料中“孝”“悌”等思想的產生無關,D項錯誤。8.(2018·課標全國Ⅰ,24) ( http: / / www.21cnjy.com )《墨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 )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答案】C【解析】C對:《墨子》中關于“圓 ( http: / / www.21cnjy.com )”“直線”“正方形”“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的記載或論述都是古代勞動人民在日常生產和生活中總結出來的,體現了勞動人民的智慧。A錯:材料信息沒有反映其他學派的思想。B錯:“完整的科學體系”說法與史實不符。D錯:《墨子》是戰國時期墨家的經典,墨家成員多來自社會下層,其思想代表了平民的利益,故《墨子》不可能體現“貴族階層的旨趣”。9.(2017·課標全國Ⅲ,24)下圖是西周與戰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2-1-c-n-j-yA.文字的頻繁使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答案】A【解析】春秋戰國時期,教育和學術逐 ( http: / / www.21cnjy.com )漸下移,識字寫字的人數大大增加,文字使用更頻繁,因此促進了漢字由繁到簡的演變,A項正確。從西周到戰國,文字的書寫材料基本上以竹簡和絲帛為主,變化不大,B項錯誤;各國變法的重點是富國強兵,與書法的變化無關,C項錯誤;D項發生在秦朝建立后。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記載了孟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與其學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學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學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據《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 ( http: / / www.21cnjy.com )底被雅典陪審法庭以褻瀆神明和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他與他的弟子們都認為判決不公。當弟子們安排蘇格拉底逃走時,他卻認為,雖然逃走是一種正義,但審判過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義,因為如果拒不服從判決,就等于踐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認為的正義為借口而任意踐踏法律,社會秩序將混亂不堪,城邦將無法存在,最終他選擇在弟子面前飲下毒藥,從容赴死。 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摘編自[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和蘇格拉底的法制觀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答案】(1)孟子:治國需要法制;權力不能干預司法;當法律與人倫沖突時,維護人倫。蘇格拉底:守法是正義行為;法制關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嚴格守法。(2)背景:戰國時期,各國變法圖強,法律的權威地位逐漸確立;宗法觀念的影響;儒家倫理思想的影響。古希臘工商業相對繁榮;城邦民主政治高度發達;各種社會思潮活躍;法律作用突出。價值:他們的法制觀念分別對中國和西方法制發展產生深遠影響;是人類思想發展史上的寶貴遺產。【解析】(1)東西方法律傳統雖然不同,但都要在治國安邦、處理社會沖突等方面發揮作用,注意從這些角度概括二者的法制觀念。(2)“社會背景”主要結合所學知識回答,要涵蓋政治、經濟、思想等方面;“歷史價值”要突出其在法制和思想文化上的歷史影響。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專題01 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孕育(奠基)【思維導圖】( http: / / www.21cnjy.com / )【考點梳理】一、政治: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1.夏商周時期“天下共主”的確立(1)王位世襲制:我國第一個國家政權是夏朝。商朝是個彌漫著神權色彩的王朝。(2)分封制①目的:鞏固奴隸主貴族的統治。②對象:王族、功臣和先代帝王的后代。③內容:主要分封土地和人口。④作用:周王室和諸侯國的臣屬關系更加明確,確立了周王“天下共主”的地位;邊遠地區得到開發,疆域擴大。21*cnjy*com(3)宗法制①特點:嫡長子繼承,以血緣為紐帶,等級森嚴。②目的:鞏固分封制形成的統治秩序,保證王權的穩定。③內容:按血緣親疏,確立起嚴格的大小宗體系及土地、財產、政治地位的分配、繼承制度。④作用:強化了王權,保障了貴族特權;強調血緣關系,有利于統治集團內部的穩定和團結。(4)禮樂制度:維護宗法制、分封制的工具。(5)世官制:實行世卿世祿制,選官范圍限定為貴族,由貴族子弟世代繼承祖上的權位。2.春秋戰國社會大變革時期: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1)王權體制面臨的挑戰:爭霸與兼并戰爭;諸侯變法運動;宗法分封制度的原則遭到破壞;國家由分裂走向統一。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從貴族政治向官僚政治轉型:從世卿制到任官制;官僚政治雛形出現;郡縣制出現。二、經濟:中國古代農耕經濟模式的形成1.農業(1)生產工具:春秋戰國之前,石器和木器是我國農業的主要生產工具,刀耕火種;春秋戰國時期,鐵犁牛耕的使用標志著我國進入“鐵器時代”。2·1·c·n·j·y(2)經營方式:中國古代經歷了從集體勞作到個體農耕的發展過程。春秋戰國時期,開始出現以一家一戶為單位、男耕女織、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出處:21教育名師】(3)土地制度:原始社會,土地屬于氏族公社所有;商周實行土地國有的井田制;春秋戰國時期封建土地私有制形成,成為土地兼并現象的根源。(4)租佃關系:戰國時期產生。2.手工業(1)夏商周時期:我國的“青銅時代”,商周時期青銅器的鑄造進入繁榮時期。(2)春秋戰國時期:冶鐵業開始出現,官營、民營和家庭手工業三種經營形態并存。3.商業(1)原始社會末期:以物易物的原始商業產生。(2)商朝:產生職業商人和最早的貨幣。(3)周朝:實行“工商食官”政策,工商業被官府壟斷。(4)春秋戰國時期:私商成為商人的主體,官府控制商業的局面被打破。4.經濟政策——重農抑商:戰國時期,商鞅變法實施重農抑商的政策。三、思想文化:中國傳統文化的奠基和科技文化的發展1.西周時期:文化上“學在官府”,即官府 ( http: / / www.21cnjy.com )壟斷教育;實行禮樂制度,即周禮。商周時期,敬祖重德的文化為儒家學說的形成提供了條件。商代,漢字的完整體系形成,甲骨文是中國目前所知最早的成熟文字。2.春秋戰國時期(1)思想:春秋時期,道家創始人老子提出“ ( http: / / www.21cnjy.com )無為而治”和樸素辯證法思想;儒家創始人孔子提出“仁”“禮”的學說;戰國時期出現了百家爭鳴的局面,主要有儒、墨、道、法等學派,奠定了中國傳統文化發展的基礎。(2)科技:戰國時期發明了指南儀器——司南;戰國時的《石氏星表》是世界上最早的星表。(3)文學藝術:春秋時期的《詩經》是我國現實主義文學的源頭,戰國時期的楚辭是我國浪漫主義文學的源頭。21教育網【高考突破】一、商周政治文明的傳承(1)早期政治制度的建立和發展為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奠定了基礎。①從中國早期的“公共權力”到周朝的“天下共主”再到秦朝的“個人獨裁專制”趨勢。②從商朝的“內外服制度”到西周的“分封制”再到秦朝的“中央集權制度”。③從商朝的“壟斷神權以強化王權”到西周的“禮樂制度”再到秦朝“焚書坑儒”為代表的思想控制。(2)西周出現敬天保民的民本觀念。周天子承受天命治理天下,當時出現了敬天保民 ( http: / / www.21cnjy.com )的民本觀念。例如:“惟王子子孫孫永保民”“天視自我民視,天聽自我民聽”“民之所欲,天必從之”“人無于水監,當于民監”。這是儒家民本思想的淵源。二、深入理解春秋戰國時期的社會轉型(1)從權力分散的分封制度向權力集中的中央集權制度的轉型。①轉型的原因:君權日益擴張;各國變法圖強;戰爭需要集權。②轉型的表現:建立在新型的社會組織方式基礎之上的鄉里制度和郡縣制度出現;君主集權在各國出現。(2)由血緣宗法社會向地緣政治社會的轉型。建立在血緣關系基礎之上的分封制、宗法制崩潰,世卿世祿變成選賢與能。21·世紀*教育網(3)土地制度的變化:從井 ( http: / / www.21cnjy.com )田制到封建土地私有制。井田制是奴隸社會的土地國有制,它開始于商,盛行于西周;隨著鐵器和牛耕的出現,“私田”大量出現,井田制在春秋后期開始瓦解。魯國的“初稅畝”,實際上承認了私田主人對土地的所有權,商鞅變法從法律上確立了土地私有。2-1-c-n-j-y(4)經濟政策的變化:從工商食官到重農抑商。三.諸子百家思想反映的春秋戰國時期變動的階級關系(1)孔子提出“克己復禮”,主張社會有序,反映了春秋晚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希望通過“仁愛”“德治”等手段,維護舊的社會秩序的愿望。21cnjy.com(2)老子主張統治者“無為而治”,反映了春秋晚期沒落的奴隸主貴族面對社會動蕩無能為力的消極情緒。(3)墨子主張“兼愛”“非攻”“尚賢”等,反映了小生產者要求社會安定,建立公平社會的愿望。(4)孟子和荀子繼承發展了孔子的儒學思 ( http: / / www.21cnjy.com )想,孟子主張實行“仁政”,提出“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荀子主張統治者施政用“仁義”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舟民水”等思想,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希望統治者爭取民心、維護統治的愿望。www-2-1-cnjy-com(5)韓非子主張“法治”,要求強化中央集權和君主權力等,反映了戰國時期新興地主階級要求建立地主階級專政的愿望。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四.先秦儒學豐富的思想內涵(1)仁愛思想。孔子主張“仁者愛人”,要求統治者為政以德;孟子主張民貴君輕,統治者要愛民,得民心。(2)強調整體精神和群體意識。在儒家思想中,國家利益、社會利益、民族利益和整體利益,都占有重要地位。21*cnjy*com(3)提倡人倫價值。孔子強調“孝悌 ( http: / / www.21cnjy.com )也者,其為仁之本歟”;孟子主張“父子有親、君臣有義、夫婦有別、長幼有序、朋友有信”,強調每個人在社會人倫關系中的地位及其應盡的義務。【來源:21cnj*y.co*m】(4)注重社會秩序。孔子主張“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克己復禮,齊之以禮。(5)注重道德修養。追求精神境界和理想人格。儒家把“至善”作為最高的道德境界,把“圣人”作為最完善的理想人格。(6)強調修養踐履的重要性。儒家認為修身躬行是提高道德品質的重要途徑。因此,儒家關注現實政治,具有理性精神。【真題演練】1.(2020·課標全國Ⅰ,24) ( http: / / www.21cnjy.com )據《史記》記載,春秋時期,楚國國君熊通要求提升爵位等級,遭到周桓王拒絕。熊通怒稱現在周邊地區都歸附了楚國,“而王不加位,我自尊耳”“乃自立,為(楚)武王”。這表明當時周朝【版權所有:21教育】A. 禮樂制度不復存在 B. 王位世襲制度消亡C. 宗法制度開始解體 D. 分封制度受到挑戰2.(2020·課標全國III,24)圖5為不同時期的部分貨幣,據圖可知,其形制變化的共同原因是( http: / / www.21cnjy.com / )A. 鑄鐵技術的進步 B. 商品交易的需要C. 審美觀念的不同 D. 國家統一的推動3.(2019·課標全國Ⅰ,24)據學者考訂,商朝產生了17代30位王,多為兄終弟及;而西周產生了11代12位王。這反映出( )21·cn·jy·comA.禪讓制度的長期影響 B.王位繼承方式的變化C.君主壽命的時代差異 D.血緣紐帶關系的弱化4.(2018·課標全國Ⅱ,24)據《史記》 ( http: / / www.21cnjy.com )記載,商湯見野外有人捕獵鳥獸,張設的羅網四面密實,認為這樣便將鳥獸殺絕了,“乃去其三面”,因此獲得諸侯的擁護,最終推翻夏桀,創立商朝。這一記載意在說明( )A.商湯的成功緣于他的仁德之心 B.捕獵是夏商時的主要經濟活動C.商朝已經注重生態環境保護 D.資源爭奪是夏商更替的主因5.(2019·課標全國Ⅱ ( http: / / www.21cnjy.com ),24)戰國后期,秦國建造了一批大型水利工程,如鄭國渠、都江堰等,一些至今仍在發揮作用。這些工程能夠在秦國完成,主要是因為( )www.21-cn-jy.comA.公田制度逐漸完善 B.鐵制生產工具普及C.交通運輸網絡通暢 D.國家組織能力強大6.(2018·課標全國 ( http: / / www.21cnjy.com )Ⅲ,24)據考古報告,從數十處戰國以前的墓葬中發現了鐵器實物,這些鐵器不少是自然隕鐵制作而成,發現地分布情況如圖。據此可知,戰國以前( )【來源:21·世紀·教育·網】A.鐵制農具得到普遍使用 B.新疆地區與中原聯系緊密C.我國的冶鐵技術已經相當普及 D.鐵器分布可反映社會發展程度7.(2019·課標全國Ⅲ,24)“教 ( http: / / www.21cnjy.com )民親愛,莫善于孝;教民禮順,莫善于悌;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這一思想產生的制度淵源是( )A.宗法制 B.禪讓制 C.郡縣制 D.察舉制8.(2018·課標全國Ⅰ,24)《墨 ( http: / / www.21cnjy.com )子》中有關于“圓”“直線”“正方形”“倍”的定義,對杠桿原理、聲音傳播、小孔成像等也有論述,還有機械制造方面的記載。這反映出,《墨子》( )A.匯集了諸子百家的思想精華 B.形成了完整的科學體系C.包含了勞動人民智慧的結晶 D.體現了貴族階層的旨趣9.(2017·課標全國Ⅲ,24)下圖是西周與戰國兩個時期相同文字的不同寫法,反映出字形發生了變化,促成這一變化的主要因素是( )A.文字的頻繁使用 B.書寫材料的不同C.各國變法的實施 D.“書同文”的推行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孟子》中記載了孟子與其學 ( http: / / www.21cnjy.com )生關于法律問題的討論。學生問:“舜做了天子后,假如其父殺人,舜的法官該怎么辦呢?”孟子回答:“抓起來就行了。”學生又問:“難道舜不阻止法官嗎?”孟子說:“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職責辦事。”學生問:“那舜又該怎么辦呢?”孟子說:“舜應當放棄天子之位,毫不顧惜。然后偷偷地背上父親逃到海邊住下,一輩子都很快樂,把曾經做過天子的事情忘掉。”——據《孟子》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蘇格拉底被雅典陪 ( http: / / www.21cnjy.com )審法庭以褻瀆神明和蠱惑青年的罪名判處死刑。他與他的弟子們都認為判決不公。當弟子們安排蘇格拉底逃走時,他卻認為,雖然逃走是一種正義,但審判過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決也是正義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義,因為如果拒不服從判決,就等于踐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認為的正義為借口而任意踐踏法律,社會秩序將混亂不堪,城邦將無法存在,最終他選擇在弟子面前飲下毒藥,從容赴死。——摘編自[古希臘]柏拉圖《蘇格拉底的申辯》等(1)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孟子和蘇格拉底的法制觀念。(2)根據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兩種法制觀念產生的社會背景及其共同的歷史價值。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一 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孕育(奠基) (原卷版).doc 專題一 先秦時期——中華文明的孕育(奠基)(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