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四課中國古代的戶籍制度與社會治理學習目標了解歷史上的疫病有哪些了解中醫的成就有哪些簡述西醫的傳播過程知識記憶歷史上的疫病種類天花:18世紀時,歐洲天花肆虐,許多君主死于天花。鼠疫:6世紀時,地中海沿岸爆發鼠疫。14世紀時,歐洲鼠疫流行,被稱為“黑死病”,歐洲人口死亡過半。防控設施古羅馬:把修建飲水道、下水道當作重要工程。中國①古代不少官員組織人力清理污水、疏通并渠河道,大災之后,及時掩埋尸體,預防疾病。②東晉葛洪的《肘后備急方》記載了青蒿對瘧疾的治療作用。③中國古人為了防治天花,發明了人痘接種法,后來傳到歐洲。救治機構西漢時期,政府對疫病患者進行隔離,隋唐時期,寺廟病坊也收治病人。古羅馬的醫院也收治疫病患者。中醫藥成就理論著作與臨床診治經驗戰國時,扁鵲采用望、聞、問、切四診法進行診斷。成書于戰國至西漢間的《黃帝內經》,總結了先秦、秦漢時期的經驗,是一部重要的中醫基礎理論著作。東漢晚期醫學家張仲景完成《傷寒雜病論》,奠定了中醫臨床學的基礎。針灸法:北宋時期出現的針灸銅人代表了中醫針灸學臨床實踐與教學的發展水平。本草典籍:唐代的《唐本草》是世界上第一部由政府頒布的藥典。明代李時珍著成《本草綱目》,被譽為“東方藥學巨典”。新中國成立后:中醫藥治療水平取得長足進步。進入21世紀,中醫藥蓬勃發展,走向世界。西醫在中國的傳播明末清初:西醫傳入中國,但影響有限。鴉片戰爭后:西式醫院在通商口岸建立起來,麻醉術、放射技術等相繼被引入中國。西醫院校隨后建立起來,培養了相當數量的西醫人才。中國的一些大城市借鑒了西方的公共衛生措施,推廣自來水、改善食品衛生狀況、處理垃圾與糞便等,中國的公共衛生事業初步發展起來。合作探究探究一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西周設巫祝,負責驅除癘疫;人們通過表演“儺”戲,取媚神祇。西漢元康二年宣帝詔:“其令郡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東晉葛洪著《肘后方》,是中國第一部臨床急救手冊,最早記載天花、恙蟲病。《唐律疏議》載:“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主司不禁,與同罪。”明代隆慶年間寧國府天花流行,當地醫師用人痘接種法進行防疫。英人琴納發明的牛痘接種法于嘉慶十年傳入我國,并逐漸取代人癥接種法。——摘編自梁峻《中國古代防疫資鑒》材料二 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表示:“中方始終本著公開、透明、負責任的態度,及時向世衛組織及相關國家通報疫情信息,毫無保留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盡己所能為有需要的國家提供了大量支持和幫助。”多家海外媒體在報道中指出,中國為應對疫情采取的措施快速、高效、有力。德國《世界報》網站刊文指出:“面對緊急形勢,中國制度發揮出巨大效力。”——摘自《人民日報》及習近平在第73屆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開幕式上的致辭(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中國疫情防控措施的變化。(2)綜合以上材料并結合所學知識,談談你對疫情防控的認識。【答案】(1)變化:由通過迷信治疫到醫學防疫;由祈禱神靈到關注民生,減輕百姓負擔;由控疫到防疫;由經驗總結轉為醫學成果;防疫法制化;由國內防疫到吸收國外經驗。(2)疫情防控是人類自古以來就面臨的重要任務;影響疫情防控的因素是多元的;應當采用科學手段抗疫;國際社會應當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抗疫;防控疫情要加強立法,提升應對疫情的防控意識;注重輿論宣傳,及時發布防控信息;注意協調防控與生產生活的矛盾;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上體現大國擔當和制度優勢;個人增強衛生健康意識。【詳解】(1)變化:根據“西周設巫祝,負責驅除癘疫”“東晉葛洪著《肘后方》,……最早記載天花、恙蟲病”得出由通過迷信治疫到醫學防疫;根據“取媚神祇”“其令郡國被災甚者,毋出今年租賦”得出由祈禱神靈到關注民生,減輕百姓負擔;根據“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當地醫師用人痘接種法進行防疫”得出由控疫到防疫;根據“當地醫師用人痘接種法進行防疫”得出由經驗總結轉為醫學成果;根據“其穿垣出穢污者,杖六十;出水者,勿論”得出防疫法制化;根據“英人琴納發明的牛痘接種法于嘉慶十年傳入我國,并逐漸取代人癥接種法”得出由國內防疫到吸收國外經驗。(2)根據“世界衛生大會視頻會議”得出疫情防控是人類自古以來就面臨的重要任務;根據“面對緊急形勢,中國制度發揮出巨大效力”得出中國在抗擊新冠疫情上體現大國擔當和制度優勢;根據“同各方分享防控和救治經驗”得出國際社會應當加強交流合作,共同抗疫;還可從采用科學手段抗疫;加強立法,提升應對疫情的防控意識;注重輿論宣傳;增強個人衛生健康意識等角度分析總結。探究二在近代,承載了傳統文化的中醫與西醫的論戰成為近代中西文化論戰的一個縮影。2020年,抗擊新冠疫情的斗爭中,中醫中藥發揮了重要作用。古代中醫深受傳統文化的影響。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中醫學以陰陽平衡為人體生命活動的理想狀態。《黃帝內經》說:“陰陽勻平……命日平人”,所謂“勻平”、“平”,相當于儒學“中和”、“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種病理狀當的決定因素。宋以后,受“理先氣后”的唯心論影響,對“天人”關系的討論取代了對人體本身內部結構的探素,架空了醫學的實證科學內涵?!糯嗅t醫德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醫學乃仁術。儒學學風以尊經崇古為傳統,儒者把醫藥學的產生歸于伏羲、神農、黃帝等上古圣人的創造,醫學經典為圣人所作,不可更改,致使中醫學的發展始終不能突破《黃帝內經》、《仿寒論》等古代醫學經典的樞架。——摘編自談文瓊(儒家文化對中醫的影響研究)材料二 近代發生在中醫與西醫之間的論戰,其背景是復雜多樣的。鴉片戰爭后,西醫東漸。影響日大。近代知識分子認為,科學是一種無所不包的真理體系,中醫則被質疑其科學性。在近代爆發的疫病中,中醫的束手無策暴露出其在公共衛生方面的落后。中西醫的沖突與論爭也是近代兩種不同文化斗爭的縮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是與列強侵華同步進行的,因此文化沖突與中西醫論戰形成了相互推動的關系。——摘編自王曉翠{民國時期中西醫論戰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古代儒家文化影響中醫的表現。(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分析近代中西醫論戰的背景。【答案】(1)表現:陰陽學說、中庸思想影響了中醫的病理判斷;程朱理學的“理氣論”不利于中醫實證科學的發展;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影響了中醫醫德的發展;儒學尊經崇古的傳統阻礙了中醫學的進一步發展。(2)背景:近代西醫東漸,影響日益擴大;近代中醫的弊端日益暴露(或應對疫病方面的落后;近代中醫的不足);近代科學發展,影響不斷擴大;列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近代中西方文化的論爭(或近代中西方文化沖突)。【詳解】(1)表現:根據材料“‘陰陽勻平……命日平人’,所謂‘勻平’、‘平’,相當于儒學‘中和’、‘和’,失中、失衡是引起各種病理狀當的決定因素”可知,陰陽學說、中庸思想影響了中醫的病理判斷;根據材料“宋以后,受‘理先氣后’的唯心論影響,對‘天人’關系的討論取代了對人體本身內部結構的探素,架空了醫學的實證科學內涵”可知,程朱理學的“理氣論”不利于中醫實證科學的發展;根據材料“古代中醫醫德發展歷程中形成的核心道德理念是醫學乃仁術”可知,儒家的倫理道德觀影響了中醫醫德的發展;根據材料“儒學學風以尊經崇古為傳統……致使中醫學的發展始終不能突破《黃帝內經》、《仿寒論》等古代醫學經典的樞架”可知,儒學尊經崇古的傳統阻礙了中醫學的進一步發展。(2)背景:根據材料“西醫東漸,影響日大”可知,近代西醫東漸,影響日益擴大;根據材料“在近代爆發的疫病中,中醫的束手無策暴露出其在公共衛生方面的落后”可知,近代中醫的弊端日益暴露(或應對疫病方面的落后;近代中醫的不足);根據材料“近代知識分子認為,科學是一種無所不包的真理體系,中醫則被質疑其科學性”可知,近代科學發展,影響不斷擴大;根據所學知識可知,列強侵略,民族危機不斷加深;根據材料“中西醫的沖突與論爭也是近代兩種不同文化斗爭的縮影。近代西方文化的強勢進入是與列強侵華同步進行的,因此文化沖突與中西醫論戰形成了相互推動的關系”可知,近代中西方文化的論爭(或近代中西方文化沖突)。探究三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倫敦于 1499—1665 年發生多次嚴重鼠疫疫情。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為防控疫情,1518 年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后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嚴禁疫區人員流動,以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積極加強公共衛生建設,以消除疫病滋生條件。為確保法令有效實施,市政當局還專門命幾個臨時委員會具體負責。在這些法令基礎上,英國政府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1572 年伊麗莎白女王簽署法案,決定向全國征收“普通稅”以建立濟貧基金,來救助那些因為瘟疫、災荒四處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政府救濟.許多家庭愿意接受隔離,這使得英國的防疫工作有了堅實的群眾基礎。17 世紀末期鼠疫逐漸從英國消退。——據陳凱鵬《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國消退原因探析》材料二 明朝后期疫病發生頻率呈現明顯的上升趨勢,在 1580 年、1639 年出現兩次延續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現后,明朝基本上都是向疫區派出醫官對患者進行診治,并散發相關的藥劑,向災民發小額救濟錢物,同時設壇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災。有官員曾上疏說:“今之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極反應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影響,認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現,這種觀念使人喪失了與疫病積極斗爭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責任也趁機推卸。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禎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個月時間,就造成了 20 萬人死亡,蔓延勢烈,形勢慘重。——據程揚《中國明清時期疫病時空分布規律的定量研究》(1)根據材料一并結合所學知識,概括英國政府防疫措施的特點。(2)根據材料二并結合所學知識,說明明朝防疫觀念產生的背景并簡析其影響。【答案】(1)特點:英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學、進步。(2) 背景:明朝正處于由盛轉衰的時期,政府腐敗社會動蕩;小農經濟占主導;思想觀念落后、愚昧。影響: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詳解】(1)特點:根據材料“隨著王權的加強和民族國家的形成,都鐸王朝擺脫了中世紀消極無為的宗教防疫觀念束縛,而以積極的姿態來處理防疫事務”可以得出,英國政府高度重視,積極應對;根據材料“政府嚴禁疫區人員流動,以防止疫情擴散,政府積極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可知,周密部署,構建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根據材料“后來隔離措施在全國逐漸合法化和制度化”、“這些法令基礎上,英國政府初步構建了國家公共衛生防疫體系,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礎”可知,防疫工作制度化;根據材料“倫敦市政當局號召患病家庭主動進行隔離”、“政府嚴禁疫區人員流動”、“政府積極加強公共衛生建設”可知,防疫措施科學、進步。(2) 背景:根據材料涉及的時間是明朝后期,此時明朝正處于由盛轉衰的時期,政府腐敗社會動蕩;結合所學知識,在經濟上小農經濟占主導,這種經濟的封閉性,導致對瘟疫沒有正確的認識;根據材料“明朝防疫的消極反應在很大程度受‘天人合一’‘天人感應’等思想影響,認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現”可知,思想觀念落后、愚昧。影響:根據材料“瘟疫導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禎十六(1643 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 7 個月時間,就造成了 20 萬人死亡,蔓延勢烈,形勢慘重”可知,明朝防疫觀念導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進而導致社會動蕩,是明朝滅亡的重要因素之一。課堂練習1.針對傷寒橫行的嚴峻局面,東漢南陽太守張仲景發出“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天之莫救”的感慨,親自在衙門“坐堂”問診看病。這反映出當時A.醫生享有崇高的社會地位 B.醫藥學獲得了長足的發展C.官吏掌握較高的醫學常識 D.儒士擁有較強社會責任感【答案】D【詳解】受儒學影響,東漢儒土崇尚節義,忠君愛民,張仲景所言“感往昔之淪喪,傷橫天之莫救”正是這種社會責任感的集中體現,D項正確;醫生的社會地位在材料中未體現,排除A;題干未提及醫藥學的發展,排除B;張仲景只能代表個案,不能得出整個官吏群體對醫學的掌握程度,排除C。2.《漢書平帝紀》記載:“民疾疫者,舍空邸第,為置醫藥?!边@是史書中關于隔離區并派遣醫官發放藥物己是對抗疫情的常規手段。這說明當時A.政府重視對民眾的救助 B.建立了完善的醫療體系C.中醫藥開始應用于防疫 D.官員普遍重視防疫工作【答案】A【詳解】根據材料可知,漢代面對疫情,將設置隔離區并派遣醫官發放藥物作為對抗疫情的常規手段,體現了政府對于抗疫的重視以及對民眾救助的重視,A正確;B錯在“完善”,排除;C錯在“開始”,排除;D錯在“普遍”,表述絕對,排除。3.清代醫學家王清任(1768—1831)曾親至刑場,觀察人體臟器,發現古書所繪與實際不符之處,繪成《親見改正臟腑圖》二十五種。他還在醫學實踐基礎上提出“靈機記性不在心在腦”的新說。這反映出當時A.傳統醫學的經驗性特征 B.西學東漸影響醫學發展C.中醫醫學的近代化趨向 D.經世致用成為時代精神【答案】C【詳解】科學近代化,不僅指科學發現和科學成果,更是指科學研究方法。近代科學是實驗科學、理論科學,王清任的醫學探索在一定程度上體現了這一特點,C項正確;材料體現實驗和觀察,A項排除;材料未能體現受到西方影響,B項排除;經世致用是為學求務實、以濟世安民為己任,D項排除。4.1102年,宋徽宗下詔在諸路建立“安濟坊”,規定“以病人輕重而異室處之,以防漸染”。又建立獨立的廚舍,“以為湯藥飲食人宿舍,及病人分輕重異室”。這說明A.朝廷重視防疫方法的創新與應用B.民間醫家是疫情防控的中堅力量C.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體系全面建立D.疫情蔓延和疾病傳播得到有效遏制【答案】A【詳解】宋代根據病人輕重進行采用不同的救治方法,由此體現了當時朝廷重視防疫方法的創新與應用,故選A;這些防疫機構都是朝廷設立的,沒有體現民間醫家的作用,排除B;“全民建立”和“有效遏制”的說法過于夸張,無法體現,排除CD。5.“古有《本草》一書,自炎黃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注解群氏舊矣。第其中舛謬差訛遺漏,不可枚數。乃敢奮編摩之志,僭纂述之權。歲歷三十稔,書考八百余家,稿凡三易。復者芟之,闕者緝之,訛者繩之。”這是古代某書的序言,這本書是A.《黃帝內經》B.《傷寒雜病論》C.《齊民要術》D.《本草綱目》【答案】D【詳解】由“《本草》一書,自炎黃及漢、梁、唐、宋,下迨國朝”,“乃敢僭纂述之權”可知此人要在古書基礎上編纂,可得此人為宋之后的人,《本草綱目》為明朝李時珍所著,符合題干時間,D項正確。《黃帝內經》為西漢編定,時間不符,A項錯誤。《傷寒雜病論》為東漢張仲景所作,時間不符,B項錯誤。《齊民要術》為南北朝時期賈思勰所作的農書,時間不符,C項錯誤。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