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津門國術教學目標:一、使學生了解武術,又稱國術,是中國傳統體育項目。二、武術是把踢、打、摔、拿、跌、擊、劈、刺等動作按照一定的規律組合成打拳和使用兵器的技術。三、通過本課的學習,培養學生熱愛家鄉的自豪感。教學重點:了解武術具有極其廣泛的群眾基礎,是人們在長期社會實踐中不斷積累和豐富起來的一項寶貴的文遺產。教學難點:培養愛國情懷和民主自信心。教學內容:介紹霍元甲津門大俠霍元甲1869 年出生在天津小南河村。他自幼喜歡武術,練就一身蓋世武功“武蹤藝” 。他一生倡導尚武強身。他的迷蹤藝功夫以及奇聞逸事為后世廣泛流傳。霍元甲并非那種生來的練武材料,甚至連普通人都不如,從小體弱多病、面黃肌瘦的(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是,后來功夫巨星李小龍好像也是這種先天不足),父親霍恩第壓根就沒想過家傳絕學能在霍元甲手里發揚光大。但是,霍元甲畢竟生在這樣的武術世家,就像那些生在書香門第的孩子自小就熟讀詩書一樣的道理,在這種環境下,從小耳濡目染的霍元甲還是培養起來了對武術的狂熱喜愛,父親不讓學,他就自己暗中偷學,再躲開家人偷偷苦練。作為絕大多數的普通人,生活更多的是眼前的茍且。畢竟不像金庸先生武俠小說里的俠客那樣,整天不用操心生活來源。霍元甲的家境比不得富二代葉問,他長大成人和大多數普通人一樣,也得養家糊口。霍元甲除了一身武藝,沒有別的長處,自然也得靠一身武藝謀生。他的謀生辦法就是做挑柴的搬運工,別人挑個上百斤就算不錯了,而霍元甲每次挑柴都是好幾百斤,這也太拉風了吧!于是,同行生妒忌,霍元甲的出色得罪了不少同行。二、愛國與革命霍元甲在藥店搬運,依然是每次動不動就扛幾百斤,甚至上千斤,這樣拉風的做法,自然又引來別人的敵意。一次,藥店伙計挑水時,發現井口被人用一塊碩大的石頭給擋住了。最后是霍元甲出手,談笑間輕松把巨石移開,從此,霍元甲更是名聲大噪,被人稱為“大力士”。霍元甲在這期間結交了不同職業的人物,有人稱“大刀王五”的王正誼,有淮慶藥棧老板農勁蓀,有寫下《老殘游記》的小說家劉鶚。正是這些人物的影響,讓霍元甲不再是個孔武有力的武師,而是一個關心家國大事、富有正義感的愛國者。其中,不得不提的一個人物就是這位農勁蓀。他曾留學日本,結識孫中山而加入中國同盟會。作為同盟會的一員,農勁蓀的使命是聯絡愛國志士、武林英豪,為孫中山領導的資產階級革命積蓄力量。在同盟會的陳公哲、陳鐵生和農勁蓀等人操持下,上海發起并成立了精武體操會,聘請了各方武林豪杰擔任教官,而總教師就是赫赫有名的霍元甲。精武體操會就是影視劇里無數次演繹的“精武門”,實際上并不是武術幫派,而是一所武術體操學校。其表面上的目的就是強身健體,發揚武術精神。而這也正和霍元甲追求的理想相吻合,也就是說,霍元甲的本意就是想通過廣收門徒,發揚武術精神,而改變中國人那種羸弱的形象,從某種程度上來理解,這就是愛國與救國。三、成立精武體操會同盟會會員有著更深的用意,因為同盟會的革命屢屢受挫,他們就想通過這樣的形式來創建一支屬于自己的武裝軍事力量,為將來的革命積蓄力量。也正因此,精武體操會成立10周年之際,孫中山親筆題寫“尚武精神”的匾牌,以紀念霍元甲。天津其他武術流派《天津市武術拳械錄)中說:天津“市武術挖掘整理組和 各區縣武術挖整組,經過近兩年的努力,開展了 ‘普查’、‘搶 救’工作,深人鄉鎮,走訪拳師,初步查清在天津地區流傳的拳 種”有:“少林拳、通臂拳、無極拳、八極拳、形意拳、秘宗 拳、太極拳(陳氏太極拳、楊氏太極拳、吳氏太極拳、武氏太極 拳、龍形太極、李氏太極、金陵太極、臺合太極、北太極拳等)、 太祖拳、羅漢拳、功力拳、弓力拳、炮拳、大成拳、程派八卦 掌、肖(蕭)氏八卦掌、翻子、戳腳、五子拳、唐拳、彈腿、螺。①天津市地方志編修委員會:沃津通志 體育志》,天津:天津社會科學院出 版社,1994年版,第66頁。旋拳、心會掌、醉拳、猴拳、鴨形拳、螳螂拳、黑虎泉、蛇形 拳、南拳、查拳、地趟拳、裝氏、炮錘、六條子、惡虎拳、南宮 拳、飛虎拳、圈掌、六合拳、五形拳、輕陽拳、懸空拳、陸花 拳、蟠拳、車拳、五形八卦、挎虎雙攔、和尚拳、子午原始蛇形 掌、拆拳、二郎拳等五十多種” 。“家有千金,不如薄技在身”、“人有一技之長,不愁家中 無糧” 。在天津高度重視技術的文化氛圍里,上述數字并不是 天津武術的全部,許多傳統武術拳種并沒有包含在內(如回族重 刀武術 、少林掌式門武術 ^)。學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