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一、學習目標1、通過對化學反應中反應物及生成物質量的實驗測定,了解質量守恒定律2、通過對化學反應的實質分析,認識在化學反應中各反應物質量總和與各生成物質量總和相等的原因,培養分析推理能力。二、重點難點質量守恒定律三、課前自學1.質量守恒定律的內容:參加化學反應的各物質的___________,等于反應后生成的___________,這個規律叫做___________定律.2.質量守恒定律的實質:在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原子的___沒有改變,原子的____沒有增減,原子的___________ 也沒有變化,所以反應前后各物質的質量總和必然相等.3.質量守恒定律實驗:【設問】溶液質量=溶劑質量+溶質質量,那么在氧化反應和其它化學反應中,反應前后物質的質量總和是否相等呢?【實驗】(1)白磷燃燒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現象:白磷燃燒,生成___________,前后質量沒有變化--天平保持平衡。(2)氫氧化鈉與硫酸銅反應前后質量的測定實驗現象:兩種溶液混合,反應生成___________。前后質量不變(天平保持平衡)【結論】在化學反應中,參加化學反應的___________等于___________的各物質的質量總和。這個規律就是質量守恒定律。【討論】能否設計一個實驗,驗證用過氧化氫制取氧氣的反應前后質量守恒呢?--關鍵是使產生的氣體能被吸收、儲存或反應掉。______________________4.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下面兩種現象:(1)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鎂帶的質量增加了。(2)煤燃燒后留下的煤灰的質量,比煤的質量減少了。【課外知識補充】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現在,在自然科學的學習和研究中,質量守恒定律已被普遍應用,在課堂上我們通過幾組簡單的實驗,便發現了化學反應前后質量守恒這一特點,但在歷史上,質量守恒定律的發現以及被科學家們公認卻幾經波折.最早,波義耳做了在敞口容器中煅燒金屬的實驗,發現煅燒后容器內物質的總質量增加了,沒有得出質量守恒的結論.1756年,俄國化學家羅蒙諾索夫把錫放在密閉的容器里煅燒,錫發生變化,生成白色的氧化錫,但容器和容器里的物質的總量,在煅燒前后并沒有發生變化.經過反復的實驗,都得同樣的結果,于是他認為在化學變化中物質的總量是守恒的.但這一發現當時沒有引起科學家們的注意,直到1777年法國的拉瓦錫做了同樣的實驗,也得到同樣的結論,這一定律才獲得公認.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為精密的實驗奠定了基礎.1908年德國化學家朗道耳特及1912年英國化學家曼萊做了精確度極高的實驗,反應前后質量之差小于0.0001 g.這個差別在實驗誤差范圍之內,至此科學家們才一致承認了這一定律.思考:為什么波義耳沒有得出質量守恒定律?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拓展交流1 、下列說法中,符合質量守恒定律的是( )A.鎂帶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鎂帶的質量增加了B.蠟燭完全燃燒后,生成的水和二氧化碳質量之和等于蠟燭的質量C.氯酸鉀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的質量比原反應物的質量輕D.粗鹽提純實驗得到精鹽質量和濾紙上砂子的質量之和等于溶解的粗鹽的質量2、 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下列問題.(1)鎂在氧氣中燃燒后質量增加.(2)堿式碳酸銅受熱分解后,剩余固體質量比原來固體質量少.3、 化學反應前后,肯定不變的是( )A.分子的種類 B.分子的數目 C.原子的種類和數目 D.物質的種類4、 若有A g氯酸鉀與B 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到不再減少時為止,得到剩余固體C g,則反應生成的氧氣的質量是___________g,同時會生成氯化鉀__________g.5、 23 g某有機物在空氣中完全燃燒后共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27 g水,則該有機物含碳元素的質量是___________,含氫元素的質量是___________ ,它是由___________ 元素組成的.五、當堂檢測1.用質量守恒定律解釋下列問題.(1)紅磷在空氣中燃燒后,生成物的質量比紅磷的質量增加.(2)6 g氯酸鉀與2 g二氧化錳混合加熱,充分反應后,剩余固體的質量小于8 g.2.判斷下列說法是否正確,并將錯誤的說法加以改正.(1)蠟燭燃燒的過程中,蠟燭減少的質量等于生成的二氧化碳和水的質量之和.(2)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生成的水的質量比氫氣的質量小.3.在化學反應前后,一定發生變化的是( )A.原子的種類 B.原子的個數 C.分子的種類 D.分子的個數4.若6g碳在充足的氧氣中完全燃燒后,生成二氧化碳22 g,則參加反應的氧氣的質量為( ) A.28g B.16g C.32g D.無法確定5.酒精在空氣中燃燒的文字表達式為:酒精+氧氣水+二氧化碳,則有關酒精的組成描述正確的是( )A.只含C、H元素B.一定含C、H元素,可能含O元素C.一定含C、H、O元素D.一定含C、O元素,可能含H元素6.加熱A和B各10 g的混合物,A全部參加反應,反應后生成8 g C和4 g D,則參加反應的B的質量為( )A.2 g B.4 g C.10 g D.12 g7.實驗室用氯酸鉀和二氧化錳的混合物加熱制取氧氣的反應前后,二氧化錳在固體混合物中的質量分數( )A.由大變小 B.由小變大 C.不變 D.無法判斷8.在A+BC+D反應中,5 g A和4 g B恰好完全反應,生成3 g C,則生成D的質量為___________,A、B、C、D四種物質的質量比為__________.9.某化合物1.6 g在足量的氧氣中充分燃燒后,生成4.4 g二氧化碳和3.6 g水,求1.6 g該物質中含碳、氫兩元素的質量各是多少?該物質由什么元素組成?六、作業布置七、課后反思學生上完課后,還存在的疑問,還需教師進一步講解的知識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