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5節 光合作用 第一課時 導學案【學習目標】 1、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2、了解光合作用的條件是光和葉綠體,了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了解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情感目標】 注重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 ,同時借助光合作用意義的分析,滲透生命科學價值觀等的教育。【學習重難點】 重點: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 難點: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課前自學 課中交流】米飯中的淀粉是來自土壤嗎?如何實驗證明(提示:碘可以使淀粉變藍色)?答:地球上的植物利用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化為有機物,并釋放氧氣,對生命活動極其重要。一、什么是光合作用?在 的作用下,利用 和 等物質制造 ,并釋放 的過程叫光合作用。二、 課本P57活動:驗證植物光合作用制造淀粉的實驗【實驗現象和結論】被光照射到的葉片部位滴碘酒變成了藍色 ,被鋁箔紙遮光的葉片部分沒有變藍色,說明植物光合作用產生 ,也說明光合作用發生的條件之一是 。看圖思考回答:1:為什么天竺葵要在暗處放置一晝夜?答:2、為什么要用鋁箔紙在葉片的相同位置從上下蓋嚴一部分?答:3、為什么要水浴加熱 答:4、酒精中漂洗的作用是什么?答:5、向葉片滴加碘灑,是為了什么?答:三、實驗探究:光合作用需要葉綠素嗎?如圖所示,銀邊吊蘭葉片周邊白色沒有葉綠素,中間綠色含有葉綠素,用上面實驗方法處理后,檢查淀粉結果如下:①葉片周邊白色沒有葉綠素,檢查淀粉不顯藍色,說明: .②葉片中間綠色含有葉綠素,檢查淀粉顯藍色,說明: .結論:光合作用必須有 才能進行,葉綠素作用是 .四、實驗驗證:植物光合作用會產生氧氣嗎?書本P58圖2-48所示,用試管收集水生綠色植物產生的氣體,再用帶火星的木條來試驗試管中收集到的氣體,現象:帶火星的木條復燃,說明 。五、實驗探究: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嗎?書本P58圖2-49(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所示:現象: A葉片經滴加碘酒檢查發現沒有變藍色是因為袋子內缺少 ,不能產生淀粉,和B對照后,說明光合作用需要的原料是 。思考:1、這個實驗有幾個變量?2、如何防止植物吸入空氣中的二氧化碳? 。3、需要對照實驗嗎 4、改進建議:六、光合作用還需要其它原料嗎?十七世紀中期,荷蘭醫生海爾蒙特做了一個實驗。他把一棵2.27千克的柳樹種在裝有90千克泥土的桶里,只澆雨水。5年后,柳樹長到74.33千克,而泥土的重量只少了0.0567千克。由于水是加到桶里的惟一物質,所以,海爾蒙特認為使柳樹生長的物質是 。 結論:光合作用的原料還有 。七、光合作用總結:1、如果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個工廠,那么:它的廠房是 。(1)、光合作用的原料: 和 。(2)、光合作用的產物: 和 。(3)、進行光合作用所需的能源: 。2、 光合作用的反應過程可表示為: 。八、光合作用的意義:1、物質轉變:把簡單的 (水和二氧化碳)制成了復雜的 (主要是淀粉),有機物也能被 、細菌、真菌等生物利用,成為 的基本物質。2、能量轉變:把 能變成 能,并貯存在 里,當有機物被植物、動物等所有生物細胞呼吸作用時分解,釋放出其中的 ,供生命活動的需要。3、光合作用釋放出的 供生物呼吸,同時維持自然界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含量的相對穩定。【課堂小結】 本課時你學到了哪些知識?【課堂檢測】1.將一株植物在黑暗環境中放置48小時,然后將一片葉子的葉脈切斷,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再將葉片脫色處理后用碘液處理,發現a部(上部)葉呈棕色, b部(下部)葉呈藍色,這個實驗說明:(1) 。A.葉上部有淀粉產生,下部無淀粉產生 B.葉下部有淀粉產生,上部無淀粉產生(2) 。A.光合作用需要光 B、 光合作用需要水2.選取有白斑葉片和綠色葉片的牽牛花進行如圖所示的光合作用實驗。請回答下列問題:(1)將此裝置經暗處理一晝夜后移至光下數小時,再將這四片葉子取下,放入盛有酒精的小燒杯中,隔水加熱。清洗后,分別向這四片葉子滴加碘液,變成藍色的是 (可多選)A.甲葉未覆蓋鋁箔的部分B.甲葉覆蓋鋁箔的部分C.乙葉D.丙葉的綠色部分E.丙葉的白斑部分 F.丁葉(2)本實驗中有3組對照實驗:乙葉和丁葉形成的對照實驗的變量是 ;甲葉的實驗結果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丙葉的實驗結果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3. 冬天,我省的許多菜農利用溫室栽培蔬菜。在溫室中,蔬菜可直接在土壤中栽培,也可利用人工配制的營養液進行無土栽培。右下圖是小明家的一個冬暖式蔬菜大棚剖面圖。請聯系生產生活實際,說說提高溫室內的蔬菜產量的方法有哪些?【課后作業】作業本EMBED PBrush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