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學習目標】1、熟知文化概念;明確文化的性質和表現形式;文化的產生;2、識記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理解文化與經濟、政治的辯證關系。【學習重難點】文化的涵義 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學習過程】1、文化的內涵 (1)內涵:文化是相對于政治、經濟而言的人類全部 和 。 (2)外延:從范圍上看,文化既包括 、 、 等意識形態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2、文化的特點第一,文化是人類社會 的現象,文化是由人創造的,不是純粹“自然”的東西。文化是人們 的產物。(從產生看)第二,每個人所具有的文化素養,是通過對 ,特別是通過參與 ,接受 而逐步培養出來的。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和發展文化,也在社會生活中獲得和享用文化 (從人們文化素養的形成看)第三,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 ,精神產品離不開 。(從文化的載體看) 3、文化的形式 思想、 、信念、 、 、教育 、文學 等都屬于文化 (靜態)人們進行文化 、 、 的過程,都是文化活動。(動態)4、文化的社會作用(1)文化作為一種 ,能夠在人們 、 的過程中轉化為 ,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2)這種影響不僅表現在 的成長過程中,而且表現在 的歷史中。 5·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1)經濟是_______、政治是______的集中表現,文化是________________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決定。(2)文化又反作用于___________________,給___________________以重大的影響。不同性質的文化所起的作用不同,對經濟、政治的影響不同,對人類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對社會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腐朽的、沒落的文化對社會的發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1)在經濟發展中,____________________ __。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 、培養各種 、提高 越來越重要。另一方面,隨著文化產業的發展,_____________更加豐富,__________________在現代經濟的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重要。(2)從國內來說,人們為了更好地參與政治生活,需要___________________。從國際來說,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的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7、文化與綜合國力(1)表現:文化越來越成為 和 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 的因素。(2)對策:我國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__________ _____,激發全民族文化 提高國家文化 ,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 、不竭的 和強大的 。【知識清單】 1、“文化”內涵——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既包括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具有意識形態性質的部分,又包括自然科學和技術、語言和文字等非意識形態的部分。 2、文化的特點(1)?文化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文化是人們實踐產物。 (2) 每個人的文化素養,而是通過對社會生活的體驗,特別是通過參與文化活動、接受文化知識教育而逐步培養出來的。(3) 人們的精神活動離不開物質活動,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3、文化的分類:(1)形態上有古今地域之分 (2)性質上有先進健康文化與落后腐朽文化之分 4、文化的社會作用 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它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對社會的發展產生深刻的影響。5、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⑴經濟、政治決定文化經濟是基礎,政治是經濟的集中表現,文化是經濟和政治的反映。經濟、政治決定文化。⑵文化反作用于經濟、政治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政治所決定,又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經濟,給予政治、經濟以重大影響。(先進的、健康的文化會促進社會的發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則會阻礙社會的發展。) 6、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 ⑴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表現在: ①在經濟發展中,科學技術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②為推動經濟建設,發展教育事業、培養各種高素質人才越來越重要。 ③文化產業迅速崛起,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 ⑵文化與政治相互交融表現在: ①人們為了參與政治生活,需要更高的文化素養。②世界范圍內反對文化霸權主義斗爭,成為當代國際政治斗爭的重要內容。 7、文化與綜合國力 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8、我國迎接文化挑戰的對策:必須把文化建設作為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重要戰略任務,激發全民族文化創造活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為經濟建設提供正確的方向保證、不竭的精神動力和強大的智力支持。【課后作業】一、單項選擇題 我們講的“文化”,是相對于經濟、政治而言的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據此回答1~3題。1.錢鐘書先生曾言,“你不問我文化是什么的時候,我還知道文化是什么;你問我什么是文化,我反而不知道文化是什么了”。“文化”一詞具有多義性,文化生活中的文化是指 A.世界上的一切事物和現象 B.純粹“自然”的東西 C.人類全部精神活動及其產品 D.人類文化產品的生產和享用2.禮儀是交往的產物,語法是說話的產物,邏輯是思考的產物。人們長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規范,無非是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總結。這表明 ( )①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 ③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起來的 ④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3.2011年6月12日是我國第六個“文化遺產日”。設立“文化遺產日”,就是要使文化遺產保護成為一種全民族的文化自覺。下列關于文化的說法中,正確的是 ( )A.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B.人類社會產生前,文化就存在于自然界中C.文化是人天生就具有的 D.文化可以脫離人類社會而獨立存在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在人們認識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可以轉化為物質力量。據此回答4~6題。4.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0周年的閱兵式上,胡錦濤主席身穿中山裝主持閱兵大典,既有革新卻又不失傳承意味,可說用意深遠,傳達出中山裝這一中國“政治圖騰”蘊含的開放民主、民族復興之意。這表明 A.文化起源于人們的物質需求 B.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C.文化現象實質上是物質現象 D.先進文化是一種物質力量5.60周年大閱兵,既是一次成就展,也是一次實力展,更是一次精神展,還是一次新征程出發前的動員。它激勵著我們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的征程上奮勇前進。這說明 A.各種文化能滿足人們的精神文化需求 B.文化是社會全面發展的決定因素C.文化活動是由人類創造和享用的 D.文化作為精神力量能轉化為物質力量6.在十九世紀三四十年代的法西斯文化影響下,日本、德國走上了對內實行法西斯統治、對外實行軍事擴張的道路。二戰后,德國對法西斯文化進行了徹底的清算,崇尚民主、平等、和睦的文化,從此走上了和平發展的道路,得到了世界各國人民包括猶太人民的尊重,促進了歐洲的繁榮和發展。而日本雖然在戰后也走和平發展的道路,但對法西斯文化清算不徹底,不斷否認侵略歷史,甚至對戰爭罪犯歌功頌德,給東亞地區及世界的和平與發展制造了巨大的不穩定因素。以上材料說明 ( )①文化影響民族和國家發展的道路 ②先進的文化促進社會的進步 ③腐朽的文化阻礙社會的發展 ④不同民族的文化各有其特點A.①②③ B.②③ C.①② D.①③④“政治是骨骼,經濟是血肉,文化是靈魂”,這一比喻形象地揭示了政治、經濟、文化之間的關系。據此回答7~10題。7.結婚照是文化的一種載體。認真閱讀下列這組照片,對它所折射出的文化生活內容正確解讀的是A.文化影響人們的交往行為和交往方式 B.文化總是隨著經濟和政治的發展而同步發展的C.文化能促進社會進步和人類的全面發展 D.文化隨著社會經濟政治的變化而變化8.美國的麥當勞、肯德基在全球開設了很多連鎖店。靠的不是資金,而是麥當勞文化、肯德基文化。這說明 A.經濟與文化日益交融B.不同地域的文化日益融合C.文化決定經濟的發展D.文化影響人們的實踐活動9.近年來,名人故里之爭愈演愈烈。從炎帝到老子、孫子;從李白、杜甫到諸葛亮、趙云……甚至被中國傳統文化所不容的西門慶,也被兩省三地爭得不亦樂乎。名人故里之爭的背后是文化搭臺、經濟唱戲。這說明 A.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B.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C.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D.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同步發展10.吉林省省長王儒林主持召開省政府常務會議,明確“十二五”時期要使文化產業成為該省新的支柱產業。這說明 ①文化產業已成為我國的支柱產業 ②文化已成為國家核心競爭力的關鍵因素 ③文化與經濟相互影響、相互交融的程度不斷加深 ④文化生產力在現代經濟總體格局中的作用越來越突出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據此回答11~12題。11.近年來,我國舉辦“國家年”、“文化年”等形式的交流活動日益活躍。2009年3月,中國“俄語年”在北京開幕,2010年俄羅斯“漢語年”活動又如期舉行。舉辦“文化年”表明 A.文化力量成為綜合國力的基礎 B.我國與其他國家之間不存在矛盾和沖突C.文化力量是綜合國力強弱的唯一標志 D.國家重視軟實力在綜合國力建設中的作用12.據統計,90%以上的世界新聞由西方七國壟斷,美國影片占全球總放映時間的50%以上、票房的三分之二以上。這告訴我們 A.必須加強文化建設,提升我國的文化競爭力B.文化是綜合國力的重要基礎C.反對文化霸權主義,必須反對外來文化 D.文化是民族凝聚力的重要源泉123456789101112二、非選擇題 13.辨析:人創造了文化,文化又促進人的全面發展。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評析上述觀點14、第16屆亞運會閉幕式于2010年11月27日晚20時在中國廣州市海心沙島舉行。在歡樂與激情中,為期16天的廣州亞運會圓滿落幕。廣州亞運期間,廣大志愿者在廣州全市100個文明示范路口和比賽場館周邊263個交通秩序維護點、200個主要公交站點、80余個主要地鐵站、76條亞運公交專線和各大火車站、機場、輪渡口等開展了大量的優質服務。參與文明出行勸導志愿服務,日均上崗服務志愿者超過2萬人次。運用文化生活知識,說明開展志愿者服務活動對廣州社會發展的作用。001答案:1.C 2.C 3.A 4.B 5.D 6.A 7.D 8.A 9.B 10.B 11.D 12.A13、答案:(1)文化是人創造的,是社會實踐的產物,是人類社會特有的現象。(2)文化有進步與落后、先進與腐朽之分,只有先進、健康的文化,才能促進人的全面發展;而落后、腐朽的文化則危害人的進步。因此,題中觀點是片面的。14、 (1)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交融,給予經濟、政治以重大影響。廣州市開展亞運會志愿者服務活動,有利于展示廣州的文化魅力,提高市民的文化素養。有利于市民參與文化生活,并在經濟、政治等眾多領域進行對外交流及國際合作。(2)當今世界,各國之間綜合國力競爭日趨激烈,文化越來越成為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廣州市大力開展亞運志愿者服務活動,宣揚廣東的人文精神,樹立起強大的中國形象,有利于提高市民的文化競爭力和城市影響力。(3)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能夠在人們認識世界、改造世界的過程中轉化為物質力量。作為一種高尚的社會行為,志愿服務已成為社會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成為社會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廣州市開展亞運志愿者服務活動,促進了廣州市的全面發展。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