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六課 我們的中華文化最新考綱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本課概覽一、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1.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________,又有各自的__________。注意 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之間是共性與個性、一般與個別的關系,而不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不能理解為中華文化就是各民族文化的簡單相加。2.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3.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________和________,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______________。二、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一個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__________。2.含義:即__________和__________。3.作用: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________,增強對自身文化的____________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__________。高頻考點一 中國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核心突破1.中華文化的基本特征(1)源遠流長①漢字、史書典籍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漢字史書典籍作用漢字為書寫中華文化,傳承中華文明,發揮了巨大的作用,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是中華文化一脈相傳的重要見證意義文字的發明,使人類文明得以傳承,標志著人類進入文明時代能夠將大量的史實記載下來,將豐富的史料積累起來特點漢字文化內涵豐富,在今天為中華各族人民所通用規模之大、存留之豐,為世界所僅有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的原因:漢字傳載、史書典籍存傳、中華文化的包容性。(2)博大精深獨特性中華文化獨樹一幟,獨領風騷。中華文化的文學藝術和科學技術,為世界文明的進步作出了重要貢獻,在世界文化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區域性一方水土,一方文化。我國幅員遼闊,各地自然條件千差萬別,經濟社會發展程度不同,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各地區的文化帶有明顯的區域特征民族性中華之瑰寶,民族之驕傲。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2.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的關系(1)關系:中華文化與中華各民族文化是共性與個性的統一。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2)意義: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3.中華文化的區域性與民族性的區分(1)我國幅員遼闊,自然條件和經濟社會發展程度千差萬別,受歷史、地理等因素的影響,產生了多姿多彩的地域文化。如滇黔文化、吳越文化、齊魯文化、嶺南文化等,文化的區域性強調的是地域特色。(2)中華民族是多民族的共同體,不同民族有不同的生活環境、宗教信仰、語言文字和生活習俗,故形成了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因此,文化的民族性強調的是不同民族之間的文化差異。高頻考點二 中華文化的包容性核心突破1.文化包容性的含義中華文化的包容性即求同存異和兼收并蓄。求同存異就是能與其他民族的文化和睦相處;兼收并蓄就是能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積極成分。2.文化包容性的意義文化的包容性有利于各民族文化在和睦的關系中交流,增強對自身文化的認同和對其他民族文化的理解。3.中華文化包容性的表現中國古代的思想家雖各有所尊,但又提倡“萬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存而不相悖”,正是這種包容精神,使得中華文化具有非凡的融合力。在中華文化的發展過程中,這種融合力使得中華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基礎上吸收不同地域的文化,形成了豐富多彩的中華文化。4.包容性、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內在關系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的重要原因在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課時規范訓練一、選擇題(每小題6分,共72分)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文化博大精深,源遠流長。中華文明是人類文明史上唯一沒有中斷而延續至今的文明。據此回答1~5題。1.“宮商角徵羽,琴棋書畫唱,孔雀東南飛,織女會牛郎,深愛這土地,絲路到敦煌,先人是炎黃,子孫血一樣……”一曲《龍文》打動人們的不僅是優美的旋律,更有涌動著的連綿不絕的中華文化血脈和融入其中的民族情感。對此認識正確的 (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中華文化源遠流長 ③優秀文化能增強人的精神力量 ④中華文化博大精深A.①④ B.②③ C.①②③ D.②③④2.1 600余名中國國家漢辦2011年首批赴海外漢語教師志愿者儲備人員將在5個基地開始接受培訓,經過考核后,前往泰國、菲律賓、尼泊爾、印度尼西亞、蒙古、柬埔寨等國家志愿從教。如果讓你寫一篇“漢語走向世界”為標題的小論文,應當運用的觀點是( )①漢字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志 ②漢語國際化是中華文化的發展方向 ③漢語是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④漢語國際化是世界文化繁榮的表現A.②③④ B.①②③ C.①②④ D.①③④3.中華各族人民共同創造的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團結奮進的不竭動力。下列體現中華文化“源遠流長、一脈相承”的是 ( )①聞名中外的敦煌石窟、云岡石窟、龍門石窟等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②今天的漢字由甲骨文演化而來 ③《資治通鑒》為后世所傳,被統治階級借鑒 ④全盤繼承中華文化A.②③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4.中華文化中的文學藝術,以其輝煌而悠久的歷史、豐富而絢麗的內涵、鮮明而獨特的風格,在世界文學藝術寶庫中占有重要位置。我國文學藝術的這一特征,反映的中華文化的特征是 ( )A.博大精深 B.地域性 C.傳承性 D.源遠流長5.信宜鎮隆飄色是流傳于粵西地區的一種傳統藝術活動,而踩高蹺則是流行于我國北方的一項傳統藝術活動,雖然一南一北,但各有各的精彩。這主要體現了中華文化( )A.薪火相傳,一脈相承 B.一方水土,一方文化C.獨樹一幟,獨領風騷 D.百花齊放,推陳出新中華文化是一個恢弘的整體,融合了各具鮮明特色的區域文化和民族文化。據此回答6~9題。6.維吾爾族的《第七木卡姆朱拉》、蒙古族長調《成吉思汗》、納西族《嫁女調》、鄂西土家 族《神農溪纖夫號子》……各具特色的民族服飾、語言、曲調和歌聲,展現在CCTV舞臺上。人們為多姿多彩的民族音樂而激動,更為音樂盛典豐厚廣博的文化內涵而感動。這從一個側面表明 ( )①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都代表著中華文化的前進方向 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都是中華文化的瑰寶 ③中華文化呈現著多民族文化的豐富色彩 ④各民族傳統文化相互融合,形成推動當代中國發展的時代精神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7.胡錦濤總書記多次強調,要站在全局和戰略的高度,充分認識繁榮發展少數民族文化事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努力開創少數民族文化事業新局面。少數民族文化 ( )①與中華民族文化是個性與共性的關系 ②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 ③為中華文化的形成與發展作出了重大貢獻 ④是中華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8.圓明園的皇家廟會、琉璃廠的筆墨紙硯、大柵欄的百年老號、大觀園里游紅樓賞民俗……一場場具有特色的廟會在龍年春節開啟,廟會如今漸漸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體味中華文化的途徑之一。這表明 ( )A.文化通過傳播得以創新B.文化的多樣性是人類文明進步的根本動力C.中華文化具有自己的文化個性與特征D.各民族文化都是世界文化中不可缺少的色彩9.(2010·天津文綜)目前,在我國少數民族中,有22個民族的人口在10萬以下,有的不足5 000人。由于人口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區范圍小,其文化傳承的狀況堪憂。面對這一現象,當務之急是 ( )A.提高發展民族傳統文化的能力 B.增強對本民族文化的認同感C.搶救和保護少數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強與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中華文化之所以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得益于它所特有的包容性。據此回答10~12題。10.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過程,就是一個以眾為師,以各國人民為師,不斷學習和創造的過程。這體現了 ( )①中華文化具有包容性 ②中華文化不能夠與其他民族文化和睦相處 ③中華文化在文化交流中吸收、借鑒其他民族文化的一切成分 ④中華文化面向世界,博采眾長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11.隨著2012年2月6日午夜十二點的鐘聲敲響,天空中一輪靜靜的明月,為元宵佳節畫上了圓滿的句號。回首凝望,山東各地形式多樣的歡慶元宵活動也彰顯出山東民俗文化的“和而不同”。這里的“和而不同”主要說明了 ( )A.各國的文化一律平等 B.中華文化具有特有的包容性C.要和平不要戰爭 D.各國的文化可以交流,但不能相同12.如今,圣誕節在中國的地位明顯提高了,這從眾多酒店提供“圣誕大餐”、一些旅行社開發“圣誕游線”、部分演出公司推出“圣誕狂歡”等可以看出。上述現象表明( )①中華傳統文化具有相對穩定性 ②中華文化博采眾家之長 ③在吸收兼納外來文化時要注意保護自己的民族文化 ④中華文化具有極大的包容性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①④題組分類及練后反思題組題號錯題錯因中華文化的特征1、2、3、4、5 中華文化與各民族文化的關系6、7、8、9中華文化的包容性10、11、12二、非選擇題(共28分)13.探訪人類文明的發祥地,那些曾經與中華文明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有的衰落了,有的消亡了,有的融入了其他文明。而起源于黃河、長江流域的中華文明雖歷經滄桑,卻猶如浩浩蕩蕩的黃河、長江奔流不息,始終顯示出頑強的生命力和無窮的魅力。(1)上述材料反映了什么文化現象?(4分)(2)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有何聯系?(9分)14.材料一 “中國藍、藍動天下”這已不僅是一句口號,而是浙江衛視打響傳媒品牌的雄心,藍色代表著“藍海”,象征著浙江衛視差異化的競爭策略;“春來江水綠如藍”,藍是江南文化品質的本色;地球上最大面積是藍色的,海闊天空,藍象征著生生不息、波瀾壯闊和放眼天下。材料二 自確立“中國藍”品牌戰略以來,浙江衛視傳統的人文主義重裝上陣,以一種嶄新的概念詮釋“中國藍”中那一筆“春來江水綠如藍”。如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節目融合了天文、歷史、地理等元素,綜合了新聞、紀錄片、電視散文等電視語言于一體,全景式展現浙江悠久人文歷史和多樣自然面貌,呈現給觀眾非同一般的視覺觀感和精神享受。結合材料一和材料二,運用文化生活相關知識簡要說明浙江衛視“中國藍”文化的特點。(15分)答案復習講義知識整合·有序識記一、1.共性 民族特性3.認同感 歸屬感 民族凝聚力二、1.包容性2.求同存異 兼收并蓄3.交流 認同 理解課時規范訓練1.D 2.D 3.A 4.A 5.B 6.B 7.D 8.C 9.C 10.B 11.B 12.C13.(1)材料通過中華文明與其他相伴而行的古老文明的對比,反映了中華文化的源遠流長和博大精深。(2)①在中華文化的百花園中,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異彩紛呈,都為中華文化的形成和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各兄弟民族的文化相互交融、相互促進,共同熔鑄了燦爛的中華文化。②中華各民族的文化,既有中華文化的共性,又有各自的民族特性。它們都是中華文化寶庫中的瑰寶,都是中華民族的驕傲。③正是由于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對中華文化的貢獻,才使得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各族人民對共同擁有的中華文化的強烈認同感和歸屬感,顯示了中華民族厚重的文化底蘊和強大的民族凝聚力。14.(1)堅持差異化的競爭策略,體現了“中國藍”具有鮮明的文化個性。(2)“春來江水綠如藍”,藍是江南文化品質的本色,體現了“中國藍”具有區域性的特點。(3)浙江衛視傳統的人文主義重裝上陣,以一種嶄新的概念詮釋“中國藍”,推出的《浙江文化地理》等節目,呈現給觀眾非同一般的視覺觀感和精神享受,體現了“中國藍”是在繼承的基礎上不斷創新的文化。(4)“海闊天空、生生不息、波瀾壯闊和放眼天下”說明了“中國藍”是一種具有包容性、開放性的充滿活力的文化。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