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文化創新》問題導讀—評價單班級: 組名: 姓名: 時間: 自學目標:1、知識目標 (1)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2)文化創新的巨大作用和深刻意義 (3)社會實踐在文化創新中的作用 (4)文化創新又推動著社會實踐的發展,推動著民族文化的繁榮 (5)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和文化創新對社會實踐的作用,完整地把握兩者之間的辨證統一關系(6)文化創新的途徑(7)文化創新要堅持正確方向,克服錯誤傾向2、能力目標(1)能夠通過列舉事例說明社會實踐對文化創新的作用 (2)能夠舉例說明文化創新對推動社會實踐和民族文化繁榮的作用(3)初步具備認識和處理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關系的能力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1)深刻理解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意義 (2)為我們偉大祖國的博大精深的民族文化而感到自豪(3)具有善于學習各民族文化長處的思想意識學習重點: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學習難點: 如何在文化創新中堅持正確的方向,克服錯誤的方向問題導讀的結構要素:(一)文化創新的源泉和作用1 文化在交流的過程中 ,在繼承的基礎上 , 都包含著 的意義。文化發展的實質是 。 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 和 。3 文化創新的作用,既表現為 ,又表現為 。 ,是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檢驗文化創新的 標準所在。4 ,是一個民族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5 從來就是社會實踐的主體,也是文化創新的主體。6 誰想成為一個有作為的文化創造者,誰就應該 地投身于建設中國特色的偉大實踐中去。(二)文化創新的途徑 1、 ,是文化創作的基本要求,也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 2、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一是 。 (1)在 的基礎上,文化創新既是一個 ,改造傳統文化的過程,又是一個 ,創造新文化、發展先進文化的過程。 (2)基本要求:一方面,我們不能離開 。另一方面, ,是文化創新的的重要追求。文化創新,表現在 注入 的努力之中。 3、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之二是 。 (1)在文化交流、借鑒和融合的過程中,必須以世界 文化為營養,充分吸收外國文化的 成果。這需要有 的胸懷、 的氣魄、 的態度。不同民族文化 、 ,才能共同推動世界文化創新。 (2)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要 。 4、堅持 克服 。 要把握好當代文化與 的關系,克服 和 錯誤傾向;要把握好民族文化與 的關系,克服 和 錯誤傾向。我們更要立足于發展 的實踐,著眼于 不斷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在歷史與現實、東方與西方的文化交匯點上,發揚 ,汲取 ,在內容和形式上積極創新,努力鑄造中華文化的新輝煌。 (三)建立學習型社會 1、建立 ,是新世紀新階段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2、“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 。 3、推動 和構建 ,是建立學習型社會的內在要求。問題導讀思維訓練題:1.文化創新是 ( )A.文化發展的實質 B.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 C.文化發展的根本途徑 D.在創作中實現的2.近20年來,約有7000條新詞產生,如外資企業、知識經濟、電子郵件、多媒體、軟件、信用卡、再就業等,這一事實說明 ( )A.人類文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B.人類文化來自于人類的實踐活動C.人類文化是人腦主觀自生的 D.人類文化先于人類實踐活動3.文化創新的檢驗標準是 ( )A.消費者的心理 B.國家的路線、方針、政策 C.廣大文化工作者的愛好 D.社會實踐4.文化創造的主體是 ( )A.文化工作者 B.新聞、出版、圖書、電視行業人員 C.先進人物 D.人民群眾5.下列對文化創新的看法,正確的是 ①文化創新是社會實踐發展的必然要求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內在動力 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 ④文化創新有利于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①②④ D.②③④6.下列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文化創新三者關系的理解,正確的是A.文化自身的繼承和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B.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C.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和動力 D.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7.蘇軾在《石鐘山記》一文中就士大夫沒有正確認識到“鐘聲”產生的原因時提出:“士大夫終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這告訴我們( )A.實踐是認識發展的動力 B.實踐是認識的來源C.認識正確與否只能通過實踐來檢驗 D.一個人要有所知,必須要親自去實踐8.《世界文化多樣性宣言》指出:“每項創作都來源于有關的文化傳統,但也在同其他文化傳統的交流中得到充分的發展。”為此,實現文化創新應該把握好( )①文化繼承與文化發展的關系 ②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③社會實踐與文化創新的關系 ④當代文化與文化創新的關系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9.唐代是開放和包容的時代,唐人以博大的胸懷接納外來文化。南亞的佛學、歷法、語言,中亞的音樂和舞蹈,西亞和歐洲的景教、摩尼教、伊斯蘭教、醫學、建筑藝術等,從唐帝國開啟的大門一擁而入。唐文化對外域文化的大規模吸收,不僅在中國文化史上,而且在世界文化史上均可稱為成功范例。唐文化繁榮的原因是( )①吸收外來先進文化進行民族文化的整合創新②在尊重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基礎上,博采眾長③與其他民族文化之間相互交流、借鑒和融合④社會實踐是文化創作的源泉A.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10.“李杜詩篇萬古傳,至今已覺不新鮮。江山代有人才出,各領風騷數百年。”因此,文化發展要永無止境地創新。要進行文化創新,就必須( )①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②在繼承傳統文化的基礎上體現時代精神③面向世界,博采眾長 ④積極參與社會實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②④ D.①②③④11.在20世紀20年代初,印度國父甘地曾有句名言:“我希望各地的文化之風都盡情地吹到我的家園,但是我不能讓它把我連根帶走。”這句話至今被印度人奉為圭臬。這句話主要表達的觀點是( )A.尊重傳統文化 B.加強文化的交流、借鑒和融合C.外來文化和傳統文化具有不相容性 D.不同文化之間存在著一定的矛盾12.1702年,英使馬嘎爾尼來華要求通商,而乾隆皇帝卻發了一道“敕諭”:“天朝無所不有,原不借外夷貨物以通有無。”從以上材料可以看出( )A.中國傳統文化1000年來沒有變化B.中國傳統文化底蘊深厚,不需要外來文化的介入C.中國傳統文化有“封閉主義”的傾向D.中國傳統文化有“歷史虛無主義”的傾向13.廣州地處中西交匯之所,數百年的開放與豁達造就了今日的粵式文化,而正是這種文化孕育了昨天的香港和今天的深圳。這說明( )A.粵式文化屬于外來文化 B.粵式文化擺脫了中國傳統文化的影響C.粵式文化克服了中國傳統文化的缺陷 D.粵式文化是文化交融的結果14.清華大學的校訓是“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它出自《周易》中的卦辭,一句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一句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這說明( )A.清華大學重視中國傳統文化 B.清華大學不鼓勵學生吸收西方文化C.清華大學重視文化創新和文化融合 D.清華大學固守中國傳統文化?問題學導過程中獨學、對學、群學生成的疑惑:獨學中的疑惑對學中的疑惑群學中的疑惑《文化創新》問題解決—評價單班級: 組名: 姓名: 時間: 一、問題解決的結構要素:1、文化發展的實質?2、文化創作的源泉?3、文化創新的動力?4、文化創新的作用?5、文化創新的時代?要成為有作為的文化創造者應該如何做?6、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7、文化創新的重要途徑?8、把握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本民族的文化與外來文化的關系?9、克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的錯誤傾向?二、問題解決思維訓練題:1.實現文化創新的基本途徑是( )A.在社會實踐的基礎上,傳統文化與時代精神相結合,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借鑒與融合B.繼承傳統文化,對傳統文化進行批判地繼承C.拋棄傳統文化,從實際出發,在研究新問題和解決新問題中實現文化創新D.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2.文化創新的根本目的是( )A.發展傳統文化,弘揚傳統文化B.克服傳統文化中的糟粕性的東西C.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促進人的全面發展D.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3.“學海無涯”“學無止境”,這兩個成語給我們的啟示是( )①一個人應當“活到老,學到老” ②全社會應當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好風尚 ③每個人應當把學習作為唯一的樂趣 ④傳統文化需要繼承,更需要創新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4.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 )A.文化創新B.服務實踐C.改造世界D.提高人的素質5.文化與社會實踐的辯證關系是( )A.文化源于社會實踐,又引導、制約著社會實踐B.只要是文化就一定能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社會實踐是獲得文化的唯一途徑D.文化與社會實踐相互決定、相互制約6.努力建設我國的先進文化,使它在全國人民乃至世界人民中間具有強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與努力發展我國的先進生產力,使我國加快進入世界生產力發達國家的行列,都是我們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戰略任務。這是因為( )A.經濟建設和文化建設都是我國現代化建設的中心B.國際競爭的實質是文化的競爭C.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D.一個國家能否進入發達國家的行列是由文化決定的7.“問渠哪得清如水,為有源頭活水來。”這首詩句形象地說明了( )A.人民群眾是社會實踐的主體B.離開了社會實踐,文化就會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C.勞動群眾是歷史的創造者D.社會實踐是文化的檢驗標準學習型社會是現代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特征。黨的十六大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一個重要目標,這是一個直接關系到中國經濟能否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全民族科學文化素質能否迅速提高的戰略舉措,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據此回答8~11題。8.“學習型社會”的核心內涵是( )A.活到老,學到老 B.全民學習、終身學習C.把學習作為第一需要 D.普及教育,全面提高公民的素質9.建立學習型社會,是因為( )①它已被確立為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之一 ②人類知識總量激增,更新速度加快 ③現代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為學習方式的改進提供了物質條件和手段 ④學習是一種傳統美德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0.建立學習型社會,就是要( )①使每個人都能通過學習不斷提高學習能力、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 ②使人的潛能得到充分發揮,才智得到充分展示 ③發展人的個性,使人獲得自由、全面的發展 ④使學習成為人們實際生活中的“第一需要”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11.“學無止境”,在現代科學技術突飛猛進的今天,每個人都應當積極投身到構建學習型社會的大潮中,為此,我們必須( )①讓學習成為一種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②要有強烈的學習愿望和自覺的學習行為 ③轉變學習方式,學會運用現代傳播手段進行學習 ④不僅要學習各種新知識、新技能和新理念,更重要的是要學習和改善我們的思維方式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1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重要根源。請你從多個角度談談自己的認識。13.在學習和借鑒其他民族優秀文化成果時,我們為什么要堅持“以我為主、為我所用”?三、課題知識結構:《文化創新》問題拓展—評價單班級: 組名: 姓名: 時間: 一、選擇題Ⅰ(在每小題給出的四個選項中,只有一項最符合題意。每題4分)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據此回答1~3題。1.下列對“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的過程”理解不正確的是( )A.文化的發展是繼承與創新的統一B.文化的發展是肯定與否定的統一C.文化的發展是克服與保留的統一D.文化的發展就是生物體的新陳代謝2.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創新的動力。這是因為( )①沒有社會實踐就沒有文化創新 ②社會實踐不斷出現新情況,提出新問題,需要文化不斷創新 ③社會實踐的發展,為文化創新提供了更為豐富的資源,準備了更加充足的條件 ④離開社會實踐,文化創新就成為無源之水、無本之木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3.文化創新過程中,我們必須處理好如下關系( )①當代文化與傳統文化 ②民族文化與外來文化 ③客觀與主觀 ④繼承與創新A.①② B.①②④ C.①②③ D.①②③④4.下列對“文化交流”理解正確的是( )A.文化交流只有正面影響而無負面影響B.文化交流只有負面影響而無正面影響C.文化交流的正面影響大于負面影響D.文化交流的負面影響大于正面影響5.根據上題結論,我們對待文化交流應當采取的全面的、正確的態度是( )A.堅持“走出去”與“引進來”相結合,加強中西方文化交流B.繼承民族傳統文化,發展民族傳統文化C.反對“民族虛無主義”和“歷史虛無主義”D.既要加強文化交流,吸收西方優秀文化成果,又要警惕西方的腐朽文化滲透6.“偉大的事業需要與之相稱的先進文化”,這意味著( )A.有了先進文化就會有偉大事業B.偉大事業推動先進文化的發展C.先進文化是發展偉大事業的強大動力D.先進文化是偉大事業的重要組成部分7.文化創新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因為( )A.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絕不只是一種單純的孤立的經濟建設過程B.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同時也是一種文化建設的過程C.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增強了人們的競爭意識、效率意識、民主法制意識和開拓創新精神D.先進文化可以為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發展提供根本的價值導向8.(2008江蘇卷23)南京中山陵是中西合璧的建筑。它是當時的設計者在潛心研究中國古代皇陵和歐洲帝王陵墓建筑風格的基礎上,根據紫金山地形設計而成的建筑精品。這說明(?? )A.建筑是中華傳統文化的重要標志??? B.文化創新可以推動社會實踐的發展?C.實現文化創新需要博采眾長??????? D.潛心思考是文化創新的基礎9.(2008廣東卷17)冼星海在抗日戰爭時期創作了《黃河大合唱》等名曲,并產生了廣泛的影響。這表明(??? )??A.人們在社會實踐中創造并享用文化? B.文化具有豐富的表現形式C.文化的發展與社會實踐同步 ?????? ?D.文化創造的主體是知識分子10.繼承是發展的必要前提。對一個民族和國家來說,如果漠視對傳統文化的批判性繼承,其民族文化的創新就會(?? )A.失去源泉??????? B.失去動力?????? C.失去根基?????????? D.失去靈感11."文化創新來自創作者的靈感,主要靠文化創作者的聰明才智。"這種觀點否定了(?? )①文化創作者在文化創新中的作用???????? ②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源泉③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動力和基礎?????? ④人民群眾是文化創新的主體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12.關于文化繼承、文化發展和文化創新三者的關系,下列表述正確的是(?? )A.文化在交流中傳播,在繼承的基礎上發展B.文化自身的繼承與發展是一個新陳代謝、不斷創新的過程C.文化創新是文化發展的源泉和動力????D.文化發展的實質就在于文化創新13.關于文化創新的途徑,下列的表述正確的是(?? ?)①立足于社會實踐,是文化創新的根本途徑②著眼于文化的集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推陳出新、革故鼎新",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③不同民族文化之間的交流、借鑒與融合,也是文化創新必然要經歷的過程④文化創新是一個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證A. ①???????? B. ①②??????? C. ①②③????? D. ①②③④14.近幾年,我國對外文化交流有聲有色,在這些文化活動中,我國藝術家表演的《大紅燈籠高高掛》,因不拘泥于西方經典,揉進了京劇的打擊音樂、中國傳統的旗袍服裝、武術和雜技動作,甚至是皮影藝術,才更顯得面貌一新,從而具有了中國特色和獨立價值。這說明(?? )A.傳統文化具有鮮明的民族性?? ??????? ?B.藝術的生命力在于不斷創新C.文化創新可以促進社會實踐的發展???? D.文化發展的根本目的就是藝術創新15.藝術創作需要堅實的生活積累,正如王夫之所說:"身之所歷、目之所見,是鐵門坎。"(? )A.藝術創作要發揮主觀能動性?????????? B.藝術創作是人腦特有的機能C.藝術創作來源于實踐???????????????? D.藝術創作是透過現象看本質16.學習社會主義榮辱觀是時代的需要,以社會主義榮辱觀為題材的藝術表現手法,既有優美華麗的音樂形式,對人進行潤物細無聲的感染,又有夸張簡約的漫畫形式,諷刺和批評某些行為,來啟迪世人,都廣受歡迎。由此可見(?? )①文化創作要源于實踐又服務于實踐????? ②文化創作要弘揚主旋律提倡多樣化③文化創作要重視繼承傳統,推陳出新??? ④文化創作要以世界優秀文化為營養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①④17.下列對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關系的認識,正確的是(??? )①社會發展和人的發展過程是相互結合相互促進的②人越全面發展,社會物質文化財富就會創造得越多③人民生活越改善,物質文化條件越充分,越能推進人的全面發展④人的全面發展同經濟發展是同步的A. ①②④??????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③18.日前,國務院發布了《國家"十一五"時期文化發展規劃綱要》。《綱要》指出,文化創新至關重要。下列對文化創新的理解正確的有(??? )①文化創新意味著對傳統文化中糟粕的拋棄②文化創新的實質就在文化的傳播③文化創新就是要大膽地去想 ④沒有社會實踐,就不會有文化的創新A. ①②??????? B. ②④???????? C. ②③??? D. ①④二.非選擇題?19.材料分析題二:(2008寧夏卷38)閱讀資料,完成下列要求。 圓明園是我國古代園林和建筑藝術的杰出代表,1860年被英法聯軍大肆搶劫后焚毀,現在是我國重要的文化遺址。20世紀80年代以來,關于圓明園遺址保護和重建方案的爭論充分展開,目前主要有原址整體復建、原址部分復建、遺址附近復建、異地重建等觀點。你贊成上述哪種觀點?請從文化教育功能和文化傳承的角度闡述你的理由。?本課知識歸納、規律小節、通法提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文化創新》學案.doc 《文化創新》學案2.doc 《文化創新》學案3.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