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物質運輸的器官(1)學習目標1.知識與技能:(1)描述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2)嘗試區分這三種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2.過程與方法:經歷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的情況,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課上討論和交流,發展學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會生物知識的實際價值。學習重點:理解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學習難點:理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以及為什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教學環節探究實驗學習任務一學習目標:觀察血液在_______內的流動。嘗試分辨血管的_______以及血液在不同的血管的______情況。學習過程:自主學習P49-50頁,完成學案上的方法步驟。用_______將小魚的________和_______包裹起來,露出_________。將 小魚_______在培養皿中。將培養皿放在________上,用_______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答疑解惑:學習中遇到的疑問請提出來?學習任務二實驗現象:1.找到管徑最小的血管,注意觀察紅細胞如何通過?2.注意觀察管徑最小的血管是,是由_______血管分支而來的,它最終又匯入_____血管中。3.血管的粗細是_______(相同/不同)的。4.血液流動速度是________(相同/不同)的。5.血液流動的方向是_______(相同/不同)的。實驗結果:1.你觀察到了_______種血管。2.在觀察到的血管中,紅細胞呈單行通過的是_______血管。新知學習學習任務三閱讀課本P50-51頁,完成學案內容血管類型 功能 管壁特點 管腔大小 血流速度 分布動脈靜脈毛細血管學習任務四:毛細血管有哪些特點與物質交換相適應①毛細血管分布廣、數量多;②管腔很細,只允許紅細胞呈單行通過;③管壁極薄,只由一層上皮細胞構成;④血液流動最慢。以上特點,有利于血液與組織細胞充分進行物質交換三、小組合作1.每組找一個比較瘦的同學,觀察他(她)手臂上的“青筋”,思考青筋指的是什么血管 我們打點滴注射的是哪種血管?2.摸一摸手腕部,感受動脈跳動的情況;3.用繃帶扎緊前臂,過一會,摸一摸手腕部,感受動脈的跳動有什么變化?4.觀察在繃帶上和繃帶下的靜脈有什么變化?四、鞏固練習1、人體內數量最多,分布最廣的血管是( )動脈 B. 靜脈 C. 毛細血管 D.小血管2、下列血管中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瓣膜是( )A.上肢動脈 B.頸動脈 C. 下肢靜脈 D.毛細血管3、有時因撞擊等原因而導致皮膚出現青紫的斑塊,這是由于( )出血所致A.心臟 B.動脈 C.靜脈 D.毛細血管4、四川汶川地震后,許多健康的公民積極無償獻血,醫生在給他們抽血時,針刺入的血管是( )A.主動脈 B.毛細血管 C.靜脈 D.體動脈五、學以致用:1.汶川大地震后,有很多受傷的災民,他們有的傷口在往外噴血,有的傷口在向外流血,有的傷口在慢慢往外滲血,你能快速判斷他們是什么血管出血,然后進行包扎,做一個合格的志愿者嗎?2. 醫生給病人打點滴時,用橡皮管扎緊病人的手腕,發現橡皮管上方:血管①膨脹起來,血管②變扁;橡皮管下方:血管③膨脹起來,血管④變扁。你能依據所學的知識分析這四根血管的類型嗎?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