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 人體概述 》 教學設計課題 人體概述 課時安排 1課時教學目標(知識、能力、情感) 1.通過閱讀、觀察、討論和總結,描述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并說出各系統的功能。 2.動手實驗,總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從而了解人體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3.滲透辯證唯物主義思想教育,認同人體是由各系統組成的統一體。4.關注人體的健康,熱愛生命,養成良好的習慣,發揚尊老愛幼的美德。重難點 重點 1.識別組成人體的器官和系統,舉例說出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 2.舉例說出人體各系統的主要功能。 3.舉例說明人體的結構與功能相互統一。難點 1.舉例說出組成人體的主要器官和系統。2.分析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教學方法 合作探究、觀察、自主學習 教具 多媒體課件、魚肋骨、白紙實驗“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的器材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圖新課引入新課講授一、人體八大系統的組成和功能 【復習】1.人體的結構層次? 2.組成人體的主要系統有哪些?【自學指導】觀察15-16頁的圖,認識組成人體的主要系統,結合圖認識各個系統的組成?概述各個系統的主要作用。【過渡】從同學們的展示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那么這八大系統是獨立存在的,還是相互依存的?【游戲】請兩位學生上講臺做快速下蹲的動作,看看誰一分鐘內做的多?【小結】這時運動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神經系統等都參與了活動,說明各系統之間不是獨立的,而是相互聯系的。人體各個系統在神經系統和內分泌系統的調節下相互聯系、相互協調,共同完成生命活動。【過渡】上述人體的各個系統都具備各自一定的功能,生物體的結構與功能是相適應的。例如: 回憶舊知識,積極舉手回答。 學生以座位分為八個組,便于討論交流,每組制定人體八大系統中的一個,學習、討論、整理。最后各組推舉一位同學上講臺,在課件圖上,利用自己的方式向全班同學展示各個系統的組成及其功能。 齊聲回答:八大系統是相互依存的。觀察、討論: 表演的同學運動后身體有什么變化?這些變化使你想到了什么系統參與活動? 表演的同學先自己介紹自身的感受(心跳加快,呼吸急促,肌肉酸脹等)。學生互相討論交流,積極回答,并相互補充。 從學生熟悉的知識引入,激起學生學習的興趣。培養學生的合作探究能力和總結表述能力。利用簡單小游戲激發學生的興趣,提高學習的積極性,同時將理論知識直觀化,便于學生理解。通過梳理學生的回答,將知識內容總結展示給學生,方便學生記憶。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 圖二、骨的結構和功能三、骨的成分與特性【實驗】骨的成分與骨的特性之間的關系。 長骨的結構和人體長高息息相關。【自學閱讀】“人體長高的原因”,思考: 1.人為什么會長高,這與骨的哪些結構有關?2.經常參加體育運動為什么能促進青少年身高的增加? 【過渡】生物體的結構和功能是相適應的,同時生物體各種結構的特性又與其組成成分相關。下面我們一起用實驗來證明這一點:友情提示:1.安全使用酒精燈(注意熄滅的方法)!2.鹽酸對皮膚、眼等有傷害,不要直接接觸!【體驗】取一根肋骨,用手輕輕彎曲,看看彎曲的程度。【背景知識】物體是由物質組成的,物質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兩類。有機物一般能燃燒,無機物一般不能燃燒,無機物中的鈣鹽能與鹽酸發生化學反應產生氣體。 教師巡視指導,參與實驗小組活動,及時糾正實驗過程中出現的問題。【實驗一】骨的煅燒實驗1.煅燒骨時其顏色是如何變化的?2.煅燒后用鑷子輕輕敲擊,有什么現象? 3.骨在煅燒時燒掉了什么?余下什么?這種成分使骨具有何特性? 仔細閱讀短文,認真觀察長骨的結構,回答思考問題:1.骨的生長骨膜:成骨細胞使骨長粗長骨 骨質:軟骨層使骨長長 骨髓2.經常參加體育鍛煉,能促進血液循環,使骨長粗長長、結實,所以青少年應堅持適當強度的體育鍛煉,能促使骨更快地生長。 認真聽講,注意實驗操作中的細節。學生跟著一起做,指出骨具有一定的硬度和彈性。思考骨是由什么成分構成的?了解背景知識,方便后面實驗中理論知識的理解。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進行實驗,并帶著思考題認真觀察。1.骨在煅燒時先變成黑色,最后變成了灰白色,整個過程魚骨被燒著了,還能聞到臭味。 2.煅燒后的骨敲擊后粉碎了。 3.燒掉了有機物,余下了無機物,無機物使骨脆硬。 培養學生的交流與合作能力。理解結構與功能相互適應、相互統一,同時通過討論讓學生知道積極參加體育運動的必要性。說明實驗的注意事項,確保學生安全操作。學生對于無機物和有機物的特性一無所知,所以要先給出知識,然后再分析實驗,這樣才能得出實驗結論。學生自己動手進行實驗探究,大多數學生很興奮,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生物的興趣。教學過程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意 圖課堂小結 【實驗二】骨的脫鈣實驗魚骨在稀鹽酸中浸泡的過程中,你觀察到有何種現象發生? 2.骨是否變軟?能否彎曲打結? 3.骨放入鹽酸后,骨中的什么物質被溶解?余下的是什么?這種成分使骨具有何特性?【小結】骨的成分包括無機物和有機物。無機物主要是鈣鹽,使骨脆硬;有機物主要是蛋白質,使骨柔韌。這兩種成分使得骨既有一定的硬度又有一定的彈性。【提問】如果將鹽酸中溶解的魚刺再煅燒,會有什么現象?【示圖】老人小孩摔倒圖,讓學生分析可能出現的情況。【拓展】這是因為在人的一生中,骨成分的含量會隨著人的年齡的增長而發生變化,骨的特性也發生變化,試完成下表(多媒體展示表格,特性由學生填充):1.結合實驗解釋為什么我們青少年要注意坐、立、行的姿勢?2.老年人為什么容易骨折?對此我們能做些什么?【小結】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獲或感想?【課堂練習】 觀察回答: 1.有氣泡產生,說明產生了氣體。2.魚骨在稀鹽酸中變軟,還可以打結。3.溶解了無機物,余下了有機物,有機物使骨柔韌。 了解骨的成分賦予骨的特性。 根據前面實驗思考,推測出應該是燒沒了,然后用實驗去驗證。 聯系生活,小孩摔倒很少有人骨折,但我們卻經常聽說,某位老人在外不慎摔倒,發生了嚴重的骨折。骨內無機物含量骨內有機物含量特性兒童和青少年不足2/3超過1/3彈性大、硬度小、易變形成年人約2/3約1/3既堅固又有彈性老年人超過2/3不足1/3彈性小、硬度大、易骨折 1.青少年的骨中有機物含量比正常高,使骨的彈性大、硬度小,容易變形。 2.老年人的骨中無機物含量比正常高,使骨的彈性小、硬度大,容易骨折。并說出平時生活中要更加關愛老年人。 學生歸納總結,將所學知識點串聯起來,形成系統的認知。 鞏固練習,掌握知識點。 培養學生根據實驗結果進行分析、討論,得出結論的能力。讓學生明白人體的各種結構與功能是相互適應、相互統一的。通過生活中的例子,在學生直觀理解不同年齡段骨的特性的同時,明白這種特性是由于骨的成分導致的。將生物知識滲透到實際生活中,注重學生的情感教育。梳理知識,形成知識結構。板書設計 第三節 人體概述一、人體各系統的組成和功能二、骨的結構和功能 骨膜:成骨細胞使骨長粗長骨 骨質:軟骨層使骨長長 骨髓三、骨的成分與特性 有機物——使骨柔韌骨 無機物——使骨脆硬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