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均衡膳食 健康生活》教學活動方案指導思想與理論基礎營養問題和食品安全關系到全民族的素質和每個人的身體健康。本節引導學生進行反思:自己的飲食結構是否科學,什么樣的飲食結構才是科學的,讓學生在了解合理膳食原則的基礎上,學會制定合理的食譜,懂得養成良好飲食習慣的意義,了解如何改善和規劃自己的生活。通過交流討論和相互評價等形式,讓學生學會尊重別人、欣賞別人,形成虛心學習的良好品質、不斷完善自我。生物新課程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在探究性學習中,學生主動參與、樂于探究、勤于動手,逐漸掌握科學知識,發展科學技能,形成正確的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有利于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根據新課標和教學內容,本節課的設計思路為:通過探究的學習方式,以“調查我校八年級學生不合理營養狀況”和“設計營養合理的一日食譜”兩個探究活動為主線,教師精心創設問題情境,拓展探究空間,引導學生通過社會實踐調查、觀察思考、合作設計、交流討論等活動,學會合理安排飲食,關注食品安全,培養學生科學探究的能力和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本節的教學可以較好地體現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通過本節的學習,可以使學生獲得有關均衡膳食與食品安全的知識,進而科學地指導健康的生活。教學活動背景分析學情分析本節知識與學生自身健康密切相關,學生有感性認識,符合他們的個性特點和發展需要,本節的教學可以較好的體現出科學知識在指導健康生活中的價值。初二的學生已經具備了較強的收集和整理資料的能力,具有了分析、解決、總結問題的能力,學會了調查的基本方法,并且有較強的求知欲和表現欲。因此本節課組織學生針對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設計調查表進行調查和“一日食譜”的設計,激發學生對本節課知識學習的興趣,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作用,讓學生在積極參與和主動學習的活動中學習知識、發展能力、培養感情。教學方式通過講授、分組討論、調查、探究、對比、分析歸納、總結等教學方法,讓學生認識到什么樣的飲食才算得上是均衡膳食,注意到食品安全問題,幫助大家健康的生活。教學手段圖片、PPT課件、分組學生課前針對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設計調查表進行調查課前準備學生:1、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的調查報告。2、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教師:1、課前培訓學生,指導小組長如何開展調查和收集、整理資料;2、利用電視、網絡、報刊中有關合理營養和食品安全的信息制作ppt;教學活動目標:知識目標:1、使學生明確何謂“均衡膳食”。2、訓練語言表達能力、交流合作能力。3、學會將知識應用于生活實踐的技能。能力目標:1、設計和調查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培養學生收集、整理和分析資料的能力。2、在設計食譜前,討論設計時應該考慮到哪些因素,從而順利地完成知識的運用。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同良好飲食衛生習慣的重要性,促進良好飲食習慣的養成。2、確立積極、健康的生活態度。重點:關注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在健康生活中的意義。難點:1、調查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設計調查表,收集整理和分析信息。2、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食譜,將所學知識上升為意識,再將意識轉化為行為。教學活動對象:適合中學學生,年齡13—15歲,參加人數24人(分成4組,6人一組)教學活動材料:學生:調查表,調查統計表教師:不同顏色的卡紙,磁釘課時安排:1課時教學步驟:教學程序 師生互動 設計意圖課前準備收集資料 組織學生組建合作小組;搜集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的信息;設計調查表并開展調查;在課堂中展示和匯報調查結果。 從查找資料到調查實踐,展開對本課的初步探討,培養學生搜集處理信息的能力,充分做好知識與信息的鋪墊。創設情境觀察和思考實踐調查成果展示小組討論解決問題實踐體驗成果展示 主題一:均衡膳食教師展示:利用多媒體展示一組美食的圖片(配背景音樂)。學生:欣賞圖片,垂涎欲滴引言:面對這些琳瑯滿目的美味佳肴,每個人都難以抗拒,但是我們在享受美食之前,應為自己的健康做下思考。多媒體展示:饑餓的蘇丹小女孩和小胖墩圖片,引導學生分析這兩種體型差異形成的原因。學生:觀看圖片,引發思考出示小資料:《羊城晚報》關于全國學生營養不良與營養過剩的調查報道引入主題: 健康是人類永恒的話題,今天我們就來關注均衡膳食,健康生活。(板書)出示圖片:一組不良飲食習慣的圖片學生針對圖片中的現象談談這些不良飲食習慣危害教師總結:不吃早餐,偏食,挑食,飲食過咸對健康的危害。探究活動一:課前調查——我校學生常見不合理營養情況學生組建合作小組,搜集我校學生不合理營養情況的信息,設計調查表并開展調查。活動指導:組織學生以組為單位,根據探究提示,設計調查表,鼓勵學生深入某個班級了解各種不良飲食習慣再進行信息和數據的收集,最后分析結果。小組匯報展示:匯報調查結果,并認真進行剖析,提出改善建議。組間互評:小組間展示調查報告,全班同學對調查方法,調查過程的客觀性、科學性進行評價。評出哪個小組的調查結果最真實、最可靠,哪個小組提出的改善建議最合理。教師總評:從調查報告的設計、調查過程、調查方法的選用以及在整個探究過程中學生表現出的合作態度、創新精神和道德修養等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教師總結:從調查的結果可以看出,我校學生存在很多不良的飲食習慣,那么怎樣的飲食才叫合理,我們一起來了解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板書)教師展示:中國居民的平衡膳食寶塔圖學生觀察與思考:1、營養學家將食物分為哪幾類?2、一日三餐的能量比例是多少?3、青少年應該怎樣合理安排飲食?4、什么樣的飲食才是合理的飲食討論之后,學生交流看法,提出正確的觀點。教師總結:合理而均衡的膳食有益于人體的健康。舉例:某學生設計的一日食譜學生觀察與思考:該學生設計的食譜是否合理,如不合理,指出其不合理的地方?討論后,學生歸納出食譜中營養如何搭配設計比賽——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一日食譜”以小組為單位,運用所學的知識,結合青少年的生長發育特點,為自己設計一份營養合理的“一日食譜”,并嘗試提出一個主題鮮明、類似廣告詞的食譜名稱。教師提示:1、在每天攝入的總能量中,早、中、晚餐的能量分別占30%、40%、30%。2、參照“平衡膳食寶塔”,設計時應考慮常吃食物的種類、營養成分和飲食習慣等。小組上臺展示:介紹本組設計的食譜的營養搭配和個性化的食譜名稱,其他小組進行評價,評選出全班的“最優食譜”。 通過圖片進行視覺刺激,激發學生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和學習的需求。通過圖片和小資料的展示,讓學生直觀的了解到我國中學生不良營養現狀,引起學生的關注。引導學生自覺思考不良飲食習慣所帶來的危害,認識到健康飲食的重要性,自覺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開展實踐調查,設計調查方案,有助于學生關注生活,獲得最直接、最真實的體驗和感受。通過對調查結果的分析,提出各種改善建議,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創新精神。學生展示資料,滿足了他們的表現欲,使學生了解中學生不良飲食習慣存在普遍性,從而引發學生自覺關注均衡膳食的重要意義。通過觀察平衡膳食寶塔圖,使學生能夠結合自身實際,提出合理營養的建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總結、歸納的能力。通過分析某學生設計的一日食譜,增強學生所學知識的實際運用能力。這一活動在本節課中占的比重很大,它體現了生物學來自生活,指導生活的學科特點,更重要的是在設計食譜的過程中,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促進學生個性發展,激發創新和合作意識,加深了知識的理解和運用。師生一起評價、分析,在生生互動的信息交流中,使學生的設計方案更趨于合理化。而且學會欣賞別人。小組討論 主題二:關注食品安全教師引導:食品安全與健康密切相關,那么你知道食品中可能存在哪些不安全的隱患嗎?你怎樣了解日常生活中的食品安全狀況?提問:你一般通過哪些渠道獲得食品?基本上都是從超市、校園商店等場所購買食品。討論:1、在選購包裝食品時應該關注食品包裝上的哪些信息?2、怎樣判斷包裝食品是否過了保質期?小組討論,全班交流。教師總結:品名、產地、廠名、生產日期、批號、配方、使用方法。看生產日期和保質期。食品安全小常識:怎樣預防食物中毒教師出示:蔬菜水果應用清水浸泡或削皮后才能吃。浸泡的時候加點鹽,可以殺死蟲卵,能把菜里的農藥洗出來;發了芽或變綠了的土豆應去芽、削皮、充分浸泡后才能烹調;有毒的蘑菇(一般色彩鮮艷)不能食用。教師補充:警惕8種最易摻“毒”的食品 了解綠色食品教師出示:綠色食品的標志:A級和AA級學生觀察和思考:綠色食品的標志A級和AA級的寓意以及區別,了解綠色食品的積極意義和重要作用。 從實際出發,以學生感興趣的問題激發學生對食品安全的關注。通過介紹食品安全的小常識,讓學生了解了到生活中常見的食品安全的常識,從而指導自己的實際生活。學生能正確理解綠色食品,指導學生購物時正確選擇綠色食品。思想感悟總結提升課外作業 學生感悟:各抒己見,對本節課進行知識梳理和暢談感悟。教師寄語:民以食為天,食以安為先,希望同學們在學習本課后可以使自己家中的餐桌營養更加合理也更加安全。最后,愿同學們永遠健康快樂!收集近期我國發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的資料,在小組內交流。 充分意識到了學好生物學對自身健康的重要意義。教學小結:1、本課體現了教師在教學中的引導作用,激發學生積極參與學習。重點是學生通過解讀和分析資料,了解科學膳食的原則,通過小組討論交流活動,讓學生學習如何反思、如何進行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學習在反思和評價中不斷修正自己的觀點,不斷提高自己的認識,形成科學的結論。 2、課堂教學要注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生活在信息時代的學生,要掌握更廣博的知識,只在課堂上是不夠的。因此,我鼓勵學生親身體驗,在實踐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例如,在調查我校八年級學生不合理營養狀況,我鼓勵學生自己設計調查表,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展開調查,這對學生的資料分析、歸納總結、反思等具有積極的作用。3、學生的學習應該聯系日常生活,學以致用,在本節課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在日常生活中的飲食習慣進行交流和探討,讓學生感到,他不是為學知識而學習,而是為解決實際問題而學習。在設計食譜的比賽中,學生主動參與,課堂氣氛愉快而緊張,學生設計出各具特色的食譜,提出了許多富有創意的食譜名稱。4、學生設計好食譜后,進行成果展示時,教師對部分學生的評價不夠全面,需要進一步指明學生食譜中所體現的科學膳食的具體原則。對其他教師的建議:1、教師應對學生課前調查活動進行簡單的指導,避免出現不符本節課主題的情況出現。2、學生設計“一日食譜”的活動,不必要求學生列出食譜中每種食物的能量及價格,這對學生的素質要求較高。3、學生設計好食譜后,進行成果展示時,教師應對學生食譜中所體現的膳食的科學性進行評價。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