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十二章第三節 人體感知信息(第2課時)【教學目標】知識目標:1、說出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聽覺的形成過程。2、說出人體皮膚的感覺功能。能力目標:1、進一步提高搜集資料并運用資料分析說明問題的能力。2、進一步提高合作交流與表達的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培養嚴謹的科學態度和用于探索的精神,形成良好的用耳衛生習慣。【教學重點】1、說出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聽覺的形成過程。2、說出人體皮膚的感覺功能。【教學難點】1、概述耳的基本結構和聽覺的形成過程。2、說出人體皮膚的感覺功能。【教學方法】1、討論法、引導探究法。2、以學生自主學習、互助學習為主,輔以教師的講解、指導。【教學準備】1、教師準備:制作PPT、視頻、音頻、圖片;小游戲道具。2、學生準備:課前預習。【教學設計思路】本節課的主要內容是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聽覺的形成過程,皮膚的感覺功能。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聯系非常密切,所以教學思路從以下幾點入手。一、學生對于耳和皮膚有一定的了解,課前布置學生查找有關資料,提出關于問題,帶到課堂上來討論,達到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目的。二、要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本節課采用游戲的導入方式,既符合初一學生的生理特點,又能引起學生的興趣,起到調節課堂氣氛、激發學習興趣的作用。三、PPT的應用,播放視頻、音頻和圖片,給學生以直觀的視覺感受,容易理解。四、培養學生的能力,培養小組合作的精神。五、對于人體感知信息的功能進行總結。采取欣賞音樂、圖片。教學程序是:1、畫鼻子游戲導入。2、閱讀教材,小組討論,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3、聽覺的形成過程。4、體驗皮膚具有感覺功能。5、閱讀教材,回答問題,了解皮膚感覺的種類。6、教師幫助學生解決問題。7、課堂小結。8、反饋練習。【教學內容】教學內容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導入新課 [游戲導入]:小時候大家都玩過畫鼻子的游戲,上課之前做這個游戲。 游戲規則:兩組進行,每組分別選派一位同學上臺,蒙住同學的眼睛,距離黑板一段距離原地轉三圈后開始畫鼻子。同組另一位同學可以給予語言提示。畫的又快又準的一組獲勝。 上一節課,我們了解了眼的基本結構和視覺形成過程,在這個游戲中,眼睛被蒙住,我們靠什么來接受信息呢?今天就來了解一下耳和皮膚是如何工作的吧! 學生興趣強,熱情高,積極參與活動。 兩組學生親身體驗依靠什么器官感知外界信息。 游戲結束后,可由參與的同學回答。耳和聽覺 1、耳的結構 2、聽覺形成 皮膚感覺 課堂小結 反饋練習 音樂欣賞 [提出問題]: 1、耳的結構和功能? 2、聽覺是如何形成的 [自學]: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聽覺形成的過程。 [展示]:耳的結構圖。請學生展示小組討論結構,看圖識圖標,回答各個結構名稱和功能。 [講解]:耳的各部分結構的功能。特別介紹咽鼓管是連通鼓室和咽部的通道,靠近鼻咽部的開口平時閉合著,只有在吞咽、打哈欠時才開放。咽鼓管的主要作用是使鼓室內的空腔與外界空氣相通,使鼓室內外的氣壓維持平衡,這樣鼓膜才能正常振動。并且認識到耳朵除了有聽覺功能外,前庭和半規管還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情況,與維持身體平衡有關。 [播放視頻]:聽覺的形成過程。引導學生在觀看時注意片中提到了耳的哪些結構。 [展示]:聲波→收集聲波→傳導聲波→聲波轉變成振動→傳遞振動→振動轉變成沖動→傳導沖動→產生聽覺。 [總結]: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聽覺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形成聽覺。 [提出問題]:遇到下列問題,應該怎么辦? 1、耳聾的原因? 2、飛機下降之前,耳悶、耳痛怎么辦。 3、遇到巨大聲響時,怎么辦? 4、耳道內耵聹(耳垢)較多時怎么怎么辦? 5、鼻咽部有炎癥時怎么辦? [講解]: 1、傳導性耳聾:可發生在外耳道、鼓膜、聽小骨病變等。如,耵聹栓塞,中耳炎等。 神經性耳聾:聽覺神經、聽覺中樞病變等。如,藥物影響等。 混合性耳聾。 2、乘務員會分發糖果,主動作吞咽動作,咽鼓管口開放,就可以平衡鼓膜內外的氣壓,使上述癥狀得到緩解。 3、要迅速張口或閉嘴同時雙手堵耳以保持鼓膜兩側氣壓平衡。 4、不要尖銳的器具挖耳朵,以免戳傷外耳道和鼓膜。 5、鼻咽部的病菌可能通 過咽鼓管進入中耳,及時就診,以免引起中耳炎。 [活動]:神秘袋,摸一摸。放置暖寶寶,冰棒,時令水果。根據物體的大小、形狀、軟硬、冷熱等猜物品。 游戲規則:兩組各選派一位同學,摸出袋子里任意兩樣物品,并說出名稱。說對的,此物歸其所有。 你是憑借什么猜到盒子里的物品,說明什么問題? [講述]:眼和耳是我們認識世界的重要感覺器官,但皮膚卻為我們帶來了各種各樣的感覺,你能說出幾種? [展示]:皮膚的圖片,對皮膚的結構向同學們做大概介紹。 [講解]:皮膚上分布著多種感受器,能感知多種信息的刺激,。 [討論]:皮膚的感覺有什么作用? [課堂小結]: 一、耳與聽覺 1.耳的結構和功能 2.聽覺的形成過程 聲波→耳廓→外耳道→鼓膜→聽小骨→耳蝸(內有聽覺感受器)→聽覺神經→大腦皮層聽覺中樞→產生聽覺 二、皮膚感覺 [反饋練習]: 1、下列屬于內耳結構的是 ( )A.鼓膜 B.鼓室 C.聽小骨 D.耳蝸2、耳的結構中,能接受聲波并轉化為振動的是( )A.耳廓 B.鼓膜 C.聽小骨 D.耳道 3、下列關于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的描述正確的是( ) A.耳由外耳道、中耳道和內耳道三部分構成 B.聽小骨、鼓膜和耳蝸,都有放大聲波的功能 C.中耳由鼓膜、鼓室、咽鼓管和聽小骨等部分組成 D.位于鼓膜上的聽覺感受器能感受聲波信息 4、放爆竹和禮花時,若你在一旁觀看,最好張開嘴或捂住耳朵同時閉上嘴。這種做法主要是為了( ) A.保護耳蝸內的聽覺感受器 B.保持鼓膜內外氣壓平衡C.使咽鼓管張開,保護聽小骨 D.防止聽覺中樞受損傷 5、皮膚里各種類型的感受器可以感受外界的多種信息,感覺的靈敏性取決于( ) A.感受器在皮膚上分布的多少 B.感受器在皮膚上分布的位置 C.外界刺激的種類 D.外界刺激的強弱 [播放]:森林狂想曲。 緊張的學習結束了,大家欣賞段音樂,可以閉上眼睛,用心感受大自然的美好,也可以睜開眼睛觀看大屏幕上優美的風景。 學生閱讀教材,小組討論,耳的基本結構和功能以及聽覺形成的過程。 學生上前指圖識圖標,說出耳的結構的功能。有不足同組及其他組繼續補充。 認真觀看,并記錄聽覺形成的過程。 學生根據功能回答依次經過的結構。 熱烈討論,耳聾可能的原因;坐過飛機的同學描述飛機上升、下降時耳感到特別不舒服,認同這是由于鼓膜內外的壓力不平衡所致:遇到巨大聲響,可以采取的保護耳朵的方法;耳道內的叮嚀多,如何清理;鼻咽部有炎癥及時就醫。 學生踴躍,積極參與摸物品。 學生回答,憑借皮膚,說明人的皮膚具有感覺功能。 集體回答:觸覺、痛覺、冷覺、熱覺。 認真觀看,從而對皮膚有了初步了解。 了解到指尖對觸壓最敏感。盲人主要依靠手指的觸摸來“閱讀”盲文。 討論回答:皮膚的感覺具有保護性,能使人避開有害刺激。 學生進行總結歸納,其他同學予以補充。 學生回答,1-5DBCBA 學生欣賞。【板書設計】第三節 人體感知信息(第2課時)一、耳和聽覺耳廓 :收集聲波1、 外耳 外耳道:傳導聲波鼓膜 傳導和放大聲波聽小骨耳 中耳 鼓室咽鼓管:連通鼓室和咽部耳蝸 :內有聽覺感受器內耳 前庭 能感受頭部位置變動情況,與維持身體平半規管 衡有關2、聽覺形成二、皮膚感覺【課后反思】本節課內容在設計上注重聯系生活實際,學生通過游戲參與、生活中常見問題的分析,對抽象的知識產生濃厚的興趣,積極主動參與到學習中來。通過學習,學生關心、了解周圍的人和事,親自去體會,親自去感受,從而主動構建知識體系。不足之處,生活中學生感興趣的問題很多,但是課堂時間有限,只能選取一些例子共同分析,對于沒有時間解決的問題,課后通過輔導幫助同學解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