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學科 生物 授課年級 八年級 執教者課題 《鳥類》 學習目標 1.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生活的特點”的探究活動,提高利用已有知識作出假設的能力和利用科學探究方法得出結論的能力。2. 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深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3. 呼吁關注鳥類的生存狀況,增強愛護動物的情感。 重點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課型 新授難點 嘗試獨立完成“鳥適于飛行的形態結構特點”的探究活動。環節目標 通過課前鳥類電子相冊創設情景,結合進化歷程,導入新課。 提高利用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對探究問題作充分的假設的能力 1.根據現有材料和假設選擇可行探究項目,并合理安排探究項目。2.學會運用觀察、資料分析等科學探究方法。3.提高運用科學方法合理得出結論的能力。4. 深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 1.概述鳥類的主要特征。2.深化“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3.進行終結性評價,檢測目標達成度。 呼吁關注鳥類的生存狀況,增強愛護動物的情感。評價方案 1.通過學生對驅動性問題的回答掌握學生已有的前概念作為前置性評價。2.通過引導學生根據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作出假設了解學生的探究能力,便于調整后面的探究活動。 1.通過對學生自主確定探究項目時的巡視情況,明確小組合作指導的方向。2.對學生完成探究活動后探究報告完成情況的了解,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目標達成度。3.在小組討論和全班展示交流時,教師采用傾聽或參與的方式了解學生對鳥類適于飛行特點的探究情況。4.通過歸納總結考察學生對鳥類適于飛行特點的理解情況。 1.對學生歸納總結鳥類主要特征的完成情況,關注學生的目標達成度。2.在“判斷所給動物是否是鳥類并說明原因”題目中,通過學生手勢回答情況檢測學生對鳥類的主要特征這一知識目標的達成度,并以此作為終結性評價。 通過回收的探究報告,了解學生對本節課探究活動的完成情況。教學環節1.學生感觸于各種各樣的鳥類,為后面鳥類的多樣性埋下伏筆。2.通過進化史導入新課,讓學生意識到鳥類較爬行動物高等。 1.通過學生對驅動性問題:人類為什么不能像鳥類一樣自由飛行?的回答,找準學生的認知起點。2.引導學生充分利用自己的已有知識或生活經驗,對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進行假設,啟發學生多方面思考鳥類適于飛行的原因。3.將學生提到的鳥類與飛行相關的結構記錄在板書上。 1.根據所給的資料以及之前的假設自主確定探究項目。2.合作探究:①組長綜合小組成員的探究項目,合理安排探究順序②小組分工:組長、監督員、操作員、記錄員、中心展示員、計時員。③選擇合理探究方法,填寫探究報告。2.展示交流:小組代表到講臺,交流探究的過程與結論,并提出小組疑問。臺下同學可以提出問題或者補充。4.出示教師之前完成的探究報告,學生對照找出自己學案中好的方面與需要改進的地方。另外,對于較難理解的知識可以視學生掌握情況進行點撥,比如雙重呼吸、體溫恒定。5.通過對探究報告的完善,強化“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6.提出“鳥類主要從哪幾個方面解決了飛行困難”,將鳥類適于飛行的特點從減輕體重、減小阻力、提供動力三種功能上總結提升,加深學生的理解。7.用不同顏色筆完善自己的探究報告。 1.歸納總結:鳥類有哪些主要特征適于飛行?2.小組合作:學案傳遞、交互匯總,用藍色筆完善學案內。3.展示交流:學生到講臺對照屏幕展示自己的答案,并說明理由。4.用紅筆完善自己的探究報告。 1.從家鄉美麗的天鵝湖引發學生對動物的關心與愛護。2.布置學生調查天鵝的分布狀況。3.回收探究報告。各環節操作點《鳥類》教學設計環節一環節二結課環節三導入新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