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教學設計一、基本信息章節、課題名稱 第五單元 第一章 第一節《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分冊(模塊) 八年級上冊 授課時數 1課時二、課程標準的描述概述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它們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三、教學內容分析本節是第五單元的第一章第一節,作為起始章節,本節課介紹了兩種比較簡單、原始的無脊椎動物,在教學的過程中,要注重引導學生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學習:形態上的多樣性、結構的主要特征、與人類生活的關系。同時引導學生能夠利用已學會的知識進行比較、歸納,可以認同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結構與功能相統一的生物學原理。學生對于本節課所介紹的兩對動物類群不太熟悉,并沒有相關的生活經驗進行聯想,所以,在教學時,要注重多增加學生的感性認識,再進行理性的思考、歸納,建構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同時要注重引發學生對豐富多樣動物的興趣,以增強后續學習的積極性。四、知識結構框架(或概念圖、思維導圖等)五、教學對象分析(一)知識基礎:學生在七年級的學習基礎上,了解到動物與植物的區別,但對這兩種簡單的無脊椎動物,非常陌生,這就要求在教學中提供足夠豐富的圖片或視頻,幫助學生形成足夠的感性認識,以完成知識目標。(二)能力基礎:學生已經具備借助已有知識、經驗來分析并解決新問題的能力,而且可以在教師的引導下完成對新知識的分析、比較和歸納。(三)心理特點:八年級學生是由經驗型思維向抽象思維過渡的時期,抽象思維的形成需要感性經驗的直接支持,所以需要幫助學生形成足夠的感性認識,以形成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之間的關系等理性認識。另外,學生對于自然界中豐富多彩的動物興趣度較濃厚,學習積極性較高。六、教學目標(一)知識目標:1.概述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2.舉例說明腔腸動物、扁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能力目標:1.通過對腔腸動物、扁形圖片及視頻的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比較歸納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初步形成動物體形態結構與功能以及其所生存的環境相適應的基本生物學基本觀點。 2.通過對血吸蟲生活史的學習,學生可以認識到養成良好衛生習慣的重要性3.引發學生對環境保護、愛護動物等問題的重視。七、教學重點和難點項 目 內 容 解 決 措 施(一)教學重點 1.腔腸動物、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2.腔腸動物、扁形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 1.提供豐富的圖片、視頻幫助學生認識其形態,在此基礎上,能夠自主學習教材內容,歸納出二者的主要特征。2.聯系生活常識,認識這兩種動物與人類生活的關系。(二)教學難點 1.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 1.解決這個難點的關鍵在于介紹扁形動物兩側對稱的身體結構,以及與輻射對稱相比的優勢。所以通過視頻分析二者在運動、捕食上的表現來理解這一優勢。八、教學策略的簡要闡述本節主要采用“創設情境—引入問題—解決問題”的教學策略(一)創設情境,引入問題——概述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二)多種課堂活動解決問題——觀察、思考、討論等活動全方位的了解這兩種生物的主要種類、繁殖方式、生活環境(三)滲透情感教育——通過圖片對比、病例介紹,滲透情感教育——腔腸動物與扁形動物與人類的關系。九、課堂教學過程設計教學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依據(一)展示腔腸動物圖片 1.展示:腔腸動物的圖片,名稱。2.引入學習目標: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腔腸動物和人類的關系。 1.觀察:絢麗多樣的腔腸動物2.思考 使學生初步形成對腔腸動物的感性認知,消除陌生感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二)水螅的形態結構特征 1.觀看:水螅的捕食視頻 2.思考:水螅的體形、水螅如何捕食、水螅如何消化食物3.歸納:展示海葵、水螅、水母的圖片,4.總結: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 1.觀看視頻2.思考問題3.討論交流4.回答問題:水母、水螅的體形為輻射對稱 解決教學重點: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三)全面了解腔腸動物 1.組織學生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表格1。2. 提問和講解:展示出芽生殖的過程以幫學生建立更形象的認知 1.自學: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表格2.檢查并更正“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的完成情況。3.通過對比兩幅珊瑚礁的圖片來分析珊瑚的生態價值。認同愛護動物、保護生態平衡的觀念。 1.通過閱讀教材,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2.利用學案,初步解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3.分析圖片資源得到新知識(四)課堂小結 1.歸納:用表格來復習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強化知識目標 1.重溫: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 歸納總結本節學習情況。(五)鞏固練習 1.布置課堂練習:組織學生把學案中“基礎訓練”和“提升訓練”中選擇題短時間內做完。2.評講:檢查和提問學生的學案完成情況。 1.練習:完成學案的“基礎訓練”和“提升訓練”中選擇題。2.檢查評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 項固所學的腔腸動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識點;檢查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扁形動物教學環節 教師的活動 學生的活動 設計意圖、依據(一)展示扁形動物圖片 1.展示:渦蟲、血吸蟲、華枝睪吸蟲的圖片,名稱。2.提問:知道這些屬于哪一種動物嗎?3.引入學習目標: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扁形動物和人類的關系。 1.觀察:各種扁形動物2.思考 引入扁形動物,使學生初步形成對扁形動物的感性認知,消除陌生感使學生了解本節課的知識目標。(二)渦蟲的形態結構特征 1.觀看:課本上渦蟲的結構示意圖2.提問:渦蟲的體形、渦蟲如何消化食物3.歸納:展示多種渦蟲的圖片,4.提問:渦蟲的消化系統結構有什么特點?5.總結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 1.觀看視頻2.思考:渦蟲的體形、渦蟲如何消化食物3.討論交流:通過做對稱軸來發現它們的體形為兩側對稱4.回答問題: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身體呈輻射對稱、體表有刺細胞、有口無肛門 解決教學重點:以渦蟲為代表動物來學習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三)全面了解扁形動物 1.組織學生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表格2. 提問和講解:展示分裂生殖的過程以幫學生建立更形象的認知;展示各種寄生蟲種類,以及其引起的疾病展示血吸蟲的生活史,分析得到預防血吸蟲病的措施3.點撥:華枝睪吸蟲的生殖器官發達、消化器官簡單,與它的寄生生活是相適應的。 自學:完成學案中“自主學習”板塊的表格2檢查并更正“自主學習”板塊的內容的完成情況。了解動物多樣的生殖方式,以及初步了解寄生蟲以及寄生蟲病。并思考如何預防血吸蟲病。4.思考:為什么華枝睪吸蟲生殖器官發達、消化器官簡單? 1.通過閱讀教材,鍛煉學生的自學能力。2.利用學案,初步解決對重點知識的掌握。幫助學生建立生物的形態結構與其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生物學觀點。通過對血吸蟲病等寄生蟲病的學習,認識到注重衛生的重要性。(四)課堂小結 1.歸納:用表格2來復習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以及與人類的關系,強化知識目標2.比較:比較腔腸動物和扁形動物的異同點 重溫:本節課學習的主要內容。應用:將所學的到知識聯系起來,形成系統化知識。活動:填寫表格,并思考二者在進化上的差異 歸納總結本節學習情況。(五)鞏固練習 1.練習:2.評講:檢查和提問學生的學案完成情況。 1.練習:完成學案的”中選擇題。2.檢查評價自己的知識掌握情況。 項固所學的扁形動物的主要特征等知識點;檢查反饋學生的知識掌握情況。十、板書設計腔腸動物一、主要特征 1、身體呈輻射對稱 2、體表有刺細胞 3、有口無肛門二、與人類的主要關系 1、食用2、觀賞3、生態價值扁形動物一、主要特征 1、背腹扁平 2、身體呈兩側對稱 3、有口無肛門與人類的主要關系 1、危害水族養殖2、使人患寄生蟲病PAGE10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