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課:文化與社會》導學案【學習目標】文化的內涵與形式。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情境】文化的內涵是什么?文化的形式是什么?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是什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是什么?【我的疑問】【自主探究】(2011年安徽卷)(節選)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11年初,隨著“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國家的熱播,“中國形象”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話題一 文化是國家形象的靈魂文化在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蘊含著團圓、和諧理念的中國春節,日益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也帶來了新的商機;孔子學院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創新成就贏得了世界贊譽……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了國家形象,增強了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課堂檢測】1.廣東老人愛“飲早茶”,東北老人愛“扭秧歌”,北京老人愛“侃大山”。這說明( )A.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 B.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C.文化現象無時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2.東晉畫家顧愷之物《廬山圖》,以藝術形式形象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廬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種文化 B.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C.文化是人所創造的、為人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D.《廬山圖》的創作屬于文化活動3.禮儀是交往的產物,語法是說話的產物,邏輯是思考的產物。人們長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規范,無非是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總結。這表明( )①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③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起來的 ④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4.充滿愛國激情、讓人熱血沸騰的《馬賽曲》激勵著法國人民奔赴前線;雄壯、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如戰斗的號角,鼓舞中華兒女團結抵御外敵。因為( ) A.文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B.文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C.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D.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5.經濟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下列各項能夠說明兩者相互交融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 B.經濟發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夠發展C.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落后文化阻礙經濟發展 D.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6.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中央高度關注文化是因為(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物質力量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回標反饋】【鞏固練習】1.(2008山東卷)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任務,是基于(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②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③中國共產黨承擔著組織和管理文化建設的職能 ④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09江蘇卷)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 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3.某些發達國家借助跨國公司,通過向世界各國輸出產品、以產品為載體的文化和附加條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軟征服”,以達到影響或改變其他國家國民價值觀的目的。該材料告訴我們(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極化發展充滿了矛盾斗爭③必須警惕國際交往中的文化霸權主義④跨國公司促進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2011天津卷)臺灣果農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餅中,使之具有雙重口味,并別出心裁地將其取名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該商品推向市場后受到消費者熱捧。這體現了(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創新決定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總能推動經濟的發展 D.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5.(2011福建卷)一切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藝術作品,從本質上說,都必須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須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可見,優秀的文化( )A.彰顯時代的精神,創造時代的未來B.反映時代的潮流,決定時代的走向C.源于時代的實踐,引導時代的發展D.源于時代的智慧,推動時代的前進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6.(2012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聞名遐邇的城市雕塑,如希臘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等,它們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這些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著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彰顯著世界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③蘊含著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決定著城市生存發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一課答案【自主探究】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反作用于經濟。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給世界帶來商機。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高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過中華文化了解了中國,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課堂檢測】1-6 B A C C D A 【鞏固練習】1-6 A D B A C B 第一課答案【自主探究】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反作用于經濟。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給世界帶來商機。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高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過中華文化了解了中國,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課堂檢測】1-6 B A C C D A 【鞏固練習】1-6 A D B A C B備 注 備 注第2頁共4頁 備 注 第3頁共4頁 備 注第4頁共4頁《第一課:文化與社會》導學案【學習目標】文化的內涵與形式。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問題情境】文化的內涵是什么?文化的形式是什么?文化與經濟、政治的關系是什么?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分別是什么?【我的疑問】【自主探究】(2011年安徽卷)(節選)閱讀材料,回答下列問題。2011年初,隨著“中國國家形象片”——《人物篇》和《角度篇》在一些國家的熱播,“中國形象”成為媒體熱議的話題。話題一 文化是國家形象的靈魂文化在中國國家形象的塑造和推廣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如蘊含著團圓、和諧理念的中國春節,日益成為中外文化交流的平臺,也帶來了新的商機;孔子學院的發展使越來越多的外國人了解中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的科技創新成就贏得了世界贊譽……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擴大了中國的影響力,提升了國家形象,增強了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運用文化作用的知識,談談你對上述材料的理解。【課堂檢測】1.廣東老人愛“飲早茶”,東北老人愛“扭秧歌”,北京老人愛“侃大山”。這說明( )A.不同區域,有不同的自然環境 B.不同區域,有不同的文化環境C.文化現象無時不在 D.老年人都有不同的興趣愛好2.東晉畫家顧愷之物《廬山圖》,以藝術形式形象展現了廬山的自然美。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廬山的自然美也是一種文化 B.藝術是文化的一種表現形式C.文化是人所創造的、為人所特有的一種現象 D.《廬山圖》的創作屬于文化活動3.禮儀是交往的產物,語法是說話的產物,邏輯是思考的產物。人們長期形成的做事情的方式和規范,無非是人類知識和經驗的總結。這表明( )①文化是人們社會實踐的產物 ②文化實質上是一種精神力量③文化素養是逐步培養起來的 ④文化現象無時不在、無處不在A.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①④4.充滿愛國激情、讓人熱血沸騰的《馬賽曲》激勵著法國人民奔赴前線;雄壯、激昂的《義勇軍進行曲》如戰斗的號角,鼓舞中華兒女團結抵御外敵。因為( ) A.文化對社會發展起促進作用 B.文化豐富了人們的精神世界 C.文化是一種社會精神力量 D.世界文化具有多樣性5.經濟與文化相互影響、相互交融。下列各項能夠說明兩者相互交融的是( )A.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經濟所決定 B.經濟發展了文化就一定能夠發展C.先進文化促進經濟發展,落后文化阻礙經濟發展 D.科學技術在經濟發展中的作用日益重要6.中國共產黨十七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了《中共中央關于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首次將“文化命題”作為中央全會的議題。中央高度關注文化是因為(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相互影響、相互交融 ②文化能夠促進人的全面發展 ③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 ④文化是一種精神力量,也是物質力量A.①③ B.③④ C.①④ D.②③【回標反饋】【鞏固練習】1.(2008山東卷)黨的十七大提出推動社會主義文化大發展大繁榮的重大任務,是基于( )①中國共產黨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領導核心②文化在綜合國力競爭中的地位和作用越來越突出 ③中國共產黨承擔著組織和管理文化建設的職能 ④社會主義文化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礎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2.(2009江蘇卷)原生態文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在豐富人們文化消費的同時,也促進了當地旅游經濟的發展。由此可見( )A.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推進作用 B.文化與經濟同步發展 C.文化是經濟繁榮發展的基礎 D.文化對經濟發展具有重要影響3.某些發達國家借助跨國公司,通過向世界各國輸出產品、以產品為載體的文化和附加條件的科技等手段,在全球推行“軟征服”,以達到影響或改變其他國家國民價值觀的目的。該材料告訴我們( )①文化與經濟、政治是相互交融的②世界多極化發展充滿了矛盾斗爭③必須警惕國際交往中的文化霸權主義④跨國公司促進了資源在全球范圍內流動A. ①② B. ①③ C. ②④ D. ③④4.(2011天津卷)臺灣果農為提高水果附加值,把冰激凌灌入柿餅中,使之具有雙重口味,并別出心裁地將其取名為“你柿我的冰激凌”。由于加入了文化元素,該商品推向市場后受到消費者熱捧。這體現了( )A.文化與經濟相互交融 B.文化創新決定社會實踐的發展C.文化總能推動經濟的發展 D.文化發展要以經濟發展為基礎5.(2011福建卷)一切受人民歡迎、對人民有深刻影響的藝術作品,從本質上說,都必須既反映人民精神世界又引領人民精神生活,都必須在人民的偉大中獲得藝術的偉大。可見,優秀的文化( )A.彰顯時代的精神,創造時代的未來B.反映時代的潮流,決定時代的走向C.源于時代的實踐,引導時代的發展D.源于時代的智慧,推動時代的前進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民族文化是民族身份的重要標志。6.(2012安徽卷)世界各地有很多聞名遐邇的城市雕塑,如希臘雅典的雅典娜神像、丹麥哥本哈根的美人魚等,它們體現著一個城市的文化內涵和品位。這些被人們稱作“城市的眼睛”的雕塑( )①意味著精神產品離不開物質載體 ②彰顯著世界文化的認同感歸屬感 ③蘊含著城市生活美好的精神追求 ④決定著城市生存發展的文化方向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第一課答案【自主探究】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反作用于經濟。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給世界帶來商機。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高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過中華文化了解了中國,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課堂檢測】1-6 B A C C D A 【鞏固練習】1-6 A D B A C B 第一課答案【自主探究】文化作為一種精神力量,對社會發展產生深刻影響。文化反作用于經濟。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為我國經濟發展帶來機遇,也給世界帶來商機。文化越來越成為綜合國力競爭的重要因素。中華文化的發展和傳播提高了我國文化軟實力,提升了中國國家形象。優秀文化能豐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強人的精神力量。更多的人通過中華文化了解了中國,中國國家形象的提升增強了中華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課堂檢測】1-6 B A C C D A 【鞏固練習】1-6 A D B A C B備 注 備 注第2頁共4頁 備 注 第3頁共4頁 備 注第4頁共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