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節 光合作用學習目標: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知識歸納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___________,利用_____,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__________,并釋放_____的過程。【版權所有:21教育】2.光合作用反應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葉肉細胞的 葉綠體 中,它產生的葡萄糖經轉化后形成_____。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從_____中吸收的,水則主要是從_____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葉綠體內含有的__________等色素,能吸收陽光。【來源:21·世紀·教育·網】4.光合作用一方面把簡單的無機物制成了復雜的__________,并放出_____,發生了_____轉化;另一方面,把光能變成儲存在有機物里的__________,實現了_____的轉化。5.光合作用的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_____、_____、 _____的需要,還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__________。我們可以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個工廠,那么,它的“廠房”(即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能源”是太陽光,“產物”是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氣。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1】(2021秋 長順縣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m /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下面能正確表達光合作用過程的式子是 ( )A.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B.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C.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水→二氧化碳+能量D.氧氣+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二氧化碳【變式1】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人和動物的營養來源B.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C.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D.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來源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二: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知識歸納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 → → → → (1)把盆栽的銀邊天竺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晝夜,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葉片部分用鋁箔蓋嚴,其余部分未蓋鋁箔,此處的變量是_____。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而覆蓋鋁箔處未變藍色,這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_____。這說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3)活動中使用了銀邊天竺葵,此處想要控制的變量是__________。葉片的綠色部位變藍,而白色部分沒有變藍,這說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4)該實驗通過檢驗出淀粉的存在,證明光合作用需要_____和__________。2.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衛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燒起來,這說明光合作用的另一產物是_____。1.用數學記憶法記“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的實驗步驟:“一晝夜,兩面遮,三步走”。具體地說,“一晝夜”就是把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兩面遮”強調用鋁箔紙遮蓋葉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兩面都遮蓋住;“三步走”是隔水加熱→清水漂洗→碘液檢驗三個連續的操作。2.脫葉綠素時采用水浴加熱是為了防止酒精著火,同時也可避免溫度過高。3.實驗方案的選擇及判斷實驗方案的優劣,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判斷:一個變量、對照、重復多次做實驗。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2】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用酒精溶解葉綠素之后,漂洗葉片,再滴加碘液其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A.溶解葉綠素檢驗是否產生淀粉C.促進淀粉分解D.驗證是否產生氧氣【變式2】(2021秋 自貢期末)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葉綠體和光能C.有機物和氧氣 D.二氧化碳和化學能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三: 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識歸納1.在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設計改變的因素是__________,最后觀察植物有無淀粉生成。2.實驗步驟:把一株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將兩個透明的塑料袋分別套在選定的兩片天竺葵的葉片上,一個塑料袋內裝入少量__________溶液,另一個塑料袋內裝入等量清水。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摘下兩片葉子,_____脫色、清水漂洗、滴加_____后,觀察葉片顏色。3.實驗現象:裝有清水的塑料袋內的葉片_____;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袋內的葉片 _____。4.實驗證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__________。科學研究還證明,_____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設計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1.設計改變的因素是_____2. 將天竺葵暗處理1晝夜(耗近葉片中的淀粉);3. 設置對照實驗:A葉片將其主脈切斷,(將水分供應阻斷); B葉片不做任何處理。4. 在相同條件下光照4小時左右。5. 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 ,褪成黃白色時取出,滴上碘液,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如果發現A葉片不變藍色,B葉片變藍色。則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1.一定要選用透明塑料袋,以保證光線透過,葉片能順利進行光合作用。2.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時,操作要小心。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3】利用大棚栽培農作物時,科技人員常向大棚內施放適量的CO2.其作用是( )A.CO2:會使大棚內的溫度升高B.CO2: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C.CO2:能滅火,可避免火災的發生D.CO2.可使害蟲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病蟲害【變式3】在“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以下各因素不需要保持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的含量 B.光照強度C.光照時間 D.植物種類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聯系知識歸納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_____ _____氧氣(吸收/放出) _____ _____有機物(制造/分解) _____ _____能量(吸收/釋放) _____ _____是否需要葉綠體 _____ _____是否需要光 _____ _____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因此,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沒有_____。光合作用對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對產物的輸導,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所以,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__________。2·1·c·n·j·y農作物的產量實際上是“光合作用合成量”與“呼吸作用消耗量”之間的差量。故一方面增強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減弱呼吸作用,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如“適當加大晝夜溫差”就是一個使農作物增產的好辦法。21·世紀*教育網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4】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錯誤的是( )A.光合作用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B.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是有機物和氧氣C.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D.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呼吸作用儲存能量【變式4】(2021秋 高新區期末)科技人員在密閉的玻璃溫室里進行植物栽培實驗,晴天環境下對室溫內二氧化碳濃度進行24小時測定,并繪制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MN段植物呼吸作用不斷增強B.NP段植物光合作用不斷增強C.Q點植物中的有機物比M點多D.P點是溫室內氧氣濃度最高點走進重高 拓展視野【題1】.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放在20℃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鐘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2)用這一方法測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實際的光合速率要 (填“高”或“低”),原因是 。(3)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題2】.甲圖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變化的關系,乙圖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溫度變化的關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制造有機物的質量,通常用氧氣的釋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表示。請回答:(1)甲圖中曲線上B點的含義為 。(2)分析乙圖可知,在其它環境因素適宜時,該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速率達到最大的溫度是 ℃,溫度會影響光合作用速率是因為 。(3)植物可通過改變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來適應弱光環境。選取某植物A、B兩個品種,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進行實驗,部分實驗內容與結果見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耐蔭性較高的品種是 。品種 光照處理 葉綠素a含量(mg/cm2) 葉綠素b含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相對值A 正常光照 1.81 0.42 4.59A 弱光照 0.99 0.25 2.60B 正常光照 1.39 0.27 3.97B 弱光照 3.80 3.04 2.97(4)若將某一綠色植物置于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黑暗時,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時增加8毫克;光照充足時,容器內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時減少36毫克,同時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能產生30毫克葡萄糖。通過計算比較黑暗時和光照時呼吸作用強度的大小。鞏固訓練 初露鋒芒【題1】.(2021秋 順平縣期末)下列有關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將天竺葵黑暗處理的目的是耗盡葉片中的淀粉B.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遮光部分為對照組C.把葉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可以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D.碘液染色后可以看到葉片遮光部分不變藍,未遮光部分變藍【題2】.下面是對“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原理:淀粉遇碘變藍色B.該實驗的步驟:遮光→照光→脫色→漂洗→染色→漂洗→觀察C.該實驗的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色D.該實驗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題3】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題4】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植物的所有結構中,能同時調節植物三大作用的是( )A.葉柄 B.導管 C.跟 D.氣孔(2)實驗中,葉在27℃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毫克。(3)若溫度由28℃升高到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方。【題5】民以食為天,如何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是科研工作者長期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材料一: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喜高溫、多濕環境。材料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溫度,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的,比熱較大。水的比熱比沙土大。材料三:西北某地農民因地制宜,綜合應用多種“稻田怪招”,不施農藥與化肥,還能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www.21-cn-jy.com結合上述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多種“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作出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課后訓練 鯤鵬展翅【題1】.(2021秋 永善縣期末)秋天來了,葉將化蝶飛去,落到泥土里的葉子正面朝下,背面朝上其原因是( )A.正面上表皮比背面下表皮薄B.上表皮比下表皮的葉綠體多C.柵欄層比海綿層葉綠體多D.海綿層比柵欄層的葉綠體多【題2】.(2022春 高州市月考)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是( )A.葉綠體 B.光 C.二氧化碳 D.有機物【題3】.(2021秋 豐澤區期末)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A.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B.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C.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來源D.提高空氣濕度調節氣候【題4】.(2021秋 陽西縣期末)如圖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為0.03%的條件下,光照強度對黑藻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0—A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強度越大B.光照強度為0時,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強度都為零C.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大值度D.在A—B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相同【題5】.(2021秋 息縣期末)陽臺上的綠蘿在夏季睛朗天氣一天內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所示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乙是光合作用B.甲所示生理活動在0~6點活動強度為0的原因為無光照C.乙所示生理活動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D.甲所示生理活動的場所主要是線粒體【題6】.為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某興趣小組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步驟:①按如圖連接好實驗裝置,關閉閥門①②后放到黑暗處一晝夜。②將整個裝置移到適宜的陽光下照射數小時(光照前阻斷葉片間有機物的運輸)。③打開閥門①,將透明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甲試管,待氣體收集滿后,打開橡皮塞,用帶火星的木條檢測。④打開閥門②,將黑色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乙試管進行檢測。⑤取下葉處A、B,用酒精脫色處理,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分析回答:(1)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 。(2)步驟③木條能復燃,則該氣體是 ,請寫出綠色植物釋放該氣體的生理活動的表達式 。(3)步驟④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來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動)。(4)步驟⑤中,若只有A葉片變藍色,則結論是 。【題7】.如圖Ⅰ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進行生理活動的過程,其中代碼甲和乙表示細胞結構,數碼①②③表示有關物質;圖Ⅱ表示該植物一晝夜(0﹣K段)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釋放量,請分析回答:(1)在圖Ⅰ中。甲表示的結構是 ,①表示的物質是 ;若環境溫度降低,乙所示結構進行的生理活動會 。(2)在圖Ⅱ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 段(填圖中代碼);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時間是 段(填圖中代碼);在BF時間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3)分析圖Ⅱ曲線,可以推測:在光照過強的情況下,分布在葉片表皮上的部分 會關閉,從而影響二氧化碳吸收,導致光合作用減弱。【題8】.如圖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氧氣釋放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為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設計的實驗裝置,試分析回答:(1)圖甲中的Y點表示植物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 ;如果本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到25℃,則圖甲曲線中的Y點將向 (左/右)移動,X點將向 (上/下)移動。(2)曲線YZ段代表的含義是:溫度為30℃時, 。(3)利用圖乙所示裝置研究“影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時,可以通過改變 (假設燈光不會影響光口瓶內的溫度),觀察有色液滴的移動情況,判斷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如果實驗中,每隔15分鐘改變一次燈與廣口瓶之間的距離,則隨著時間和距離的增加,黑藻產生氣泡的速率會越來越小,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① 減弱,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② 逐漸減少,植物光合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題9】.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與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大于 (選填某個光照強度)的條件下才能生長.(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題10】.“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綠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沒有綠色植物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圖一為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適宜溫度和氧氣等條件下,測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光合作用強度。圖二1﹣6表示葉綠體和線粒體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1)圖一中A點時植物的葉片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2)圖一中B點時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 (填序號)。(3)圖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是受 外界因素的影響。(4)寫出圖二中進行3、4這一生理活動的反應式 。(二)測定氧氣釋放速率﹣﹣葉圓片上浮法(葉圓片制作方法:取生長旺盛的綠葉,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圓片若干)實驗原理:葉片內含有氣體,放入水中,葉片上浮葉片下沉充滿細胞間隙,葉片上浮。實驗裝置:如圖三所示(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實驗分析:(5)該實驗的變量是 ,可通過 來調節光照強度的大小。(6)為保持單一變量,中間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燈光的熱量,避免光照對燒杯內的 產生影響。(7)光合作用強度的大小,可通過觀測燒杯中單位時間內被抽去氣體的小圓形葉片上浮的 來衡量光合作用的強弱。【知識與技能】(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闡明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2)、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能力目標】 (1)、通過查閱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資料,培養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過程,使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植物生理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確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光合作用經典實驗研究史的學習,使學生從中學習到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智慧,重溫先人勇于探索的過程,能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的科學精神;(2)、通過實驗探索、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重點】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難點】各演示實驗的設計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A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第6節 光合作用學習目標: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一: 光合作用的原理知識歸納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通過 葉綠體 ,利用 光能 ,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著能量的 有機物 ,并釋放 氧氣 的過程。【版權所有:21教育】2.光合作用反應式: 二氧化碳+水 有機物+氧氣 。3.光合作用主要發生在葉肉細胞的 葉綠體 中,它產生的葡萄糖經轉化后形成 淀粉 。光合作用所需要的二氧化碳大部分是從 空氣 中吸收的,水則主要是從 土壤 中吸收,然后運輸到葉片。葉綠體內含有的 葉綠素 等色素,能吸收陽光。【來源:21·世紀·教育·網】4.光合作用一方面把簡單的無機物制成了復雜的 有機物 ,并放出 氧氣 ,發生了 物質 轉化;另一方面,把光能變成儲存在有機物里的 化學能 ,實現了 能量 的轉化。5.光合作用的意義: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自身 生長 、 發育 、 繁殖 的需要,還為其他生物提供了基本的 食物來源 。我們可以把光合作用比喻成一個工廠,那么,它的“廠房”(即光合作用的場所)是葉綠體,“原料”是水和二氧化碳,“能源”是太陽光,“產物”是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和氧氣。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1】(2021秋 長順縣期末) ( http: / / www.21cnjy.com" \t "http: / / www.m / _blank" \o "歡迎登陸21世紀教育網 ).下面能正確表達光合作用過程的式子是 ( )A.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B.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氧氣C.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水→二氧化碳+能量D.氧氣+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 +二氧化碳【答案】B【解答】解: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條件是光,場所是葉綠體,因此能正確表達光合作用過程的式子是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著能量)+氧氣。故選:B。21·cn·jy·com【變式1】下列關于光合作用意義的敘述中錯誤的是( )A.是人和動物的營養來源B.是大氣中二氧化碳的主要來源C.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D.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來源【答案】B【解答】解:A、光合作用能夠制造有機物,為生物圈中的其他生物提供了營養來源,A正確;B、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釋放氧氣,B錯誤;C、光合作用能維持大氣中氧氣和二氧化碳平衡,C正確;D、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儲存能量,是生物界的主要能量來源,D正確。故選:B。21教育網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二:光合作用的條件和產物知識歸納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 → → → → (1)把盆栽的銀邊天竺放在黑暗的地方一晝夜,其目的是 把葉片中原有的淀粉耗盡,避免原來存在的淀粉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 。www-2-1-cnjy-com(2)葉片部分用鋁箔蓋嚴,其余部分未蓋鋁箔,此處的變量是 光 。葉片的見光部分遇到碘液變成了藍色,而覆蓋鋁箔處未變藍色,這說明葉片的見光部分產生了 淀粉 。這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 。(3)活動中使用了銀邊天竺葵,此處想要控制的變量是 葉綠體 。葉片的綠色部位變藍,而白色部分沒有變藍,這說明光合作用需要 葉綠體 。(4)該實驗通過檢驗出淀粉的存在,證明光合作用需要 光 和 葉綠體 。2.光合作用產生的氣體能使帶火星的衛生香立即猛烈地燃燒起來,這說明光合作用的另一產物是 氧氣 。1.用數學記憶法記“植物制造淀粉的實驗”的實驗步驟:“一晝夜,兩面遮,三步走”。具體地說,“一晝夜”就是把銀邊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兩面遮”強調用鋁箔紙遮蓋葉片的一部分,要把上下兩面都遮蓋住;“三步走”是隔水加熱→清水漂洗→碘液檢驗三個連續的操作。2.脫葉綠素時采用水浴加熱是為了防止酒精著火,同時也可避免溫度過高。3.實驗方案的選擇及判斷實驗方案的優劣,通常從以下三個方面去判斷:一個變量、對照、重復多次做實驗。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2】在“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中,用酒精溶解葉綠素之后,漂洗葉片,再滴加碘液其中使用碘液的目的是( )A.溶解葉綠素檢驗是否產生淀粉C.促進淀粉分解D.驗證是否產生氧氣【答案】B【解答】解:遇碘變藍是淀粉的特性。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原因是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葉片未遮光部分滴加碘液后變藍色,原因是葉片未遮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故選:B。21*cnjy*com【變式2】(2021秋 自貢期末)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產物是( )A.二氧化碳和水 B.葉綠體和光能C.有機物和氧氣 D.二氧化碳和化學能【答案】C【解答】解:根據光合作用的概念可知,光合作用的公式: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可見光合作用的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產物是有機物和氧氣,其中有機物主要是淀粉,故選項C正確。故選:C。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三: 光合作用的原料知識歸納1.在證明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設計改變的因素是 二氧化碳 ,最后觀察植物有無淀粉生成。2.實驗步驟:把一株天竺葵放在黑暗處一晝夜。再將兩個透明的塑料袋分別套在選定的兩片天竺葵的葉片上,一個塑料袋內裝入少量 氫氧化鈉 溶液,另一個塑料袋內裝入等量清水。在陽光下照射4小時后,摘下兩片葉子, 酒精 脫色、清水漂洗、滴加 碘液 后,觀察葉片顏色。3.實驗現象:裝有清水的塑料袋內的葉片 變藍 ;裝有氫氧化鈉溶液的塑料袋內的葉片 不變藍 。4.實驗證明植物光合作用需要 二氧化碳 。科學研究還證明, 水 也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設計光合作用需要水的實驗1.設計改變的因素是水分;2. 將天竺葵暗處理1晝夜(耗近葉片中的淀粉);3. 設置對照實驗:A葉片將其主脈切斷,(將水分供應阻斷); B葉片不做任何處理。4. 在相同條件下光照4小時左右。5. 葉片放在酒精中隔水加熱 ,褪成黃白色時取出,滴上碘液,觀察現象。實驗現象:如果發現A葉片不變藍色,B葉片變藍色。則證明光合作用需要水。1.一定要選用透明塑料袋,以保證光線透過,葉片能順利進行光合作用。2.氫氧化鈉具有腐蝕性,用氫氧化鈉溶液吸收二氧化碳氣體時,操作要小心。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3】利用大棚栽培農作物時,科技人員常向大棚內施放適量的CO2.其作用是( )A.CO2:會使大棚內的溫度升高B.CO2: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C.CO2:能滅火,可避免火災的發生D.CO2.可使害蟲窒息死亡,防治植物病蟲害【答案】B【解答】解:綠色植物通過葉綠體,利用光能,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儲存能量的有機物,并且釋放出氧氣的過程,叫做光合作用,其表達式如圖所示:由于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以影響周圍的光合作用,其濃度越大光合作用就越強,制造的有機物就越多,蔬菜的產量也就越大,所以可以適當增加二氧化碳的濃度,可促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故選:B。【變式3】在“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中,以下各因素不需要保持一致的是( )A.二氧化碳的含量 B.光照強度C.光照時間 D.植物種類【答案】A【解答】解:“探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否需要二氧化碳”的實驗,實驗的唯一變量是二氧化碳,因此除二氧化碳的含量外其他條件都應該相同。故選:A。知識精講 有的放矢核心考點四: 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相互聯系知識歸納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光合作用 呼吸作用二氧化碳(吸收/放出) 吸收 放出氧氣(吸收/放出) 放出 吸收有機物(制造/分解) 制造 分解能量(吸收/釋放) 吸收 釋放是否需要葉綠體 是 否是否需要光 是 否2.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聯系:呼吸作用消耗的有機物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所放出的能量是光合作用儲存在有機物中的能量。因此,沒有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就沒有 基礎 。光合作用對原料的吸收利用和對產物的輸導,所需要的能量又是呼吸作用所釋放出來的。所以,沒有呼吸作用,光合作用也 無法進行 。2·1·c·n·j·y農作物的產量實際上是“光合作用合成量”與“呼吸作用消耗量”之間的差量。故一方面增強光合作用,另一方面減弱呼吸作用,可有效提高農作物的產量。如“適當加大晝夜溫差”就是一個使農作物增產的好辦法。21·世紀*教育網典型例題 珠聯璧合【例題4】關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區別,錯誤的是( )A.光合作用在光下進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B.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是有機物和氧氣C.光合作用合成有機物,呼吸作用分解有機物D.光合作用釋放能量,呼吸作用儲存能量【答案】D【解答】解:由分析可知:A、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所以光合作用在光下進行,而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A正確;B、光合作用的表達式:可見光合作用原料是二氧化碳和水;呼吸作用的表達式:可見呼吸作用是有機物和氧氣,B正確;CD、光合作用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呼吸作用的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C正確;D錯誤。故選:D。【變式4】(2021秋 高新區期末)科技人員在密閉的玻璃溫室里進行植物栽培實驗,晴天環境下對室溫內二氧化碳濃度進行24小時測定,并繪制如圖所示的曲線,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MN段植物呼吸作用不斷增強B.NP段植物光合作用不斷增強C.Q點植物中的有機物比M點多D.P點是溫室內氧氣濃度最高點【答案】D【解答】解:A、MN段植物主要進行呼吸作用,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導致二氧化碳濃度升高,而不是呼吸作用不斷增強,錯誤;B、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NP段植物光合作用大于呼吸作用,導致二氧化碳不斷減少而不是光合作用不斷增強,錯誤;C、Q點和M點二氧化碳濃度相等,表明呼吸作用產生的二氧化碳相等,因此消耗的有機物相等,所以Q點植物中的有機物和M點相等而不是比M點多,錯誤;D、P點二氧化碳濃度最低,表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最多,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因此P點是溫室內氧氣濃度最高點,正確。故選:D。21*cnjy*com走進重高 拓展視野【題1】.如圖是探究綠色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實驗示意圖,裝置中的碳酸氫鈉溶液可維持瓶內的二氧化碳濃度。該裝置放在20℃環境中。實驗開始時,針筒的讀數是0.2mL,毛細管內的水滴在位置X.30分鐘后,針筒的容量需要調至0.6mL的讀數,才能使水滴仍維持在X的位置。據此實驗回答下列問題:(1)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光合作用速率,該植物的光合作用速率是 mL/h。(2)用這一方法測量光合作用速率,比實際的光合速率要 (填“高”或“低”),原因是 。(3)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什么結論? 。【解答】解:(1)光照條件下,由于光合作用吸收的CO2由緩沖液補充,同時釋放出O2導致密閉裝置內氣體壓強增大,若使水滴X不移動,其針筒中單位時間內O2氣體容量的增加就代表表觀光合速率的大小。由題可知,若以釋放出的氧氣量來代表表觀光合速率,該植物的表觀光合作用速率是(0.6﹣0.2)×2=0.8(mL/h)。(2)與實際光合速率相比,由于細胞呼吸要消耗一部分氧氣,故測得的光合速率偏低。(3)影響光合作用的環境因素有:光照強度、溫度、二氧化碳濃度等。如果在原實驗中只增加光照強度,則針筒的容量仍維持在0.6mL讀數處。在另一相同實驗裝置中,若只將溫度提升至30℃,針筒容量需要調至0.8mL讀數,才能使水滴維持在X的位置上。比較兩個實驗可以得出: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溫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故答案為:(1)0.8(2)偏低; 因為植物在進行光合作用的同時進行呼吸作用在光照充足的情況下,溫度可以提高光合作用速率【題2】.甲圖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光照強度變化的關系,乙圖表示某植物光合作用速率與溫度變化的關系,光合作用速率是植物在單位時間內制造有機物的質量,通常用氧氣的釋放量或二氧化碳的吸收量來表示。請回答:(1)甲圖中曲線上B點的含義為 。(2)分析乙圖可知,在其它環境因素適宜時,該植物體內有機物積累速率達到最大的溫度是 ℃,溫度會影響光合作用速率是因為 。(3)植物可通過改變色素的含量和比例來適應弱光環境。選取某植物A、B兩個品種,在正常光照和弱光照下進行實驗,部分實驗內容與結果見表。分析表中數據可知,耐蔭性較高的品種是 。品種 光照處理 葉綠素a含量(mg/cm2) 葉綠素b含量(mg/cm2) 光合作用速率相對值A 正常光照 1.81 0.42 4.59A 弱光照 0.99 0.25 2.60B 正常光照 1.39 0.27 3.97B 弱光照 3.80 3.04 2.97(4)若將某一綠色植物置于密閉的玻璃容器中,黑暗時,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時增加8毫克;光照充足時,容器內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時減少36毫克,同時通過光合作用每小時能產生30毫克葡萄糖。通過計算比較黑暗時和光照時呼吸作用強度的大小。【解答】解:(1)甲圖中,B點表示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相等,表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因此甲圖中曲線上B點代表的含義為: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21世紀教育網版權所有(2)由乙圖分析可知,溫度25℃時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的差最大,表明體內有機物的積累最多,因此該植物體在其它環境因素適宜時,體內有機物積累速率要達到最大的溫度要求應該是25℃.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都需要酶參與,所以都會受到溫度的影響。(3)表中信息顯示:弱光照時品種A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類胡蘿卜素總量均低于正常光照,而品種B卻與之相反,這一結果表明:經弱光照處理,該植物可通過改變光合色素的含量及其比例來適應弱光環境,品種B的耐蔭性較高。21教育名師原創作品(4)在光照下,容器內二氧化碳的含量每小時減少36mg,此值表示凈光合速率,光照下制造了葡萄糖30mg,根據1葡萄糖一6C02,每小時光合作用總消耗二氧化碳的量為=44mg,代表真光合速率,根據凈光合速率=真光合速率﹣呼吸速率,可知呼吸速率為44﹣36=8.放在黑暗條件下,容器內二氧化碳含量每小時增加8mg,此值表示呼吸作用速率.因此兩種條件下的呼吸作用強度相同。故答案為:(1)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強度相同(2)25;光合作用的光反應和暗反應都需要酶參與(3)B(4)黑暗時和光照時呼吸作用強度相同鞏固訓練 初露鋒芒【題1】.(2021秋 順平縣期末)下列有關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的實驗敘述中不正確的是( )A.將天竺葵黑暗處理的目的是耗盡葉片中的淀粉B.用黑紙片將葉片的一部分從上下兩面遮蓋起來,遮光部分為對照組C.把葉片放入酒精中水浴加熱,可以溶解葉片中的葉綠素D.碘液染色后可以看到葉片遮光部分不變藍,未遮光部分變藍【解答】解:A、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把盆栽的天竺葵放黑暗處一晝夜目的是耗盡葉片中的淀粉。這樣實驗中用碘液檢驗的淀粉只可能是葉片在實驗過程中制造的,而不能是葉片在實驗前貯存,A正確。21cnjy.comB、將同一葉片一部分遮蓋起來目的是設置以光照為變量的對照實驗,目的是看看葉片遮光部分和沒有遮光部分是不是都能制造淀粉,遮光部分為實驗組,B錯誤。C、用酒精隔水加熱的目的是脫去葉片中的葉綠素,這樣可以避免受到葉綠素的顏色干擾,使實驗現象更明顯,C正確。D、葉片見光部分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D正確。故選:B。【題2】.下面是對“綠葉在光下制造淀粉”實驗的相關描述,其中不正確的是( )A.該實驗的原理:淀粉遇碘變藍色B.該實驗的步驟:遮光→照光→脫色→漂洗→染色→漂洗→觀察C.該實驗的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色D.該實驗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解答】解:A、該實驗的原理:淀粉遇碘變藍色,正確;B、選作實驗的植物實驗前已經進行了光合作用,里面儲存了豐富的有機物(淀粉)。如不除去會對實驗結果造成影響。所以實驗前對實驗材料先進行暗處理,因此該實驗的步驟:暗處理→遮光→照光→脫色→漂洗→染色→漂洗→觀察,而不是遮光→照光→脫色→漂洗→染色→漂洗→觀察,不正確;C、遮光部分缺乏光沒有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不變藍色;照光部分有光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了淀粉,因此滴加碘液后變藍色。所以,該實驗的現象:遮光部分不變藍,照光部分變藍色,正確;D、該實驗的結論:光是光合作用的必要條件,淀粉是光合作用的產物,正確。故選:B。【題3】小金為研究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做了如下實驗:(1)該實驗的目的是_______。(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_______。(3)①②試管中的金魚藻在加入前要經過24小時暗處理,若暗處理后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能否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_______(選填“能”或“不能”)。(4)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這些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_______。【答案】 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 隔絕空氣 不能 氧氣【解析】(1)該實驗的變量是二氧化碳,因此該實驗的目的是探究二氧化碳是光合作用的原料。(2)將錐形瓶中的水煮沸并立即加塞,其目的是隔絕空氣,防止其他因素影響實驗結果。(3)金魚藻放在黑暗處24小時,植物葉片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葉片內原有的淀粉完全消耗完,因此立即脫色并滴加碘液后不能觀察到金魚藻葉片變藍色。(4)金魚藻在光下能進行光合作用產生氧氣。因此②試管中金魚藻在光照過程中產生大量的氣泡中的氣體主要是氧氣。【題4】興趣小組進行光合作用實驗,選取生長狀況相同的植物葉,分成4等份,分別在不同溫度下暗處理1小時,接著在相同光照下放置1小時,測定每份葉中有機物質量的變化,制成圖甲.請回答下列問題:(1)在植物的所有結構中,能同時調節植物三大作用的是( )A.葉柄 B.導管 C.跟 D.氣孔(2)實驗中,葉在27℃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_______毫克。(3)若溫度由28℃升高到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______方。【答案】 D 5 下【解析】(1)植物能進行蒸騰作用、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蒸騰作用是指植物體內的水分通過葉片的氣孔以水蒸氣的形式散發到植物體外的一個過程。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是指綠色植物利用光能在葉綠體里把二氧化碳和水等無機物合成有機物,釋放氧氣,同時把光能轉變成化學能儲存在合成的有機物中的過程。植物的呼吸作用指的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植物的三大作用有關的二氧化碳、水蒸氣、氧氣進出植物體的門戶是氣孔。因此,氣孔是植物體蒸騰失水的“門戶”,也是植物體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窗口”.(2)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7℃時暗處理1小時后有機物的減少量是i毫克,葉在27℃時光照1小時后與暗處理前的有機物增加量是3毫克,葉在27℃光照1小時進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的時候還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有機物1毫克,因此實驗中,葉在27℃時通過光合作用產生的有機物量是1+1+3═5(毫克)。(3)從甲圖中看出,葉在28℃時暗處理1小時后有機物的減少量是2毫克,葉在29℃時暗處理1小時后有機物的減少量是3毫克,表明29℃時比28℃時呼吸作用強,因此若溫度由28℃升高到29℃,圖乙中相應的a點在原位置下方。【題5】民以食為天,如何提高糧食作物的產量與品質,是科研工作者長期思考與解決的問題。材料一:水稻是我國主要的糧食作物之一,喜高溫、多濕環境。材料二:質量相同的不同物質升高(或降低)相同溫度,吸收(或放出)熱量較多的,比熱較大。水的比熱比沙土大。材料三:西北某地農民因地制宜,綜合應用多種“稻田怪招”,不施農藥與化肥,還能大大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富含多種人體需要的元素)。其主要“怪招”有: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持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www.21-cn-jy.com結合上述信息,綜合運用所學知識,對多種“稻田怪招”能提高水稻的產量與品質作出解釋。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降低水位既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溫度,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溫,減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提高產量。短暫的缺水期,能殺死稻田寄生蟲及其它小動物,其尸體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為水稻提供豐富的元素,避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質。【解析】①針對種植地土壤是顆粒細小、透氣性差的黏土這一狀況,種植水稻之前在土壤中摻入一定量的沙子。沙子能提高土壤的透氣性,有利于水稻根的呼吸作用,提高根的吸收能力。②水稻種植一段時間后,將灌溉后通常保護20厘米的稻田水位改為2.5厘米。降低水位即可快速提高白天稻田溫度,促進水稻的光合作用,又可快速降低夜晚稻田水溫,減弱水稻的呼吸作用,有利于有機物的積累,提高產量。③每隔7-10天,給稻田斷水一段時間,形成缺水環境,以殺死稻田中的小動物及寄生蟲(對水稻及土壤微生物的生存沒有明顯影響),而后對稻田進行補水。短暫的缺水期,能殺死稻田寄生蟲以及其他小動物,其尸體被分解者分解后被根吸收,為水稻提供豐富的元素,避免農藥和化肥的使用,提高了水稻的品質。課后訓練 鯤鵬展翅【題1】.(2021秋 永善縣期末)秋天來了,葉將化蝶飛去,落到泥土里的葉子正面朝下,背面朝上其原因是( )A.正面上表皮比背面下表皮薄B.上表皮比下表皮的葉綠體多C.柵欄層比海綿層葉綠體多D.海綿層比柵欄層的葉綠體多【解答】解:從圖中可以看出:上表皮靠近柵欄組織,柵欄組織細胞排列緊密,葉綠體含量多;而下表皮靠近海綿組織,海綿組織排列疏松,葉綠體少。在光照條件下柵欄組織制造的有機物比海綿組織制造的有機物要多。因此大部分落葉因重力原因就出現正面向下,反面朝上。故選:C。【題2】.(2022春 高州市月考)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是( )A.葉綠體 B.光 C.二氧化碳 D.有機物【解答】解:綠色植物利用光提供的能量,存葉綠體中把二氧化碳和水合成了淀粉等有機物,并且把光能轉化成化學能,儲存在有機物中,這個過程就叫光合作用。光合作用表達式為: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必不可少的條件是光,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主要是淀粉,同時產生氧氣。故選:B。【題3】.(2021秋 豐澤區期末)下列關于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意義敘述錯誤的是( )A.為其他生物提供食物來源B.維持大氣中的碳氧平衡C.為其他生物提供能量來源D.提高空氣濕度調節氣候【解答】解:A、植物通過光合作用把無機物轉化成為有機物,光合作用制造的有機物不僅滿足了植物生長的需要,還為其它生物提供食物來源,同時放出氧氣供生物呼吸利用,A正確。B、綠色植物通過光合作用不斷消耗大氣中的二氧化碳,釋放氧氣(超過了自身對氧的需要),維持了生物圈中二氧化碳和氧氣的相對平衡,B正確。C、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為其他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能量,C正確。D、植物的蒸騰作用,可以調節空氣濕度的作用,D錯誤。故選:D。【題4】.(2021秋 陽西縣期末)如圖表示二氧化碳濃度為0.03%的條件下,光照強度對黑藻光合作用強度影響的曲線。下列敘述錯誤的是( )A.在0—A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強,光合作用強度越大B.光照強度為0時,光合作用和蒸騰作用強度都為零C.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大值度D.在A—B范圍內,光合作用強度相同【解答】解:A、光合作用的條件是有光,從0﹣A范圍內,光照強度越大,光合作用強度越大,A正確。B、光合作用必須有光才能進行,光照強度為0時,光合作用強度都為零,而蒸騰作用仍在進行,蒸騰作用強度不為零,B錯誤。2-1-c-n-j-yC、從曲線中看出,光照強度為A時,光合作用強度達到最大值,C正確。D、從曲線中看出,在A~B范圍內隨著光照強度的升高,光合作用速率基本不變,光合作用強度相同,D正確。故選:B。【題5】.(2021秋 息縣期末)陽臺上的綠蘿在夏季睛朗天氣一天內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過程變化曲線如圖所示,下列分析正確的是( )A.甲所示生理活動是呼吸作用,乙是光合作用B.甲所示生理活動在0~6點活動強度為0的原因為無光照C.乙所示生理活動的實質是合成有機物,儲存能量D.甲所示生理活動的場所主要是線粒體【解答】解:A、光合作用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圖中曲線甲只有在6~18點的白天進行,因此甲曲線表示光合作用,曲線乙全天都能進行,因此乙曲線表示呼吸作用,A錯誤。B、光合作用必須在光下才能進行,圖中曲線甲所示生理活動在0~6點活動強度為0的原因為無光照,B正確。C、乙所示生理活動表示呼吸作用,其實質是分解有機物,釋放能量,C錯誤。D、甲所示生理活動表示光合作用,其進行該活動的場所主要是葉綠體,D錯誤。故選:B。【題6】.為探究綠色植物的生理活動,某興趣小組設計并完成了以下實驗步驟:①按如圖連接好實驗裝置,關閉閥門①②后放到黑暗處一晝夜。②將整個裝置移到適宜的陽光下照射數小時(光照前阻斷葉片間有機物的運輸)。③打開閥門①,將透明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甲試管,待氣體收集滿后,打開橡皮塞,用帶火星的木條檢測。④打開閥門②,將黑色塑料袋中的氣體通入乙試管進行檢測。⑤取下葉處A、B,用酒精脫色處理,漂洗葉片后滴加碘液,觀察顏色變化。請分析回答:(1)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 。(2)步驟③木條能復燃,則該氣體是 ,請寫出綠色植物釋放該氣體的生理活動的表達式 。(3)步驟④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來自植物的 (填生理活動)。(4)步驟⑤中,若只有A葉片變藍色,則結論是 。【解答】解:(1)黑暗處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消耗淀粉,步驟①暗處理的目的是:把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2)氧氣有助燃的作用,步驟③木條能復燃,則該氣體是氧氣,光合作用的反應式是: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3)二氧化碳的特點是: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步驟④中澄清的石灰水變渾濁,該氣體是二氧化碳,來自植物的呼吸作用。(4)步驟⑤中,葉片A見光,葉片處理后滴加碘液變藍,說明產生了淀粉,B葉片不見光,處理后不變藍,沒有產生淀粉,若只有A葉片變藍色,則結論是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故答案為:(1)把葉片中原有的淀粉運走耗盡;(2)氧氣;二氧化碳+水→有機物(儲存能量)+氧氣;(3)呼吸作用;(4)光是光合作用的條件,光合作用的產物是淀粉。【題7】.如圖Ⅰ表示某植物葉肉細胞進行生理活動的過程,其中代碼甲和乙表示細胞結構,數碼①②③表示有關物質;圖Ⅱ表示該植物一晝夜(0﹣K段)對二氧化碳的吸收、釋放量,請分析回答:(1)在圖Ⅰ中。甲表示的結構是 ,①表示的物質是 ;若環境溫度降低,乙所示結構進行的生理活動會 。(2)在圖Ⅱ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時間是 段(填圖中代碼);植物進行呼吸作用的時間是 段(填圖中代碼);在BF時間段,植物的光合作用強度 (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呼吸作用強度。(3)分析圖Ⅱ曲線,可以推測:在光照過強的情況下,分布在葉片表皮上的部分 會關閉,從而影響二氧化碳吸收,導致光合作用減弱。【解答】解:(1)植物體呼吸作用吸收氧氣,放出二氧化碳;光合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放出氧氣。從圖Ⅰ中可以看出:甲表示的結構是葉綠體,乙表示的是線粒體,①表示的是氧氣,②表示二氧化碳,③表示的是水。呼吸作用是細胞內有機物在氧的參與下被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能量的過程。這一過程發生在乙線粒體中。影響植物呼吸作用的因素有溫度、氧氣、二氧化碳和水等;植物二氧化碳的釋放量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少,這是因為在一定范圍內,溫度越低,植物的呼吸作用越弱。(2)圖Ⅱ中進行光合作用的時段是AG段,因為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使二氧化碳還沒釋放出來有一部分就被吸收了,導致釋放量越來越少,最后光合作用吸收的二氧化碳多于呼吸作用放出的二氧化碳,在圖Ⅱ中表現出吸收二氧化碳;進行呼吸作用的時段是OK段,植物在白天、夜間每時每刻都在呼吸,白天呼吸作用釋放的二氧化碳被光合作用吸收了,導致呼吸作用不明顯,因此植物在白天也進行呼吸。所以,在BF時間段二氧化碳的吸收量大于二氧化碳的釋放量,即光合作用強度大于呼吸作用強度。(3)分析圖Ⅱ曲線,可以推測:在光照過強的情況下,分布在葉片表皮上的部分氣孔會關閉,從而影響二氧化碳吸收,導致光合作用減弱。故答案為:(1)葉綠體;氧氣;減弱;(2)AG;OK;大于;(3)氣孔;【題8】.如圖甲表示某植物在恒溫30℃時氧氣釋放量與光照強度的關系,圖乙是某同學為探究“影響植物光合速率的因素”設計的實驗裝置,試分析回答:(1)圖甲中的Y點表示植物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 ;如果本實驗中,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到25℃,則圖甲曲線中的Y點將向 (左/右)移動,X點將向 (上/下)移動。(2)曲線YZ段代表的含義是:溫度為30℃時, 。(3)利用圖乙所示裝置研究“影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時,可以通過改變 (假設燈光不會影響光口瓶內的溫度),觀察有色液滴的移動情況,判斷 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如果實驗中,每隔15分鐘改變一次燈與廣口瓶之間的距離,則隨著時間和距離的增加,黑藻產生氣泡的速率會越來越小,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① 減弱,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② 逐漸減少,植物光合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解答】解:(1)光合作用釋放氧氣,呼吸作用吸收氧氣,圖甲中的Y點氧氣的釋放量和氧氣吸收量相等,因此圖甲中的Y點表示植物此時的光合作用速率與呼吸作用速率相等;已知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最適溫度分別為25℃和30℃,所以“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將溫度調到25℃”,光合作用增強,釋放的氧氣增多,而呼吸作用則減弱,吸收的氧氣減少。因此在光照小于Y點時光合作用氧氣的釋放量和呼吸作用氧氣的吸收量就相等,所以圖甲曲線中的Y點將向左(左/右)移動,X點將向上(上/下)移動。(2)“曲線YZ段代表的含義是:溫度為30℃時”,隨著光照強度加強,氧氣的釋放量不斷增加。(3)利用圖乙所示裝置研究“影響植物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時,可以通過改變燈管距離(或調節燈管的功率)(假設燈光不會影響光口瓶內的溫度),觀察有色液滴的移動情況,判斷光照強度對光合作用速率的影響。“如果實驗中,每隔15分鐘改變一次燈與廣口瓶之間的距離,則隨著時間和距離的增加,黑藻產生氣泡的速率會越來越小”,造成這種結果的原因是:①光照強度減弱,植物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②二氧化碳含量逐漸減少,植物光合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減少。故答案為:(1)相等;左;上。(2)隨著光照強度加強,氧氣的釋放量不斷增加。(3)燈管距離(或調節燈管的功率);光照強度;光照強度;二氧化碳含量【題9】.適于在強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陽生植物,相反,適于在弱光照條件下生活的植物稱為陰生植物,如圖表示在一定的CO2濃度和溫度條件下,某陽生植物和陰生植物的凈光合速率(用CO2吸收量表示)隨光照強度的變化情況,請據圖分析回答:(1)圖中甲、乙兩曲線代表的植物中,屬于陰生植物的是 .(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用的CO2量為 ;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與乙植物固定的CO2量的差值為 ;在晝夜周期條件下(12h光照、12h黑暗),甲植物需在光照強度大于 (選填某個光照強度)的條件下才能生長.(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 .【解答】解:(1)乙植物在較低光照強度下,光合作用達到最大值,最有可能是陰性植物.(2)當光照強度為X時,甲植物光合作用利于的二氧化碳量為凈光合量加呼吸消耗量,即12+4=16;當光照強度為V時,甲植物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8,乙植物的固定的二氧化碳的量為6,兩者的差值為2;在晝夜周期條件下,甲植物需要在光照強度大于V的條件下才能生長.【出處:21教育名師】(3)當光合速率與呼吸速率相等時,乙植物所需的光照強度小于甲植物,原因是乙植物的呼吸速率小于甲植物.故答案為:(1)乙(2)16;2; V(3)乙植物的呼吸作用速率小于甲植物【題10】.“滿眼不堪三月暮,舉頭已覺千山綠。”綠色植物使山川大地呈現出生機勃勃的景象,沒有綠色植物就沒有豐富多彩的生物世界。請據圖分析回答問題:(一)植物的光合作用受外界環境條件的影響,圖一為在一定二氧化碳濃度、適宜溫度和氧氣等條件下,測定某植物在不同光照強度下的光合作用強度。圖二1﹣6表示葉綠體和線粒體吸收或釋放氣體的過程。(1)圖一中A點時植物的葉片能進行的生理活動有 。(2)圖一中B點時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 (填序號)。(3)圖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是受 外界因素的影響。(4)寫出圖二中進行3、4這一生理活動的反應式 。(二)測定氧氣釋放速率﹣﹣葉圓片上浮法(葉圓片制作方法:取生長旺盛的綠葉,用直徑為1cm的打孔器打出小圓片若干)實驗原理:葉片內含有氣體,放入水中,葉片上浮葉片下沉充滿細胞間隙,葉片上浮。實驗裝置:如圖三所示(NaHCO3溶液能提供二氧化碳)實驗分析:(5)該實驗的變量是 ,可通過 來調節光照強度的大小。(6)為保持單一變量,中間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燈光的熱量,避免光照對燒杯內的 產生影響。(7)光合作用強度的大小,可通過觀測燒杯中單位時間內被抽去氣體的小圓形葉片上浮的 來衡量光合作用的強弱。【解答】解:(1)圖一中,光照是光合作用進行的必要條件,呼吸作用有光無光都能進行,蒸騰作用受光照和濕度等外界條件影響。A點的光照強度是0,二氧化碳吸收量是負值,表明植物只進行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2)圖一中,B點時二氧化碳吸收量是0,表明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和呼吸作用釋放二氧化碳的量相等;圖二中,5表示光合作用產生的氧氣供線粒體利用,6表示呼吸作用產生二氧化碳供葉綠體利用。所以B點時植物葉肉細胞內發生的生理過程,對應的是圖二中的 5、6。(3)圖一中,CD段光合作用強度不再增加,說明已經達到了飽和點,說明光合作用受溫度、二氧化碳濃度外界因素的影響。【來源:21cnj*y.co*m】(4)呼吸作用的原料是有機物和氧氣,呼吸作用的主要場所在線粒體,呼吸作用的產物是二氧化碳和水,故圖二中3、4表示呼吸作用,反應式: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5)光照是光合作用進行的條件,探究葉片在光照下小圓葉片釋放氧氣的多少,該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強度,可通過調節與臺燈之間的距離來調節光照強度的大小。(6)該實驗的變量是光照強度,除了光照以外其它條件應該相同,故為了保持單一變量,中間盛水的玻璃柱的作用是吸收燈光的熱量,避免光照對燒杯內的溫度產生影響。(7)光合作用的強度受光照的影響,光照越強,小圓葉進行光合作用越強,釋放的氧氣越多,小圓葉上浮的數量越多;相反,光照越弱,小圓葉進行光合作用越若,釋放的氧氣越少,小圓葉上浮的數量越少。分析可知,通過觀測燒杯中單位時間內被抽去氣體的小圓形葉片上浮的數量來衡量光合作用的強弱。故答案為:(1)呼吸作用和蒸騰作用;(2)5、6;(3)溫度、二氧化碳濃度;(4)有機物+氧氣→二氧化碳+水+能量;(5)光照強度;調節與臺燈之間的距離;(6)溫度;(7)數量。【知識與技能】(1)、探究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和場所,闡明光合作用的實質和意義;(2)、理解綠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及其重要意義;(3)、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能力目標】 (1)、通過查閱有關光合作用的發現過程的資料,培養學生查閱、整理資料的能力; (2)、通過光合作用的一組探索性實驗過程,使學生學會觀察和記錄植物生理實驗現象的基本方法,初步明確從現象到本質的科學思維方式。【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光合作用經典實驗研究史的學習,使學生從中學習到科學家設計實驗的智慧,重溫先人勇于探索的過程,能有助于培養學生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和堅忍不拔的科學精神;(2)、通過實驗探索、明確綠色植物光合作用的重要性,培養學生熱愛大自然、熱愛生物的情感態度,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形成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重點難點】【重點】光合作用的原料、產物、條件。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難點】各演示實驗的設計原理。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比較。AB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第6節 光合作用(原卷版).doc 第三章 空氣與生命 第6節 光合作用(解析版).doc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