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血流的管道——血管【教學目標】1.通過比較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描述三種血管的結構和功能特點。2.獨立進行“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實驗操作,嘗試區分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以及血液在這三種血管內流動的情況。3.關注生命,保護生物,形成熱愛生活、珍愛生命的情感,進一步確立生物體結構與功能相適應的特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理解動脈、靜脈和毛細血管的結構與功能特點教學難點:理解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以及為什么毛細血管的結構特點是便于血液與組織細胞之間的物質交換,而且使物質能充分地交換。【教學過程】一、自主預習1我們身體內有三種不同的血管: 、 和 。1、動脈是將血液從 輸送到 的血管,從心臟射出的血液壓力較高,因此動脈的管壁較 、彈性 ,管內血流的速度 。2、毛細血管是連通于最小的 與 之間的血管,由于毛細血管的內徑很小,只能允許單行通過,管內血流速度最 ,毛細血管的這些特點,便于 與 充分進行 。3、靜脈是將血液從 送回 的血管,血液經過毛細血管匯入靜脈時的壓力較 ,因此靜脈的管壁較 、彈性 ,管內血流的速度 ,故具有防止血液倒流的_________。二、合作探究(一)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一、仔細閱讀課本P49-50實驗:觀察血液的流動,以此為參考制訂本組的計劃。1.目的要求:2.材料用具:思考:金魚都非常漂亮,如果要讓同學們去買金魚的話,大家會選擇什么樣金魚的作為我們的實驗材料呢?3.方法步驟(1)用濕的棉絮將小魚頭部的鰓蓋和軀干部包裹起來,露出口和尾部。思考:為什么要用濕的棉絮包起小魚的鰓蓋和軀干部?(2)將小魚平放在培養皿中,使尾鰭平貼在培養皿上。提示:魚在培養皿中會跳動,應等魚安定后再觀察。(3)將培養皿放在載物臺上,用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思考:觀察過程中,為什么要時常用滴管往棉絮上滴水?二、進行探究觀看視頻課件展示以下觀察任務:1.你觀察到了幾種血管?你是如何判斷的?2.各種血管血流速度一樣嗎?3.管徑最小的是哪種血管?紅細胞是怎樣通過的?4.你能否將你觀察到的血管情況畫出來?5、思考:在抽血或輸液時,為什么要將針刺入部位的上方(近心端)用橡皮管捆扎起來?你知道這時針刺入的是什么血管嗎?請解釋這樣做的理由。【隨堂檢測】1.醫生給病人打吊針總要從病人手背或手腕等處找到些“青筋”,然后從“青筋”處注射,這種“青筋”是( )A.動脈 B.肌肉 C.靜脈 D.毛細血管2.下圖是某同學在顯微鏡下觀察到的金魚尾鰭內血液流動情況,請判斷甲、乙、丙三條血管各屬于( )A.動脈、靜脈、毛細血管 B.靜脈、動脈、毛細血管C.毛細血管、動脈、靜脈 D.靜脈、毛細血管、動脈3.下列各圖中,箭頭表示血管中血液流動的方向,能確定為動脈的是( )A B C D4.某同學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血液的流動時,繪出如下簡圖。該同學判斷出B處是毛細血管,其依據是( )A.毛細血管內的紅細胞呈單行通過B.毛細血管兩端連著動脈C.毛細血管兩端連著靜脈D.毛細血管內的血流速度快5.下列關于血管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動脈管壁厚,彈性大,管內血流速度快B.靜脈管內都有瓣膜,動脈管內有動脈瓣C.毛細血管管內紅細胞快速、單行通過D.無償獻血或病人打“點滴”時,針頭刺入動脈6.在人體的血管中,管壁最厚,彈性最大的是( )A.靜脈 B.動脈 C.毛細血管 D.動脈和靜脈7.小偉同學在實驗室用顯微鏡觀察小魚尾鰭內的血液流動情況,請你根據實驗的方法步驟和現象,回答下列問題。(1)用濕棉絮包裹在小魚頭部鰓蓋和軀干部,在實驗觀察過程中,應時常往棉絮上滴加 ,這樣做的目的是 。(2)通常情況下,使用 (填“高”或“低”)倍顯微鏡觀察尾鰭血管內血液的流動情況。(3)觀察中發現,血液快速地由視野的左邊向右邊流,這是 血管。(4)在繼續觀察中,發現了如圖所示的血管A,B,C,它們各是什么血管?A是 血管;B是 血管;C是 血管。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