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明確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認識我國法治建設的成就理解法治對于社會發展的意義運用具體事例,說明法治建設的歷史軌跡(二)核心素養目標1.政治認同:認同依法治國是我國治國理正的基本方式;運用具體事例展現中國共產黨依憲執政、依法執政的方式。2.法治意識:通過法治建設的成績增強法治意識;闡述憲法法律至上的道理、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意義。3.科學精神:理性評估個人成長或社會發展面臨的各種問題,闡述承擔社會責任、促進社會和諧的意義。4.公共參與:自覺踐行,將法治精神內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覺參與法治建設的偉大實踐。二、學習重難點1.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2.全民依法治國的總目標,全面依法治國堅持的原則。3.依法治國為什么和怎樣堅持黨的領導、為什么和怎樣堅持人民的主體地位、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關系。【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一:基礎知識鞏固7.1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一、我國法律發展的歷史1.產生:法律是人類社會發展到__________的產物。2.本質:法律體現著________的意志,是實現國家職能的工具,它既維護公共管理秩序,也保障正常的________。3.歷程:(1)古代社會,法律確認和保護人剝削人的_____制度,特權階層常常凌駕于法律之上;(2)近代以來,法律的地位和____不斷提升,法律面前_______逐漸成為現實,法治代替了人治,成為一種全新的國家治理方式。(3)我國:中華法系________。古老的中國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二、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1.馬克思主義法律的貢獻:馬克思主義的產生和發展譜寫了人類法治思想史上的新篇章。2.馬克思主義法律思想主要內容:(1)產生:馬克思主義認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_______、階級和_____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2)決定因素: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_____________決定的。_________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3)類型:奴隸制法、__________、資本主義法和___________。3、本質特征:①法是維持社會秩序、調整社會關系的一種________。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_______,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法確認、_____和發展有利于統治階級的社會關系和社會秩序。②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______和_____是國家創制法律規范的兩種基本形式。③法是由國家制度或認可的社會規范。法是由國家_______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的社會規范。4、法在國家治理中的職能: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具有___職能,又具有___職能。法的政治職能指法維護一定階級統治的作用。法的社會職能指法管理一定社會公共事務的作用。5、我國當代的法是社會主義法。我國社會主義法是工人階級領導的廣大人民群眾的_________和_________的體現。三、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法治要適應國情: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_______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_______。成就:形成了以_______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________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________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結論:中國人民正在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這是一場由_______領導的、_____共同參與的、史無前例的偉大社會實踐,中華民族正在民主與法治的道路上闊步前進,努力開創人類政治文明發展的新境界。7.2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與原則一、全面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堅持依法治國的原因:(1)必要性: 是治國之重器, 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2)目的:要推動我國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不斷開拓 更加廣闊的發展前景,必須全面推進社會主義 建設。2.依法治國的總目標:(1)總目標: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建設社會主義 。(2)具體內容:①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②形成完備的 體系、高效的 體系、嚴密的 體系、有力的 體系,形成完善的黨內法規體系;③堅持 、依法執政、 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 、法治社會一體建設,實現 、嚴格執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二、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1)原因: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 ,是社會主義法治 。(2)要求:①必須堅持黨領導立法、保證執法、支持司法、帶頭守法,把 與統一起來。②作為執政黨,中國共產黨必須切實尊重憲法法律權威,模范遵守憲法法律,堅持和 。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1)原因:人民是依法治國的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保證人民當家作主的根本政治制度。(2)要求:必須堅持法治建設 、依靠人民、 、保護人民,以保障 為出發點和落腳點,保證人民依法享有廣泛的權利和自由、承擔應盡的義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促進共同富裕。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1)原因: 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2)要求:任何組織和個人都必須尊重 ,都必須在 范圍內活動,都必須依照憲法法律行使權力或權利、履行職責或義務,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必須維護 、尊嚴、權威,切實保證憲法法律有效實施,絕不允許任何人以任何借口任何形式以言代法、以權壓法、徇私枉法。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1)原因:國家和社會治理需要 共同發揮作用。(2)要求:①必須堅持一手抓 、一手抓 。②大力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培育社會公德、 、家庭美德、 。③既重視發揮法律的 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 作用。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1)原因: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 。(2)要求:必須從我國 出發,同改革開放不斷深化相適應,總結和運用黨領導人民實行法治的成功經驗,圍繞社會主義法治建設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推進法治理論創新,發展符合 、具有 、體現社會發展規律的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為依法治國提供理論指導。【即時訓練】易錯易混知識點判斷1.春秋戰國時期,我國開始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刑鼎、書竹簡等方式發布法律,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 )2.我國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 )3.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貫徹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 )4.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一體建設,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共同推進。( )5.堅持四項基本原則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 )6.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政府。( )7.必須堅持法治建設以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8.公平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 )9.我們要既重視發揮法律的教化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規范作用。( )10.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路線、方針和政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 )學習活動二:課堂探究議題一馬克思和恩格斯在揭露資本主義法的本質時指出:“你們的觀念本身是資產階級的生產關系和所有制關系的產物,正像你們的法不過是被奉為法律的你們這個階級的意志一樣,而這種意志的內容是由你們這個階級的物質生活條件來決定的。”馬克思說:“君主們在任何時候都不得不服從經濟條件,并且從來不能向經濟條件發號施令。無論是政治的立法或市民的立法,只是表明和記載經濟關系的要求而已。”恩格斯說:“政治、法、哲學、宗教、文學、藝術等等的發展是以經濟發展為基礎的。但是,它們又都互相作用并對經濟基礎發生作用。這并不是說只有經濟狀況才是原因,才是積極的,其余一切都不過是消極的結果,而是說,這是在歸根到底不斷為自己開辟道路的經濟必然性的基礎上的相互作用。”結合議題一,按照馬克思、恩格斯的觀點,法律如何產生 法律的本質是什么 法律的決定因素是什么 議題二中國的法治建設在路上。1949年《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共同綱領》頒布,開啟法治建設新紀元。1954年我國第一部社會主義憲法頒布,初步奠定了我國法治建設的基礎。1982年現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頒布,奠定了依法治國的基礎。1999年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寫入憲法,法治建設揭開新篇章。2004年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寫入憲法。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對法治建設作出了全面部署。2018年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通過了憲法修正案,我國憲法進一步完善。結合材料和依法治國的相關知識,談談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對你有什么啟示?(2)結合材料并結合我國法治建設的歷程相關知識,歸納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議題三“法制”和“法治”1978年,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提出:“為了保障人民民主,必須加強社會主義法制,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這種制度和法律具有穩定性、連續性和極大的權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1997年,黨的十五大報告提出:依法治國,是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第九屆全國人大二次會議在憲法中增加規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實行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2014年,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2017年,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全面依法治國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要求和重要保障。從上述材料可以看出,我國曾使用過“法制”和“法治”兩個概念。請說說“法制”和“法治”這兩個概念有什么區別。議題四 全面依法治國的原則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國家行動》等文藝作品反映了當前聲勢浩大的反腐敗斗爭形勢,弘揚了熒屏正氣。當然,這股反腐風暴在廣電這個敏感地帶也掀起不小的風浪。安徽廣播電視臺、江蘇省廣播電視總臺(集團)、山東廣播電視臺、福建省廣播影視集團都陸續有高官落馬。廣告經營是廣電領域貪腐頭號重災區,每當一個電視劇或節目熱播,就會有很多廣告商主動排隊來做廣告,這時候那些能決定誰先上廣告的人,就會成為行賄的目標。(1)依法治國的主體、領導者、依據、對象、目的各是什么 (2)材料啟示公民應該如何做到依法治國 【即時訓練】1.社會規范是調整人與人之間社會關系的行為規則。主要包括法律規范、道德規范、宗教規范、政策規范、社團規范等。法律規范與其他社會規范相比,在主要內容方面的區別是( )A.法在國家治理中既執行政治職能,又執行社會職能B.法反映并調整一定的社會關系,用規定權利和義務的方式規范人們的行為C.法是相應的國家機關按照法定程序制訂、修改和廢止的規范性文件D.法是由國家強制力保證實施的,具有普遍約束力2.中華法系是中華民族數千年法律實踐的結晶,自原始社會末期至近代,源遠流長,獨樹一幟。它以中國傳統思想為理論基礎,糅合了法家、道家、陰陽家學說的精華,下列中華法系發展的傳導歷程正確的是( )①形成具有代表性的封建法典《唐律疏議》,并為歷代所傳承②成為世界上獨樹一幟的法律文明,為人類法治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③制定成文法,并通過鑄邢鼎、書竹簡等方式傳布法律④儒家思想成為政治生活的主導思想,強調禮法結合A.①→②→④→③ B.④→①→②→③C.③→④→①→② D.②→①→③→④3.由“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到“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法制”與“法治”一字之差,說明我國 ( )A.法治建設已由立法為主進入立法與執法并重階段B.社會主義民主政治成果豐碩C.已完全做到了有法必依和違法必究D.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相當完備【網絡構建】【我的困惑】課下練習1.古羅馬《十二銅表法》中規定“債權人可將無力償還的債務人,交付法庭判決,直到將其戴上足枷、手銬,甚至殺死或賣之為奴。”這說明( )①還不起債的平民是奴隸的一個重要來源②奴隸制生產關系促進了生產力的發展③奴隸制法律是維護奴隸主統治的有效工具④羅馬統治者被迫改善奴隸的處境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2.2020年12月,中共中央印發了《法治社會建設實施綱要(2020-2025年)》。《實施綱要》要求加快建立健全社會領域法律制度,完善多層次多領域社會規范,強化道德規范建設,深入推進誠信建設制度化,以良法促進社會建設、保障社會善治。《實施綱要》的印發和實施( )①旨在推進依法治國,初步建立起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推動法治與德治的內在融合,開拓良法善治新境界③是促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大舉措④彰顯了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本質和核心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法令行則國治,法令弛則國亂。”無論哪個國家,什么時候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這啟示我們( )A.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B.科學立法是依法治國的前提C.法律對全體社會成員具有普遍約束力D.要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國家長治久安,必須依法治國4.形成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基礎。下列對我國法律體系認識正確的是( )①法律體系中的法律都是由全國人大及其常委會制定的 ②我國以憲法為核心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初步形成 ③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憲法為統帥④我國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使我國所有領域的各項生活都有法可依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③④5.“國無常強,無常弱。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一個講文明重法治的國家,這個國家富強、民族復興就有了重要保障。這是因為( )A.建設法治國家是我國當前的工作中心B.依法治國關系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成敗,是強國之路C.法治事關人民幸福安康和國家的長治久安D.重視法治建設是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必由之路6.中宣部、司法部、全國普法辦于2020年11月30日在北京舉行2020年全國“憲法宣傳周”啟動儀式。中宣部副部長表示,要大力組織開展“憲法宣傳周”活動,使憲法法律融入日常生活、走入人民群眾,推動在全社會形成憲法學習宣傳的熱潮。推動在全社會形成憲法學習宣傳的熱潮( )①有利于鞏固憲法在新時代全面依法治國中的指導思想地位②契合了公民的根本行為準則的要求,有助于推動法治精神落地生根③有利于人民群眾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推動社會善治④有利于健全人民當家作主的體制機制,彰顯社會主義民主的真實性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7.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鞋子合不合腳,自己穿了才知道’。一個國家的發展道路合不合適,只有這個國家的人民才最有發言權。”法治道路的選擇也自然如此。這啟示我們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要( )①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 ②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 ③以保護人民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 ④堅持依法治國與以德治國相結合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8.《韓非子·有度》:“法不阿貴,繩不撓曲。法之所加,智者弗能辭,勇者弗敢爭。刑過不避大臣,賞善不遺匹夫。”這就是法治精神的真諦。這啟示我們要( )A.堅持人民主體地位 B.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C.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D.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9.“法安天下,德潤人心。”法治和德治是人類自我管理和規制的一對經典關系。下列關于德治與法治的關系表述正確的是( )A.德治比法治更具有權威性和強制性 B.法治比德治更具有感召力和勸導力C.國家治理需要法律和道德共同發揮作用 D.德治與法治相輔相成,相互促進10.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是改革開放40多年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發展和完善的標志性成就之一。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立法工作。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提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完善發展民主政治、保障公民權利、推進社會事業等方面的法律法規”。2008年開始,法律草案公開征求意見由“常見”走向“常態”。人大立法從2005年7月第一次網上公開、2 249名網友對物權法草案提出9 605條意見,到2019年11月1日,司法部、商務部、國家發改委起草的《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實施條例(征求意見稿)》及其說明全文公布,并向社會各界征求意見。民主立法、開門立法走過了一段從無到有、與時俱進的歷程。結合材料,說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的形成體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統一。11.閱讀材料,完成下列要求。習近平主持召開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時強調:規范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是依法治國的迫切需要。要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和各方面,履行決策法定程序,增強公眾參與實效,提高專家論證質量,堅持合法性審查,防控決策風險。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以規范的程序、科學的決策維護重大公共利益、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促進社會公平正義,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閱讀材料,分析材料體現了全面依法治國的哪些原則。第七課 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 參考答案【即時訓練】易錯易混知識點判斷1.×。唐朝時期,中國形成了較為完備的封建法典,并為以后歷代封建王朝所傳承和發展。2.正確。在黨的領導下,我國的法治建設取得了巨大成就。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3.× 解析 依法治國的總目標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4.× 解析 全面依法治國要堅持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共同推進,堅持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一體建設。5.× 解析 黨的領導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6.× 解析 依法治國的主體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群眾。7.× 解析 堅持法治建設以保障人民根本權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8.× 解析 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9.× 解析 我們要既重視發揮法律的規范作用,又重視發揮道德的教化作用。10.× 解析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理論、制度、文化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根本遵循。課堂探究議題一答案提示:法是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歷史階段,隨著私有制、階級和國家的出現而逐步產生的。在階級社會中,法反映的是該社會中在經濟上、政治上居于統治地位的階級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意志。法所反映的統治階級意志的內容最終是由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決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指與人類生存息息相關的地理環境、人口和物質資料的生產方式。生產方式即生產力與生產關系的對立統一,是社會發展的決定性因素,也是法產生、存在和發展的決定性因素。議題二(1)我國法治建設的進程的啟示是:一國的法治總是由該國的國情和社會制度所決定并與其相適應的。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是中國人民的主張、理念,也是中國人民的實踐。(2)新中國法治建設的成就;①形成了以憲法為核心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②依法行政和公正司法水平不斷提高;③人權的法治保障取得巨大成就。議題三“法制”與“法治”都是法律文化中的重要內容,都是人類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其中,“法制”是法律制度的簡稱,“法治”則是一種與“人治”相對應的治理社會的理論、原則、理念和方法。簡而言之,“法制”是一種社會制度,屬于法律文化中的器物層面;“法治”是一種社會意識,屬于法律文化中的觀念層面。與鄉規民約、民俗風情、倫理道德等非正式的社會規范相比,“法制”是一種正式的、相對穩定的、制度化的社會規范。“法治”與“人治”則是相對立的兩種法律文化,前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規則(主要是法律形式的規則)的普適性、穩定性和權威性;后者的核心是強調社會治理主體的自覺性、能動性和權變性。雖然法律也是由人來制定的,而且“法治”也不排斥人的能動性,但從法律的制定、執行到修改都必須按照法律本身制定的規則,人的能動性只能在法律規定的范圍內發揮作用,而不能超越法律,這正是法治內在的本質要求。議題四(1)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政治保證問題。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是社會主義法治最根本的保證。把黨的領導貫徹到依法治國全過程和各方面,是我國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一條基本經驗和基本原則。(2)堅持人民主體地位,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力量源泉問題。人民是國家和社會的主人。人民當家作主是依法治國的前提和目標。法治建設必須堅持為了人民、依靠人民、造福人民、保護人民,充分發揮人民的主體作用。(3)堅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價值追求問題。公平正義是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4)堅持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結合,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精神支撐問題。道德和法律具有天然的聯系和共同的價值取向。道德是法律的精神內涵,法律是道德的制度底線。(5)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解決的是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實踐基礎問題。法治屬于上層建筑,是由經濟基礎所決定并為經濟基礎服務的。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必須從我國國情和實際出發,突出中國特色、實踐特色、時代特色,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即時訓練】1——3 BCA課下練習1——5 BCDBC 6——9 CACD10.中國共產黨高度重視立法工作,提出要堅持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等體現了黨的政治領導。人民行使國家權力的最高機關是全國人民代表大會。人大立法公開征求意見,體現了人民當家作主。人大立法公開征求意見,民主立法、開門立法,按照立法程序制定,體現了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11.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的召開,把黨的領導貫穿于重大行政決策全過程和各方面,體現了堅持中國共產黨的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維護人民合法權益,不斷增強人民群眾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體現了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從實際出發,堅持盡力而為、量力而行,體現了堅持從中國實際出發。(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