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學習目標】(一)知識目標1、概括、寫出歸納推理的含義、因果聯系的含義。2.概括、寫出歸納推理的種類。3.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4.區分歸納推理與探求因果聯系。(二)核心素養目標1.科學精神:正確理解歸納推理的含義、種類,明確因果聯系的含義、方法。2.公共參與:掌握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科學探求事物因果聯系。【學習重難點】歸納推理的種類、因果聯系的方法【學習內容】學習活動一:基礎知識鞏固(一)歸納推理的含義1.歸納推理的含義:以________或________知識為前提,推出________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2.不完全歸納推理和完全歸納推理的含義:歸納推理的前提不涉及認識的________,而只涉及其部分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不完全歸納推理。如果其前提遍及認識的全部對象,這樣的推理就叫作完全歸納推理。3.不完全歸納推理(1)必要性: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由于有的認識對象太復雜,人們的精力、能力和認識的條件有限,無法對它們中的每個對象都進行考察,而且,在有些情況下,我們也________對認識對象的每種情況都進行考察。(2)意義: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由于它沒有對前提中的每個對象情況都進行考察,就得出一般性結論,這種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的聯系是________的。我們可以通過考察更多的認識對象、分析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________等方法,提高這種推理的可靠程度。(二)歸納推理的方法1.進行完全歸納推理的條件:第一,斷定個別對象情況的每個前提都是________;第二,所涉及的認識對象,一個都不能遺漏。2.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________、________、共變法。全面理解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求同法 求異法 求同求異并用法 共變法 剩余法含義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出現在 多個場合中,而在這些場合中只有一個有關因素A是共同的,那么,這個共同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被考察的現象a在第一場合出現,在第二場合中不出現,而在這兩個場合之間只有一點不同,即第一場合有某一因素A,第二場合沒有這個因素A,其他有關因素都是相同的,那么,這個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關系 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那么,這種情況可能就是 這 個現 象 出現的原因 如果被考察現象a有某些變化,有一個因素A也隨之發生一定的變化,那么,這個相關因素A與被考察的現象a有因果聯系 如果已知某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原因在某個特定范圍內,又知道這個原因只是部分原因,那么,其他原因可能是這一復雜現象產生的剩余原因適用范圍 常在觀察認識對象時使用 在科學實驗中常被采用,而且能夠得到可靠結論 在無法滿足求同法和求異法對“其他情況”嚴格的條件要求的情況下,所使用的求同與求異推廣形式 在很多科學中得到廣泛應用,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才能有效地應用,一般適用于量的變化的場合 常被應用于科學探索和司法工作中要求或注意事項 (1)多觀察該現象出現的不同場合;(2)排除與被研究對象無因果聯系的相同情況 (1)兩場合有無其他的差異情況; (2)兩場合唯一不同的這種情況,是被研究現象的整個原因還是部分原因 不能把求同求異并用法跟求同法和求異法的簡單相加混同起來 (1)共變法只在單一原因和單一結果的情況下才能有效地應用,否則結論就不可靠;(2)我們可把差異法看作共變 剩余法法的特殊場合必須在判明了被考察對象的一部分原因的基礎上使用相同點 (1)求因果五法都是根據某個現象與另一個現象在某些場合里所顯示的關系,從而概括出一般性的結論,斷定某個現象與另一現象間具有普遍的、必然的因果性聯系 (2)我們運用判明因果聯系的五種方法,要注意綜合運用,相互補充它們的不足,這樣就能更可靠地確定事物間的因果聯系【即時訓練1】易錯易混知識點判斷1.以一般結論為前提,推出個別性和特殊性的結論。這種推理形式叫作歸納推理。( )2.完全歸納推理屬于或然推理。( )3.探求因果聯系必須運用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 )學習活動二:課堂探究議題一 歸納推理的含義格林斯潘被稱作“經濟沙皇”,人們總想從他的表情舉止上獲得什么暗示,人們通過電視觀察到,一旦他攜帶的皮包鼓鼓的,貨幣政策往往會有變化;否則,就很穩定。于是就有了“觀皮包和利率”的趣談。也就是說,如果格林斯潘出席公開市場委員會時,他的包看上去很鼓,就表明他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利率有可能調整;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空,那就預示著維持現行利率不變。1.人們是如何從格林斯潘的表情舉止上得出結論的?2.如何保證這種推理的正確性?議題二 歸納推理的方法芝加哥的骨科物理治療師 David Reavy 解釋說:“身體不對稱確實會導致跑步時的步態發生變化,這也可能是引起跑步受傷的一個因素。另外,不對稱性的問題甚至會出現在身體的另一側。”不對稱引起傷病的情況很好理解,因為跑者的身體不對稱的話,在跑步的時候,身體的一部分可能要比另一個部分花費更多的力氣,這大大增加了受傷的可能性。如果要進一步探究不對稱性問題是否會導致受傷,可以采用哪些方法?【即時訓練2】1.不完全歸納推理在日常生活和科學研究中有著重要意義,要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性,需要注意的是( )①前提中考察的對象要盡可能多些 ②前提中考察的對象的范圍要盡可能廣一些,特別要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現相反情況的事例 ③前提中的事例可以不真實 ④盡可能分析出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2.遇難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堅持多久?有人研究發現,會游泳的人在水溫0 ℃時可以堅持15分鐘,2.5 ℃時可以堅持30分鐘,5 ℃時可以堅持1小時,10 ℃時可以堅持3小時,25 ℃時可以堅持一晝夜。可見,人在水中堅持的時間長短與水溫高低有因果聯系。獲得這一結論運用的是探求因果聯系的________。( )A.求同法 B.求異法C.共變法 D.剩余法3.有人把一定數量的白薯種分為兩部分,一部分先用溫水浸過,另一部分則不經過這種程序。結果用溫水浸種的白薯地的產量比不經過浸種的產量要高。由于其他條件都相同,他們由此得出結論:用溫水浸薯種是白薯增產的原因。材料中使用的方法是( )A.求同法 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 D.共變法【網絡構建】【我的困惑】【課下練習】 一、選擇題1.“我們摩擦凍僵了的雙手,手便暖和起來;我們敲擊冰冷的石塊,石塊能發出火光;我們用錘子不斷錘擊鐵塊,鐵塊可以熱到發紅,由此可知:運動能夠產生熱。”這一推理屬于( )A.演繹推理B.聯言推理C.完全歸納推理D.不完全歸納推理2.“微型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短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中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長篇小說是有故事情節的,微型小說、短篇小說、中篇小說和長篇小說是小說形式的全部,所以,所有的小說都是有故事情節的。”這是個 ( )A.充分條件假言推理B.完全歸納推理C.必要條件假言推理D.不完全歸納推理3.“某甲會英語、某乙會英語、某丙會日語、某丁會法語,而他們都是W廠的廠級領導干部。”根據上述情況,若運用歸納推理,可以推出的結論是( )A.W廠有的廠級領導干部會英語B.W廠的廠級領導干部都會英語C.W廠的廠級領導干部都會外語D.W廠的廠級領導干部都會英語、日語和法語4.財會室內有兩個保險箱,一個重230千克,一個重90千克,均被搬動,因此,被盜案可能是兩個人合伙作案,這一結論是否成立 這是哪種推理 ( )A.成立 假言推理B.成立 歸納推理C.不成立 歸納推理D.不成立 演繹推理5.如果要在甲、乙兩塊土質不同的地里種玉米,并運用求異法確定玉米品種A是否比玉米品種B的產量高,播種時就應該這樣來安排實驗,即( )A.在甲地分片種A、B兩種玉米,并且在乙地分片種A、B兩種玉米B.在甲地種A品種玉米,在乙地種B品種玉米C.在甲、乙兩塊地里都種A種玉米D.在甲、乙兩塊地里都種B種玉米6.“瑞雪兆豐年”這個結論不可以( )A.用不完全歸納推理得出B.用科學歸納法得出C.用簡單枚舉法得出D.用完全歸納推理得出7.Y現象一直據信是引起Z現象的原因。某研究者注意到,X現象總是先于Y和Z現象出現。因此,他假設,引起Z現象的原因是X而非Y。以下哪項進一步的觀察結果,能最有力地支持該研究者的上述假設( )A.在X出現但Y不出現的情況下,X出現后Z通常也出現B.在X出現后Y也出現的情況下,Z通常隨著Y出現C.在Y出現但X不出現的情況下,Z通常隨著Y而出現D.在Y出現但Z不出現的情況下,X通常先于Y出現8.人們很早就知道,種植豌豆、蠶豆、大豆等豆類植物,不僅不需要給土壤施氮肥,還可以使土壤增加氮,而種植其他植物就沒有這種現象。研究發現,豆類植物的根部有稱作根瘤的突起物,其他植物沒有。由此,人們得出結論:豆類植物的根瘤能使土壤增加氮。人們運用的是 ( )A.求同法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D.剩余法根據《科學導游》介紹:在倫敦舉行了一次學術討論會,內容是討論因船舶遇難而落水的人在水中最多能堅持多久的問題。大會提出了一組數據,當水溫在零度時,人可以在水中堅持十五分鐘;當水溫在二點五度時,人可以在水中堅持三十分鐘;當水溫在五度時,人可以在水中耐受一小時;當水溫在十度時,人可以在水中耐受三小時;而當水溫為二十五度時,人們可以在水中活一晝夜以上。由此可知,人在水中堅持的時間與水溫有關。據此完成9—10題。9.大會的推論用的是( )A.演繹推理B.類比推理C.完全歸納推理D.不完全歸納推理10.在這里,科學家們利用的是因果聯系的何種方法 ( )A.求同法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D.共變法11.“調查中發現,凡是普法教育搞得好的地區,刑事案件發案率都較低,凡是普法教育搞得不好的地區,刑事案件發案率都較高,由此可見,搞好普法教育是刑事案件發案率較低的原因。”這是求因果聯系的( )A.求同法B.求異法C.求同求異并用法D.共變法12.父親叫兒子去買火柴,并囑咐兒子火柴要擦得著。兒子回來后對父親說:“我今天買的火柴每一根都擦得著。”父親問:“你怎么知道的 ”兒子說:“我每一根都試過了。”父親聽后,哭笑不得。從科學思維的角度看,兒子( )A.沒有認識到量變會引起質變B.不善于從個別中概括總結出一般C.充分發揮了人的主觀能動性D.沒有堅持適度原則二、非選擇題13.宋人有耕者,田中有株,兔走觸株,折頸而死。因釋其耒而守株,冀復得兔。兔不可復得,而身為宋國笑。從科學思維的角度,分析宋人“身為宋國笑”的原因。14.我國古代著名醫學家孫思邈注意到,得腳氣病的人往往是富人,窮人患此病的很少。他通過進一步觀察、比較后發現,窮人、富人的食物情況雖有差別,但窮人的食物中多米糠、麩皮,富人的食物中的米糠、麩皮都去掉了。于是,他試著用米糠、麩皮治療腳氣病,果然有效。材料中孫思邈運用了什么方法治療腳氣病 歸納推理及其方法 參考答案【即時訓練1】易錯易混知識點判斷1.提示 × 歸納推理以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出一般性的結論。2.提示 × 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與結論之間具有保真關系,它不屬于邏輯推理分類中的或然推理。3.提示 × 人們常用的探求因果聯系的方法有求同法、求異法、共變法等。學習活動二:課堂探究議題一 歸納推理的含義1.人們以格林斯潘個別性和特殊性的表情舉止推斷出一般結論:他的包看上去很鼓,就表明他準備了大量的材料,利率有可能調整;如果他的包看上去很空,那就預示著維持現行利率不變。這是一種不完全歸納推理的方式。2.要保證這種推理的正確性,必須注意:第一,前提中考察的對象要盡可能多些;第二,前提中考察的對象的范圍要盡可能面廣些,特別注意一些最容易出現相反情況的實例;第三,盡可能分析出認識對象與相關現象之間的因果關系。議題二 歸納推理的方法可以將運動者按是否對稱分組進行測試、觀察,通過求同求異法進行分析;可以不同群體做同樣運動。另外可以運用共變法、剩余法等進行分析。【即時訓練2】1.B 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前提中的事例都是客觀實在的或符合邏輯的,因而③錯誤。2.C3.B 考察白薯增產的原因,其他條件都相同,兩種場合只有一種情況不同即是否用溫水浸過,結果用溫水浸種的白薯地的產量比不經過浸種的產量要高。這個不同的情況,可能就是被考察現象出現的原因。這種判明因果聯系的方法是求異法。故正確答案為B項。A、C、D三項不符合題意,應排除。課下練習 一、選擇題1.D從“我們摩擦凍僵了的雙手”等許多能夠產生熱的若干個別情況,概括得出“運動能夠產生熱”的一般性結論,是運用了不完全歸納推理。D項符合題意,應入選;A、B、C三項不合題意,應排除。2.B這個推理的前提考察了小說形式的全部情況,然后得出“所有的小說都是有故事情節的”結論。這是一個完全歸納推理。故本題選B項。3.C歸納推理以一些個別性或特殊性知識為前提,推斷出一般性的結論。題目中“英語、日語和法語”相對于外語來說都是個別與特殊。因此選擇C項。4C由材料可知,運用的是歸納推理的方法。雖然90千克重的保險箱,兩個人是可以搬動的,但230千克重的保險箱,兩個人單靠體力是搬不動的。所以,兩人合伙作案的結論是不能成立的。故選 C項。5.A求異法要求在同一條件或同一場合下,甲地、乙地條件不同,必須要求兩種玉米種子在同一塊地中播種才能相比較。因此選擇A項。6.D在實際生活和工作中,運用完全歸納推理得出“瑞雪兆豐年”的條件很難滿足。人的精力、能力和條件有限,認識對象不斷發展,人們不可能對每一年的情況都進行考察,因此,人們不可能用完全歸納推理歸納“瑞雪”與“豐年”的關系,而只能用不完全歸納法、科學歸納法和簡單枚舉法推理得出結論。7.A該題中Z在一個場合出現了,在另一個場合卻沒有出現,而這兩個場合不同的是X、Y分別出現。支持研究者的這一假設最好使用求異法即A項。8.C如果在某一現象出現的幾個場合中,只有一種共同的情況,在這一現象不出現的另外幾個場合中都沒有這種情況,這種情況可能就是這個現象出現的原因,這種判明因果聯系的方法叫作求同求異并用法。這種方法的特點是“既求同也求異”。故正確答案為C項;A、B、D三項與題意不符,應排除。9.D題干中并未對人在所有溫度下的情況進行檢測,所以依據材料D項符合題意。10D本題考查對探求因果聯系方法的理解。依據材料可得出正確答案。11.C本題考查對探求因果聯系方法的理解。依據材料可得出正確答案。12.B B項,兒子的錯誤在于不知道隨機挑選火柴中的一根實驗就可以判斷整盒火柴的優劣,這是不懂得歸納推理的科學思維的表現,即不善于從個別中概括總結出一般,故B項正確;“堅持適度原則”“量變會引起質變”的觀點屬于辯證法的觀點,題中要求從科學思維的角度分析,故A、D兩項錯誤;“充分發揮人的主觀能動性”屬于唯物論的觀點,題中要求從科學思維的角度分析,故C項錯誤。綜上所述,本題正確答案為B項。二、非選擇題13.(1)要提高不完全歸納推理的可靠性,前提中考察的對象要盡可能多,范圍要盡可能廣,還要盡可能分析出認識對象與有關現象之間的因果聯系。(2)宋人只根據一兩件事實材料就簡單地得出一般性結論,還認為結論一定可靠,這就犯了不完全歸納推理中“輕率概括”的邏輯錯誤,因而“身為宋國笑”。14.這里運用了探求因果聯系方法中的“求同求異并用法”。因為富人吃的精米、白面把米糠、麩皮都去掉了,而他們卻多得腳氣病,這是求同;窮人的各種食物中都有糠、麩而少得腳氣病,這也是求同;而窮人多吃糠、麩少得腳氣病和富人少吃糠、麩多得腳氣病,這是求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