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五課正確運用判斷 復習學案重點知識記憶:判斷的含義和基本特征,判斷真假的檢驗標準、判斷的表達、分類性質判斷(直言判斷)的含義、特點、結構、種類、性質判斷需要注意的問題關系判斷的含義、結構、分類(注意區分對稱關系、反對稱關系和非對稱關系,傳遞關系、反傳遞關系和非傳遞關系)把握對象性質及對象之間關系的必要性及意義聯言判斷的含義、構成、真假值特征,運用聯言判斷的意義選言判斷的含義、構成、種類、真假值特征、運用選言判斷應注意的問題、運用選言判斷的意義假言判斷的含義、構成、種類、真假值特征、正確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判斷的重要性一、單選題1.關于判斷與語句之間的關系,下列表述錯誤的有( )。①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 ②內容錯誤的語句不表達判斷③不符合邏輯的語句不能表達判斷 ④不作斷定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A.①② B.①③ C.②③ D.②④2.判斷的一個基本特征是有真假之分。關于判斷的真假,下列說法正確的有( )。①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②形式邏輯只從形式上研究判斷及判斷之間關系的真假③形式邏輯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④判斷正確與否最終要經受形式邏輯規則的檢驗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3.我們認識事物,在對事物作出判定的認識活動中,就使用了判斷。判斷是( )。A.肯定認識對象及其相互關系的思維形式 B.反映認識對象本質屬性的邏輯思維形式C.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 D.對認識對象作出肯定或否定的正確認識4.“我們不但要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而且要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边@個判斷是( )①肯定判斷②否定判斷③簡單判斷④復合判斷A.①③ B.②③ C.①④ D.②④5.判斷可以分為性質判斷、關系判斷和復合判斷。這一劃分的邏輯錯誤在于( )A.越級劃分 B.劃分不全 C.多出子項 D.劃分標準不一6.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下列語句中不能準確表達判斷的是( )A.這是新學生宿舍B.李白是偉大的詩人C.天空顯得格外藍D.奇數是不能被2整除的整數7.“張明與王紅是同學,王紅和李麗是同學,所以,張明與李麗是同學”,這一關系判斷是( )A.對稱關系 B.反對稱關系 C.非對稱關系 D.非傳遞關系8.下列關系判斷中屬于非對稱關系的有( )。①小明與小華是同學②小明比小華大2歲③小明信任小華④小明借小華10元錢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9.下列對判斷認識正確的有( )。①直言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 ②判斷在概念、質、量、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③依據判斷的量,將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④有所斷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斷的邏輯特征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0.對判斷的質、判斷的量的認識正確的有( )。①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的還是否定的②判斷的量是指判斷對對象的數量范圍的斷定③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共有四種基本形式④判斷的質是指判斷的性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1.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情況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任何性質判斷都是( )。①肯定與否定的統一②真與假的統一③量和質的統一④對事物的反映A.①② B.①③ C.②④ D.③④12.假設以下關系成立。將下列四個判斷中的關系者項的位置互換一下,原來的關系還能成立的有( )①小明與小華是同學 ②小明比小華歲數大 ③小明信任小華 ④小明與小華住在同一個宿舍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3.習近平主席在《堅定理想信念,補足精神之鈣》一文中寫道:沒有理想信念,精神上就會“缺鈣”,就會得“軟骨病”。他的這一論斷,從邏輯思維角度看( )①如果該判斷的前件真,那么它的后件就一定是真 ②該判斷的真假只是取決于前件和后件本身的真假③該判斷是源于實踐并經其檢驗符合實際的真判斷 ④該判斷是斷定對象間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真判斷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14.性質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下列判斷的表述屬于正確運用性質判斷的是( )A.冬奧會是全世界人民的冰雪盛會B.如果不履行承諾,就是不誠信C.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超越歷史、超越現實的東西D.哲學家的哲學思想,或者是唯物主義派別,或者是唯心主義派別15.某倉庫物資被盜,現查明罪犯是張、王、李、趙中的一人,四人口供如下∶王∶趙是罪犯。張∶不是我偷的。趙∶不是我偷的。李∶王是罪犯。四人中只有一人說假話,罪犯應該是( )A.根據排中律,說真話的非王即趙,若王的話為真,按照張和王的話,趙是罪犯B.根據矛盾律,說假話的非張即趙,則王和李的話都真,按照趙的話,張是罪犯C.根據排中律,說真話的非張即李,若張的話為真,按照趙和張的話,李是罪犯D.根據矛盾律,說假話的非王即趙,則張和李的話都真,按照李的話,王是罪犯16.如果“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為假,那么下列判斷為真的是( )A.小李不喜歡唱歌喜歡跳舞 B.除非小李喜歡唱歌,他才喜歡跳舞C.小李要么喜歡唱歌,要么不喜歡跳舞D.如果小李喜歡唱歌,那么小李也喜歡跳舞17.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重大成就,總結了黨的百年奮斗歷史經驗,深刻揭示了“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這一語句屬于( )A.選言判斷 B.聯言判斷C.假言判斷 D.性質判斷18.以下推論與“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意涵一致的是( )①稱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奮斗的人生②非奮斗的人生,就不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③如果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則一定是奮斗的人生④如果是奮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二、材料分析題19.材料一 事物除了有某些性質外,還與其他事物有各種關系。人們在認識客觀事物的過程中,只有既弄清對象的性質,又了解對象之間的關系,才能對象有較為全面的把握。這就要求我們學會正確運用簡單判斷,恰當運用好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材料二 王安石之子只有幾歲的時候,有個客人送給他家一頭獐和一頭鹿,并將獐和鹿關在一起??腿藛査骸澳念^是獐,哪頭是鹿?”他從來沒有看見過這兩種稀罕的動物,看了半天,答道:“獐旁邊的那只是鹿,鹿旁邊的那只是獐?!笨腿寺犃耍煮@奇。閱讀材料,運用“正確運用簡單判斷”的相關知識,回答下列問題。(1)什么是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各自的邏輯結構怎么樣?(2)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下列判斷分別屬于哪種性質判斷?其主項和謂項分別是什么。①凡人皆有死。②一切事物都不是沒有矛盾的。③有的矛盾是對抗性的,有的矛盾是非對抗性的。④有的科學家不是大學畢業的。(3)材料二中的判斷屬于什么判斷形式?判斷中的鹿和獐之間是什么關系?20.材料一 京滬高鐵全長1318公里。京滬高鐵作為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一次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一直備受關注,何時開通、速度多快、票價多少等問題更是旅客關注的焦點。為了適應旅客的不同需求,京滬高鐵將開行時達300公里和250公里兩個速度等級的列車,初期每天開行90對左右,包括京滬一站直達、省城之間直達和沿線車站交錯停車三種模式。全國所有動車組列車實行購票實名制。屆時旅客需持身份證、軍官證、戶口本等有效證件購票。材料二 甲舉辦課外興趣小組聚會,對乙說:“如果我請你,你一定要來?!睂Ρf:“只有我請你,你才來。”對丁說:“當且僅當我請你,你才來?!笔潞螅籽埩吮液捅紒砹?。(1)上述材料中包含復合判斷的哪些形式?(2)怎樣正確地運用假言判斷?說一說材料二中來的是否該來,沒來的是否不該來為什么?參考答案:1.【答案】C①②③④:根據判斷與語句的相關知識,判斷是通過語句表達的,任何判斷都必須用語句表達,不作斷定、沒有真假的語句并不表達判斷,由此可知內容錯誤的語句不表達判斷、不符合邏輯的語句不能表達判斷表述錯誤,②③符合題意、①④不符合題意。2.【答案】A①:判斷的斷定符合認識對象的實際情況,它就是真的,選項說法正確,①符合題意。②③:形式邏輯只從形式上研究判斷及判斷之間關系的真假,不從主客體關系角度研究判斷的真假,②正確,③錯誤。④:實踐是檢驗認識真理性的唯一標準,判斷正確與否最終要受實踐的檢驗,④錯誤。3.【答案】CC:判斷就是對認識對象有所斷定的思維形式,C正確。ABD:選項均不符合題意,ABD排除。4.【答案】C①:題中判斷對認識對象以肯定的方式作出斷定,因此是一個肯定判斷,①符合題意。②:題干是肯定判斷,不是否定判斷,②排除。③:題中判斷是由“我們要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和“我們要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兩個簡單判斷構成的復合判斷,不是簡單判斷,③不符合題意。④:題中判斷是由“我們要善于破壞一個舊世界”和“我們要善于建設一個新世界”兩個簡單判斷構成的復合判斷符合題意,④符合題意。5.【答案】AABCD:性質判斷和關系判斷屬于“簡單判斷”,而“簡單判斷”與“復合判斷”是同一級關系。把性質判斷、關系判斷和復合判斷并列在一起,犯了“越級劃分”的邏輯錯誤,A符合題意,排除BCD。6.【答案】AA:該項的表達會讓人產生歧義,到底是新學生的宿舍還是新的學生宿舍,該項不能準確表達判斷,A符合題意。BCD:這三項意思表達明確,與題干指向不符,BCD排除。7.【答案】DD:張明與王紅是同學,王紅和李麗是同學,但張明與李麗可能是同學所以是非傳遞關系,故D入選。ABC:根據材料的信息,這一關系判斷是非傳遞關系,故ABC不選。8.【答案】D①:對稱關系指的是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小明是小華的同學,小華是小明的同學,①屬于對稱關系,不符合題意。②④:反對稱關系指的是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不再具有那種關系,小明比小華大2歲,不可能再是小華比小明大兩歲,小明借小華10元錢,不可能再是小華借小明10元錢,②④屬于非對稱關系,符合題意。③:偶對稱關系指的是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在有的情況下具有那種關系、在有的情況下不具有那種關系,小明信任小華,但小華可能信任小明,也可能不信任小明,③屬于偶對稱關系,不符合題意。9.【答案】C②④:判斷就是對事物情況有所斷定,有所斷定和有真有假是判斷的邏輯特征,判斷在概念、質、量、關系的把握上必須明確、準確。②④正確。①:直言判斷是指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判斷。①說法錯誤。③:依據“判斷本身是否包含其他判斷”的標準,將判斷分為簡單判斷和復合判斷,③說法錯誤。10.【答案】A①②:根據所學知識,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判斷的量是指判斷對對象的數量范圍的斷定,①②符合題意。③:從質與量的結合上劃分,性質判斷共有全稱肯定判斷、全稱否定判斷、特稱肯定判斷、特稱否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單稱肯定判斷等六種基本形式,③錯誤。④:判斷的質是指判斷所用的斷定方式是肯定還是否定的,而不是指判斷的性質是正確的還是錯誤的,④錯誤。11.【答案】D①:對事物的認識的斷定,要么是肯定,要么是否定,如果既不肯定什么,又不否定什么,就不是判斷。因此,判斷不是肯定與否定的統一,①錯誤。②:對事物的認識的斷定,要么是真,要么是假,不存在某個判斷既是真,也是假。“真與假的統一”這樣的判斷是不存在的,②錯誤。③④:任何事物都是量和質的統一。因此,任何性質判斷都是量和質的統一,都是對事物的反映,③④正確。12.【答案】B①④:如果一對象對另一對象具有某種關系,另一對象對這一對象還具有那種關系,這種關系被稱為對稱關系。在“小明與小華是同學”、“小明與小華住在同一個宿舍”這兩個判斷中,“小明”與“小華”互換﹐原來的“關系”還能成立;①④符合題意。②③:在“小明比小華歲數大”,“小明信任小華 ”這兩個判斷中,“小明”與“小華”互換﹐原來的“關系”則不能成立。②③與題意不符。13.【答案】C①:從邏輯思維角度看,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是反映事物情況之間充分條件關系的判斷,由此可知,該判斷為充分條件假言判斷,前件真,則后件也真,①應選。③:該判斷來源于社會實踐并經過社會實踐的檢驗,是正確的判斷,故為真判斷,③應選。②:說法錯誤,一定情況下,前件和后件都是假的,但事物情況之間確實存在著某種條件關系,這樣的判斷仍然可以是真的,②不選。④:該判斷為斷定沒有理想信念是精神上“缺鈣”、得“軟骨病”的判斷,沒有斷定對象幾種情況同時存在,④不選。14.【答案】AA:性質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冬奧會是全世界人民的冰雪盛會屬于性質判斷,故A符合題意。B:假言判斷是斷定事物某情況的存在(或不存在)是另一情況存在(或不存在)的條件的判斷,如果不履行承諾,就是不誠信屬于假言判斷,故B不符合題意。C:聯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幾種情況同時存在的判斷,價值判斷和價值選擇都不是超越歷史、超越現實的東西是聯言判斷,故C不符合題意D:選言判斷是斷定對象的可能情況的判斷,哲學家的哲學思想,或者是唯物主義派別,或者是唯心主義派別屬于選言判斷,故D不符合題意。15.【答案】DA:根據排中律,說真話的非王即趙,若王的話為真,則趙的話為假,趙為罪犯,但李的話顯然不正確,此時四人中有兩人說假話,與題意不符,A錯誤。B:根據矛盾律,說假話的非張即趙,則王和李的話都真,由于罪犯只有一人,按照王和李的話,此時罪犯有兩人,顯然與題意不符,B錯誤。C:根據排中律,說真話的非張即李,若張的話為真,則李的話為假,王和趙的話為真,按照兩人的話,顯然互相矛盾,王和趙的話必有一個是假,此時四人中有兩人說假話,與題意不符,C錯誤。D:根據矛盾律,說假話的非王即趙,則張和李的話都真,按照李的話王是罪犯,此時只有王一人說假話。16.【答案】DA:題干如果“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為假,表中A“小李不喜歡唱歌喜歡跳舞”為假,不符合設問判斷為真,A錯誤。B:題干如果“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為假,表中B“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為真,不符合題意,B錯誤。C:題干如果“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為假,則“小李要么喜歡唱歌,要么不喜歡跳舞”為假,不符合設問判斷為真,C錯誤。D:小李喜歡唱歌不喜歡跳舞是一個聯言判斷,當所有的聯言支都為真時,該判斷為真,當至少有一個聯言支為假時,該判斷為假。據此可以列出下列四種情況:情況 情況一 情況二 情況三 情況四喜歡唱歌 喜歡唱歌 不喜歡唱歌 不喜歡唱歌喜歡跳舞 不喜歡跳舞 喜歡跳舞 不喜歡跳舞題干 假 真 假 假A 假 假 真 假B 真 真 假 真C 真 假 假 真D 真 假 真 真根據表格中假的三種情況,只有D選項為真時,能夠同時涵蓋題干為假的三種情況,D正確。17.【答案】BB:題中“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包括兩個聯言支,屬于聯言判斷,B正確。A:一個選言判斷,至少要包括兩個選言支,而題中“過去我們為什么能夠成功、未來我們怎樣才能繼續成功”,不屬于選言支,屬于聯言支,A不符合題意。C:假言判斷的前件和后件所反映的事物之間存在著條件關系,而本題這兩句話不是條件關系,C不符合題意。D:性質判斷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本題涉及的是“為什么、怎樣”,不屬于性質判斷,D不符合題意。18.【答案】C“只有奮斗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即如果沒有前一種事物情況就一定沒有后一種事物情況。①:“稱不上是幸福的人生就一定不是奮斗的人生”是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①不符合題意。②③:說法的描述都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與題干意涵一致,②③符合題意。④:“如果是奮斗的人生,就一定能稱得上是幸福的人生”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④不符合題意。19. 【答案】(1)①性質判斷就是斷定認識對象具有或者不具有某種性質的簡單判斷。這種斷定是直接的、不附加任何條件的,所以,性質判斷又稱為直言判斷。性質判斷一般由量項、主項、聯項和謂項組成。②斷定認識對象之間關系的判斷,叫作關系判斷。關系判斷一般由關系者項、關系項和量項三部分組成。(2)①是一個全稱肯定判斷?!叭恕笔侵黜棧八馈笔侵^項。②是一個全稱否定判斷?!笆挛铩笔侵黜棧皼]有矛盾”是謂項。③是兩個特稱肯定判斷?!懊堋笔侵黜?,“對抗性”和“非對抗性”是謂項。④是一個特稱否定判斷?!翱茖W家”是主項,“大學畢業”是謂項。(3)上述判斷既屬于性質判斷又屬于關系判斷,還屬于單稱肯定判斷、真判斷。鹿和獐互在對方旁邊,屬于對稱關系。20. 【答案】(1)①“京滬高鐵是建設里程最長、投資最大、標準最高的高速鐵路”“何時開通、速度多快、票價多少等問題更是旅客關注的焦點”等,屬于聯言判斷。②“將開行時速300公里和250公里兩個速度等級的列車”“開行90對左右,包括京滬一站直達、省城之間直達和沿線車站交錯停車三種模式”等屬于不相容的選言判斷。③“旅客需持身份證、軍官證、戶口本等有效證件購票”屬于相容選言判斷和必要條件假言判斷。(2)①假言判斷的前件、后件所反映的事物情況之間存在著充分條件、必要條件和充分必要條件。如果我們分不清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就不能準確地反映認識對象的情況,那樣形成的假言判斷就會發生錯誤。掌握假言判斷前件和后件所揭示的事物情況之間的條件關系,是我們正確地運用假言判斷的前提。②甲對乙說:“如果我請你,你一定要來?!边@是充分條件假言判斷,根據充分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來分析,如果乙受到邀請就應該來,現在乙沒有受到邀請,他可以來,也可以不來。甲對丙說:“只有我請你,你才來?!边@是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根據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來分析,如果丙沒有受到邀請就不應該來,而現在丙受到了邀請,他可以來,也可以不來。甲對丁說:“當且僅當我請你,你才來。”這是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根據充分必要條件假言判斷的邏輯性質來分析,如果丁受到邀請就應該來,如果沒有受到邀請就不應該來。事實上,甲沒有邀請丁,所以丁也沒有來。綜上所述,乙可來可不來,丙可來可不來,丁不該來。所以來的沒有不該來的,不來的沒有該來的。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