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5.3 西北地區 同步測試一、單項選擇題1.我國西北地區風沙大,降水少,氣候干旱,主要原因是A.地勢高 B.緯度高 C.地處內陸,距離海洋較遠 D.多盆地小張老師要去某省區旅游。在該省區,他將欣賞到壯麗的雪山和沙漠景觀,尋找古“絲綢之路”的足跡,體驗濃郁的少數民族風情。回答以下各題。2.小張老師在該省區體驗到的民族風情最有可能屬于A.壯族 B.藏族 C.維吾爾族 D.回族3.目前,對該省區的人口、城市分布影響最大的自然地理因素是A.地理位置 B.水源 C.植被 D.地形4.內蒙古高原東部的呼倫貝爾、錫林郭勒地區的牧場屬于( )A.高山牧場 B.高寒牧場 C.溫帶草原牧場 D.人工牧場5.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 )①晝夜溫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質特殊 ③灌溉的水源特別 ④日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6.2019年9月26日,新疆送安徽特高壓工程投運。這項工程西起新疆昌吉,途經6省(區)東到安徽宣城,送電距離3324公里,輸送容量1200萬千瓦,優化了我國電力資源的時空配置,對我國東部地區經濟和社會發展起著十分關鍵的作用。這說明A.人們在區域之間進行文化、信息、人才的聯系和交流B.不同區域有共同需求C.不同區域人們的生活方式不同D.區域經濟發展要因地制宜,優勢互補某班社會課上,來自不同省市的同學們紛紛開始介紹自己的家鄉,閱讀題目,完成問題。7.以下是四位同學對自己家鄉的介紹,其中能與甘肅、四川、陜西、山西某省區對應的是( )A.我的家鄉群山環繞,是“天府之國”B.我的家鄉地勢平坦,是牧人的天堂,他們四季放牧C.我們用青稞酒和糌粑招待遠方的客人D.我們這里風景如畫,梯田遍布8.“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甘肅、四川、陜西、山西四省區旅游最有可能拍到的人文景觀是( )A.蒙古包—兵馬俑—窯洞—都江堰B.兵馬俑—蒙古包—都江堰—敦煌莫高窟C.都江堰—敦煌莫高窟—蒙古包—窯洞D.都江堰—兵馬俑—敦煌莫高窟—窯洞9.在獨特的自然環境影響下,黃土高原地區形成了獨具特色的高原文化,下列屬于流行黃土高原地區的民歌形式的是A.二人轉 B.黃梅戲 C.信天游 D.秦腔10.下圖為小西同學針對環境問題梳理的知識框架,“……”處內容應該是( ) ①建設人工林場②合理利用水資源③大力發展旅游業④因地制宜發展農業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位于內蒙古自治區錫林郭勒盟的烏拉蓋草原是我國保存最完好的天然草原之一,電影《狼圖騰》在此拍攝后,該地借勢大力發展草原生態旅游。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1.在烏拉蓋草原能夠感受到的蒙古族特色文化是( )A.潑水節 B.冰雪節 C.火把節 D.那達慕大會12.烏拉蓋草原發展生態旅游可以( )A.對草原任意開發與利用 B.促進草原可持續發展C.導致自然災害的增多 D.限制原生態文化的發展小明的爸爸是一位援疆教師,在新疆阿克蘇教育學院從事“雙語”教師的培訓工作。為此,小明經常瀏覽浙江援疆網。“為國家分憂,為新疆奉獻,為浙江爭光,為人生添彩”是浙江援疆網首頁的宣傳標語。據此回答以下各題13.小明爸爸的援疆工作屬于東西部之間的( )A.信息交流 B.人才交流 C.技術交流 D.資金交流14.近年來,浙江省在阿克蘇地區投入5000余萬元,用以推進新疆天山世界遺產地溫宿縣托木爾峰大峽谷、阿瓦提縣舟山沙雕公園等景點的建設。這表明( )①浙江經濟發達②浙江人力資源豐富③新疆土地遼闊④新疆旅游資源豐富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15.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復雜的自然環境使我國不同區域的生產生活內容豐富多彩,下列被深深烙上黃土高原印記的是A.安塞腰鼓,窯洞居住 B.靠天養畜,牦牛成群C.臨河建屋,小船悠悠 D.綠洲農業,瓜果飄香16.讀甲、乙兩省區的輪廓圖,關于兩省區的敘述,下列說法中正確的一項是( )A.兩省區都位于沿海地區,海陸交通便利B.兩省區的自然資源豐富C.兩省區的氣候特征都是光照充足,晝夜溫差大D.兩省區的經濟都是出口導向型經濟17.新疆的瓜果特別甜,主要是因為( )①晝夜溫差大,瓜果含糖量高 ②土質特殊 ③灌溉的水源特別 ④日照充足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18.如下圖是亞洲大陸地理中心標志圖,它位于( )A.烏蘭巴托 B.伊斯蘭堡 C.烏魯木齊 D.喀什讀圖,回答以下問題。 19.上中數字①代表的山脈名稱是( )A.陰山山脈 B.祁連山脈 C.天山山脈 D.昆侖山脈20.為了讓有限的水資源得到充分利用,在該區域綠洲上居住的勞動人民創造出一種灌溉設施是( )A.靈渠 B.都江堰 C.坎兒井 D.大運河21.新疆的綠洲農業很有特色,主要農作物有( )A.大豆、棉花 B.小麥、玉米C.小麥、棉花 D.水稻、小麥“螞蟻森林”是支付寶開展的一款公益行動。用戶只要用減少的碳排放量在支付寶里養一棵虛擬“樹”,公益組織就會在沙漠地區種下一棵真樹。實施一年多,阿拉善地區栽種了111萬棵梭梭樹。據此回答以下各題。22.阿拉善地區所屬省級行政區劃是 。A.內蒙古自治區B.陜西省C.西藏自治區D.甘肅省23.下列對阿拉善地區降水稀少的原因分析正確的是 。A.河流稀少 B.蒸發量大 C.沙漠廣布 D.位于非季風區讀400N亞洲東西向地形剖面圖,回答以下各題。24.A處的地形區是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25.下列對B地所在國的生產生活特色描述正確的是A.“羊比人多” B.綠洲農業發達 C.人們逐水草而居 D.有獨特的魚文化26.“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這段歌詞最有可能出自是A.《太湖美》 B.《黃河頌》 C.《天路》 D.《云南美》27.下列我國廣州、武漢、哈爾濱、烏魯木齊四地降水量柱狀圖中,連線正確的是A.①—武漢 B.②—廣州 C.③—哈爾濱 D.④—烏魯木齊讀400N亞洲東西向地形剖面圖,回答以下各題。28.A處的地形區是A.青藏高原 B.塔里木盆地 C.四川盆地 D.華北平原29.下列對B地所在國的生產生活特色描述正確的是A.“羊比人多” B.綠洲農業發達 C.人們逐水草而居 D.有獨特的魚文化30.“水上有白帆,水下有紅菱。水邊蘆葦青,水底魚蝦肥。湖水織出灌溉網,稻香果香繞湖飛。”這段歌詞最有可能出自是A.《太湖美》 B.《黃河頌》 C.《天路》 D.《云南美》二、非選擇題31.一方水土養-方人。閱讀圖文材料,回答問題。中衛名片寧夏中業生產的蘋果品質上乘,以沒坡頭蘋果最為著名。沙坡頭土壤以灌淤熟化土、灰鈣土、風沙土、礫石土為主,有機質及速效養分含量高。年平均氣溫7.3-9.5"C.之間,年均降水量179.6-367.4毫米,全年日照時數3006小時。隨著我國西部大開發戰略的實施,中衛蘋果產業正穩步向前發展。蘋果習性:蘋果是喜低溫、干燥的溫帶果樹,在4-9月降水量在450毫米以下的地區種植則需要灌溉。蘋果為喜光性樹種,適于土層深厚、排水良好和富含有機質的砂質土壤。(1)指出圖中甲所示山脈的名稱及其標志性的氣候地理分界線。(2)綜合上述材料,分析寧夏中衛大力發展蘋果產業的優越條件。32.閱讀材料,回答問題。(1)圖示區域位于我國哪一盆地。(2)據圖簡述圖示區域河流的主要特征。(3)綜合材料信息,分析造成A地枸杞“果實大、肉厚、較甜”的原因。33.某校九年級學生針對青海省脫貧攻堅開展研學活動。閱讀材料,回答問題。【資料收集】同學們查閱到,青海省為完成脫貧攻堅任務,大力推廣藜麥種植。藜麥富含高蛋白、維生素,被稱為“超級谷物”。它原產于南美洲,是一種耐旱、耐寒、喜光的作物,最適合在海拔3000—4500米的高原或山地生長。青海省多數地區海拔在3000米以上,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藜麥。此外,同學們還收集到南美洲局部地區示意圖(圖1)和青海省年平均日照時數和年平均降水量分布圖(圖2)。【實地考察】同學們在走訪中了解到,政府提供免息貸款,農戶都種了幾十至上百畝藜麥,組建合作社,開拓網上銷售渠道。田野里,同學們看到現代農業機械在田間作業,農戶們的臉上洋溢著脫貧后的喜悅。(1)根據圖1和所學知識,描述藜麥原產區的地理位置,并指出該地區低海拔山谷地帶的農業特色。(2)依據材料,解釋青海省“自然環境非常適合種植藜麥”的理由。(3)闡述材料中青海省的做法對其他地區農業發展的啟示。34.讀我國南北方向(沿東經85°經線)的地形剖面圖,回答下列問題。(1)圖中A、B兩地所在的省級行政區全程分別是____和____,其中,A地所在省級行政區的行政中心是____。(2)A所代表的地形區是____,B所在的地形區的名稱是____。(3)C、D兩地分別為我國地勢的第____級和第____級階梯,此剖面圖所示區域的地勢特點是____。試卷第1頁,共3頁試卷第1頁,共3頁參考答案:1.C2.C3.B4.C5.D6.D7.A8.D9.C10.B11.D12.B13.B14.B15.A16.B17.D18.C19.C20.C21.C22.A23.D24.B25.D26.A27.D28.B29.D30.A31.(1)賀蘭山,季風區和非季風區的分界線(2)土壤肥沃;溫帶大陸性氣候,降水少晴天多,光照充足熱量豐富,晝夜溫差大;國家政策的支持;交通便利。32.(1)柴達木盆地。(2)位于我國內陸干旱地帶,河流水量季節變化大,夏季多,冬春少,含沙量大,蒸發量大。(3)從氣候來看,該區域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枸杞喜冷涼氣候,該區域氣溫溫差大,有利于植物的光合作用積累糖分,使得枸杞品質較好;受土壤條件影響,該區域多為沙土,根系發達,有利于枸杞的生長。33.(1)位于南美洲西部安第斯山區或秘魯西部山區;緯度約2°S—12°S,經度約75°W—79°W;在低海拔的山谷地帶開辟梯田,種植水稻、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2)地形以高原為主,海拔高氣溫較低,降水較少,大部分地區光照時間長,適應藜麥耐寒、耐旱、喜光的特性。因此,青海省的自然環境非常適合藜麥的種植; (3)啟示:因地制宜發展經濟;政府要出臺扶持政策;開展規模化、集約化生產;發展機械化生產;努力開拓市場;促進農民增收,調動農民生產積極性。34.(1) 新疆維吾爾自治區 西藏自治區 烏魯木齊(2) 準噶爾盆地 青藏高原(3) 一 二 南高北低答案第1頁,共2頁答案第1頁,共2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