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二節 探究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影響【學習目標】1.知識目標:以酸雨為例,說明人類的破壞性活動造成的環境污染對生物的危害;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2.能力目標:培養科學探究、創新實踐、發散思維、合作交流等多種能力。3.情感目標:提高環保意識,增強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學習重、難點】1.重點:設計并完成酸雨對生物的影響的探究實驗。2.難點:培養學生的多種能力,增強環保意識,加深關心愛護生物圈的情感。學習過程一、課前預習1.具有較強_______的雨水,叫做酸雨。主要是人為地向大氣中排放大量的_________造成,酸雨的PH值小于________。酸雨可以使土壤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可以使河流和湖泊__________,嚴重時直接導致植物________,被稱為“空中死神”。2.水中土壤中中含有_____、____、____等重金屬及酸堿等物質;會通過食物鏈________,最終人的體內。為防治水污染,我國于2008年頒布了《 》。3.人類造成的環境污染還有很多,如: 。二、合作學習,探究新知(一)探究<<酸雨對生物的影響>>。材料用具:提出問題:作出假設:制定實驗方案:觀察實驗現象,得出實驗結論:完成探究實驗中安排的討論題,并在全班進行交流。制定計劃:(1)準備3個培養皿,內鋪2層濾紙,加適量的自來水,在3個培養皿中分別均勻地擺上30粒種子;(2)分別標記A、B、C。培養皿A滴加清水;培養皿B滴加pH為3的溶液;培養皿C滴加pH為5的溶液。(3)每天定時用注射器取等量不同pH的酸雨,分別滴加在B、C培養皿的種子上,A培養皿滴加等量清水。(4)觀察并做記錄組別 萌發的種子數第一天 第二天 第三天 第四天 第五天 第六天 第七天對照組A對照組B對照組C(5)計算結果:求種子的發芽率=得出結論:討論:1.查找資料,了解酸雨含有什么成分,說一說模擬的酸雨和真實的酸雨有什么差別?2.酸雨一定是由本地區的有害排放物造成的嗎?(二).請閱讀111頁相關內容,了解溫室效應的原因及危害,小組內展開討論,并總結:(1)歸納溫室效應的危害。(2)討論控制溫室效應的措施。三、隨堂檢測1.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A.只要我們國家減少了空氣污染,我國就不會有酸雨的危害。B. 1998年長江中下游特大洪災的主要原因是長江上游森林植被的破壞C. 為了保護環境,應該提倡垃圾分類回收D.如果土壤和水環境遭到了污染,位于食物鏈頂端的人類受到的危害最嚴重。2.下列那一種情況不是由酸雨造成的 ( )A. 森林枯萎 B. 魚蝦死亡 C. 水俁病 D. 土壤肥力降低3 下列行為哪個不利于保護環境 ( )A. 節約資源,少用一次性用品 B. 使用充電電池C. 注意衛生,大面積使用消毒劑消毒 D. 購買貼有綠色標志的產品4.實踐:許多污染物即使在濃度很低的情況下也會產生有害的影響。讓我們用鋼筆水模擬有毒物質,探究一下。(1)取九個干凈的試管,并貼上標簽,編好號。(2)用滴管給每個試管滴9滴清水,盡量使每個試管里的水等量。(3)在1號試管里加一滴鋼筆水,輕輕震蕩試管使溶液混合。此時,1號試管里鋼筆水的濃度是十分之一。(4)用干凈的滴管從試管1里取出1滴溶液,滴入試管2,輕輕震蕩使之均勻。 提示:你剛滴入的那一滴溶液的濃度是十分之一,當你將這十分之一的溶液再次稀釋十倍,溶液的濃度變成了百分之一。(5)在3-9號試管中重復上述步驟??偸前亚耙辉嚬艿囊坏稳芤旱稳牒笠辉嚬苤小S嬎阈碌玫降娜芤旱臐舛取?br/>(6)觀察每一個試管的溶液顏色,和溶液的濃度記錄在一起。分析:從試管1到試管9,溶液的顏色發生了什么變化?試管9里還有鋼筆水嗎?想一想,為什么有時候看起來很干凈的河水也是被污染了的?為什么在討論環境污染問題時,百萬分之幾的數量級會很有意義?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