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導學案一、教學目標1、知識與能力列舉海峽兩岸關系改善的史實,理解“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意義,提高歸納知識的能力;知道海協會、海基會,了解“九二共識”及其意義;認識江澤民的八項主張、胡錦濤會見連戰、習近平同馬英九會面等史實對海峽兩岸關系發展的作用;了解海峽兩岸日益密切的交往情況2、過程與方法通過分析文獻、圖片等資料,了解海峽兩岸關系發展過程中的重要歷史事件,掌握運用不同類型材料具體分析歷史問題的方法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認識實現祖國統一是中華民族的共同心愿,是歷史的必然趨勢,增強祖國統一必將實現的堅定信念;通過學習中國共產黨在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方面的政策和努力,認識中國共產黨是真正代表中國人民利益的政黨4、教學重點:推進祖國統一大業5、教學難點:“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模塊一1、中國對臺灣的政策(1)毛澤東:模塊二1、中國對臺灣的政策(2)鄧小平:(3)江澤民:模塊三1、海峽兩岸交往進程(1)1987年:(2)1990年:模塊四1、海峽兩岸交往進程(3)1992年:(4)2005年:模塊五1、海峽兩岸交往進程(5)2015年:(6)2008年:模塊六1、臺灣成立海峽交流基金會的時間:2、祖國大陸成立海峽兩岸關系協會的時間:3、海峽兩岸關系的發展邁出了歷史性的重要一步的歷史性事件:4、有利于海峽兩岸統一的因素:5、中國對臺灣的基本方針:參考答案:模塊一1、(1)①新中國成立以后明確提出要解放臺灣②20世紀50年代中期,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模塊二1、(2)改革開放以后,鄧小平提出“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基本方針(3)1995年,江澤民提出了發展兩岸關系、推進祖國和平統一的八項主張模塊三1、(1)臺灣當局調整三不政策。隔絕狀態終于被打破(2)臺灣成立海基會,1991年大陸成立海協會,兩個均為民間團體模塊四1、(3)確立“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4)胡錦濤會見連戰,國共兩黨最高領導人的會見模塊五1、(5)習近平在新加坡會見馬英九,1949年以來兩岸領導人的首次會面(6)兩岸達成空運直航、海運直航,郵政合作等。同時舉行三通啟動儀式模塊六1、1990年2、1991年3、九二共識4、①國家綜合國力增強,為收復臺灣提供了堅實后盾。(根本原因)②一國兩制在港澳成功運用,為解決臺灣問題提供了成功范例。③海峽兩岸同文同種,統一是共同心愿,是大勢所趨5、和平統一、一國兩制【課堂小結】本課以臺灣和大陸的交流方式為主線,介紹了60多年來臺灣和大陸關系的變化,通過學習我們認識到了臺灣是中國不可以分割的一部分,祖國統一是歷史發展的大潮流所在。統一是人心所向、眾望所歸。黨和國家為了臺灣能夠順利回到祖國懷抱,正在作不懈努力。我們堅信海峽兩岸的統一一定會實現,因為兩岸人民血脈相連,我們都是炎黃子孫,我們都是中國人【板書設計】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往一、推進祖國統一大業1.對臺基本方針:“和平統一 一國兩制”2.促進海峽兩岸關系不斷發展的措施二、日益密切的交往兩岸“三通”【教學反思】本課內容政治性很強,臺灣問題又是我國當今的熱點問題,學生通過各種媒體對臺灣的歷史和現狀了解的也很多,所以學習本課難度相對較小。但是臺灣問題形成的來龍去脈學生不易理順,在備課中從臺灣在歷史上與大陸的分分合合梳理起,再到兩岸之間的恩恩怨怨的發生,再到為促進海峽兩岸統一大陸實行了哪些對臺政策,最后到兩岸之間走向緩和,有利于讓學生認識到海峽兩岸走向統一是歷史大勢所趨,認識到中國共產黨才是中華民族根本利益的代表者,最后使學生對祖國的和平統一充滿信心。不足之處在于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中,學生討論和組織答案的能力欠佳,需要老師深入其中,多方位地提示,因此老師得不到解放,講的就顯得多了第14課 海峽兩岸的交流同步練習試題一、自主預習1. (1)新中國成立后,黨和政府明確提出要________臺灣。(2) 20世紀50年代中期,又確立了爭取用_________方式解放臺灣的思想。(3)改革開放以后,在“一國兩制”的基礎上,形成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對臺基本方針。(4)______年,解放軍停止對金門和馬祖的炮擊。(5) 1987年,臺灣當局被迫調整“______________”政策。兩岸關系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6) 1990年臺灣成立了___________,次年大陸成立了海峽兩岸關系協會。(7) 1992年兩會就“海峽兩岸均堅持________________原則"達成共識,即“九二共識”。(8) 1995年,江澤民提出______________主張。(9) 2005年,連戰率“_________________”訪問中國大陸,促進了兩岸關系的新發展。2.2008年,兩岸實現“____________”,關系取得重大進展。二、合作探究結合上節課所學知識,從性質來看臺灣問題與香港、澳門問題有何不同 三、隨堂演練1.毛澤東說:“我們都是中國人。三十六計,和為上計。”毛澤東這段話所反映的基本思想是( )A.用武力解放臺灣 B.用“一國兩制”方針解決臺灣問題C.用和平方式解放臺灣 D.維持臺灣現狀不變2.我國形成“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對臺方針是在( )A.新中國成立后 B.澳門回歸后 C.改革開放后 D.香港回歸后3.海峽兩岸關系邁出歷史性的重要一步是( )A.海峽交流基金會成立 B.海峽兩岸關系協會成立C.九二共識 D.“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的提出4. 1992年,海峽交流基金會和海峽兩岸關系協會達成的最重要的“共識”是( )A.海峽兩岸均堅持一個中國的原則 B.加強兩岸的經濟交流,互補互利C.海峽兩岸和平談判可以分步進行 D.不以政治分歧去干擾兩岸經濟合作5.閱讀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實現祖國完全統一,是中華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職責。兩岸中國人完全可以在一個中國原則的基礎上,通過談判解決兩岸的政治分岐,推動兩岸關系和平發展,促進祖國和平統一。材料二:近年來,“臺獨”分裂勢力的活動不斷加劇,給臺灣地區的和平穩定造成了嚴重影響,給兩岸關系發展和國家統一造成了嚴重危害,也造成了島內的思想混亂和政治動蕩。(1)黨和政府解決臺灣問題的基本方針是什么 實施這一方針的前提是什么 (2)你認為我們應該怎樣對待臺灣問題 四、課后反思【參考答案】一、自主預習1. (1)解放 (2)和平 (3)和平統一一國兩制 (4) 1979 (5)三不 ((6)海峽交流基金會(7)一個中國 (8)八項 (9)和平之旅二、合作探究香港、澳門自古以來就是中國的領土,它們是英、葡兩國通過戰爭手段,強迫清政府簽訂不平等條約而強行租借的。是近代殖民主義遺留下來的,需要中英、中葡雙方談判解決的外交問題,本質上屬于中國恢復行使主權,是歷史遺留問題。臺灣問題是中國近代民主革命遺留下來的問題,是中國內戰的遺留問題,純屬中國內政。三、隨堂演練1.C 2.C 3. C 4.A5. (1)“和平統一、一國兩制”。祖國統一。(2)在世界上只有一個中國,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這個根本問題上,是共識的。正是由于這一基礎,才有和平統一可言,才可能通過兩岸平等談判解決政治分歧,盡早結束敵對狀態,實現國家統一。堅持一個中國原則,關系到維護國家統一,主權與領土完整,事關包括臺灣同胞在內的全中國人民的根本利益。在這一原則問題上,我們是決不妥協,決不讓步的。3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