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一單元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和鞏固主備人: 備課時間:2022年4月20日(籌備會議:成立標志:) (成立)【構建體系】(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與鞏固)(鞏固) (1951年:1950——1952年:1950——1953年:)【夯實基礎】(一)識記知識點:新中國成立籌備——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①職能:暫時代行將來召開的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的職權②會議內容:文件(起臨時憲法作用)、委員會、主席、國旗、代國歌、首都、紀年法、紀念碑(共8個)③意義:標志著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xié)商制度正式確立。(產生的制度)新中國誕生的標志——開國大典①時間:1949.10.1下午3點②意義:國內:開辟了中國歷史新紀元(新在哪?進入新民主主義社會;中國人民當家做主站起來了;中國成為獨立自主的國家)國內:壯大了世界和平民主和社會主義的力量。鞏固新政權一——西藏和平解放①時間:1951年②代表人物:阿沛·阿旺晉美③意義:祖國大陸獲得統(tǒng)一,各族人民實現(xiàn)了大團結。4.鞏固新政權二——抗美援朝①原因:朝鮮求援;美國的侵略活動威脅中國的安全(第七艦隊入侵臺灣海峽;越過三八線打到中朝邊境;美軍飛機多次轟炸中國東北邊境)②目的:抗美援朝,保家衛(wèi)國③開始:1950年10月,彭德懷(總司令)率志愿軍開赴朝鮮戰(zhàn)場④結果:1953年7月,美國在停戰(zhàn)協(xié)定上簽字⑤英雄:黃繼光(堵住槍口)、邱少云(烈火焚燒)⑥抗美援朝精神內涵: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革命樂觀主義、革命忠誠及國際共產主義精神⑥著名戰(zhàn)役:上甘嶺戰(zhàn)役⑦意義:(課本11頁)5.鞏固新政權三——土地改革①根本原因:封建土地制度阻礙發(fā)展②法律依據(jù):《中華人民共和國土地改革法》③改革范圍:新解放區(qū)④內容:廢除地主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土地所有制⑤結果:到1952年底,出部分少數(shù)民族地區(qū)外,全國大陸基本上完成了土改。⑥意義:(課本15頁)讀圖說史讀圖說事件(把圖片反映的歷史事件填入方框內)讀圖說人物(把圖片反映的歷史人物填入方框內)【對點訓練】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歷史從此進入了新的紀元。以下對新的紀元的理解,不正確的是( )。A.標志著中國半殖民地半封建時代的結束。 B.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勝利。C.標志著實現(xiàn)了人民夢寐以求的民族解放和國家獨立。 D.標志著國民黨政權在大陸的垮臺2.此次會議于1949年9月在北平隆重召開。來自黨派、區(qū)域、軍隊、團體等各方面代表662人參加了會議。毛澤東在會議上指出:“我們的會議是……一個全國人民大團結的會議,我們的工作將寫在人類歷史上。”這里的“工作”是指( )A.討論成立新中國的問題。 B.制定第一部社會主義類型的憲法。C.編制第一個五年計劃。 D.提出完成祖國統(tǒng)一大業(yè)的基本方針3.下列人物中發(fā)揚了高度愛國主義者革命英雄主義和國際主義精神,被譽為最可愛的人是( )①王進喜 ②黃繼光 ③焦裕祿 ④邱少云 ⑤雷鋒 ⑥楊根思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①②④ D.③⑤⑥4.1950年6月28日《人民日報》發(fā)表評論稱:這是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是中國人民對殘余的封建制度所發(fā)生的一場最猛烈的、經濟的、政治的戰(zhàn)爭,并將在實際上結束中國社會的半封建性質。這一件翻天覆地的大事應是( )A.土地改革運動 B.三大改造 C.和平解放西藏 D.一五計劃5.下列圖片反映的時代主題是( )開國大典 西藏和平解放 土地改革 抗美援朝A.新中國的成立和鞏固 B.社會主義制度的建立 C.社會主義道路的探索 D.新中國的鞏固6.歷史學家費正清說:“中國的革命正是由這樣兩種夢想推動著:一是愛國主義者想看到一個新中國傲立于世界民族之林;二是提高處于社會底層的農民的地位,消除古代舊有的社會差別。”把第一種、第二種夢想變?yōu)楝F(xiàn)實的標志分別是( )A.五四運動、中國共產黨成立 B.抗日戰(zhàn)爭、土地改革的完成C.開國大典、土地改革的完成 D.港澳回歸、家庭聯(lián)產承包責任制7.“對于國家而言,它意味著祖國大陸的統(tǒng)一、邊防的鞏固;對藏民而言,意味著舊社會的結束、新生活的開始。”材料評價的是( )A.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 B.西藏和平解放 C.西藏自治區(qū)建立 D.青藏公路通車8.《跨過鴨綠江》是紀念中國人民志愿軍抗美援朝出國作戰(zhàn)70周年,建黨100周年頭部獻禮劇。該劇被譽為“歷史與現(xiàn)實風云激蕩的對話”下列對抗美援朝戰(zhàn)爭歷史意義表述正確的是( )A.近代以來中國人民反抗外來侵略取得的第一次完全勝利 B.祖國大陸實現(xiàn)統(tǒng)一C.標志著新民主主義革命的偉大勝利 D.鞏固了新生的人民政權,提高了新中國的國際地位9.毛澤東指出:“我們不出兵讓敵人壓至鴨綠江邊,國內國際反動氣焰增高,則對各方都不利,首先是對東北更不利……總之,我們認為應當參戰(zhàn),必須參戰(zhàn),參戰(zhàn)利益極大,不參戰(zhàn)損害極大。”毛主席旨在強調( )A.東北地區(qū)非常重要 B.美國威脅中國安全 C.入朝作戰(zhàn)勝券在握 D.抗美援朝的必要性10.廢除地主階級封建剝削的土地所有制,實行農民的土地所有制,借以解放農村生產力,發(fā)展農業(yè)生產,為新中國的工業(yè)化開辟道路。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土地改革的( )A.背景 B.內容 C.性質 D.目的11.閱讀下列材料,回答問題。材料一 天色已晚,天安門廣場這時變成了紅燈的海洋……舉著紅燈游行的群眾像火龍似地穿過全城,使新的首都沉浸在狂歡里直到深夜。……這是一個民族在歡呼中煥發(fā)新生的日子,這是一個民族向著百余年戰(zhàn)亂屈辱歷史的告別。 ——《中國曙光》(1)材料一中使“天安門廣場變成紅燈的海洋”的是哪一歷史事件?談談你對“民族煥發(fā)新生”的理解。材料二 它雄辯的證明,西方侵略者幾百年來只要在東方一個海岸上架起幾尊大炮,就可霸占一個國家的時代是一不復返了。 ——彭德懷材料三 我獲得了一個不值得羨慕的名聲,我是美國歷史上第一個在沒有取得勝利的停戰(zhàn)協(xié)議上簽字的司令官。 ——克拉克(2)材料一最能說明什么? 材料二說明了什么?(3)美國出兵朝鮮的真實目的是什么?同時美國直接干涉中國內政的事件是什么?(4)中國人民志愿軍開赴朝鮮的目的是什么?志愿軍戰(zhàn)士被譽為“最可愛的人”,談談你對這句話的理解。當今世界仍不太平,我們要居安思危。結合抗美援朝以及中國近代史的史實,談一談怎樣才能取得抗擊外國入侵的勝利。材料四 新中國成立初期,據(jù)國家統(tǒng)計局公布的統(tǒng)計資料,全國在農村占農戶總數(shù)不到7%的地主、富農,占有總耕地的50%以上,而占全國農戶57%以上的貧農、雇農,僅占有耕地總數(shù)的14%,處于無地少地狀態(tài)。材料五 “我為新中國數(shù)萬萬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和國家獲得工業(yè)化的基本條件而表示高興表示慶賀。” ——毛澤東結合所學知識回答材料四中的這種狀況有什么弊端?(7)聯(lián)系所學知識說出哪一舉措使材料五中農民獲得翻身的機會?根據(jù)材料五指出此舉措的意義是什么?【知識歸納】(一)第一單元歸納:(新中國的成立有哪些標志性意義?標志著革命的勝利標志著社會的結束標志著的開端)一條線索: .一大任務: .兩部法律: ..三件大事:政治: .軍事: .經濟 .對點訓練:歷史標尺中A、B分別是指什么歷史事件?觀察時間標尺,指出新中國建國初期面臨的主要任務是什么?(二)八下整體歸納:中國現(xiàn)代史分期新民主主義向社會主義過渡時期(1949——1956年)1——5課(第6課)探索建設社會主義時期(全面建設時期)(1956——1966年)文化大革命時期(1966——1976年)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新時期(1978至今)7——11課(鄂 托 克 前 旗 中 學七年級(下)歷史導學案鄂 托 克 前 旗 中 學七年級(下)歷史導學案E Tuo Ke QianQi Middle SchoolE Tuo Ke QianQi Middle School)(八年級(下)歷史復習案班級:姓名:八年級(下)歷史導學案班級:姓名:)先相信你自己,然后別人才會相信你。――屠格涅夫 共4頁第3頁 無私是稀有的道德,因為從它身上是無利可圖的。――布萊希特 共4頁第4頁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