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課、《隋朝的統一與滅亡》導學案主備教師: 王永華 總課時數:第(1)課時 授課教師:班級: 姓名: 師友檢查簽名:【學習目標】1.通過自主學習記住隋朝的建立、統一與滅亡的時間、經過及人物與社會經濟的繁榮、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科舉考試的建立等基本史實。 2.通過合作探究讓學生正確認識國家的統一和社會的安定,是經濟發展的前提;大運河的偉大之處。【教學重難點】重點:大運河的開通及其作用。 難點:(1)隋初經濟的繁榮學生難以感受和理解。(2)全面分析開鑿大運河的目的和作用。【課時安排】 ( 1 )課時第一課時【環節一】:自學檢查一、隋的統一1.______年,________奪取北周政權,建立________,以___________為都城,楊堅就是___________。2._______年,隋文帝滅掉________,統一全國,結束了___________________,順應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開通大運河1.目的:為了___________,鞏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大運河以___________為中心,北抵___________,南至___________,連接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五大水系,全長___________多千米。3.意義: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地位:是古代世界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運河。三、開創科舉取士制度1.___________即位后,初步建立起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制度。2.___________時,___________科的創立,標志著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隋朝的滅亡1.原因:___________的暴政導致了大規模的___________。2.表現:營建___________,開鑿___________,修筑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還多次___________。隋煬帝還___________。3.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在江都被部下殺死,盛極一時的隋朝隨之滅亡。【環節二】:合作展示閱讀下列材料:材料一:“計天下儲積,得供五六十年。”材料二:“北達涿郡之漁商,南運江都之轉輸,其為利也博哉!”“天下轉漕,仰此一渠。”(1) 材料一說明隋朝時經濟的特點是怎樣的?出現這種局面的原因是什么?(2) 材料二評價的對象是什么?評價者是什么態度?(3) 這條“渠”是什么時候開鑿的?開通它的目的是什么?開通后有什么作用?是哪位皇帝時期開通的?【環節三】:課堂小結利用平臺對本課所學內容進行測試,考察學生對知識點的掌握情況如何 采用搶答、隨機點人、限時答題等方式激發學生學習本課的興趣。【環節四】:當堂檢測1.隋統一南北的歷史條件是( ) ①南北朝后期北方民族大融合 ②大運河的開通加強了南北交通③東晉南朝時江南經濟發展 ④東晉南朝時北人南遷A.①③ B.①② C.③④ D.②③2.隋朝大運河,連接淮河和長江的一段是( )A.永濟渠 B.江南河 C.通濟渠 D.邗溝3.下列關于隋朝大運河的表述不正確的是 ( )A.開鑿于隋煬帝統治時期 B.全長四、五千千米C.大大促進了南北的經濟交流 D.是古代世界上最長的運河4.隋朝作為統一的朝代存在的時間是 ( )A.581—618年 B.589—618年 C.581—600年 D.588—618年【課后反思】:通過課堂歸納總結,從隋朝的興亡中得出作為統治者應該如何施政和做人的教訓;引導學生了解科舉制的創立過程,體會科舉制的積極影響與消極影響,體會科舉制對古代、對今天的現實意義,對中國、對世界產生的深遠影響,引導學生認識到不管是古代的科舉制,還是今天的高考、公務員考試等,都是為了更好地選拔人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我的課堂我做主,我的學習我主動,我的人生我努力 年級 學科 準印 份 組長準印簽字: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