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教學設計課題 真菌 課型 新授課 課時 1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與價值) 了解真菌的主要類群和生活方式通過對青霉的培養和觀察,感受微生物的微小、無處不在,經歷培養和觀察微生物的實驗過程和方法了解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感悟腐生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意義教學重點 真菌的主要特征及其與人類的關系教學難點 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教學準備 酵母粉、發霉的橘子、集氣瓶、氣球、白糖、澄清石灰水、試管等板書設計媒體使用 PPT教材分析:本節課重點從形態結構、生活方式和繁殖等方面介紹一些與人類關系較為密切的真菌,讓學生從生活實際出發認識它們、了解它們。學情分析:對于微生物學生有一個初步的印象,但對于各類微生物的形態結構、生活方式等并沒有更多的認識。設計思路:微生物的發現→微生物的種類→真菌的主要類群與生活方式→真菌的特征→真菌與人類的關系課堂教學過程時間 教學階段任務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設計依據引入真菌霉菌大型食用真菌酵母菌小結課后作業 提問:什么是微生物?微生物是如何被發現的?引出微生物的主要類群:細菌、真菌和病毒。設問:是不是所有的微生物都必須借助于顯微鏡才能看到呢?出示實物及圖片,觀察霉菌。展示霉菌的微觀圖片,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霉菌的結構組成。在真菌當中還有一些是我們在日常生活中十分熟悉的,它們的體型較大,與我們的關系也十分密切----大型食用真菌。1、出示圖片,認識一些常見的大型食用真菌。2、引導學生思考:為什么把它們也歸在微生物一類?(結合圖片進行討論)當然,真菌當中的多數種類還是要借助于顯微鏡才能觀察到的,例如:單細胞的真菌——酵母菌。播放視頻:酵母菌的結構2.酵母菌的生活方式演示實驗:發酵現象(結合實驗現象,分析酵母菌的營養方式)酵母菌的生殖 真菌的主要特征細胞結構特點營養方式繁殖方式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活動園地:學做甜糕 思考、回答。思考:它們存在于哪里?(討論得出微生物無處不在)借助放大鏡觀察發霉的橘子和面包,初步認識霉菌的菌絲結構。觀看視頻,了解霉菌的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說說自己還知道哪些大型食用真菌。 討論、歸納:1)由菌絲構成2)以孢子繁殖3)異養(腐生)觀察酵母菌的結構模式圖,說出其細胞結構組成: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觀察實驗,通過視覺和嗅覺來認識實驗現象,思考:酵母菌在發面過程中起到的作用。觀察圖片,了解其出芽生殖過程。觀察、比較、歸納。討論、交流。(課后查閱有關資料加以補充。) 溫故知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緊密聯系生活實際,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歸納能力。。通過對實驗現象的分析,理解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鞏固本節課所學的內容,檢測學生對學習目標的達成度。。學以至用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