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目錄一、課程性質…1二、課程理念…2三、課程目標…(一)核心素養(yǎng)內涵4(二)總目標…6(三)學段目標7四、課程內容12第一學段(1~2年級)14(一)信息交流與分享…14(二)信息隱私與安全…16(三)跨學科主題數字設備體驗18第二學段(3~4年級)20(一)在線學習與生活20(二)數據與編碼…23(三)跨學科主題數據編碼探秘26第三學段(56年級)28(一)身邊的算法…28(二)過程與控制…301■I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標準(2022年版)(三)跨學科主題小型系統(tǒng)模擬32第四學段(79年級)34(一)互聯網應用與創(chuàng)新…34(二)物聯網實踐與探索…37(三)人工智能與智慧社會39(四)跨學科主題互聯智能設計42五、學業(yè)質量44(一)學業(yè)質量內涵…44(二)學業(yè)質量描述44六、課程實施47(一)教學建議……47(二)評價建議……48(三)課程資源開發(fā)與利用54(四)教學研究與教師培訓55附錄59附錄1核心素養(yǎng)學段特征…59附錄2跨學科主顆學習案例632一、課程性質信息科技是現代科學技術領域的重要部分,主要研究以數字形式表達的信息及其應用中的科學原理、思維方法、處理過程和工程實現。當代高速發(fā)展的信息科技對全球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義務教育信息科技課程具有基礎性、實踐性和綜合性,為高中階段信息技術課程的學習奠定基礎。信息科技課程旨在培養(yǎng)科學精神和科技倫理,提升自主可控意識,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樹立總體國家安全觀,提升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1二、課程理念1.反映數字時代正確育人方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發(fā)揮課程育人功能,幫助全體學生學會數字時代的知識積累與創(chuàng)新方法,引導學生在使用信息科技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遵守道德規(guī)范和科技倫理,培育學生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促進學生在數字世界與現實世界中健康成長。2.構建邏輯關聯的課程結構以數據、算法、網絡、信息處理、信息安全、人工智能為課程邏輯主線,按照義務教育階段學生的認知發(fā)展規(guī)律,統(tǒng)籌安排各學段學習內容。小學低年級注重生活體驗;小學中高年級初步學習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并體驗其應用;初中階段深化原理認識,探索利用信息科技手段解決問題的過程和方法。3.遴選科學原理和實踐應用并重的課程內容面向數字時代經濟、社會和文化發(fā)展要求,吸納國內外信息科技的前沿成果,基于數字素養(yǎng)與技能培育要求,遴選課程內容。從信息科技實踐應用出發(fā),注重幫助學生理解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引導學生認識信息科技對人類社會的貢獻與挑戰(zhàn),提升學生知識遷移能力和2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