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第14課 法律就在我們身邊第二框 法律與道德的關系【學習目標】 1:懂得法律與道德既相互區別,又相輔相成。2:理解我國在實行依法治國的同時,為什么也要實行以德治國方略。3:我們青少年既要增強法制意識,又要提高自身的道德素質和道德水平。【課堂預習】 (一)、預習內容:1、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是什么?2、填表:法律與道德的區別比較項目 行為規則法律道德表現形式不同實現方式不同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3、法律與道德的聯系是什么? 由此給我們國家的治理有何啟示?給我們青少年又有何啟示? (二)、預習檢測:1、 作為一種行為規范,約束著人們最基本的行為。2、一般來說,在我國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 (一定或不一定)是違反道德的行為;而違反道德的行為,則 (一定或不一定)違反法律。3、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是 。三、【課堂教學】【知識點】知識點一 法律與道德的相同點知識點二 法律與道德的區別知識點三 法律與道德的聯系知識點四 學了本節課后獲得的啟示(要求從對國家、個人兩個角度去談啟示)【總結】相同點法律與道德的關系 區別 啟示:聯系四、【課堂練習】1、實行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的根本目的是( )A前面建設小康社會 B發展生產力 C保證人民成為國家和社會的主人 D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2、之所以把“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緊密結合起來”,是因為二者( )A表現形式不同 B實現方式不同 C調整的對象和范圍不同 D相輔相成,相互促進3、我國法律與社會主義道德的內在聯系表明,努力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們( )A加快經濟建設 B自覺守法護法 C團結協作 D掌握科學技術 4、怎樣理解“凡是違反法律的行為都是違反道德的行為,凡是違反道德的行為不一定同時違反法律。”五、【課后拓展訓練】1、當人們的道德水準提高了,不但自己會自覺地遵紀守法,而且能以主人翁的態度維護法律的尊嚴和權威,勇于同一切違法現象作斗爭。這說明( )A道德可以彌補法律的不足 B法律對道德起促進作用C道德水準的提高可以促進法律的實施 D道德和法律都屬于強制性的行為規范2、“依法治國和以德治國相輔相成。”對這句話理解正確的是( )A法律和道德可以相互代替 B法律與道德調整的范圍和實現的手段相同C法律與道德是相互促進、相互補充的關系 D凡是道德譴責的行為,都是法律所制裁的行為按照法律規定,常州市制定了市民文明公約和居民文明守則。據此回答4、5題。3、上述材料說明( )A法律與道德相輔相成、具有一致性 B法律中包含道德C道德支配著人們最基本的立場和觀點 D法律與道德都是國家制定的4、這些公約和守則的施行,能夠提高社會成員的( )A民主法制意識 B思想道德水平C身體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 D參政議政的水平5、法治與德治,從古到今,在調整社會關系、維護社會秩序方面,如同車之雙輪、鳥之雙翼,兩者缺一不可。法治需要德治的支持和配合,德治是法治的基礎和保障。閱讀材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這段話說明了什么道理?這段話對我們建設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有什么啟示?6、提高社會成員的道德水平,有助于人們自覺守法和護法。這個觀點對嗎?為什么?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