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專題19 簡單機械【思維導圖】【知識點回顧】一、杠桿考點1 指認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 1.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2.杠桿的五要素:________、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3.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作用效果一定相反。1.力臂是________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2.作力臂的步驟a.找出支點O的位置;b.畫出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c.從支點分別作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________和________。1.杠桿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狀態,稱為杠桿平衡。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______。杠桿類型 力臂關系 平衡時力的關系 優缺點 應用省力杠桿 l1>l2 ________ 省力,費距離 撬棒、瓶蓋起子等費力杠桿 l1F2 ________,省距離 鑷子、火鉗等等臂杠桿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離 天平、定滑輪等1.人的頭顱——等臂杠桿抬頭時,可以在頸部找到杠桿,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后的肌肉收縮提供動力,頭顱的重量是阻力。這個杠桿幾乎是個________杠桿。2.人的手臂——費力杠桿肘關節是支點,肱二頭肌肉所用的力是________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________力,顯然我們的前臂是一種________力杠桿。雖然費力,但是可以省距離(少移動距離),提高工作效率。3.走路時的腳——省力杠桿腳掌前部是支點,人體的重力就是________力,腿肚肌肉產生的拉力就是________力。這種杠桿可以克服較大的體重。二、滑輪1.定滑輪:工作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如圖甲。2.動滑輪:工作時軸發生移動的滑輪,如圖乙。實質 力的關系 (F,G) 距離的關系 (s,h) 作用定滑輪 等臂杠桿 F=G s=h 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 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F=G s=________ 省力滑輪組 F= ________ s=nh 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1.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特點:既能改變用力的________,也能________。考點9 使用滑輪組(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n段繩子拉物體,拉物體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的n分之一,即F=________,n表示拉物體繩子數。考點1 2.支點考點2 1.支點到力的作用線 2.動力臂 阻力臂考點3 1.靜止 勻速轉動 2.F1l1=F2l2考點4 F1考點5 1.等臂 2.動 阻 費 3.阻 動考點7 2h G考點8 2.方向 省力考點9 G/n【例題精析】例1.(2021 溫州)停放自行車時,若要從如圖四點中選擇一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將后輪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點是( )A.A點 B.B點 C.C點 D.D點【解答】解:根據杠桿平衡的條件,F1×L1=F2×L2,在杠桿中的阻力、阻力臂一定的情況下,要使所用的動力最小,必須使動力臂最長.若要從如圖四點中選擇一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將后輪略微提起,是圍繞前輪與地面的接觸點轉動,分別作出在A、B、C、D四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并延長,再支點作出垂線,即力臂,如圖所示:由圖可知最省力的點是D。故選:D。例2.(2021 金華)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下列日常工具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獨輪車 B.開瓶器C.釣魚竿 D.大鍘刀【解答】解:A、獨輪車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A不合題意;B、開瓶器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B不合題意;C、釣魚竿在使用時,動力臂小于阻力臂,是費力杠桿,故C符合題意;D、大鍘刀在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是省力杠桿,故D不合題意。故選:C。例3.(2020 寧波)現有一根形變不計、長為L的鐵條AB和兩根橫截面積相同、長度分別為La、Lb的鋁條a、b,將鋁條a疊在鐵條AB上,并使它們的右端對齊,然后把它們放置在三角形支架O上,AB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恰好為La,如圖所示。取下鋁條a后,將鋁條b按上述操作方法使鐵條AB再次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為Lx.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若La<Lb<L,則La<Lx成立B.若La<Lb<L,則Lx成立C.若Lb<La,Lx<La成立D.若Lb<La,則Lx成立【解答】解:由題意可知,將鋁條a疊在鐵條AB上,并使它們的右端對齊,然后把它們放置在三角形支架O上,AB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恰好為La,(1)如下圖所示,若La<Lb<L,用鋁條b替換鋁條a就相當于在鋁條a左側放了一段長為Lb﹣La、重為Gb﹣Ga的鋁條,這一段鋁條的重心距B端的長度為La,而鐵條AB和鋁條a組成的整體的重心在支架原來的位置,距B端的長度為La,要使鐵條AB水平平衡,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支架O應移到上述兩個重心之間,即La<Lx,故A正確、B錯誤;(2)如下圖所示,若Lb<La,用鋁條b替換鋁條a就相當于從鋁條a左側截掉一段長為La﹣Lb、重為Ga﹣Gb的鋁條,也相當于距B端Lb處施加一個豎直向上的力,其大小等于Ga﹣Gb,由杠桿的平衡條件F1L1=F2L2可知,要使鐵條AB水平平衡,支架O應向A端移動,則Lx>La,故C錯誤;由Lb<La可知,Lx>La,故D錯誤。故選:A。例4.(2019 紹興)如圖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杠桿AB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AB=3BO,配重的重力為120牛,重力為500牛的健身者通過細繩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85牛,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時,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60牛。已知F1:F2=2:3,杠桿AB和細繩的質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50牛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60牛B.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90牛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20牛C.健身者在B點施加400牛豎直向下的拉力時,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35牛D.配重剛好被勻速拉起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540牛【解答】解:當配重在地面上保持靜止狀態時,它受到的繩子的拉力F為:F=G﹣FN;因為動滑輪上有2段繩子承擔物重,因此杠桿A點受到的拉力:FA=2F+G動=2×(G﹣FN)+G動;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到:FA×OA=FB×OB;即【2×(G﹣FN)+G動】×OA=FB×OB,因為:AB=3BO;所以:AO=2BO;那么【2×(G﹣FN)+G動】×2=FB×1,即FB=4×(G﹣FN)+2G動;當壓力為85N時,F1=4×(120N﹣85N)+2G動;當壓力為60N時,F2=4×(120N﹣60N)+2G動;因為:F1:F2=2:3;所以:;解得:G動=30N;A.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50N時,B點向下的拉力為:FB=4×(G﹣FN)+2G動=FB=4×(120N﹣50N)+2×30N=340N,故A錯誤;B.當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90N時,B點向下的拉力為:FB=4×(G﹣FN)+2G動=FB=4×(120N﹣90N)+2×30N=180N,故B錯誤;C.健身者在B點施加400N豎直向下的拉力時,根據FB=4×(G﹣FN)+2G動得到:400N=4×(120N﹣FN)+2×30N;解得:FN=35N,故C正確;D.配重剛好被拉起,即它對地面的壓力為0,根據FB=4×(G﹣FN)+2G動得到:FB=4×(120N﹣0N)+2×30N=540N>500N;因為人的最大拉力等于體重500N,因此配重不可能勻速拉起,故D錯誤。故選:C。例5.(2020 金華)簡單機械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某小區物業為了方便住戶扔垃圾,對垃圾桶進行了簡易改裝(如圖甲)。被拉起的垃圾桶蓋可看成是一個簡易杠桿。圖乙為桶蓋與繩子成90°角且處于靜止狀態時的示意圖,O為杠桿支點,A為繩子拉力F的作用點,B為桶蓋的重心。根據圖乙回答下列問題:(1)定滑輪的作用是 改變力的方向 ;(2)該狀態下的桶蓋屬于 省力 (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解答】解:(1)定滑輪的作用是可以改變力的方向;(2)由圖可知,垃圾桶蓋使用過程中,動力臂大于阻力臂,屬于省力杠桿。故答案為:(1)改變力的方向;(2)省力。例6.(2021 湖州)下列是某科學研究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本實驗均使用輕質杠桿)實驗1:在直杠桿水平平衡時(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記錄多組數據。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別表示支點O到F1和F2的作用點的距離)。在直杠桿傾斜平衡時(如圖乙所示)進行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該結論適用于所有平衡時的杠桿嗎?實驗2:科學研究小組用一側彎曲的杠桿進行如圖丙所示的實驗,移動鉤碼,改變鉤碼數量,記錄數據如表,分析表格數據發現上述結論并不成立,但發現一個新的等量關系,即: F1×s1=F2×l2 。實驗次數 F1/N s1/cm F2/N s2/cm l2/cm1 1.0 10.0 0.5 21.3 20.12 1.5 20.0 1.0 31.7 29.83 2.0 30.0 2.5 25.5 24.0s和l(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這兩個量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哪個量才是有價值的呢?研究小組的同學觀察到:支點到F1的作用點的距離(s1)與支點到F1的作用線的距離(l1)是相等的。研究小組的同學又進行了實驗。實驗3:①移動鉤碼,使杠桿 傾斜或轉動 ,并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②記錄F1、s1、l1和F2、s2、l2。③改變鉤碼數量,移動鉤碼,記錄杠桿處于平衡時的多組F1、s1、l1和F2、s2、l2。④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彎杠桿的平衡條件。最后,通過科學思維,得出所有杠桿的平衡條件都是:F1×l1=F2×l2。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用于解釋許多杠桿應用,如用圖1方式提升物體比用圖2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出合理解釋。請回答:(1)在研究一側彎曲的杠桿時,發現的一個新的等量關系是 F1×s1=F2×l2 。(2)將實驗3中的①填寫完整。(3)“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科學上被稱為 力臂 。通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使我們深深認識到建立這一科學量的價值。(4)用圖1方式提升物體比用圖2方式省力的原因是 圖1中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圖2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 。【解答】解:(1)根據表格數據知F1×s1=F2×l2;(2)本實驗是研究支點到F1的作用點的距離(s1)與支點到F1的作用線的距離(l1)哪個更有價值,所以應該讓著兩者不相等,所以應該讓杠桿傾斜或轉動時,記錄杠桿處于平衡時的多組F、s、l的關系;(3)科學上把支點到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稱為力臂;(4)圖1中是動滑輪,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而圖2中是定滑輪,動力臂等于阻力臂,所以圖1中的動力臂大于圖2中的動力臂,所以用圖1方式提升物體比用圖2方式省力。故答案為:F1×s1=F2×l2;(1)F1×s1=F2×l2;(2)傾斜或轉動;(3)力臂;(4)圖1中動力臂是阻力臂的2倍,圖2中動力臂等于阻力臂。例7.(2021 麗水)桿秤(如圖甲)是我國古老的衡量工具,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量程為20克的桿秤(如圖乙)。【制作步驟】①做秤桿:選取一根筷子,在筷子左端選擇兩點依次標上“A”、“B”;②掛秤盤:取一個小紙杯,剪去上部四分之三,系上細繩,固定在秤桿的“A”處;③系秤紐:在秤桿的“B”處系上繩子;④標零線:將5克的砝碼系上細繩制成秤砣,掛到秤紐的右邊,手提秤紐,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0”;⑤定刻度:……【交流評價】(1)桿秤是一種測量 物體質量 的工具;(2)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秤砣應從“0”刻度向 右 側移動;(3)步驟④標零線的目的是 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桿秤的刻度是均勻的。定刻度時,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你認為 小思 的方法更合理。小科:先在秤盤上放1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1;然后在秤盤上放2克物體……;按上述方法直到標出所有刻度。小思:在秤盤上放20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20,0和20之間分為20等份,依次標上相應刻度。【解答】解:(1)桿秤是一種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2)當在秤盤上沒有放置物體時,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后,秤砣所掛的位置為“0”;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m物g AB=m秤砣g BO)可知,在秤砣質量和AB不變的情況下,要使秤桿在水平位置平衡,應增大BO的大小,即秤砣應從“0”刻度向右側移動;(3)圖乙中,B點是支點,當在秤盤上沒有放置物體時,秤砣掛在“0”點與桿秤自重平衡,所以步驟④標零線的目的是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桿秤的刻度是均勻的,所以定刻度時,小科的方法比較麻煩,而小思的方法比較簡單,更合理。故答案為:(1)物體質量;(2)右;(3)避免桿秤自身重力對稱量的干擾;(4)小思。例8.(2020 杭州)桿秤是一種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小金嘗試做了如圖所示的桿秤。在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將此處標為0刻度。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測得OA=5cm,OB=10cm。(1)計算秤砣的質量。(2)小金在B處標的刻度應為 2 kg.若圖中OC=2OB,則C處的刻度應為 4 kg。(3)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若換用一個質量更大的秤砣,移動秤砣使桿秤再次水平平衡時,其讀數 < (選填“<”或“>”)2kg,由此可知一桿桿秤不能隨意更換秤砣。【解答】解:(1)由題知,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由杠桿的平衡條件有:m物g×AO=m砣g×OB﹣﹣﹣①,秤砣的質量:m砣m物2kg=1kg;(2)由題知,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由此知O處為0刻度,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所以在B處標的刻度應為2kg;秤砣在C處時桿秤恰好水平平衡,此時秤盤上放的重物質量為m,則mg×AO=m砣g×OC,且OC=2OB,所以mg×AO=m砣g×2OB﹣﹣﹣②①÷②可得:m=4kg,所以C處刻度應為4kg。(3)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若換用一個質量更大的秤砣,移動秤砣使桿秤再次水平平衡時,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知:G物×OA=G砣×l,G物×OA的值不變,G砣增大,力臂l變小,讀數變小,故讀數小于2kg。故答案為:(1)秤砣的質量為1kg;(2)2;4;(3)<。例9.(2021 衢州)“認真觀察和仔細分析”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1)如圖甲,在靜止指向南北方向的小磁針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導線。閉合開關,原來靜止的小磁針發生轉動,原來靜止的直導線仍然未動。①小磁針發生轉動,可以說明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因為 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 ;②直導線仍然未動,此時偏轉的小磁針對直導線 有 (填“有”或“沒有”)力的作用;(2)如圖乙是某飲水器水龍頭的結構示意圖,A是固定的出水口,B是一根手柄,C是一根連接在閥門上的桿,由彈簧將它拉緊,O1是連接B、C的一根銷釘。可將手柄簡化為一根杠桿,手柄與A的接觸點O2為支點,下壓手柄,C就上升,閥門打開水流出;放手后,C自動恢復原位,水龍頭關閉。①請在丙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②正常使用手柄取水時,手柄屬于 省力 杠桿。【解答】解:(1)①小磁針發生轉動,小磁針的運動狀態發生了變化,是因為受到非平衡力的作用,說明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直導線仍然未動,直導線對小磁針有吸引力,由于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偏轉的小磁針對直導線也有吸引力的作用;(2)①延長力的作用線,從支點作動力F1的力的作用線的垂線,支點到垂足的距離為力臂l1;如圖所示:;②正常使用手柄取水時,動力臂要大于阻力臂,所以為省力杠桿。故答案為:(1)①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②有;(2)①如圖;②省力。例10.(2021 寧波)反思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1)一根輕質硬棒AB,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O轉動。現在硬棒AB上施加兩個力F1和F2,O點到F1和F2的作用線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小寧認為,只要滿足F1×d1=F2×d2,則硬棒AB一定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你認為小寧的想法正確嗎?請說出你的理由。(2)在“動滑輪”實驗中,小寧通過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結論: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寧思考后認為,即使不計摩擦和繩重,上述結論要成立,物重G和動滑輪重G動之間也必須滿足一定條件。請你說出這一條件,并予以證明。【解答】解:(1)F1與F2必須是一個為使杠桿繞支點轉動的動力,另一個為阻礙杠桿轉動的阻力,然后滿足F1L1=F2L2的條件杠桿才平衡,則杠桿一定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硬棒AB上施加兩個力F1和F2使杠桿繞支點轉動的方向相同,那么即使滿足F1×d1=F2×d2,則硬棒AB也不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2)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時,不計摩擦和繩重,拉力:F(G+G滑),若拉力F<G,即:(G+G滑)<G,所以,G>G滑,即: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滿足豎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的條件是:物重G大于動滑輪重G動。答:(1)小寧的想法不正確。若硬棒AB上施加兩個力F1和F2使杠桿繞支點轉動的方向相同,那么即使滿足F1×d1=F2×d2,則硬棒AB也不能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2)條件:物重G大于動滑輪重G動。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時,不計摩擦和繩重,拉力:F(G+G滑),若拉力F<G,即:(G+G滑)<G,所以,G>G滑。【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所示為我國第一部物理學著作《遠西奇器圖說》所記載的一機械裝置,書中對小球A、B的質量大小關系作出了正確的推測。若小球A的質量為10克,不考慮摩擦和繩重,則兩小球勻速移動時,小球B的質量可能為( )A.14克 B.12克 C.10克 D.8克【解答】解:不考慮摩擦和繩重,定滑輪即不省力又不省距離,則繩子對A的拉力等于B的重力,當B下降時,B下降的高度hB等于A沿斜面上升的距離LA大于A豎直上升的高度hA,根據功的原理可知,重力對B做的功等于繩子的拉力對A做的功,也等于克服A的重力做的功,即mAghA=mBghB,因為hA<hB,所以mA>mB,因此B的質量肯定小于10g。故選:D。2.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他將兩個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用彈簧測力計保持豎直方向向上拉動杠桿,使其繞O點緩慢轉動,帶動鉤碼上升一定的高度h(不計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杠桿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小B.僅增加鉤碼的個數,拉力所做的額外功增大C.僅將鉤碼的懸掛點從B點移到C點,拉力做的總功變大D.僅將拉力的作用點從A點移到C點,杠桿的機械效率不變【解答】解:A、若彈簧測力計拉力方向一直豎直向上拉動,阻力不變,動力臂減小,阻力臂變小,如下圖所示:△OBB′∽△OAA′,所以,所以動力臂與阻力臂的比值不變,因為阻力不變,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知,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應該不變,故A錯誤;B、克服杠桿重力做的功為額外功,僅增加鉤碼的個數,杠桿重力和杠桿上升的高度不變,拉力所做的額外功不變,故B錯誤;C、僅將鉤碼的懸掛點從B點移到C點,鉤碼和杠桿還是上升原來的高度,有用功不變;鉤碼由B到C,上升高度不變,根據數學關系可知,杠桿提升的高度減小,額外功減小,又因為總功等于額外功與有用功之和,所以拉力做的總功變小,故C錯誤;D、僅將拉力的作用點從A點移到C點,鉤碼和杠桿還是上升原來的高度,則有用功不變,額外功也不變,總功不變,根據η可知,效率不變,故D正確。故選:D。3.如圖甲所示的力學裝置,杠桿OAB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為杠桿的支點,OB=3OA,豎直細桿a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相連在天花板上,下端連接杠桿的A點,豎直細桿b的兩端分別與杠桿的B點和物體M固定,水箱的質量為0.8kg,底面積為200cm2,不計杠桿、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力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水的質量變化的圖像,則( )A.物體M的密度為0.2×103kg/m3B.當傳感器示數為0N時,加水質量為1.4kgC.當加水質量為1.8kg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900PaD.加水質量為2kg時,水對水箱底部的壓力為31N【解答】解:AB.由圖乙可知,水箱中沒有水時(m=0),力傳感器的示數為F0=6N(即細桿a的上端受到的拉力為6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0×OA=GM×OB,則GMF06N=2N;設M的底面積為S,壓力傳感器示數為0時M浸入水中的深度為h1,M的高度為h,當壓力傳感器的壓力為零時,M受到的浮力等于M的重力2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2N﹣﹣﹣①由圖乙可知,當M完全浸沒時,壓力傳感器的示數為24N,由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A×OA=FB×OB,則FBFA24N=8N,對M受力分析可知,受到豎直向上的浮力、豎直向下的重力和桿的作用力,則此時M受到的浮力:F浮=GM+FB=2N+8N=10N;由F浮=ρ液gV排可得,所以M的體積:VM=V排1×10﹣3m3,物體M的密度:ρM0.2×103kg/m3;由阿基米德原理可得:ρ水gSh=10N﹣﹣﹣﹣﹣﹣﹣②由①和②得:h=5h1,由圖乙可知,加水1kg時水面達到M的下表面(此時浮力為0),加水2kg時M剛好浸沒(此時浮力為10N),該過程中增加水的質量為1kg,浮力增大了10N,所以,每加0.1kg水,物體M受到的浮力增加1N,當向水箱中加入質量為1.4kg的水時,受到的浮力為4N,B端受到的力4N﹣2N=2N,此時杠桿處于平衡狀態,則傳感器受力不為0N,故A正確,B錯誤;C.由選項B可知,每加0.1kg水,物體M受到的浮力增加1N,加水1kg時水面達到M的下表面,加水質量為1.8kg時,浮力為8N,物體M受到細桿b向下的壓力:FB′=F浮′﹣GM=8N﹣2N=6N,水箱對水平面的壓力:F=(m水箱+m水+mM)g+FB′=(0.8kg+1.8kg+0.2kg)×10N/kg+6N=34N,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p1700Pa,故C錯誤;D.加水質量為2kg時,M剛好完全浸沒,由選項B可知此時M受到的浮力是10N,由阿基米德原理可知排開水的重力是10N,水對水箱底部的壓力:F壓=G水+G排=m水g+G排=2kg×10N/kg+10N=30N,故D錯誤。故選:A。4.如圖所示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裝工具,物體M是重5000N的配重,杠桿AB的支點為O,已知長度OA:OB=1:2,滑輪下面掛有建筑材料P,每個滑輪重100N,工人體重為700N,杠桿與繩的自重、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當工人用300N的力豎直向下以1m/s的速度勻速拉動繩子時( )A.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為3m/sB.物體M對地面的壓力為5000NC.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400ND.建筑材料P的重力為600N【解答】解:A、物重由2段繩子承擔,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vv繩1m/s=0.5m/s,故A錯誤;B、定滑輪受向下的重力、3段繩子向下的拉力、杠桿對定滑輪向上的拉力,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A′=3F+G定=3×300N+100N=1000N;杠桿對定滑輪的拉力和定滑輪對杠桿的拉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即FA=F′A=1000N;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A×OA=FB×OB,且OA:OB=1:2,所以,FB500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杠桿對物體M的拉力等于物體M對杠桿的拉力,即FB′=FB=500N;物體M受豎直向下的重力、豎直向上的支持力、豎直向上的拉力,則物體M受到的支持力為:FM支持=GM﹣FB′=5000N﹣500N=4500N,因為物體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所以物體M對地面的壓力:FM壓=FM支持=4500N.故B錯誤;C、當工人用300N的力豎直向下拉繩子時,因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則繩子對工人會施加豎直向上的拉力,其大小也為300N,此時人受豎直向下的重力G、豎直向上的拉力F、豎直向上的支持力F支,由力的平衡條件可得:F+F支=G,則F支=G﹣F=700N﹣300N=400N,因為地面對人的支持力和人對地面的壓力是一對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所以工人對地面的壓力:F壓=F支=400N,故C正確;D、由圖可知n=2,且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由F(G+G動)可得,建筑材料P重;G=2F﹣G動=2×300N﹣100N=500N,故D錯誤;故選:C。5.如圖所示,一直桿可繞O點轉動,桿下掛一重物,為了提高重物,用一個始終跟直桿垂直且作用于OB中點的力F,使直桿由豎直位置慢慢轉到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直桿( )A.始終是省力杠桿B.始終是費力杠桿C.先是省力杠桿,后是費力杠桿D.先是費力杠桿,后是省力杠桿【解答】解;由圖可知動力F的力臂始終保持不變,物體的重力G始終大小不變,在杠桿從豎直位置向水平位置轉動的過程中,重力的力臂逐漸增大,在L2<L1之前杠桿是省力杠桿,在L2>L1之后,杠桿變為費力杠桿。故選:C。6.如圖所示,一根可繞O點轉動的均勻硬棒重為G,在棒的一端始終施加水平力F,將棒從圖示位置緩慢提起至虛線位置的過程中( )A.F的力臂變小,F的大小變大B.F的力臂變大,F的大小變小C.重力G與它的力臂乘積保持不變D.重力G與它的力臂乘積變大【解答】解:在棒的一端始終施加水平力F,將棒從圖示位置緩慢提起至虛線位置的過程中,根據力臂的定義可知,F的力臂變大,重力G的力臂減小;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FL=GL'可知,重力不變,重力的力臂減小,則重力與重力的力臂的乘積減小,動力臂變大,故動力F減小,故B正確,ACD錯誤。故選:B。7.如圖,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分別作用于水泥板的長或寬的一側,欲使其一端拎離地面。下列對此情景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B.F甲>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比乙方法的短C.F甲作用于水泥板時,水泥板可看成是費力杠桿D.F乙作用于水泥板時,水泥板可看成是費力杠桿【解答】解:A、兩次抬起水泥板時,動力克服的都是水泥板的重力,對于形狀規則質地均勻的物體,其重心都在其幾何中心上,所以阻力臂都等于動力臂的二分之一,即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故A正確;B、甲的動力臂短,阻力臂也短,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可得:FG,F甲不會大于F乙,故B錯誤;CD、F甲和F乙作用于水泥板時,動力臂都大于阻力臂都為省力杠桿,故CD錯誤。故選:A。8.如圖所示,分別用F1、F2和F3作用在杠桿上(始終豎直的力F1、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2、始終水平的力F3),將杠桿緩慢地由實線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三個力都逐漸變大B.這三個力都逐漸變小C.F1、F2逐漸變大、F3大小不變D.F2、F3逐漸變大、F1大小不變【解答】解:(1)如圖所示:根據圖示可知,杠桿原來位置的動力臂為LOA,阻力臂為LOD;杠桿在水平位置時,動力臂為LOC,阻力臂為LOB;根據直角三角形中邊的關系可知,LOD:LOA=LOC:LOB;由杠桿平衡的條件可得:FG;由于力臂的比值不變,重力不變,因此拉力F1始終不變。(2)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將當用始終垂直杠桿的力F1將物體提升至水平位置的過程中,動力臂不變,阻力不變,阻力力臂變大,所以動力F2變大;(3)將杠桿緩慢地由位置A拉到位置B,阻力G的力臂變大,而阻力不變;力F作用在杠桿一端且始終是水平方向,即方向不變,所以動力臂變小,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分析得出動力F3變大。故選:D。9.如圖所示,利用輕質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300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30N,若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45N,則A處的拉力大小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為(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解答】解:(1)物體在水平地面上做勻速運動,則此時A處繩子的拉力與物體與地面之間的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物體和地面之間摩擦力為f=45N,∴A處的拉力大小為FA=f=45N。(2)從圖可知,由2段繩子與動滑輪相連,則s=2s物,∵F=30N,f=45N,∴滑輪組的機械效率為:ηη75%。故選:B。10.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小和尚抬著一根長木頭向寺廟走去,甲和尚抬著較粗的一端,乙和尚抬著木頭的中間部位,丙和尚抬著較細的一端。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當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甲的負擔頓時變輕,乙的負擔頓時加重B.當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甲的負擔頓時變重,丙的負擔頓時變輕C.當乙的作用力減小時,甲、丙兩人的作用力均增加,但△F甲>△F丙D.當甲的作用力增加時,乙、丙兩人的作用力均減小,但|△F乙|<|△F丙|【解答】解:A、當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如下圖,若以A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丙去掉,要增大F乙,乙的負擔頓時加重;若以B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丙去掉,減小F甲,甲的負擔頓時變輕;故A正確;B、當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如下圖,若以A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乙去掉,要增大F丙,丙的負擔頓時加重;若以C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乙去掉,甲的負擔頓時變重;故B錯;C、當乙的作用力減小時,如下圖,若以A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減小的力和力臂乘積相等,F丙的力臂等于F乙的力臂的2倍,所以△F丙△F乙;若以C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減小的力和力臂乘積相等,F甲的力臂等于F乙的力臂的2倍,所以△F甲△F乙;所以△F甲=△F丙,故C錯誤;D、當甲作用力增加時,如下圖,若以B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甲增大,F丙也增大,△F甲=△F丙;若以C為支點,阻力和阻力臂不變,動力臂不變,由杠桿平衡條件可知,F甲增大,F乙減小,F甲的力臂等于F乙的力臂的2倍,所以△F甲△F乙;|△F乙|>|△F丙|;故D錯。故選:A。11.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若實驗時在杠桿的左端懸掛一個物體,右端用彈簧秤拉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今握著彈簧秤緩慢地沿圖中虛線的位置1移動到2(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秤的示數( )A.不斷增大 B.先增大,后減小C.不斷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解答】解:1、2位置施力的力臂如圖所示,當施加的動力垂直于杠桿時,動力臂最長,∵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阻力和阻力臂一定,∴此時的動力最小,∴從位置1移動到2的過程中,動力F先減小再增大。故選:D。12.2020年1月14日,寧波三官堂大橋最后一節超大節段鋼結構焊接完成,標志著大橋實現合龍。合龍段焊接縫的精度要求為1cm,而結構長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大,每變化1.5℃就會影響合龍段間隙1cm,所以必須要等到結構預制時計算的氣溫才可以精準合龍。為了等待最佳的“天時”,施工人員守候了整整3天。如圖是當時的場景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氣溫是描述天氣狀況的因素之一B.拉住鍛鋼的滑輪組起到了省力杠桿的作用C.鋼段向上運動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斷提高D.鍛鋼離開船體后,船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鍛鋼離開前小【解答】解:A.氣溫是描述天氣狀況的因素之一,故A正確;B.拉住鍛鋼的滑輪組能省力,起到了省力杠桿的作用,故B正確;C.鋼段向上運動時,由于動滑輪和物體重力保持不變,根據公式η可知,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保持不變,故C錯誤;D.鍛鋼離開船體后,船體的重力減小,根據F浮=G可知,船體受到的浮力減小;根據阿基米德原理F浮=ρ水gV排可知,船體排開水的體積變小,那么船底到水面的深度減小;根據公式p=ρgh可知,船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鍛鋼離開前小,故D正確。故選:C。二.填空題(共3小題)13.圖甲是一種市場上使用率較高的易拉罐內嵌式拉環,圖乙是簡化后的模型。O點是鉚接點,拉動拉環A點時會繞O點轉動。AB長為2.4cm,OB為0.6cm。如圖所示,作用在B點的力達到15N時,可以將封口頂開。(1)拉開拉環所需最小的力F是 5 牛。(2)若拉環與手指的接觸面積為40mm2,則作用在手指上的壓強為 1.25×105 帕。【解答】解:(1)根據題意可知,阻力臂為OB=0.6cm,阻力F′=15N,當在A點拉動拉環時,動力臂最長,力最小,此時動力臂為OA=AB﹣OB=2.4cm﹣0.6cm=1.8cm,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可得,拉開拉環所需最小的力:F5N;(2)根據力的作用的相互性可知,作用在手指上的壓力等于拉開拉環所需最小的力,即F壓=F=5N,受力面積S=40mm2=40×10﹣6m2,則作用在手指上的壓強:p1.25×105Pa。故答案為:(1)5;(2)1.25×105。14.小明家有個木衣架,他將書包掛在衣架的A處,衣架倒了下來。他分析了衣架倒下來的原因,并測量了以下的數據:木衣架質量3kg;圓底盤直徑30cm;其他數據如圖所示,衣架受到重力的作用線經過圓底盤的圓心。分析木衣架會倒的原因時,可以把它看成 杠桿 。通過分析,小明認為防止衣架倒下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所掛書包的質量不允許超過 4.5 kg,或者適當 增大 圓底盤直徑。【解答】解:(1)分析木衣架會倒的原因時,可以把它看成杠桿;木衣架的重力:G2=m2g=3kg×10N/kg=30N;圓盤的半徑為15cm,由圖知,以底盤右側點為支點,書包對衣架力和力臂的乘積=F1L1=F1×(25cm﹣15cm);衣架自身重力和力臂的乘積=F2L2=30N×15cm;根據F1L1=F2L2,可得F1×(25cm﹣15cm)=30N×15cm;解得F1=45N,則書包的質量m4.5kg;(2)由題意知,衣架傾倒的原因是兩邊力和力臂的乘積不相等造成的,所以要防止其傾倒,可減小掛物與其力臂的乘積或增大自重與其力臂的乘積,故可減小掛衣鉤的長度、或增大底盤的直徑、或圓盤底座換用大理石等密度更大的材料、或在掛衣鉤的對側掛物品等。故答案為:杠桿;4.5;增大。15.如圖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體A重490N,物體B重294N,物體B在勻速下降了40cm的過程中,拉動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移動了一段距離;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動物體A,使物體A在5s內勻速移動0.5m(不計動滑輪、繩重以及滑輪輪軸間摩擦),則拉力F為 294 N,繩子拉力對物體B所做的功為 73.5 J,物體A與桌面的滑動摩擦力為 147 N。【解答】解:(1)由圖知,承擔物重的繩子股數是2,繩子自由端的拉力:F′147N。物體A勻速運動,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對平衡力,物體A所受摩擦力:f=F′=147N。(2)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動物體A,拉力:F=f+F′=147N+147N=294N;(3)繩子拉力對物體B所做的功:W=GBh=GB294N73.5J。故答案為:294;73.5;147。三.計算題(共3小題)16.如圖所示是一種起重機的示意圖。起重機重2.4×104N(包括懸臂),重心為P1,為使起重機起吊重物時不致傾倒,在其右側配有重M(重心為P2)。現測得AB為10m,BO為1m,BC為4m,CD為1.5m。(1)若該起重機將重物吊升6m,用時50s,則重物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現在水平地面上有重為2.44×104N的貨箱,若要吊起此貨箱,起重機至少需加重量為多少的配重?(3)該起重機最大配重量是多少?【解答】解:(1)重物上升的平均速度:v0.12m/s;(2)若要吊起此貨箱,起重機對貨箱的拉力:F拉′=G=2.44×104N,支點為B,配重的力臂:BD=BC+CD=4m+1.5m=5.5m,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F拉′×AB=G起重機×BO+G配重×BD,即:2.44×104N×10m=2.4×104N×1m+G配重×5.5m,解得:G配重=4×104N;(3)不起吊物體時,支點為C,起重機自重的力臂:OC=BC﹣BO=4m﹣1m=3m;配重的力臂:CD=1.5m。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得:G起重機×OC=G配重′×CD,即:2.4×104N×3m=G配重′×1.5m,解得最大配重:G配重′=4.8×104N。答:(1)重物上升的平均速度是0.12m/s;(2)起重機至少需加重量為4×104N的配重;(3)該起重機最大配重量是4.8×104N。17.如圖所示,花崗巖石塊甲、乙體積之比為12:3,將它們分別掛在輕質硬棒AB的兩端,當把石塊甲浸沒在水中時,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甲石塊從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沒在液體丙中,調節石塊乙的位置到C處時,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且OC=2OA.(已知花崗巖的密度ρ=2.6×103kg/m3),求:(1)AO:OB;(2)液體丙的密度。【解答】解:(1)設甲的體積為12V,乙的體積為3V.當把石塊甲浸沒在水中時,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G甲﹣F浮) AO=G乙 OB即:(ρg12V﹣ρ水g12V) AO=ρg3V OB代入數據得(2.6×103kg/m3×g×12V﹣1.0×103kg/m3×g×12V)×OA=2.6×103kg/m3×g×3V×OB ①由①得AO:OB=13:32;(2)將甲浸沒在液體丙中,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則根據杠桿的平衡條件得:(ρg12V﹣ρ液g12V) AO=ρg3V OC代入數據得(2.6×103kg/m3×g×12V﹣ρ液×g×12V)×OA=2.6×103kg/m3×g×3V×OC ②根據已知條件得:OC=2OA ③由②③得,液體丙的密度為ρ液=1.3×103kg/m3答:(1)AO:OB=13:32;(2)液體丙的密度是1.3×103kg/m3。18.如圖所示,斜面長s=1.5m,高h=0.3m。建筑工人將重G=480N的貨物箱,用繩子從地面勻速拉到頂端時,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50N,忽略繩子重力。求:(1)該過程拉力F做的功;(2)該裝置的機械效率;(3)貨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解答】解:(1)該過程拉力F做的功:W總=Fs=150N×1.5m=225J;(2)有用功:W有=Gh=480N×0.3m=144J,該裝置的機械效率:η100%100%=64%;(3)額外功:W額=W總﹣W有=225J﹣144J=81J,由W額=fs可得,貨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f54N。答(1)拉力做的功為225J;(2)斜面的機械效率為64%;(3)物體受到的摩擦力為54N。四.綜合能力題(共2小題)19.如圖所示為測液體密度的密度秤示意圖,輕質桿AB長為40cm,可繞O點轉動(輕質桿與O點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其左端A點掛一個質量為0.2kg,容積為200mL的桶,AO=10cm;在O點的右側用輕質細繩懸掛一個質量為0.2kg的秤砣,秤砣可沿OB左右滑動。使用時,在桶中裝滿待測液體,移動秤砣使密度秤再次水平平衡,讀出相應位置的刻度值即可。(1)密度秤零刻度在O點右側 10 cm處。(2)該密度秤所能測量的最大密度是多少?(3)判斷該密度秤的刻度是否均勻(通過推導說明)。【解答】解:(1)當小桶為空桶時移動秤砣至某點,設該點為E,此時密度秤正好水平平衡,小桶的質量為0.2kg,秤砣的質量為 0.2kg,左側的力臂為AO=10cm,則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G桶OA=G砣OE,即:m桶gOA=m砣gOE,所以,OE10cm,即密度秤零刻度在O點右側10cm處;(2)0.4m=40cm;當右側的力臂為OB=AB﹣OA=40cm﹣10cm=30cm時,該密度秤小桶所能測量液體的質量最大,則密度就最大,根據杠桿平衡條件F1L1=F2L2得,(G桶+G液體)OA=G砣OB,即:(m桶+m液)gOA=m砣gOB﹣﹣﹣﹣﹣﹣﹣﹣﹣﹣﹣﹣,則:液體的質量m液m砣﹣m桶0.2kg﹣0.2kg=0.4kg=400g,所以,液體的最大密度:ρ液最大2g/cm3=2×103kg/m3。(3)液體的密度:ρ液m砣;由此可知:液體密度與提鈕到秤舵的距離之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因此密度秤的刻度是均勻的。故答案為:(1)10;(2)液體的最大密度是2×103kg/m3;(3)液體的密度:ρ液m砣;由此可知:液體密度與提鈕到秤舵的距離之間的關系是一次函數,因此密度秤的刻度是均勻的。20.如圖所示,小金想利用滑輪組用最省力的繩子繞法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若地面對A的摩擦力與A的重力的比值為n,A的比熱為c,A的溫度上升t。(為計算方便,假設摩擦產生的熱都被A吸收)(1)在答題卷的圖中畫出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2)在用繩子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的過程中,若不計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和自重,拉力做的功 等于 物體A克服摩擦做的功(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已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間相對滑動的距離的乘積,在數值上等于滑動過程產生的內能,試推導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 3 (請寫出推導過程,所得結果用字母表示)【解答】解:(1)由圖可知,該滑輪組由一個動滑輪和一個定滑輪組成,當連接動滑輪繩子的段數最多為3段時,此時最省力,如圖所示:;(2)不計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和自重,則拉力所做的功全部用在物體A上,即拉力做的功等于物體A克服摩擦做的功;(3)由題意可得n,則地面對A的摩擦力f=nG,設物體移動的距離為s′,則克服摩擦做功,轉化為內能的大小為:W=fs′=nGs′=nmgs′;物體A吸收的熱量:Q=cmt,由題知,摩擦產生的熱都被A吸收,則nmgs′=cmt,解得:s′,連接動滑輪繩子的段數為3段,繩子移動的距離為物體移動距離的三倍,則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3。故答案為:(1)如上圖;(2)等于;(3)3。專題19 簡單機械【思維導圖】【知識點回顧】一、杠桿考點1 指認杠桿的支點、動力、阻力、動力臂和阻力臂 1.杠桿的定義: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轉動的硬棒叫做杠桿。杠桿可以是直的、也可以是彎的。2.杠桿的五要素:________、動力、阻力、動力臂、阻力臂。3.動力和阻力的方向不一定相反,但作用效果一定相反。1.力臂是________的距離,而不是支點到力的作用點的距離。2.作力臂的步驟a.找出支點O的位置;b.畫出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c.從支點分別作動力作用線和阻力作用線的垂線段即為________和________。1.杠桿保持________或________狀態,稱為杠桿平衡。2.杠桿平衡的條件動力×動力臂=阻力×阻力臂,即________。杠桿類型 力臂關系 平衡時力的關系 優缺點 應用省力杠桿 l1>l2 ________ 省力,費距離 撬棒、瓶蓋起子等費力杠桿 l1F2 ________,省距離 鑷子、火鉗等等臂杠桿 l1=l2 F1=F2 不省力,不省距離 天平、定滑輪等1.人的頭顱——等臂杠桿抬頭時,可以在頸部找到杠桿,杠桿的支點在脊柱之頂,支點后的肌肉收縮提供動力,頭顱的重量是阻力。這個杠桿幾乎是個________杠桿。2.人的手臂——費力杠桿肘關節是支點,肱二頭肌肉所用的力是________力,手拿的重物的重力是________力,顯然我們的前臂是一種________力杠桿。雖然費力,但是可以省距離(少移動距離),提高工作效率。3.走路時的腳——省力杠桿腳掌前部是支點,人體的重力就是________力,腿肚肌肉產生的拉力就是________力。這種杠桿可以克服較大的體重。二、滑輪1.定滑輪:工作時軸固定不動的滑輪,如圖甲。2.動滑輪:工作時軸發生移動的滑輪,如圖乙。實質 力的關系 (F,G) 距離的關系 (s,h) 作用定滑輪 等臂杠桿 F=G s=h 改變力的方向動滑輪 動力臂是阻力臂兩倍的杠桿 F=G s=________ 省力滑輪組 F= ________ s=nh 既可以省力,也可以改變力的方向1.滑輪組:由定滑輪跟動滑輪組成的滑輪組。2.特點:既能改變用力的________,也能________。考點9 使用滑輪組(限于兩個滑輪的滑輪組)解決簡單的問題 使用滑輪組時,滑輪組用n段繩子拉物體,拉物體所用的力F就是物重的n分之一,即F=________,n表示拉物體繩子數。【例題精析】例1.(2021 溫州)停放自行車時,若要從如圖四點中選擇一點施加豎直向上的力,將后輪略微提起。其中最省力的點是( )A.A點 B.B點 C.C點 D.D點例2.(2021 金華)生活中處處有科學。下列日常工具在使用時屬于費力杠桿的是( )A.獨輪車 B.開瓶器C.釣魚竿 D.大鍘刀例3.(2020 寧波)現有一根形變不計、長為L的鐵條AB和兩根橫截面積相同、長度分別為La、Lb的鋁條a、b,將鋁條a疊在鐵條AB上,并使它們的右端對齊,然后把它們放置在三角形支架O上,AB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恰好為La,如圖所示。取下鋁條a后,將鋁條b按上述操作方法使鐵條AB再次水平平衡,此時OB的距離為Lx.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若La<Lb<L,則La<Lx成立B.若La<Lb<L,則Lx成立C.若Lb<La,Lx<La成立D.若Lb<La,則Lx成立例4.(2019 紹興)如圖是上肢力量健身器示意圖,杠桿AB可繞O點在豎直平面內轉動,AB=3BO,配重的重力為120牛,重力為500牛的健身者通過細繩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1時,杠桿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85牛,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F2時,杠桿仍在水平位置平衡,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60牛。已知F1:F2=2:3,杠桿AB和細繩的質量及所有摩擦均忽略不計,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50牛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60牛B.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90牛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120牛C.健身者在B點施加400牛豎直向下的拉力時,配重對地面的壓力為35牛D.配重剛好被勻速拉起時,健身者在B點施加豎直向下的拉力為540牛例5.(2020 金華)簡單機械廣泛應用于日常生活。某小區物業為了方便住戶扔垃圾,對垃圾桶進行了簡易改裝(如圖甲)。被拉起的垃圾桶蓋可看成是一個簡易杠桿。圖乙為桶蓋與繩子成90°角且處于靜止狀態時的示意圖,O為杠桿支點,A為繩子拉力F的作用點,B為桶蓋的重心。根據圖乙回答下列問題:(1)定滑輪的作用是 ;(2)該狀態下的桶蓋屬于 (填“省力”、“費力”或“等臂”)杠桿。例6.(2021 湖州)下列是某科學研究小組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過程:(本實驗均使用輕質杠桿)實驗1:在直杠桿水平平衡時(如圖甲所示)進行實驗,記錄多組數據。得出:F1×s1=F2×s2(注:s1和s2分別表示支點O到F1和F2的作用點的距離)。在直杠桿傾斜平衡時(如圖乙所示)進行實驗,也得到了同樣的結論。該結論適用于所有平衡時的杠桿嗎?實驗2:科學研究小組用一側彎曲的杠桿進行如圖丙所示的實驗,移動鉤碼,改變鉤碼數量,記錄數據如表,分析表格數據發現上述結論并不成立,但發現一個新的等量關系,即: 。實驗次數 F1/N s1/cm F2/N s2/cm l2/cm1 1.0 10.0 0.5 21.3 20.12 1.5 20.0 1.0 31.7 29.83 2.0 30.0 2.5 25.5 24.0s和l(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這兩個量在研究杠桿平衡條件時,哪個量才是有價值的呢?研究小組的同學觀察到:支點到F1的作用點的距離(s1)與支點到F1的作用線的距離(l1)是相等的。研究小組的同學又進行了實驗。實驗3:①移動鉤碼,使杠桿 ,并使杠桿處于平衡狀態。②記錄F1、s1、l1和F2、s2、l2。③改變鉤碼數量,移動鉤碼,記錄杠桿處于平衡時的多組F1、s1、l1和F2、s2、l2。④分析實驗數據,得出彎杠桿的平衡條件。最后,通過科學思維,得出所有杠桿的平衡條件都是:F1×l1=F2×l2。杠桿的平衡條件可用于解釋許多杠桿應用,如用圖1方式提升物體比用圖2方式省力,就可用杠桿的平衡條件作出合理解釋。請回答:(1)在研究一側彎曲的杠桿時,發現的一個新的等量關系是 。(2)將實驗3中的①填寫完整。(3)“支點到力的作用線的距離”在科學上被稱為 。通過探究杠桿平衡條件的實驗,使我們深深認識到建立這一科學量的價值。(4)用圖1方式提升物體比用圖2方式省力的原因是 。7.(2021 麗水)桿秤(如圖甲)是我國古老的衡量工具,現今人們仍然在使用。某興趣小組在老師的指導下,動手制作量程為20克的桿秤(如圖乙)。【制作步驟】①做秤桿:選取一根筷子,在筷子左端選擇兩點依次標上“A”、“B”;②掛秤盤:取一個小紙杯,剪去上部四分之三,系上細繩,固定在秤桿的“A”處;③系秤紐:在秤桿的“B”處系上繩子;④標零線:將5克的砝碼系上細繩制成秤砣,掛到秤紐的右邊,手提秤紐,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0”;⑤定刻度:……【交流評價】(1)桿秤是一種測量 的工具;(2)當在秤盤上放置物體稱量時,秤砣應從“0”刻度向 側移動;(3)步驟④標零線的目的是 ;(4)根據杠桿平衡條件可知,桿秤的刻度是均勻的。定刻度時,小科和小思采用不同的方法,你認為 的方法更合理。小科:先在秤盤上放1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1;然后在秤盤上放2克物體……;按上述方法直到標出所有刻度。小思:在秤盤上放20克物體,移動秤砣,使秤桿在水平位置處于平衡狀態,在秤砣所掛的位置標上20,0和20之間分為20等份,依次標上相應刻度。=例8.(2020 杭州)桿秤是一種用來測量物體質量的工具。小金嘗試做了如圖所示的桿秤。在秤盤上不放重物時,將秤砣移至O點提紐處,桿秤恰好水平平衡,于是小金將此處標為0刻度。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秤砣移到B處,恰好能使桿秤水平平衡,測得OA=5cm,OB=10cm。(1)計算秤砣的質量。(2)小金在B處標的刻度應為 kg.若圖中OC=2OB,則C處的刻度應為 kg。(3)當秤盤上放一個質量為2kg的物體時,若換用一個質量更大的秤砣,移動秤砣使桿秤再次水平平衡時,其讀數 (選填“<”或“>”)2kg,由此可知一桿桿秤不能隨意更換秤砣。例9.(2021 衢州)“認真觀察和仔細分析”是科學研究的基本要求。(1)如圖甲,在靜止指向南北方向的小磁針上方平行地放一根直導線。閉合開關,原來靜止的小磁針發生轉動,原來靜止的直導線仍然未動。①小磁針發生轉動,可以說明它一定受到力的作用,因為 ;②直導線仍然未動,此時偏轉的小磁針對直導線 (填“有”或“沒有”)力的作用;(2)如圖乙是某飲水器水龍頭的結構示意圖,A是固定的出水口,B是一根手柄,C是一根連接在閥門上的桿,由彈簧將它拉緊,O1是連接B、C的一根銷釘。可將手柄簡化為一根杠桿,手柄與A的接觸點O2為支點,下壓手柄,C就上升,閥門打開水流出;放手后,C自動恢復原位,水龍頭關閉。①請在丙圖中畫出動力F1的力臂l1;②正常使用手柄取水時,手柄屬于 杠桿。例10.(2021 寧波)反思是一種良好的學習品質。(1)一根輕質硬棒AB,在力的作用下能繞固定點O轉動。現在硬棒AB上施加兩個力F1和F2,O點到F1和F2的作用線的距離分別為d1和d2。小寧認為,只要滿足F1×d1=F2×d2,則硬棒AB一定保持靜止狀態或勻速轉動。你認為小寧的想法正確嗎?請說出你的理由。(2)在“動滑輪”實驗中,小寧通過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得到結論:使用動滑輪勻速提升物體,豎直向上的拉力F小于物重G。小寧思考后認為,即使不計摩擦和繩重,上述結論要成立,物重G和動滑輪重G動之間也必須滿足一定條件。請你說出這一條件,并予以證明。【習題鞏固】一.選擇題(共12小題)1.如圖所示為我國第一部物理學著作《遠西奇器圖說》所記載的一機械裝置,書中對小球A、B的質量大小關系作出了正確的推測。若小球A的質量為10克,不考慮摩擦和繩重,則兩小球勻速移動時,小球B的質量可能為( )A.14克 B.12克 C.10克 D.8克2.小明用如圖所示的裝置探究杠桿的機械效率。他將兩個鉤碼懸掛在B點,在A點用彈簧測力計保持豎直方向向上拉動杠桿,使其繞O點緩慢轉動,帶動鉤碼上升一定的高度h(不計摩擦)。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杠桿轉動過程中,彈簧測力計的示數會變小B.僅增加鉤碼的個數,拉力所做的額外功增大C.僅將鉤碼的懸掛點從B點移到C點,拉力做的總功變大D.僅將拉力的作用點從A點移到C點,杠桿的機械效率不變3.如圖甲所示的力學裝置,杠桿OAB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O為杠桿的支點,OB=3OA,豎直細桿a的上端通過力傳感器相連在天花板上,下端連接杠桿的A點,豎直細桿b的兩端分別與杠桿的B點和物體M固定,水箱的質量為0.8kg,底面積為200cm2,不計杠桿、細桿及連接處的重力,力傳感器可以顯示出細桿a的上端受到作用力的大小,圖乙是力傳感器的示數大小隨水箱中水的質量變化的圖像,則( )A.物體M的密度為0.2×103kg/m3B.當傳感器示數為0N時,加水質量為1.4kgC.當加水質量為1.8kg時,容器對桌面的壓強為1900PaD.加水質量為2kg時,水對水箱底部的壓力為31N4.如圖所示為建筑工地上常用的吊裝工具,物體M是重5000N的配重,杠桿AB的支點為O,已知長度OA:OB=1:2,滑輪下面掛有建筑材料P,每個滑輪重100N,工人體重為700N,杠桿與繩的自重、滑輪組摩擦均不計。當工人用300N的力豎直向下以1m/s的速度勻速拉動繩子時( )A.建筑材料P上升的速度為3m/sB.物體M對地面的壓力為5000NC.工人對地面的壓力為400ND.建筑材料P的重力為600N5.如圖所示,一直桿可繞O點轉動,桿下掛一重物,為了提高重物,用一個始終跟直桿垂直且作用于OB中點的力F,使直桿由豎直位置慢慢轉到水平位置,在這個過程中這個直桿( )A.始終是省力杠桿B.始終是費力杠桿C.先是省力杠桿,后是費力杠桿D.先是費力杠桿,后是省力杠桿6.如圖所示,一根可繞O點轉動的均勻硬棒重為G,在棒的一端始終施加水平力F,將棒從圖示位置緩慢提起至虛線位置的過程中( )A.F的力臂變小,F的大小變大B.F的力臂變大,F的大小變小C.重力G與它的力臂乘積保持不變D.重力G與它的力臂乘積變大7.如圖,一塊厚度、密度均勻的長方形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用一豎直向上的力分別作用于水泥板的長或寬的一側,欲使其一端拎離地面。下列對此情景的分析中,正確的是( )A.F甲=F乙,因為動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B.F甲>F乙,因為甲方法的動力臂比乙方法的短C.F甲作用于水泥板時,水泥板可看成是費力杠桿D.F乙作用于水泥板時,水泥板可看成是費力杠桿8.如圖所示,分別用F1、F2和F3作用在杠桿上(始終豎直的力F1、始終與杠桿垂直的力F2、始終水平的力F3),將杠桿緩慢地由實線位置拉到水平位置時,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這三個力都逐漸變大B.這三個力都逐漸變小C.F1、F2逐漸變大、F3大小不變D.F2、F3逐漸變大、F1大小不變9.如圖所示,利用輕質滑輪組勻速拉動水平地面上重為300N的物體,拉力F的大小為30N,若物體和地面之間的摩擦力大小為45N,則A處的拉力大小和滑輪組的機械效率分別為( )A.45N、50% B.45N、75% C.60N、50% D.60N、75%10.如圖所示,甲、乙、丙三個小和尚抬著一根長木頭向寺廟走去,甲和尚抬著較粗的一端,乙和尚抬著木頭的中間部位,丙和尚抬著較細的一端。則下列判斷正確的是( )A.當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甲的負擔頓時變輕,乙的負擔頓時加重B.當乙由于肩膀酸痛而撤掉作用力后,甲的負擔頓時變重,丙的負擔頓時變輕C.當乙的作用力減小時,甲、丙兩人的作用力均增加,但△F甲>△F丙D.當甲的作用力增加時,乙、丙兩人的作用力均減小,但|△F乙|<|△F丙|11.如圖所示,在“研究杠桿的平衡條件”的實驗中,若實驗時在杠桿的左端懸掛一個物體,右端用彈簧秤拉著,使杠桿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今握著彈簧秤緩慢地沿圖中虛線的位置1移動到2(杠桿始終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則彈簧秤的示數( )A.不斷增大 B.先增大,后減小C.不斷減小 D.先減小,后增大12.2020年1月14日,寧波三官堂大橋最后一節超大節段鋼結構焊接完成,標志著大橋實現合龍。合龍段焊接縫的精度要求為1cm,而結構長度受溫度的影響很大,每變化1.5℃就會影響合龍段間隙1cm,所以必須要等到結構預制時計算的氣溫才可以精準合龍。為了等待最佳的“天時”,施工人員守候了整整3天。如圖是當時的場景照片,結合所學知識,判斷下列說法不正確的是( )A.氣溫是描述天氣狀況的因素之一B.拉住鍛鋼的滑輪組起到了省力杠桿的作用C.鋼段向上運動時,滑輪組的機械效率不斷提高D.鍛鋼離開船體后,船底部受到的液體壓強比鍛鋼離開前小二.填空題(共3小題)13.圖甲是一種市場上使用率較高的易拉罐內嵌式拉環,圖乙是簡化后的模型。O點是鉚接點,拉動拉環A點時會繞O點轉動。AB長為2.4cm,OB為0.6cm。如圖所示,作用在B點的力達到15N時,可以將封口頂開。(1)拉開拉環所需最小的力F是 牛。(2)若拉環與手指的接觸面積為40mm2,則作用在手指上的壓強為 帕。14.小明家有個木衣架,他將書包掛在衣架的A處,衣架倒了下來。他分析了衣架倒下來的原因,并測量了以下的數據:木衣架質量3kg;圓底盤直徑30cm;其他數據如圖所示,衣架受到重力的作用線經過圓底盤的圓心。分析木衣架會倒的原因時,可以把它看成 。通過分析,小明認為防止衣架倒下來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控制所掛書包的質量不允許超過 kg,或者適當 圓底盤直徑。15.如圖所示,置于水平桌面上的物體A重490N,物體B重294N,物體B在勻速下降了40cm的過程中,拉動物體A在水平桌面上勻速移動了一段距離;若用一水平向左的力F拉動物體A,使物體A在5s內勻速移動0.5m(不計動滑輪、繩重以及滑輪輪軸間摩擦),則拉力F為 N,繩子拉力對物體B所做的功為 J,物體A與桌面的滑動摩擦力為 N。三.計算題(共3小題)16.如圖所示是一種起重機的示意圖。起重機重2.4×104N(包括懸臂),重心為P1,為使起重機起吊重物時不致傾倒,在其右側配有重M(重心為P2)。現測得AB為10m,BO為1m,BC為4m,CD為1.5m。(1)若該起重機將重物吊升6m,用時50s,則重物上升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現在水平地面上有重為2.44×104N的貨箱,若要吊起此貨箱,起重機至少需加重量為多少的配重?(3)該起重機最大配重量是多少?17.如圖所示,花崗巖石塊甲、乙體積之比為12:3,將它們分別掛在輕質硬棒AB的兩端,當把石塊甲浸沒在水中時,硬棒恰能水平位置平衡。然后將甲石塊從水中取出,拭干后浸沒在液體丙中,調節石塊乙的位置到C處時,硬棒在水平位置再次平衡,且OC=2OA.(已知花崗巖的密度ρ=2.6×103kg/m3),求:(1)AO:OB;(2)液體丙的密度。18.如圖所示,斜面長s=1.5m,高h=0.3m。建筑工人將重G=480N的貨物箱,用繩子從地面勻速拉到頂端時,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150N,忽略繩子重力。求:(1)該過程拉力F做的功;(2)該裝置的機械效率;(3)貨物箱在斜面上受的摩擦力大小。四.綜合能力題(共2小題)19.如圖所示為測液體密度的密度秤示意圖,輕質桿AB長為40cm,可繞O點轉動(輕質桿與O點之間的摩擦忽略不計),其左端A點掛一個質量為0.2kg,容積為200mL的桶,AO=10cm;在O點的右側用輕質細繩懸掛一個質量為0.2kg的秤砣,秤砣可沿OB左右滑動。使用時,在桶中裝滿待測液體,移動秤砣使密度秤再次水平平衡,讀出相應位置的刻度值即可。(1)密度秤零刻度在O點右側 cm處。(2)該密度秤所能測量的最大密度是多少?(3)判斷該密度秤的刻度是否均勻(通過推導說明)。20.如圖所示,小金想利用滑輪組用最省力的繩子繞法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若地面對A的摩擦力與A的重力的比值為n,A的比熱為c,A的溫度上升t。(為計算方便,假設摩擦產生的熱都被A吸收)(1)在答題卷的圖中畫出滑輪組上繩子的繞法。(2)在用繩子水平勻速拉動物體A的過程中,若不計繩子與滑輪之間的摩擦和自重,拉力做的功 物體A克服摩擦做的功(選填大于,小于或等于)(3)已知物體受到的滑動摩擦力和物體間相對滑動的距離的乘積,在數值上等于滑動過程產生的內能,試推導繩子末端移動的距離s= (請寫出推導過程,所得結果用字母表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專題19 簡單機械(原卷版).docx 專題19 簡單機械(解析版).doc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