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屆中考科學專題演練 專題29 空氣(一)(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屆中考科學專題演練 專題29 空氣(一)(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29 空氣(一)
【思維導圖】
【知識點回顧】
一、空氣的主要成分
1.空氣是一種________。
2.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氧氣占________,氮氣占________,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共占1%。
考點2 舉例說明空氣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1.氮氣:可用于充填燈泡,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鮮;是制造化肥、炸藥的原料;醫療上可用作冷凍劑。
2.稀有氣體:用作________,制作________,醫療麻醉。
二、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
常溫下,氧氣是一種________的氣體,________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液態氧呈________,固態氧是雪花狀的________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________的氣體,能支持燃燒(但不能燃燒),有較強的________性。
考點4 知道典型金屬(鎂、鐵等)和非金屬(碳、硫、磷、氫氣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及產物 
物質 反應現象 化學方程式
磷 產生大量________ 4P+5O22P2O5
木炭 發出______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的氣體 C+O2CO2
硫 空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_火焰,氧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_火焰,生成有________氣味的氣體 S+O2SO2
氫氣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__火焰 2H2+O22H2O
鐵 劇烈燃燒,________,生成________固體 3Fe+2O2Fe3O4
鎂 發出________,生成白色粉末 2Mg+O22MgO
反應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裝置
收集方法 (1)________(因氧氣不易溶于水) (2)________(因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驗滿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________(向上排空氣法)
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中,木條復燃
注意事項 長頸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則不必)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2)鐵夾夾在試管中上部 (3)實驗完畢,先移走導氣管,再移走酒精燈 (4)用KMnO4制O2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氧氣: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燒等。
四、燃燒和緩慢氧化
緩慢氧化:速度緩慢、不易覺察、沒有發光但有發熱的一種氧化反應,如橡膠制品的老化、金屬的生銹、生物呼吸、食物的腐敗等。
1.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發光發熱的劇烈的________。
2.爆炸:在有限空間內________。如火藥爆炸。
可燃物燃燒條件:①可燃物與________(或空氣)充分接觸。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
滅火方法及原理:隔絕________、降低溫度至________以下、撤離________。
1.濃煙密布時,應匍匐前進,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
2.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縫隙。
3.在窗前呼救。
【例題精析】
例1.(2020 衢州)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  )
A.聚餐時用公勺、公筷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
例2.(2018 寧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寧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
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
B.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
C.燃煤發電廠安裝脫硫裝置
D.提倡焚燒秸稈增加土壤肥力
例3.(2018 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內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的少量水)。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符合的是(  )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是化學變化
D.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產物是一種酸
例4.(2020 紹興)下列實驗中,能證明燃燒需要氧氣的是(  )
A. B.
C. D.
例5.(2018 衢州)小柯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做了如下實驗: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分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據見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排水法
氧氣濃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氣平均濃度% 79.7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以能使放置在集氣瓶瓶口的帶火星木條復燃為氧氣集滿的標準;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以觀察到    為氧氣集滿的標準。
(2)以上兩種方法中,   法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
(3)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
A.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
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
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空氣
D.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
例6.(2021 寧波)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區電梯內發生一起電瓶車自燃事故。電動汽車一般由電池包供電。若電池包意外進水,可能引發電動汽車自燃,其機理如圖:
這里的可燃性氣體是    。
例7.(2021 嘉興)火是文明的起源,人類取火的方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古人取火時,用火鐮擊打火石,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絨是一種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因而容易點燃。
(2)1830年發明了火柴。原理是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發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應,引燃火柴桿。推測KClO3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   ,使燃燒更劇烈。
例8.(2019 衢州)1674年,英國化學家約翰 梅猷為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展如下實驗(裝置如圖甲)。
I.將一根長度等于玻璃鐘罩最寬部分直徑的鐵棒橫放在鐘罩里,把裝有稀硝酸的陶罐通過鐵鉤掛在鐵棒上,用繩索將小鐵塊懸掛在陶罐的正上方(鐵塊的升降通過在鐘罩外拉動或放松繩索來實現)。
Ⅱ.調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圖乙,再使鐵塊浸入稀硝酸中,觀察到鐵塊表面迅速產生大量氣泡,鐘罩內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強氧化性,能與鐵發生如下反應:4HNO3+Fe═Fe(NO3)3+NO↑+2H2O]
Ⅲ.當水位降至接近鐘罩口時(如圖丙),立即取出鐵塊,以防氣體外逸。
IV.等待一段時間后,水面穩定在如圖丁的位置。(一氧化氮會與氧氣等物質發生如下反應:4NO+3O2+2?=4HNO3)
分析與評價:
(1)步驟Ⅳ中的“?”處應填   。
(2)從圖丙到圖丁過程中,鐘罩內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忽略溫度變化的影響)
(3)小科重復了上述實驗,雖實驗時裝置氣密性良好,且鐘罩內液面上方氣體體積均能精確測量(即測定氣體體積的誤差忽略不計),但經過多次實驗測定,發現每次測得空氣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
例9.(2019 舟山)炎熱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霧炮車在向空中噴水,它比普通灑水車的降溫、凈化空氣的效果更好(霧炮車的參數如表所示)
霧炮車的部分參數
空載時質量 最大裝水量 6000千克 10000千克
滿載時輪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 0.4米2
(1)霧炮車凈化空氣主要針對的污染物是    。
(2)霧炮車的降溫效果更好,原因是噴出的極細水珠增加了    ,從而加快了水的蒸發。
例10.(2020 紹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用于表彰鋰離子電池的研發。這種質量輕、可充電、功能強大的電池現在被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等各種產品。
(1)鋰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   能。
(2)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鋰電池電解液的一種成分,下列關于碳酸二甲酯說法正確的有   。
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相對分子質量是90克
D.分子中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2:1
(3)圖為某款鋰電池手機在不同溫度下的電壓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請結合圖象分析手機夏天比冬天耐用的原因是:   。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下列實驗容器中水的作用解釋正確的是(  )
A B C D
實驗裝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釋 吸收產生的白煙 量筒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氣 防止生成的氧化鐵炸裂瓶底 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
2.有一種自動干粉滅火球簡稱“AFO”,當發生火災的時候,引線接觸到火焰后,內部的高壓超細納米干粉受熱膨脹破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起到滅火的效果。“AFO”的主要滅火原理是(  )
A.將可燃物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D.干粉燃燒消耗了氧氣
3.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實驗裝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釋
集氣瓶中的水用來吸收產生的熱量 由量筒中水體積變化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集氣瓶中的水可以用細沙來代替 燒杯中的水起到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4.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等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燒后,二氧化硫和顆粒物質排放很少,特別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優點是(  )
①減少空氣污染②不可再生③減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5.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內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其原因是(  )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劑 B.可燃物的溫度變高了
C.可燃物的溫度變低了 D.可燃物的著火點變高了
6.水在科學實驗中有多種用途,有些實驗需要在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的水,下列實驗中無需在集氣瓶中加水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B.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硫在氧氣中燃燒
7.2020年8月15日上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浙江安吉舉行,下列敘述中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廢棄物的再循環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境污染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森林資源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8.在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需要一個如圖所示的集氣瓶。下列將集氣瓶剩余的容積劃為5等份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
A.用尺量出集氣瓶中剩余容積的高度,平均分成等距的5等份
B.在集氣瓶的剩余容積中,每倒入50mL水畫一條線,標上1、2、3、4
C.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把水全倒入量筒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在集氣瓶上畫一條線,標上1、2、3、4
D.先將集氣瓶裝滿水,倒出部分水于量簡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在集氣瓶上畫一條線,標上1、2、3、4
9.“零廢棄”是一種“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廢棄”環保理念的是(  )
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
B.充分實現物盡其用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將垃圾隨地填埋
10.使用如圖裝置驗證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氮氣
C.白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前,試管內壓強增大
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26毫升刻度線處
11.下列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的是(  )
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
B.春節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
12.《湖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規定》早在2018年1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  )
①產生有毒氣體;
②產生噪音;
③產生粉塵;
④易發生火災;
⑤易發生人身傷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都是
13.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符合“美麗中國”的是(  )
A.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展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約意識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燃放煙花爆竹,增添節日氣氛
14.如圖a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加熱汞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他測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如圖b是我們的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吸入的水的體積往往小于集氣瓶剩余容積的.下列關于出現這樣的現象的解釋合理的是(  )
A.汞與氧氣反應生成物是固體,而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煙霧
B.曲頸瓶整體成形,不需要連接,氣密性更好,避免漏氣
C.紅磷點燃后再放入瓶中,會使集氣瓶中原有的空氣逸出
D.現在空氣中氧氣含量與拉瓦錫所處的時代相比降低了
15.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
C.白磷熄滅、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
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40mL刻度線處
二.填空題(共1小題)
16.老師利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結合現代傳感器技術,測得過程中容器內氣體壓強、溫度、氧氣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
(1)集氣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
(2)該實驗可以說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
(3)結合曲線,解釋AB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是    。
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
17.如圖所示,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后插入到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當木炭燃盡后,向集氣瓶中倒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B、C兩實驗操作觀察到的現象有所不同,B操作中的現象是   。
(2)寫出D實驗操作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
四.解答題(共3小題)
18.火是文明的起源,人類取火的方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氣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向“火折子”吹氣以復燃是提供   。
(2)1830年,法國人發明了摩擦火柴,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熱使白磷燃燒,利用白磷燃燒的熱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燒。推測摩擦過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燒的原因是   。
19.有一種奇妙的蠟燭,其燭芯由普通棉線、金屬粉末X和石蠟組成。用傳感器測出其三層火焰的溫度(如圖),檢測其焰心主要成分為石蠟蒸氣。
觀察發現:當蠟燭燃燒時,X并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重新引燃蠟燭。
(1)根據以上現象,金屬X的著火點最有可能是   (選填字母);
A.400℃
B.280℃
C.150℃
D.20℃
(2)請解釋“蠟燭燃燒時,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立即燃燒”的原因   。
20.小金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實驗步驟如下:
(1
)取足量鐵粉、活性炭混合均勻制得脫氧劑,平鋪在錐形瓶內拱形有孔塑料板上,迅速塞緊瓶塞,用記號筆標記瓶塞下端位置;
(2)在量筒中加入體積為V1的紅墨水導管插入液面以下;
(3)一段時間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時,此時量筒內紅墨水的體積為V2;
(4)實驗結束后,將錐形瓶內注水至記號筆標記處,測得整瓶水的體積為V3,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圖中氣密性的基本操作   。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   (用含V1、V2、V3符號表示)。
(3)與課本中紅磷燃燒進行此實驗相比,本實驗的主要優點是   。
(4)小金通過該實驗測得數據,比實際空氣中氧氣含量偏大,請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專題29 空氣(一)
【思維導圖】
【知識點回顧】
一、空氣的主要成分
1.空氣是一種________。
2.空氣的成分(體積分數):氧氣占________,氮氣占________,稀有氣體、二氧化碳、其他氣體和雜質共占1%。
考點2 舉例說明空氣在人類生活和生產中的重要作用 
1.氮氣:可用于充填燈泡,延長燈泡的使用壽命;用于食品的防腐、保鮮;是制造化肥、炸藥的原料;醫療上可用作冷凍劑。
2.稀有氣體:用作________,制作________,醫療麻醉。
二、氧氣
1.氧氣的物理性質
常溫下,氧氣是一種________的氣體,________溶于水。在標準狀況下,氧氣的密度比空氣________。液態氧呈________,固態氧是雪花狀的________固體。
2.氧氣的化學性質
氧氣是一種化學性質比較________的氣體,能支持燃燒(但不能燃燒),有較強的________性。
考點4 知道典型金屬(鎂、鐵等)和非金屬(碳、硫、磷、氫氣等)在空氣或氧氣中燃燒的現象及產物 
物質 反應現象 化學方程式
磷 產生大量________ 4P+5O22P2O5
木炭 發出________,生成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的氣體 C+O2CO2
硫 空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_火焰,氧氣中燃燒發出________火焰,生成有________氣味的氣體 S+O2SO2
氫氣 純凈的氫氣在空氣中燃燒,產生________火焰 2H2+O22H2O
鐵 劇烈燃燒,________,生成________固體 3Fe+2O2Fe3O4
鎂 發出________,生成白色粉末 2Mg+O22MgO
反應原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實驗裝置
收集方法 (1)________(因氧氣不易溶于水) (2)________(因氧氣密度比空氣大)
驗滿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口,木條________(向上排空氣法)
檢驗方法 將帶火星的木條放在集氣瓶中,木條復燃
注意事項 長頸漏斗末端要伸到液面以下(分液漏斗則不必) (1)試管口略向下傾斜 (2)鐵夾夾在試管中上部 (3)實驗完畢,先移走導氣管,再移走酒精燈 (4)用KMnO4制O2時,試管口放一團棉花
氧氣:供生物呼吸;支持燃燒等。
四、燃燒和緩慢氧化
緩慢氧化:速度緩慢、不易覺察、沒有發光但有發熱的一種氧化反應,如橡膠制品的老化、金屬的生銹、生物呼吸、食物的腐敗等。
1.燃燒是指可燃物與空氣中的氧氣發生發光發熱的劇烈的________。
2.爆炸:在有限空間內________。如火藥爆炸。
可燃物燃燒條件:①可燃物與________(或空氣)充分接觸。②溫度達到可燃物的________。
滅火方法及原理:隔絕________、降低溫度至________以下、撤離________。
1.濃煙密布時,應匍匐前進,并用濕毛巾掩蓋口鼻。
2.用濕毛巾等物品塞住門和窗縫隙。
3.在窗前呼救。
考點1 1.混合物 2.21% 78%
考點2 2.保護氣 霓虹燈
考點3 1.無色無味 不易 略大 淡藍色 淡藍色 2.活潑 氧化
考點4 白煙、放熱 白光 渾濁 淡藍色 藍紫色
刺激性 淡藍色 火星四射 黑色 耀眼的白光
考點5 2H2O22H2O+O2↑ 2KMnO4K2MnO4+MnO2+O2↑、2KClO32KCl+3O2↑
排水集氣法 向上排空氣法 復燃
考點7 速率 質量 化學性質 沒有改變
考點8 1.質量 化學性質
考點10 1.氧化反應 2.急速燃燒
考點11 氧氣 著火點
考點12 空氣 著火點 可燃物
【例題精析】
例1.(2020 衢州)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  )
A.聚餐時用公勺、公筷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
【解答】解:A、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聚餐時用公勺、公筷,故選項正確;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會生成有害氣體和煙塵,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危害公共安全,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浪費資源,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故選:A。
例2.(2018 寧波)樹立和踐行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寧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
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
B.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
C.燃煤發電廠安裝脫硫裝置
D.提倡焚燒秸稈增加土壤肥力
【解答】解: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不會堵塞和對環境污染,符合該理念,故A錯;
B、少開私家車多步行,可以節約能源保護環境,故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做法應該提倡,符合該理念,故B錯;
C、含硫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環境,所以燃煤發電廠安裝脫硫裝置,符合該理念,故C錯;
D、焚燒秸稈產生空氣污染物,不符合該理念,故D正確;
故選:D。
例3.(2018 杭州)小金在做硫燃燒實驗時,進行了如下操作:①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③將燃燒匙伸入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集氣瓶內盛有滴加紫色石蕊試液的少量水)。實驗中可觀察到的現象與結論不符合的是(  )
A.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
B.對比②和③中硫的燃燒現象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
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是化學變化
D.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產物是一種酸
【解答】解:
A、①在燃燒匙里放入少量硫;②將燃燒匙在酒精燈火焰上加熱,直至硫燃燒,對比①和②可說明硫燃燒需要達到一定的溫度,故正確;
B、硫可以在氧氣中燃燒,說明氧氣具有助燃性,故正確;
C、在③中觀察到紫色石蕊試液變紅,說明硫燃燒有新物質生成,是化學變化,故正確;
D、硫燃燒生成二氧化硫,二氧化硫是氧化物,二氧化硫與水反應生成酸,酸能使紫色石蕊試液變紅,故錯誤。
故選:D。
例4.(2020 紹興)下列實驗中,能證明燃燒需要氧氣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酒精和水分別放在酒精燈上加熱,酒精能燃燒,水不能,能證明燃燒需要有可燃物,故選項錯誤。
B、圖中實驗,紅磷均能與氧氣接觸,左邊的紅磷不能燃燒,右邊的紅磷能燃燒,能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錯誤。
C、圖中實驗,火柴頭先燃燒,火柴梗后燃燒,能證明燃燒需要溫度達到著火點,故選項錯誤。
D、圖中實驗,試管中的白磷能與氧氣接觸,能燃燒,水中的白磷不能與氧氣接觸,不能燃燒,能證明燃燒需要氧氣,故選項正確。
故選:D。
例5.(2018 衢州)小柯為了研究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濃度是否有差異,做了如下實驗:加熱高錳酸鉀固體,分別用兩種方法各收集三瓶氧氣,并使用傳感器測定收集到的氧氣濃度,數據見表。
收集方法 向上排空氣法 排水法
氧氣濃度% 79.6 79.7 79.9 90.0 89.8 89.3
氧氣平均濃度% 79.7 89.7
(1)小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氧氣時,以能使放置在集氣瓶瓶口的帶火星木條復燃為氧氣集滿的標準;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以觀察到  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或觀察到瓶中水排盡時 為氧氣集滿的標準。
(2)以上兩種方法中, 排水 法收集到的氧氣更純凈。
(3)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  ACD 。
A.氧氣的密度略大于空氣的密度
B.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
C.當觀察到帶火星木條復燃時,集氣瓶內還有空氣
D.當氧氣進入集氣瓶時,瓶內空氣與進入的氧氣相互擴散
【解答】解:(1)用排水法收集氧氣時,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或觀察到瓶中水排盡時,說明該瓶內的氣體已集滿;
故答案為:當氣泡從瓶口冒出時或觀察到瓶中水排盡時;
(2)氧氣的密度比空氣的密度大,不易溶于水,因此能用向上排空氣法和排水法收集,排水法收集的氧氣比較純凈,由以上信息中也可得到同樣結論;
故答案為:排水;
(3)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到的氧氣濃度只有80%左右的原因有很多,如:氧氣密度只是略大于空氣,很容易出現排不凈空氣或少量混合的情況;當用帶火星木條驗滿復燃時,只能說明瓶中的氧氣濃度大,不能說明集氣瓶內一點空氣也沒有;在收集氧氣時,氧氣與空氣可能進行少量的擴散混合,這些都會造成氧氣濃度的減小;而加熱高錳酸鉀固體產生氧氣的濃度只有80%左右的說法是錯誤的;
故答案為:ACD。
例6.(2021 寧波)2021年5月10日,成都市某小區電梯內發生一起電瓶車自燃事故。電動汽車一般由電池包供電。若電池包意外進水,可能引發電動汽車自燃,其機理如圖:
這里的可燃性氣體是  氫氣(或H2) 。
【解答】解:水在通電的條件下分解為氫氣和氧氣,其中氫氣具有可燃性,是一種可燃性氣體。
故答案為:氫氣(或H2)。
例7.(2021 嘉興)火是文明的起源,人類取火的方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古人取火時,用火鐮擊打火石,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絨是一種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 著火點低 ,因而容易點燃。
(2)1830年發明了火柴。原理是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摩擦后發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應,引燃火柴桿。推測KClO3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 提供氧氣 ,使燃燒更劇烈。
【解答】解:(1)燃燒需要同時滿足三個條件:①可燃物、②氧氣或空氣、③溫度要達到著火點。古人取火時,用火鐮擊打火石,產生的火花引燃可燃物,艾絨是一種常用的引燃物,主要是它的著火點低,容易發生燃燒,
(2)摩擦后發生KClO3分解等一系列反應,能生成氧氣,則KClO3在此過程中的作用是提供氧氣,使燃燒更劇烈。
故答案為:
(1)著火點低;
(2)提供氧氣。
例8.(2019 衢州)1674年,英國化學家約翰 梅猷為測定空氣中的氧氣含量開展如下實驗(裝置如圖甲)。
I.將一根長度等于玻璃鐘罩最寬部分直徑的鐵棒橫放在鐘罩里,把裝有稀硝酸的陶罐通過鐵鉤掛在鐵棒上,用繩索將小鐵塊懸掛在陶罐的正上方(鐵塊的升降通過在鐘罩外拉動或放松繩索來實現)。
Ⅱ.調整水槽中初始水位如圖乙,再使鐵塊浸入稀硝酸中,觀察到鐵塊表面迅速產生大量氣泡,鐘罩內水面下降。[稀硝酸有強氧化性,能與鐵發生如下反應:4HNO3+Fe═Fe(NO3)3+NO↑+2H2O]
Ⅲ.當水位降至接近鐘罩口時(如圖丙),立即取出鐵塊,以防氣體外逸。
IV.等待一段時間后,水面穩定在如圖丁的位置。(一氧化氮會與氧氣等物質發生如下反應:4NO+3O2+2?=4HNO3)
分析與評價:
(1)步驟Ⅳ中的“?”處應填 H2O 。
(2)從圖丙到圖丁過程中,鐘罩內水位上升的原因是 一氧化氮與氧氣參加了反應,氣體減少,使鐘罩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鐘罩內氣壓,水被壓入鐘罩,導致鐘罩內水位上升 。(忽略溫度變化的影響)
(3)小科重復了上述實驗,雖實驗時裝置氣密性良好,且鐘罩內
液面上方氣體體積均能精確測量(即測定氣體體積的誤差忽略不計),但經過多次實驗測定,發現每次測得空氣的含氧量都小于,原因是 實驗中較難控制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與裝置中的氧氣完全反應,無論是一氧化氮過量還是氧氣過量,均會使測定的結果偏小 。
【解答】解:(1)根據質量守恒定律可知:步驟Ⅳ中的“?”處應填水;故答案為:H2O;
(2)從圖丙到圖丁過程中,鐘罩內水位上升的原因是:一氧化氮與氧氣參加了反應,氣體減少,使鐘罩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鐘罩內氣壓,水被壓入鐘罩,導致鐘罩內水位上升;故答案為:一氧化氮與氧氣參加了反應,氣體減少,使鐘罩內氣壓減小,外界大氣壓大于鐘罩內氣壓,水被壓入鐘罩,導致鐘罩內水位上升;
(3)測得空氣的含氧量小于,原因是:實驗中較難控制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與裝置中的氧氣完全反應,無論是一氧化氮過量還是氧氣過量,均會使測定的結果偏小;故答案為:實驗中較難控制鐵與稀硝酸反應生成的一氧化氮恰好與裝置中的氧氣完全反應,無論是一氧化氮過量還是氧氣過量,均會使測定的結果偏小;
例9.(2019 舟山)炎熱的夏天,某些城市的街道上有霧炮車在向空中噴水,它比普通灑水車的降溫、凈化空氣的效果更好(霧炮車的參數如表所示)
霧炮車的部分參數
空載時質量 最大裝水量 滿載時輪胎與地面的總接觸面積 6000千克 10000千克 0.4米2
(1)霧炮車凈化空氣主要針對的污染物是  顆粒物 。
(2)霧炮車的降溫效果更好,原因是噴出的極細水珠增加了  液體表面積 ,從而加快了水的蒸發。
【解答】解:(1)霧炮車凈化空氣主要針對的污染物是:顆粒物;故答案為:顆粒物;
(2)霧炮車的降溫效果更好,原因是噴出的極細水珠增加了液體表面積,從而加快了水的蒸發;故答案為:液體表面積;
例10.(2020 紹興)2019年諾貝爾化學獎用于表彰鋰
離子電池的研發。這種質量輕、可充電、功能強大的電池現在被廣泛應用于手機、筆記本電腦和電動汽車等各種產品。
(1)鋰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 化學 能。
(2)碳酸二甲酯(C3H6O3)是鋰電池電解液的一種成分,下列關于碳酸二甲酯說法正確的有 AD 。
A.由C、H、O三種元素組成
B.碳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
C.相對分子質量是90克
D.分子中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1:2:1
(3)圖為某款鋰電池手機在不同溫度下的電壓隨時間變化的圖象,請結合圖象分析手機夏天比冬天耐用的原因是: 溫度越低,電壓下降到放電終止電壓時間越短 。
【解答】解:(1)鋰電池充電時,電能轉化為化學能;故填:化學;
(2)A.由化學式可知,碳酸二甲酯是由碳、氫、氧三種元素組成的,故說法正確;
B.碳酸二甲酯中,碳、氫、氧元素的質量比為:(12×3):(1×6):(16×3)=6:1:8,可見其中氧元素的質量分數最大,故說法錯誤;
C.相對分子質量的單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寫,故說法錯誤;
D.由化學式可知,碳酸二甲酯分子中C、H、O三種原子的個數比為3:63:=1:2:1,故說法正確。
故選AD;
(3)由圖象可知,溫度越低,電壓下降到放電終止電壓時間越短,所以手機夏天比冬天耐用;故填:溫度越低,電壓下降到放電終止電壓時間越短。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5小題)
1.下列實驗容器中水的作用解釋正確的是(  )
A B C D
實驗裝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釋 吸收產生的白煙 量筒中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物污染空氣 防止生成的氧化鐵炸裂瓶底 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
【解答】解:A、硫在氧氣中燃燒,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B、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中,量筒中水的作用是通過進入集氣瓶中水的體積確定集氣瓶中氧氣的體積,故選項說法錯誤。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水的作用是防止生成的四氧化三鐵熔化濺落下來使瓶底炸裂,故選項說法錯誤。
D、探究燃燒的條件的實驗中,水的作用是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2.有一種自動干粉滅火球簡稱“AFO”,當發生火災的時候,引線接觸到火焰后,內部的高壓超細納米干粉受熱膨脹破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起到滅火的效果。“AFO”的主要滅火原理是(  )
A.將可燃物隔絕空氣 B.降低可燃物的著火點
C.降低可燃物的溫度 D.干粉燃燒消耗了氧氣
【解答】解:有一種自動干粉滅火球簡稱“AFO
”,當發生火災的時候,引線接觸到火焰后,內部的高壓超細納米干粉受熱膨脹破裂,覆蓋在可燃物表面,起到滅火的效果,利用的是將可燃物隔絕空氣的滅火原理。
故選:A。
3.下列實驗指定容器中的水,其解釋不正確的是(  )
A B C D
實驗裝置 硫在氧氣中燃燒 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探究燃燒的條件
解釋 集氣瓶中的水用來吸收產生的熱量 由量筒中水體積變化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 集氣瓶中的水可以用細沙來代替 燒杯中的水起到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的作用
【解答】解:A、硫在氧氣中燃燒,水的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B、量筒中水體積變化即為集氣瓶中的空氣中氧氣的含量,由量筒中水體積變化得出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故選項說法正確。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時,為防止生成物熔化濺落下來使瓶底炸裂,集氣瓶的底部應放少量的水或鋪一層細沙,集氣瓶中的水可以用細沙來代替,故選項說法正確。
D、探究燃燒條件的實驗中,燒杯中的水起到加熱銅片和隔絕空氣的作用,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A。
4.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等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研究表明,生物柴油燃燒后,二氧化硫和顆粒物質排放很少,特別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使用生物柴油的優點是(  )
①減少空氣污染②不可再生③減少酸雨危害
A.①②③ B.①② C.①③ D.②③
【解答】解:生物柴油是以植物油和動物脂肪等為原材料精制成的燃料。屬于可再生燃料。
生物柴油燃燒后,二氧化硫和顆粒物質排放很少,特別是一氧化碳等有害氣體的排放量比化石燃料低11%~53%。則使用生物柴油的優點是可以減少空氣污染、減少酸雨危害。
故①③說法正確。
故選:C。
5.如圖是我國古代使用的火折子,竹筒帽蓋上時,內部可燃物保留火星。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其原因是(  )
A.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劑 B.可燃物的溫度變高了
C.可燃物的溫度變低了 D.可燃物的著火點變高了
【解答】解:使用時,只需打開竹筒帽,對著火星輕輕一吹,可燃物就燃燒起來,是因為對著火星輕輕一吹,提供了充足的助燃劑氧氣。
故選:A。
6.水在科學實驗中有多種用途,有些實驗需要在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的水,下列實驗中無需在集氣瓶中加水的是(  )
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
B.紅磷燃燒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
D.硫在氧氣中燃燒
【解答】解:A、木炭在氧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不會污染空氣也無毒,不需要在集氣瓶內加水;
B、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的白煙,集氣瓶這加少量的水可吸收白煙五氧化二磷防止空氣污染;
C、鐵絲在氧氣中燃燒,火星四射,在集氣瓶中加水防止炸裂集氣瓶;
D、做“硫在氧氣里燃燒”的實驗時,要在集氣瓶中預先加入少量的水,其目的是吸收二氧化硫,防止污染空氣。
故選:A。
7.2020年8月15日上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浙江安吉舉行,下列敘述中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廢棄物的再循環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境污染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森林資源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
【解答】解:A、發展生態農業,實現廢棄物的再循環,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境污染,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森林資源錯誤,應該合理開發資源,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D、建立自然保護區,保護生物多樣性,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C。
8.在做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時,需要一個如圖所示的集氣瓶。下列將集氣瓶剩余的容積劃為5等份的做法中,正確的是(  )
A.用尺量出集氣瓶中剩余容積的高度,平均分成等距的5等份
B.在集氣瓶的剩余容積中,每倒入50mL水畫一條線,標上1、2、3、4
C.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把水全倒入量筒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在集氣瓶上畫一條線,標上1、2、3、4
D.先將集氣瓶裝滿水,倒出部分水于量簡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在集氣瓶上畫一條線,標上1、2、3、4
【解答】解:A、用尺量出集氣瓶中剩余容積的高度,平均分成等距的5等份,由于集氣瓶各部位的寬度不同,等距的5等份不是容積的五分之一,故選項錯誤。
B、在集氣瓶的剩余容積中,每倒入50mL水畫一條線,集氣瓶容積的五分之一不一定是50mL,故選項錯誤。
C、先在集氣瓶中裝滿水,然后把水全倒入量筒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每一份是集氣瓶內容積的五分之一,不是集氣瓶水面以上容積的五分之一,故選項錯誤。
D、先將集氣瓶裝滿水,倒出部分水于量簡中,將其體積5等分,每倒入集氣瓶中1份,每一份是集氣瓶水面以上容積的五分之一,在集氣瓶上畫一條線,標上1、2、3、4,故選項正確。
故選:D。
9.“零廢棄”是一種“變廢為寶”的環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廢棄”環保理念的是(  )
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
B.充分實現物盡其用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將垃圾隨地填埋
【解答】解: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符合“零廢棄”環保理念,故A不符合題意;
B、充分實現物盡其用,不會產生污染物,符合“零廢棄”環保理念,故B不符合題意;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符合“零廢棄”的環保理念,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垃圾隨地填埋會污染環境且浪費資源,不符合“零廢棄”的環保理念,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10.使用如圖裝置驗證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敘述正確的是(  )
A.該實驗中的白磷可以用木炭代替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氮氣
C.白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前,試管內壓強增大
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26毫升刻度線處
【解答】解:A、該實驗中的白磷不能用木炭代替,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二氧化碳氣體,雖除去氧氣,而增加了新的氣體,沒有形成壓強差,不能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故選項說法錯誤。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故選項說法錯誤。
C、白磷熄滅并冷卻后,打開彈簧夾前,試管內壓強減小,故選項說法錯誤。
D、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五分之一,試管中氧氣的含量為120mL24mL,最終量簡中液面約降至50mL﹣24mL=26毫升刻度線處,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1.下列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的是(  )
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
B.春節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
【解答】解: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會污染水體,腐蝕下水道,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A錯誤;
B.春節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會減少對空氣的污染,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B正確;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境的污染,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C錯誤;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D錯誤。
故選:B。
12.《湖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規定》早在2018年1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  )
①產生有毒氣體;
②產生噪音;
③產生粉塵;
④易發生火災;
⑤易發生人身傷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都是
【解答】解: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①產生有毒氣體;②產生噪音;③產生粉塵;④易發生火災;⑤易發生人身傷害;
故選:D。
13.2020年6月5日世界環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符合“美麗中國”的是(  )
A.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展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約意識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燃放煙花爆竹,增添節日氣氛
【解答】解:A
、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展,會增加使用私家車對環境的污染,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約意識,節約的資源,防止了對環境的污染,做法符合“美麗中國”;
C、要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不能大量使用,否則會污染環境,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D、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而空氣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故選:B。
14.如圖a是法國化學家拉瓦錫加熱汞研究空氣成分所用的裝置,他測出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如圖b是我們的用來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裝置,實驗中吸入的水的體積往往小于集氣瓶剩余容積的.下列關于出現這樣的現象的解釋合理的是(  )
A.汞與氧氣反應生成物是固體,而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煙霧
B.曲頸瓶整體成形,不需要連接,氣密性更好,避免漏氣
C.紅磷點燃后再放入瓶中,會使集氣瓶中原有的空氣逸出
D.現在空氣中氧氣含量與拉瓦錫所處的時代相比降低了
【解答】解:A.紅磷在空氣中燃燒生成五氧化二磷固體,所以紅磷燃燒產生大量白煙,而不是煙霧,選項說法錯誤,不合題意;
B.曲頸瓶整體成形,不需要連接,氣密性更好,避免漏氣,測定結果更準確,選項說法正確,符合題意;
C.紅磷點燃后再放入瓶中,會使集氣瓶中原有的空氣逸出,實驗結束后,打開止水夾后進入集氣瓶內的水偏多,選項說法錯誤,不合題意;
D.現在空氣中氧氣含量與拉瓦錫所處的時代空氣中氧氣的含量沒有明顯變化,選項說法錯誤,不合題意。
故選:B。
15.利用如圖裝置驗證了空氣中氧氣的含量。下列敘述不正確的是(  )
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
B.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
C.白磷熄滅、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
D.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40mL刻度線處
【解答】解:A、實驗前需檢查裝置氣密性,以防止裝置漏氣造成結果不準確,故選項說法正確。
B、白磷燃燒與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白磷的作用是消耗試管中的氧氣,故選項說法正確。
C、白磷熄火、試管冷卻后再打開止水夾,以防止剩余的氣體在受熱狀態下,處于膨脹狀態,占據了部分水的體積,造成結果偏小,故選項說法正確。
D、氧氣約占空氣總體積的,130mL空氣中氧氣的體積為130mL26mL,最終量筒中液面約降至50﹣26=24mL刻度線處,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D。
二.填空題(共1小題)
16.老師利用圖甲裝置測定空氣中氧氣的含量并結合現代傳感器技術,測得過程中容器內氣體壓強、溫度、氧氣濃度的變化趨勢如圖乙所示。
(1)集氣瓶中發生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  4P+5O22P2O5 。
(2)該實驗可以說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具有的化學性質是  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 。
(3)結合曲線,解釋AB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是  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氣體膨脹 。
【解答】解:(1)在點燃的條件下,磷和氧氣反應生成五氧化二磷,化學方程式為4P+5O22P2O5;故填:4P+5O22P2O5;
(2)實驗可證明反應后集氣瓶內剩余的氣體具有的性質有難溶于水(物理性質),不能燃燒且不能支持燃燒(化學性質);故填:不能燃燒且不支持燃燒;
(3)結合曲線,AB段氣體壓強變化的原因: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氣體膨脹,壓強增大。故填:紅磷燃燒放熱,導致氣體膨脹。
三.實驗探究題(共1小題)
17.如圖所示,用坩堝鉗夾取一小塊木炭,在酒精燈上加熱后插入到盛有氧氣的集氣瓶中,當木炭燃盡后,向集氣瓶中倒入足量澄清石灰水,請回答下列問題:
(1)B、C兩實驗操作觀察到的現象有所不同,B操作中的現象是 發出紅光,發出熱量 。
(2)寫出D實驗操作中涉及的化學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解答】解:(1)B操作,即木炭在空氣中燃燒,現象是發出紅光,發出熱量。
(2)D實驗操作中,二氧化碳與澄清石灰水中的氫氧化鈣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反應的化學方程式為CO2+Ca(OH)2=CaCO3↓+H2O。
故答案為:
(1)發出紅光,發出熱量;
(2)CO2+Ca(OH)2=CaCO3↓+H2O。
四.解答題(共3小題)
18.火是文明的起源,人類取火的方法經過了漫長的演變過程。
(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氣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向“火折子”吹氣以復燃是提供 氧氣 。
(2)1830年,法國人發明了摩擦火柴,將白磷、硫、KClO3、MnO2混合做火柴,摩擦生熱使白磷燃燒,利用白磷燃燒的熱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燒。推測摩擦過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燒的原因是 白磷的著火點比硫低 。
【解答】解:(1)古代人使用的“火折子”吹氣即可燃,“火折子”的制作材料中有硫磺。向“火折子”吹氣以復燃是提供氧氣。
(2)由圖乙可知,摩擦產生的熱很少就可以使白磷燃燒,然后利用白磷燃燒的熱量使KClO3分解,然后是硫燃燒。推測摩擦過程中白磷比硫先燃燒的原因是:白磷的著火點比硫低。
故答案為:(1)氧氣;
(2)白磷的著火點比硫低。
19.有一種奇妙的蠟燭,其燭芯由普通棉線、金屬粉末X和石蠟組成。用傳感器測出其三層火焰的溫度(如圖),檢測其焰心主要成分為石蠟蒸氣。
觀察發現:當蠟燭燃燒時,X并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重新引燃蠟燭。
(1)根據以上現象,金屬X的著火點最有可能是 C (選填字母);
A.400℃
B.280℃
C.150℃
D.20℃
(2)請解釋“蠟燭燃燒時,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立即燃燒”的原因 蠟燭燃燒時,X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與氧氣接觸,且焰心溫度高于其著火點,所以X立即燃燒 。
【解答】解:(1)吹滅蠟燭瞬間,未冷卻的X立即燃燒,說明金屬X的著火點等于或略低于石蠟蒸氣的著火點,即250℃;故填:C;
(2)蠟燭燃燒時,X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與氧氣接觸,且焰心溫度高于其著火點,所以X立即燃燒;故填:蠟燭燃燒時,X沒有與氧氣接觸,所以X不燃燒;吹滅蠟燭瞬間,X與氧氣接觸,且焰心溫度高于其著火點,所以X立即燃燒。
20.小金對“測定空氣中氧氣含量”的實驗進行了改進,如圖。實驗步驟如下:
(1)取足量鐵粉、活性炭混合均勻制得脫氧劑,平鋪在錐形瓶內拱形有孔塑料板上,迅速塞緊瓶塞,用記號筆標記瓶塞下端位置;
(2)在量筒中加入體積為V1的紅墨水導管插入液面以下;
(3)一段時間后,待量筒液面不再下降時,此時量筒內紅墨水的體積為V2;
(4)實驗結束后,將錐形瓶內注水至記號筆標記處,測得整瓶水的體積為V3,計算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
回答下列問題:
(1)檢查圖中氣密性的基本操作 連接好裝置,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雙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若導管口處冒出氣泡,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是良好的 。
(2)該實驗測得空氣中的氧氣含量為  (用含V1、V2、V3符號表示)。
(3)與課本中紅磷燃燒進行此實驗相比,本實驗的主要優點是 環保,測定結果精確(合理即可) 。
(4)小金通過該實驗測得數據,比實際空氣中氧氣含量偏大,請推測可能的原因是 鐵粉銹蝕放出熱量,導致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少量空氣逸出 。
【解答】解:(1)檢查圖中氣密性的基本操作是:連接好裝置,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雙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若導管口處冒出氣泡,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是良好的;故填:連接好裝置,將導管一端放入水中,然后用雙手緊握錐形瓶的外壁,若導管口處冒出氣泡,說明該裝置的氣密性是良好的;
(2)由于足量的脫氧劑耗盡了錐形瓶內的氧氣,所以壓強減小,在外界大氣壓的作用下,量筒中的紅墨水進入錐形瓶,進入錐形瓶內的紅墨水的體積即為消耗的氧氣的體積,即(V1﹣V2),而測得整瓶水的體積為V3,則空氣中氧氣的體積分數為;故填:;
(3)該實驗不會產生的五氧化二磷污染空氣,且實驗裝置始終密封,實驗結果精確;故填:環保,測定結果精確(合理即可);
(4)鐵粉銹蝕放出熱量,導致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少量空氣逸出,所以通過該實驗測得數據,比實際空氣中氧氣含量偏大,故填:鐵粉銹蝕放出熱量,導致空氣受熱體積膨脹,少量空氣逸出。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启东市| 论坛| 九龙县| 财经| 杭锦旗| 聂荣县| 梅河口市| 南漳县| 桂林市| 舒城县| 佳木斯市| 漳州市| 思茅市| 镇原县| 伊金霍洛旗| 喀喇沁旗| 石河子市| 乃东县| 包头市| 阿拉善左旗| 淅川县| 九江县| 安庆市| 乐清市| 建昌县| 原平市| 枣庄市| 永昌县| 彭阳县| 平舆县| 泽州县| 蒲城县| 舒兰市| 合阳县| 敦化市| 韶山市| 眉山市| 安阳县| 宿迁市| 多伦县| 宜川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