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字幕精品无码一区二区,成全视频在线播放观看方法,大伊人青草狠狠久久,亚洲一区影音先锋色资源

2022屆中考科學專題演練 專題30 空氣(二)(含解析)

資源下載
  1. 二一教育資源

2022屆中考科學專題演練 專題30 空氣(二)(含解析)

資源簡介

專題30 空氣(二)
【思維導圖】
【知識點回顧】
一、二氧化碳
考點1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_____。經過壓縮的二氧化碳________叫________。
2.化學性質:
(1)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也不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
(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應生成________:CO2+H2O===H2CO3
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但________,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H2CO3CO2↑+H2O
考點2 說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 
1.工業(yè)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法:
a.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fā)使CO2不純;也不能用硫酸,因為反應產生的硫酸鈣難溶于水,會阻止碳酸鈣跟硫酸反應)。
b.裝置: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不加熱(如圖所示)。
c.步驟:(略)。
d.收集方法:________。
3.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則是二氧化碳。
CO2+Ca(OH)2===________。
考點3 說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與其性質的關系 
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純堿、尿素、汽水飲料等;固態(tài)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滅火。
二、臭氧層、溫室效應
臭氧能殺死細菌和病毒,臭氧層可以把太陽輻射中的致命的________轉化為熱,從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線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由于________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使大氣中________的含量增加較快。
溫室效應是保證地球上的氣溫適于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適宜的溫室效應對于人類和各種生物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溫室效應可使大氣溫度過高,引起氣候反常,給人類帶來災難。
三、空氣污染
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________排放的廢氣和煙塵、工業(yè)廢氣、汽車尾氣等。
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________,減少廢氣的排放,提倡使用無污染能源,加強空氣質量預報,改善環(huán)境狀況,積極植樹造林等。
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
1.主要內容包括:“空氣質量指數(shù)”、“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
2.目前計入空氣質量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________、NO2、O3、可吸入顆粒物等。
【例題精析】
例1.(2020 臺州)盛石灰水的試劑瓶存放久了,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除去這層白膜最合適的試劑是(  )
A.蒸餾水 B.稀鹽酸
C.硫酸銅溶液 D.氫氧化鈉溶液
例2.(2020 杭州)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
B.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C.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D.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
例3.(2020 衢州)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  )
A.聚餐時用公勺、公筷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
例4.(2018 寧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寧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
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
B.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
C.燃煤發(fā)電廠安裝脫硫裝置
D.提倡焚燒秸稈增加土壤肥力
例5.(2019 衢州)小科開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質實驗:
(1)收集二氧化碳應選擇圖中   裝置。
(2)小科采用圖E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的性質,觀察到蠟燭熄滅。該現(xiàn)象除了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外,還能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的性質。
例6.(2018 溫州)人類發(fā)現(xiàn)二氧化碳經歷了多個世紀,下列是其歷程中的部分資料。
資料一:1630年,海爾蒙特發(fā)現(xiàn)在一些洞穴處,有一種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的氣體,后來被證實是CO2。
資料二: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物質轉化研究。
資料三:1766年,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得,室溫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
(1)根據(jù)海爾蒙特的發(fā)現(xiàn),可推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
(2)寫出布萊克實驗中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
(3)如圖2,在室溫下將容積為200毫升的廣口瓶注滿蒸餾水,通過導管a緩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許的結論是正確的,則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約為    毫升。
例7.(2018 舟山)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fā)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含有堿性物質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不選用硫酸,理由是   。
(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m克。實驗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圖乙,曲線a、b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
間變化的情況。請根據(jù)曲線b分析計算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
(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結果精確到0.1%)
(4)計算后,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選用的鹽酸濃度偏大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是   。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3小題)
1.2020年8月15日上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浙江安吉舉行,下列敘述中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xiàn)廢棄物的再循環(huán)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huán)境污染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fā)森林資源
D.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物多樣性
2.“零廢棄”是一種“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廢棄”環(huán)保理念的是(  )
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
B.充分實現(xiàn)物盡其用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將垃圾隨地填埋
3.下列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的是(  )
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
B.春節(jié)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
4.《湖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規(guī)定》早在2018年1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  )
①產生有毒氣體;
②產生噪音;
③產生粉塵;
④易發(fā)生火災;
⑤易發(fā)生人身傷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都是
5.2020年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符合“美麗中國”的是(  )
A.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fā)展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jié)約意識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燃放煙花爆竹,增添節(jié)日氣氛
6.向空礦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蓋緊瓶蓋,迅速來回搖晃礦泉水瓶后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CO2
B.該實驗中礦泉水瓶變癟現(xiàn)象不夠明顯
C.若倒入較多的澄清石灰水,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D.迅速搖晃礦泉水瓶可以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快反應
7.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從上世紀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紀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要求從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經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過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增強氣氛
C.打掃衛(wèi)生,過期廢舊書籍焚燒處理
D.放學回家,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
8.小科為了驗證CO2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集氣瓶中充滿CO2,大燒杯中放置著兩支高低不等的點燃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移開玻璃片的目的是縮短實驗時間
B.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
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CO2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
D.導管插入到大燒杯底部比插在兩蠟燭之間要嚴謹
9.如圖實驗設計,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應發(fā)生或停止的是(  )
A. B.
C. D.
10.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能否與H2O反應。滴加鹽酸,待試管乙中液體變紅后,將其加熱至沸騰,紅色不褪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氣體只含CO2
B.乙中液體變紅,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C.加熱后紅色不褪去,說明碳酸受熱不分解
D.欲達到實驗目的,可將鹽酸改為稀硫酸
11.下列對二氧化碳的認識正確的是(  )
A.組成﹣﹣含有碳和氧兩種單質
B.性質﹣﹣與一氧化碳類似,能與碳酸鹽反應
C.用途﹣﹣可用于滅火
D.制取﹣﹣實驗室中常用碳與氧氣通過化合反應獲得
12.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13.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
C.制作碳酸飲料的原料 D.火災發(fā)生時作滅火劑
二.填空題(共1小題)
14.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小博往盛有一定量清水的燒杯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如圖甲),將其倒入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迅速用橡皮膜平鋪在集氣瓶口并用細繩綁緊后,充分振蕩。
(1)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應為圖丙中的   。(填序號)
(2)在甲圖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一段時間后,整杯清水變成紫色。這一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   。
(3)實驗乙中,小博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   。
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15.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CO2,也可用加熱碳酸氫鈉固體分解來制取CO2。若用分解碳酸氫鈉來制取,則應選用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選填“A”、“B”、“C”或“D”)。
(2)若用E收集CO2氣體,則氣體應從導管   端進入(選填“a”或“b”)。
16.如圖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實驗裝置。
(1)將蛋殼裝入圖甲帶小孔的眼藥水瓶中,這樣操作的好處是   。
(2)圖甲裝置虛線框中應選用圖乙中的   (選填字母)裝置來收集CO2氣體。
17.根據(jù)如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A是小組同學組裝的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   ;
(2)為了解裝置具有該優(yōu)點的原因,他們在裝置B中連接壓強傳感器(圖B),從而測定實驗中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的情況(圖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填序號)。
①ab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②bc段石灰石與稀鹽酸脫離接觸
③c點的對應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18.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
(1)用石灰石和稀鹽酸來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實驗裝置是   (填字母)。
(2)在使用正確的方法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小黃想測定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他設計裝置甲進行測定。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小顏同學提出,僅利用圖乙所示裝置,在不添加其他試劑的前提下,也能測得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為達到實驗目的,操作方法是   。
四.解答題(共3小題)
19.今年實驗操作考查后,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小組同學按如表進行實驗,取等質量的石灰石加入足量稀鹽酸中(雜質不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編號 藥品
A 塊狀石灰石、10% H2SO4溶液
B 塊狀石灰石、10% HCl溶液
C 粉末狀石灰石、10% HCl溶液
(1)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其對應的曲線是圖中的    (選填“甲”、“乙”或“丙”)。
(2)有一組藥品由于反應速度過快一般不選用,它是    (選填“A”、“B”或“C”)。
(3)按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將生成氣體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沒有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你認為原因是    。
20.中國在第75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在2060年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實現(xiàn)碳中和,實現(xiàn)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總量等于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總量。
(1)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各國還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因是   。
(2)在常壓、300℃條件下,CO2和H2在一種新型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4和H2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
21.某研究小組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下實驗:
(1)利用圖一實驗驗證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   的性質.要讓蠟燭自下而上熄滅,選用圖一中的   裝置更易成功.
(2)利用圖二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能否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反應.他們先關閉K1,打開K2,往導管中緩緩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然后打開K1,關閉K2,繼續(xù)往導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現(xiàn)渾濁(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大約能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以推斷實驗中二氧化碳   .
A、一定與氫氧化鈣反應   B、可能與氫氧化鈣反應
C、一定與氫氧化鈉反應   D、可能與氫氧化鈉反應.專題30 空氣(二)
【思維導圖】
【知識點回顧】
一、二氧化碳
考點1 概述二氧化碳的主要物理性質及化學性質 
1.物理性質:常溫下為________、________的氣體,密度比空氣________,________。經過壓縮的二氧化碳________叫________。
2.化學性質:
(1)通常情況下二氧化碳不能________也不________。
(2)二氧化碳________。
(3)二氧化碳能跟水反應生成________:CO2+H2O===H2CO3
碳酸可以使紫色石蕊試液變成紅色,但________,見光、加熱都會分解,使二氧化碳逸出:H2CO3CO2↑+H2O
考點2 說明二氧化碳的實驗室制備及檢驗方法 
1.工業(yè)制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實驗室制法:
a.原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不能用濃鹽酸,因為濃鹽酸易揮發(fā)使CO2不純;也不能用硫酸,因為反應產生的硫酸鈣難溶于水,會阻止碳酸鈣跟硫酸反應)。
b.裝置:塊狀固體和液體反應,不加熱(如圖所示)。
c.步驟:(略)。
d.收集方法:________。
3.檢驗二氧化碳氣體用澄清石灰水,若能使澄清石灰水變________,則是二氧化碳。
CO2+Ca(OH)2===________。
考點3 說明二氧化碳的用途及與其性質的關系 
光合作用的原料;制造純堿、尿素、汽水飲料等;固態(tài)二氧化碳俗稱“干冰”,“干冰”可用于冷藏食品,人工降雨;滅火。
二、臭氧層、溫室效應
臭氧能殺死細菌和病毒,臭氧層可以把太陽輻射中的致命的________轉化為熱,從而阻止了高能紫外線直接射到地面上危害生命。
由于________等礦物燃料的大量使用,再加上森林面積因亂砍濫伐而急劇減少,使大氣中________的含量增加較快。
溫室效應是保證地球上的氣溫適于動植物生存的必要條件,適宜的溫室效應對于人類和各種生物來說是非常有益的。但溫室效應可使大氣溫度過高,引起氣候反常,給人類帶來災難。
三、空氣污染
空氣中污染物的主要來源:________排放的廢氣和煙塵、工業(yè)廢氣、汽車尾氣等。
防治空氣污染的方法:________,減少廢氣的排放,提倡使用無污染能源,加強空氣質量預報,改善環(huán)境狀況,積極植樹造林等。
空氣質量日報和預報
1.主要內容包括:“空氣質量指數(shù)”、“空氣質量狀況”、“首要污染物”等。
2.目前計入空氣質量指數(shù)的項目暫定為:________、NO2、O3、可吸入顆粒物等。
考點1 1.無色 無味 略大 能溶于水 固體 干冰 2.(1)燃燒 支持燃燒 (2)不能供給呼吸 (3)碳酸 碳酸不穩(wěn)定
考點2 1.CaCO3CaO+CO2↑ 2.CaCO3+2HCl===CaCl2+H2O+CO2↑ 向上排空氣法
3.渾濁 CaCO3↓+H2O
考點4 紫外線
考點5 煤、石油、天然氣 二氧化碳
考點7 煤、石油燃燒
考點8 控制污染源
考點9 2.SO2、CO
【例題精析】
例1.(2020 臺州)盛石灰水的試劑瓶存放久了,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除去這層白膜最合適的試劑是(  )
A.蒸餾水 B.稀鹽酸
C.硫酸銅溶液 D.氫氧化鈉溶液
【解答】解:盛石灰水的試劑瓶存放久了,內壁常附有一層白膜,氫氧化鈣能與空氣中的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
A、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用蒸餾水不能除去這層白膜,故選項錯誤。
B、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能與稀鹽酸反應生成易溶于水的氯化鈣,可除去這層白膜,故選項正確。
C、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不能與硫酸銅溶液反應,故選項錯誤。
D、白膜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難溶于水,不能與氫氧化鈉溶液反應,故選項錯誤。
故選:B。
例2.(2020 杭州)小金通過實驗室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方法獲得了一瓶二氧化碳氣體。接著利用這瓶二氧化碳氣體完成了圖示實驗,觀察到蠟燭火焰自下而上依次熄滅。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藥品為塊狀大理石和稀硫酸
B.實驗室可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二氧化碳
C.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
D.圖示實驗可說明二氧化碳不支持蠟燭的燃燒
【解答】解:A、實驗室常采用稀鹽酸與大理石制取二氧化碳,稀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硫酸鈣和水,硫酸鈣為微溶物,覆蓋在塊狀大理石表面不利于反應進行,A錯誤;
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所以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B正確;
C、蠟燭自下而上熄滅說明二氧化碳先在底部聚集而后向上聚集,說明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C正確;
D、蠟燭熄滅,證明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燒,D正確;
故選:A。
例3.(2020 衢州)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  )
A.聚餐時用公勺、公筷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
【解答】解:A、建設“活力新衢州、美麗大花園”應提倡:聚餐時用公勺、公筷,故選項正確;
B、直接露天焚燒大量垃圾會生成有害氣體和煙塵,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C、私家車停在消防通道上,危害公共安全,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D、使用冷空調時總把溫度調到最低,浪費資源,不應提倡;故選項錯誤;
故選:A。
例4.(2018 寧波)樹立和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建設美麗寧波。下列做法不符合該理念的是(  )
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
B.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
C.燃煤發(fā)電廠安裝脫硫裝置
D.提倡焚燒秸稈增加土壤肥力
【解答】解:A、對河道開展清淤保潔工作,不會堵塞和對環(huán)境污染,符合該理念,故A錯;
B、少開私家車多步行,可以節(jié)約能源保護環(huán)境,故提倡步行或騎單車等出行做法應該提倡,符合該理念,故B錯;
C、含硫煤燃燒生成二氧化硫,污染環(huán)境,所以燃煤發(fā)電廠安裝脫硫裝置,符合該理念,故C錯;
D、焚燒秸稈產生空氣污染物,不符合該理念,故D正確;
故選:D。
例5.(2019 衢州)小科開展了二氧化碳的制取和部分性質實驗:
(1)收集二氧化碳應選擇圖中 C 裝置。
(2)小科采用圖E方法檢驗二氧化碳的性質,觀察到蠟燭熄滅。該現(xiàn)象除了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外,還能說明二氧化碳具有 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的性質。
【解答】解:(1)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只能 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故選C;
(2)觀察到蠟燭熄滅。該現(xiàn)象除了能說明二氧化碳不能燃燒外,還能說明二氧化碳具有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故答案為:
(1)C;
(2)不支持燃燒且密度比空氣大。
例6.(2018 溫州)人類發(fā)現(xiàn)二氧化碳經歷了多個世紀,下列是其歷程中的部分資料。
資料一:1630年,海爾蒙特發(fā)現(xiàn)在一些洞穴處,有一種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的氣體,后來被證實是CO2。
資料二:1754年,布萊克將石灰石煅燒首次制得CO2,并完成了如圖1所示的物質轉化研究。
資料三:1766年,卡文迪許通過實驗測得,室溫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
(1)根據(jù)海爾蒙特的發(fā)現(xiàn),可推測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 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
(2)寫出布萊克實驗中反應③的化學方程式: CO2+Ca(OH)2=CaCO3↓+H2O 。
(3)如圖2,在室溫下將容積為200毫升的廣口瓶注滿蒸餾水,通過導管a緩慢通入300毫升CO2.如果卡文迪許的結論是正確的,則在量筒中收集到的水約為  100 毫升。
【解答】解:(1)二氧化碳能使燃著的蠟燭熄滅,說明二氧化碳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故填: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
(2)反應③是氫氧化鈣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故填:CO2+Ca(OH)2=CaCO3↓+H2O;
(3)因為室溫下1體積水大約能溶解1體積二氧化碳氣體,所以將300mL二氧化碳通入盛有200毫升蒸餾水的廣口瓶中時,只能溶解200mL二氧化碳,則排出的水的體積為100mL;故填:100。
例7.(2018 舟山)大理石是含雜質的碳酸鈣,因具有美麗花紋而被廣泛用于建筑物外墻、內壁的貼面和地面鋪設。某同學想測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含量,進行了如下實驗和分析。
(1)取一定量的大理石樣品置于圖甲的發(fā)生裝置中,用分液漏斗向下滴加鹽酸(CaCO3+2HCl=CaCl2+H2O+CO2↑,雜質不參加反應),產生的氣體用含有堿性物質的吸收裝置充分吸收。分液漏斗中所加液體不選用硫酸,理由是 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
(2)反應前,測得圖甲中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都為m克。實驗后,根據(jù)實驗數(shù)據(jù)繪制了圖乙,曲線a、b分別表示錐形瓶內物質的總質量和吸收裝置的總質量隨反應時間變化的情況。請根據(jù)曲線b分析計算出大理石樣品中碳酸鈣的質量。
(3)請綜合分析曲線a、b,計算出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結果精確到0.1%)
(4)計算后,該同學對上述實驗進行了反思。他認為分液漏斗中選用的鹽酸濃度偏大會對實驗結果造成較大影響,其原因是 鹽酸濃度越大,揮發(fā)性越強,會揮發(fā)出更多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 。
【解答】解:(1)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所以制取二氧化碳時不能使用稀硫酸,
(2)由圖象可知:CO2質量為2.2克;
設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x,參加反應的HCl的質量為y
CaCO3+2HCl=CaCl2+H2O+CO2↑,
100 73 44
x y 2.2g
x=5g
y=3.65g
答:固體混合物中碳酸鈣的質量為5g。
(3)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18.3%,
答:實驗中所用鹽酸的溶質質量分數(shù)18.3%,
(4)鹽酸濃度越大,揮發(fā)性越強,會揮發(fā)出更多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
故答案為:(1)硫酸與碳酸鈣反應生成的硫酸鈣微溶于水,它會包裹在大理石表面,使酸溶液不能與大理石接觸,從而使反應中止。
(2)5g;(3)18.25%;(4)鹽酸濃度越大,揮發(fā)性越強,會揮發(fā)出更多的氯化氫氣體被吸收裝置吸收,導致二氧化碳測量值偏大,對結果有較大影響。
【習題鞏固】
一.選擇題(共13小題)
1.2020年8月15日上午,“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提出十五周年理論研討會在浙江安吉舉行,下列敘述中不符合這一理念的是(  )
A.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xiàn)廢棄物的再循環(huán)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huán)境污染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fā)森林資源
D.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物多樣性
【解答】解:A、發(fā)展生態(tài)農業(yè),實現(xiàn)廢棄物的再循環(huán),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B、推廣生物防治方法,減少環(huán)境污染,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C、靠山吃山,大力開發(fā)森林資源錯誤,應該合理開發(fā)資源,錯誤符合題意,故選項正確;
D、建立自然保護區(qū),保護生物多樣性,正確但不符合題意,故選項錯誤;
故選:C。
2.“零廢棄”是一種“變廢為寶”的環(huán)保理念。下列做法不符合“零廢棄”環(huán)保理念的是(  )
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
B.充分實現(xiàn)物盡其用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
D.將垃圾隨地填埋
【解答】解:A、從源頭盡可能減少垃圾產生,符合“零廢棄”環(huán)保理念,故A不符合題意;
B、充分實現(xiàn)物盡其用,不會產生污染物,符合“零廢棄”環(huán)保理念,故B不符合題意;
C、廢棄物進行分類投放及回收利用,符合“零廢棄”的環(huán)保理念,故C不符合題意;
D、將垃圾隨地填埋會污染環(huán)境且浪費資源,不符合“零廢棄”的環(huán)保理念,故D符合題意。
故選:D。
3.下列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的是(  )
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
B.春節(jié)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
【解答】解:A.將液化石油氣殘渣倒入下水道,會污染水體,腐蝕下水道,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A錯誤;
B.春節(jié)將至,禁止燃放煙花爆竹,會減少對空氣的污染,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B正確;
C.大量使用一次性的木筷和餐盒會造成資源的浪費和環(huán)境的污染,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C錯誤;
D.加高煙囪將有害廢氣排放到高空中,不能從根本上解決空氣污染問題,不符合“綠色、健康、安全、舒適”的生產生活理念,故D錯誤。
故選:B。
4.《湖州市禁止銷售燃放煙花爆竹規(guī)定》早在2018年1月1日起就正式施行。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  )
①產生有毒氣體;
②產生噪音;
③產生粉塵;
④易發(fā)生火災;
⑤易發(fā)生人身傷害。
A.①②③⑤ B.①②④⑤ C.①③④⑤ D.全部都是
【解答】解:近年來,我省許多城市也都禁放煙花爆竹,其主要原因是在燃放煙花爆竹時:①產生有毒氣體;②產生噪音;③產生粉塵;④易發(fā)生火災;⑤易發(fā)生人身傷害;
故選:D。
5.2020年6月5日世界環(huán)境日中國主題是“美麗中國,我是行動者”。下列做法符合“美麗中國”的是(  )
A.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fā)展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jié)約意識
C.大量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
D.燃放煙花爆竹,增添節(jié)日氣氛
【解答】解:A、鼓勵開私家車,帶動經濟發(fā)展,會增加使用私家車對環(huán)境的污染,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B、垃圾分類回收,增強節(jié)約意識,節(jié)約的資源,防止了對環(huán)境的污染,做法符合“美麗中國”;
C、要合理使用化肥,提高糧食產量,不能大量使用,否則會污染環(huán)境,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D、燃放煙花爆竹會產生大量的而空氣污染物,做法不符合“美麗中國”。
故選:B。
6.向空礦泉水瓶里倒入少量澄清的石灰水,蓋緊瓶蓋,迅速來回搖晃礦泉水瓶后觀察到澄清石灰水變渾濁。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
A.該實驗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CO2
B.該實驗中礦泉水瓶變癟現(xiàn)象不夠明顯
C.若倒入較多的澄清石灰水,實驗現(xiàn)象更明顯
D.迅速搖晃礦泉水瓶可以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快反應
【解答】解:A、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鈣沉淀和水,所以該實驗可以證明空氣中含有CO2,故A正確;
B、氫氧化鈣微溶于水,吸收二氧化碳的效果不明顯,所以塑料瓶變癟的現(xiàn)象也不明顯,故B
正確;
C、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僅有0.03%,所以加入較多的澄清石灰水,實驗現(xiàn)象也不明顯,故C錯誤;
D、迅速搖晃礦泉水瓶可以是氫氧化鈣和二氧化碳充分接觸,增大反應物的接觸面積,從而加快反應,故D正確。
故選:C。
7.科學家發(fā)現(xiàn)大氣中二氧化碳的平均濃度從上世紀50年代的315ppm升至本世紀初的370ppm。故此低碳生活,要求從我做起,下列做法符合低碳生活理念的是(  )
A.外出就餐,經常使用一次性木筷
B.逢年過節(jié),燃放煙花爆竹增強氣氛
C.打掃衛(wèi)生,過期廢舊書籍焚燒處理
D.放學回家,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
【解答】解:A.經常使用一次性木筷會浪費資源、造成環(huán)境污染,故 A 不符合題意;
B.燃放煙花爆竹會增加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故 B 不符合題意;
C.焚燒處理過期廢舊書籍使空氣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故 C 不符合題意;
D.及時關閉教室用電設備,可以節(jié)能環(huán)保,故 D 符合題意。
故選:D。
8.小科為了驗證CO2密度比空氣大,采用如圖所示裝置進行實驗。集氣瓶中充滿CO2,大燒杯中放置著兩支高低不等的點燃的蠟燭,實驗時打開止水夾,移開玻璃片。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移開玻璃片的目的是縮短實驗時間
B.觀察到高的蠟燭先熄滅,低的蠟燭后熄滅
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CO2降低了蠟燭的著火點
D.導管插入到大燒杯底部比插在兩蠟燭之間要嚴謹
【解答】解:A
、如果不將玻璃片拿下,集氣瓶中的二氧化碳形不成壓強差,不會流下進入燒杯內,蠟燭不會熄滅,故A錯誤;
B、由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且不燃燒也不支持燃燒,將觀察到低的蠟燭先熄滅,故B錯誤;
C、蠟燭會熄滅,是因為二氧化碳覆蓋在蠟燭表面,隔絕了空氣,故C錯誤;
D、導管插到大燒杯底部避免了氣體一進入燒杯就與蠟燭接觸,因此比插在兩蠟燭之間要嚴謹,故D正確;
故選:D。
9.如圖實驗設計,能制取二氧化碳并可控制反應發(fā)生或停止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與硫酸反應生成微溶于水的硫酸鈣、二氧化碳和水,生成的硫酸鈣會附著在大理石的表面而阻止反應的進一步發(fā)生,不合題意;
B.大理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碳酸鈣和稀鹽酸反應生成氯化鈣、水和二氧化碳,該裝置中若在導管上加上止水夾,裝置內的壓強增大,大理石與稀鹽酸分離,反應停止;打開止水夾后,氣體排出,裝置內的壓強減少,稀鹽酸與大理石接觸,反應開始,符合題意;
C.該反應無法控制的反應的停止,不合題意;
D.該反應無法控制的反應的停止,不合題意。
故選:B。
10.用如圖所示裝置探究CO2能否與H2O反應。滴加鹽酸,待試管乙中液體變紅后,將其加熱至沸騰,紅色不褪去。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
A.甲中逸出的氣體只含CO2
B.乙中液體變紅,證明CO2能與水反應
C.加熱后紅色不褪去,說明碳酸受熱不分解
D.欲達到實驗目的,可將鹽酸改為稀硫酸
【解答】解:A、鹽酸具有揮發(fā)性,能揮發(fā)出氯化氫氣體,甲中逸出的氣體不是只含CO2,還含有氯化氫氣體,故選項說法錯誤。
B、氯化氫氣體能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乙中液體變紅,不能證明CO2能與水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C、加熱后紅色不褪去,不能說明碳酸受熱不分解,是因為氯化氫氣體溶于水生成的鹽酸使紫色石蕊溶液變紅色,故選項說法錯誤。
D、硫酸不具有揮發(fā)性,能與碳酸鈣粉末反應生成二氧化碳氣體,欲達到實驗目的,可將鹽酸改為稀硫酸,故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D。
11.下列對二氧化碳的認識正確的是(  )
A.組成﹣﹣含有碳和氧兩種單質
B.性質﹣﹣與一氧化碳類似,能與碳酸鹽反應
C.用途﹣﹣可用于滅火
D.制取﹣﹣實驗室中常用碳與氧氣通過化合反應獲得
【解答】解:A、二氧化碳是由碳元素和氧元素組成的,不含碳和氧兩種單質,故選項說法錯誤。
B、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學性質不相似,二氧化碳一般不能與碳酸鹽反應,故選項說法錯誤。
C、二氧化碳不能燃燒、不能支持燃燒、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于滅火,故選項說法正確。
D、實驗室中常用石灰石與稀鹽酸反應制取二氧化碳,故選項說法錯誤。
故選:C。
12.下列有關二氧化碳的實驗中,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物理性質的是(  )
A. B.
C. D.
【解答】解:A、二氧化碳使右面的蠟燭由下到上依次熄滅,證明了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且不助燃不可燃的化學性質,故A錯誤,
B、瓶子變癟,澄清石灰水變渾濁,驗證的是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B錯誤,
C、二氧化碳與水反應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變紅,驗證了二氧化碳的化學性質,故C錯誤,
D、二氧化碳傾倒后右端下沉,只能證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故D正確。
故選:D。
13.下列關于二氧化碳的用途,只應用其物理性質的是(  )
A.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B.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
C.制作碳酸飲料的原料 D.火災發(fā)生時作滅火劑
【解答】解:A、利用了二氧化碳在光照條件下能與水反應生成氧氣和有機物,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B、干冰在舞臺制霧時作制冷劑,是利用了干冰升華時吸熱的性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能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物理性質,故選項正確。
C、制作碳酸飲料的原料是利用了二氧化碳能與水反應生成碳酸的性質,需要通過化學變化才表現(xiàn)出來,是利用了其化學性質,故選項錯誤。
D、火災發(fā)生時作滅火劑使利用了二氧化碳的不能燃燒和支持燃燒的化學性質和密度比空氣大的物理性質,故選項錯誤。
故選:B。
二.填空題(共1小題)
14.為研究二氧化碳的性質,小博往盛有一定量清水的燒杯中滴入幾滴紫色石蕊試液(如圖甲),將其倒入裝滿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迅速用橡皮膜平鋪在集氣瓶口并用細繩綁緊后,充分振蕩。
(1)實驗室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應為圖丙中的 B 。(填序號)
(2)在甲圖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一段時間后,整杯清水變成紫色。這一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 不斷運動 。
(3)實驗乙中,小博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 橡皮膜凹進去 。
【解答】解:(1)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實驗室可以利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收集二氧化碳的裝置應為圖丙中的B。
(2)在甲圖中,滴入紫色石蕊試液一段時間后,整杯清水變成紫色。這一現(xiàn)象說明分子在不斷運動。
(3)實驗乙中,由于二氧化碳能溶于水,瓶內壓強減小,所以小博觀察到的現(xiàn)象有:橡皮膜凹進去。
故答案為:(1)B。
(2)在不斷運動。
(3)橡皮膜凹進去。
三.實驗探究題(共4小題)
15.請根據(jù)圖示回答下列問題:
(1)實驗室常用稀鹽酸和石灰石反應制CO2,也可用加熱碳酸氫鈉固體分解來制取CO2。若用分解碳酸氫鈉來制取,則應選用氣體發(fā)生裝置和收集裝置是 BC (選填“A”、“B”、“C”或“D”)。
(2)若用E收集CO2氣體,則氣體應從導管 a 端進入(選填“a”或“b”)。
【解答】解:(1)用加熱碳酸氫鈉固體分解來制取CO2,屬于固體加熱型,應該選用的發(fā)生裝置是B;二氧化碳密度比空氣大,能溶于水,應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所以應該選擇C裝置來收集二氧化碳。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若用E收集CO2氣體,則氣體應從導管a端進入,將空氣從短導管排出。
故答案為:
(1)BC;
(2)a。
16.如圖為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的家庭實驗裝置。
(1)將蛋殼裝入圖甲帶小孔的眼藥水瓶中,這樣操作的好處是 可以控制反應進行與停止 。
(2)圖甲裝置虛線框中應選用圖乙中的 A (選填字母)裝置來收集CO2氣體。
【解答】解:(1)帶小孔的眼藥水瓶,下部可以浸入和離開白醋,可以控制反應進行與停止。
(2)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的大,可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圖甲裝置虛線框中應選用圖乙中的A。
故答案為:
(1)可以控制反應進行與停止;
(2)A。
17.根據(jù)如圖回答有關問題:
(1)圖中A是小組同學組裝的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 能使反應隨時進行或停止 ;
(2)為了解裝置具有該優(yōu)點的原因,他們在裝置B中連接壓強傳感器(圖B),從而測定實驗中試管內氣體壓強變化的情況(圖C)。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②③ (填序號)。
①ab段試管中液面逐漸上升
②bc段石灰石與稀鹽酸脫離接觸
③c點的對應操作是打開彈簧夾
【解答】解:(1)圖A所示裝置可用作實驗室制二氧化碳氣體的發(fā)生裝置,該裝置的優(yōu)點是能使反應隨時進行或停止,原理:關閉開關時,試管中的氣體增多,壓強增大,把液體壓入長頸漏斗,固體和液體分離,反應停止,打開開關時,氣體導出,試管中的氣體減少,壓強減小,液體和固體混合,反應進行;故填:能使反應隨時進行或停止;
(2)①ab段壓強增大,試管中液面逐漸下降,該選項說法不正確;
②bc段壓強不變,石灰石與稀鹽酸完全脫離,該選項說法正確;
③cd段壓強減小,c點對應操作是打開彈簧夾,該選項說法正確。
故選:②③。
18.如圖是實驗室制取和收集氣體的常用裝置
(1)用石灰石和稀鹽酸來制取和收集二氧化碳氣體,應選用的實驗裝置是 BE (填字母)。
(2)在使用正確的方法收集到二氧化碳之后,小黃想測定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他設計裝置甲進行測定。濃NaOH溶液的作用是 CO2+2NaOH=Na2CO3+H2O 
(用化學方程式表示)。
(3)小顏同學提出,僅利用圖乙所示裝置,在不添加其他試劑的前提下,也能測得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為達到實驗目的,操作方法是 用冰水冷卻集氣瓶,打開K。 。
【解答】解:(1)用石灰石和稀鹽酸來制取二氧化碳屬于固液常溫型,選擇裝置B來制取,二氧化碳能溶于水,密度比空氣大,所以可用向上排空氣法來收集二氧化碳;故填:BE;
(2)氫氧化鈉能與二氧化碳反應生成碳酸鈉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2NaOH=Na2CO3+H2O;故填:CO2+2NaOH=Na2CO3+H2O;
(3)由于密封裝置內氣體的壓強隨溫度的降低而減小,為達到實驗目的,操作方法是用冰水冷卻集氣瓶,打開K,瓶內為溫度降低,壓強減小,氫氧化鈉溶液被吸入,吸收了二氧化碳,可以測定出集氣瓶中二氧化碳的體積分數(shù)。故填:用冰水冷卻集氣瓶,打開K。
四.解答題(共3小題)
19.今年實驗操作考查后,某興趣小組同學對實驗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實驗進行了拓展探究。小組同學按如表進行實驗,取等質量的石灰石加入足量稀鹽酸中(雜質不與酸反應),產生二氧化碳體積隨時間變化曲線如圖所示:
編號 藥品
A 塊狀石灰石、10% H2SO4溶液
B 塊狀石灰石、10% HCl溶液
C 粉末狀石灰石、10% HCl溶液
(1)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其對應的曲線是圖中的  乙 (選填“甲”、“乙”或“丙”)。
(2)有一組藥品由于反應速度過快一般不選用,它是  C (選填“A”、“B”或“C”)。
(3)按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將生成氣體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沒有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你認為原因是  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 。
【解答】解:(1)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應該是塊狀石灰石、10% HCl溶液,即反應速率適中,其對應的曲線是圖中的乙。
故填:乙。
(2)有一組藥品由于反應速度過快一般不選用,它是粉末狀石灰石、10% HCl溶液,是因為反應速率太快。
故填:C。
(3)按實驗操作考查中的選用的藥品,將生成氣體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沒有發(fā)現(xiàn)石灰水變渾濁,原因是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
故填:二氧化碳中含有氯化氫。
20.中國在第75屆聯(lián)合國大會上宣布,在2060年前中國二氧化碳排放實現(xiàn)碳中和,實現(xiàn)二氧化碳的“零排放”。碳中和是指在一定時間內排放的二氧化碳氣體總量等于吸收二氧化碳氣體總量。
(1)二氧化碳是綠色植物進行光合作用的原料,各國還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原因是 人類生產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 。
(2)在常壓、300℃條件下,CO2和H2在一種新型催化劑的作用下,反應生成CH4和H2O。寫出該反應的化學方程式 CO2+4H2CH4+2H2O 。
【解答】解:(1)人類生產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造成大氣中二氧化碳不斷增多,造成溫室效應,改變全球氣候,影響人類和其他生物的生存。所以各國還要控制二氧化碳的排放量;故答案為:人類生產和生活排放二氧化碳的速度和排放量大于植物的利用速度和吸收量;
(2)二氧化碳與氫氣在300℃和催化劑的條件下能反應生成甲烷和水,化學方程式為:CO2+4H2CH4+2H2O;故答案為:CO2+4H2CH4+2H2O。
21.某研究小組為了驗證二氧化碳的部分性質,進行如下實驗:
(1)利用圖一實驗驗證二氧化碳具有密度比空氣大、不能燃燒、 不支持燃燒 的性質.要讓蠟燭自下而上熄滅,選用圖一中的 乙 裝置更易成功.
(2)利用圖二裝置驗證二氧化碳能否與氫氧化鈉、氫氧化鈣反應.他們先關閉K1,打開K2,往導管中緩緩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容器中均無明顯現(xiàn)象;然后打開K1,關閉K2,繼續(xù)往導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現(xiàn)渾濁(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大約能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根據(jù)以上現(xiàn)象,可以推斷實驗中二氧化碳 AC .
A、一定與氫氧化鈣反應   B、可能與氫氧化鈣反應
C、一定與氫氧化鈉反應   D、可能與氫氧化鈉反應.
【解答】解:(1)圖一中觀察到下層蠟燭先熄滅,上層蠟燭后熄滅,說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氣大,它不能燃燒,也不能支持燃燒;為確保蠟燭自下而上熄滅,傾倒二氧化碳時應讓它沿著燒杯壁流下;
故答案為:不支持燃燒;乙;
(2)先關閉K1,打開K2,往導管中緩緩通入600毫升二氧化碳,丙、丁均無明顯現(xiàn)象,說明二氧化碳全部被氫氧化鈉溶液吸收,又由于通常情況下1體積水大約能吸收1體積二氧化碳,因此說明了二氧化碳和氫氧化鈉發(fā)生了反應;然后打開K1,關閉K2,繼續(xù)往導管中通入二氧化碳,觀察到丁容器中的出現(xiàn)渾濁,說明二氧化碳與氫氧化鈣發(fā)生了化學反應;
故選AC.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 <menuitem id="wfhyu"><abbr id="wfhyu"></abbr></menuitem>

    <bdo id="wfhyu"></bdo>
  • <bdo id="wfhyu"></bdo>
    主站蜘蛛池模板: 通化县| 环江| 扎兰屯市| 福泉市| 洞口县| 克什克腾旗| 鲁甸县| 马鞍山市| 鄂托克旗| 类乌齐县| 宝鸡市| 威海市| 淮安市| 英德市| 尉犁县| 花垣县| 兰西县| 云南省| 行唐县| 仁化县| 江华| 民丰县| 黑河市| 西畴县| 阳春市| 淮北市| 开鲁县| 泾阳县| 菏泽市| 台北市| 襄樊市| 高碑店市| 万州区| 栾城县| 时尚| 华容县| 从化市| 保康县| 韶关市| 邓州市| 庄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