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8.1.2免疫與計劃免疫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3.熟悉歸納對比的方法在學習中的應用。【過程與方法】聯系生活,運用觀察、推理、歸納的方法分析實例。【情感態度價值觀】合作交流與探索,增強自我保護意識,關愛他人。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教學難點】1.說出人體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2.區別特異性免疫和非特異性免疫。3.區別抗原、抗體的概念。課前準備課件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1.展示以下圖片和數據(1)一個噴嚏含有細菌的數量。(2)超市手推車扶手上的細菌的數量。(3)清潔工的圖片。學生觀察圖片,體會到細菌無處不在,免疫系統在保證人體健康方面功不可沒,初步認識到免疫系統對健康的重要性。2.過渡:在我們生活的環境中,有大量的病原體,可是有的人容易生病,有的人卻不容易生病,這是為什么呢?答:這與人體的免疫有關。講授新課一、人體的三道防線(一)第一道防線:皮膚和黏膜1.展示“小明患上乙型流行性感冒,一個星期后痊愈”的漫畫。我們一起來了解小明的免疫系統是如何工作的。2.講述:有一群“不懷好意”的病原微生物正在空氣中飄蕩,尋找合適的地方棲身。它能否一舉成功呢?它會遇到什么困難?我們身體的“免疫大軍”又如何與它戰斗?3.展示病原微生物落在小明皮膚上的圖片及教材第80頁圖8-5(皮膚的保護作用)。觀察發現病原微生物不能直接透過皮膚進入身體,從而得出皮膚能夠機械性的阻擋病原微生物的入侵。4.展示教材“資料分析”中資料1 “鏈球菌的實驗”,提問:根據實驗結果,皮膚還具有什么作用?皮膚除了機械阻擋的功能外,皮膚的分泌物還有殺菌的作用。5.提問:病原微生物哪肯“罷休”,它們找到了鼻孔,試圖“穿孔而入”,它們能“隨心所欲”嗎?展示鼻毛、呼吸道纖毛和黏液的圖片。接著展示教材圖8-6,提問:呼吸道粘膜上纖毛有什么作用?思考:呼吸道上的黏液可以粘住病原微生物,纖毛不斷擺動,可清除病原微生物。6.提問,另一群病原微生物找到了進入身體的另一個入口——口腔。它們能輕易成功嗎?展示圖片:胃、胃黏膜、胃液的成分。學生思考并復習關于消化系統的知識。7.引導學生歸納第一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二)第二道防線:體液中的殺菌物質和吞噬細胞1.提問:一群“幸運”的病原微生物穿過了第一道防線,抵達小明肺部的毛細血管。它們又會遇上什么麻煩呢?同時展示漫畫。2.展示血液的圖片,請學生回憶白細胞的作用。3.展示動畫:溶菌酶消滅細菌。學生觀察動畫,并明確溶菌酶的概念和作用。4.舉例:唾液、乳液、淚液中都含有溶菌酶。5.展示教材圖8-7和圖8-8,引導學生總結第二道防線的組成和作用。(三)第三道防線:免疫器官和免疫細胞1.過渡:病原微生物在穿越第二道防線的時候“傷亡慘重”,可是它們中的一支“精銳部隊”——流感病毒,卻逃過了兩道防線,到達小明的咽喉部細胞并攻擊細胞。免疫系統這時是否束手無策了?學生通過思考得出結論:免疫系統還有其他辦法。2.提示:當麻疹流行時,以前出過麻疹的人會安然無恙。這是什么原因?學生聯想到抗體。嘗試根據生活經驗回答。3.提問:我們的“免疫大軍”又要行動了。請閱讀教材回答下列問題。(1)誰負責制造抗體?(2)抗體的本質是什么?(3)淋巴細胞在什么情況下開始制造抗體?學生閱讀教材并找到答案:抗體由淋巴細胞制造;抗體的本質是蛋白質;淋巴細胞在收到病原體刺激時會產生抗體。4.小結:抗體的概念,同時引出抗原的概念,并展示抗原與抗體結合的示意圖,進一步梳理抗原抗體的概念。5.播放“抗原刺激淋巴細胞產生抗體,抗體與抗原結合清除抗原”的視頻。引導學生嘗試解釋小明是如何痊愈的。學生觀看視頻。并應用所學知識嘗試解釋痊愈的過程。6.引導學生閱讀教材,學習免疫器官,并讓學生嘗試歸納總結第三道防線的組成和功能。二、兩種免疫(一)非特異性免疫1.呈現下列資料(1)嬰兒的皮膚對外界病原體也有阻擋作用。(2)嬰兒的唾液中有殺菌物。(3)嬰兒的血液中有吞噬細胞。(4)溶菌酶和吞噬細胞對多種病原微生物有效。學生閱讀分析資料,得出非特異性免疫是一出生就有的,針對多種病原體起作用。2.引導學生歸納非特異性免疫的特點以及獲得的時間。(二)特異性免疫1.提問:小明有乙型流感的抗體,是否再也不會患上流感了?2.講解:流感病毒有很多種,如甲型流感病毒。病毒不同,相應的抗體也不一樣。出示照片:天花病毒無法與麻疹抗體結合,這說明抗體與抗原的結合具有什么特點?3.引出特異性免疫,并強調其特點。特點:第三道防線是一出生就有的還是后天逐漸建立起來的?三、計劃免疫1.過渡:為了增強對某種疾病的免疫力,大家都曾接種過疫苗。2.組織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和回答以下問題。(1)什么是疫苗?(2)由接種疫苗獲得的免疫屬于哪種免疫?(3)什么是計劃免疫?(4)小時候你都接種過哪種疫苗?3.引導學生展示自己的疫苗接種證,交流彼此接種過的疫苗。四、艾滋病1.引導學生閱讀教材,思考和回答以下問題。(1)艾滋病是由什么引起的?(2)艾滋病病毒攻擊人體的什么系統?(3)艾滋病的主要傳播途徑是什么?2.根據學生的回答做出補充,并強調日常的擁抱、握手等接觸并不傳染艾滋病。3.那怎樣預防艾滋病呢?4.肯定學生的回答,并展示紅絲帶中心提倡的防艾措施。提問:如何看待艾滋病病人呢?課堂小結引導學生總結。板書設計第一節 免疫和計劃免疫一、人體的三道防線、兩種免疫二、艾滋病傳播途徑:性傳播、血液傳播、母嬰傳播三、計劃免疫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