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2.2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描述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2.描述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3.說出基因經生殖細胞在親子代間的傳遞。【過程與方法】1.嘗試進行觀察和分析圖片資料、錄像資料,理解性狀的遺傳是基因在親子代間傳遞的結果。2.運用問題轉化的方法,推導出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情感態度價值觀】通過學習科學家發現生殖細胞中染色體減半的事實以及果蠅實驗,體驗科學家們嚴謹求實、善于思考的科學精神和科學態度。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描述基因、DNA、染色體之間的關系。2.說出染色體、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教學難點】說出染色體、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規律。課前準備課件、錄像(基因、DNA和染色體的關系;受精過程)、人的正常染色體圖、異常染色體圖片資料、果蠅有性生殖過程中染色體變化圖等。教學過程復習導入(提出問題,學生回答)1.性狀是由什么決定的?答:基因。2.生物遺傳下來的是什么? 答:基因。過渡語:由此看出基因的重要性,那么基因是什么 在哪里?是怎么樣進行遺傳的呢?出示課題《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講授新課出示學習目標,激發學生探究新知的興趣,學生齊讀學習目標,明確本節課任務。一、 細胞、細胞核、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幻燈片展示染色體和DNA片段的圖片,簡略概括染色體、DNA和基因之間的關系。討論交流,得出結論:細胞核中有染色體,染色體由DNA和蛋白質組成,基因是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板書:染色體、DNA、基因之間的關系二、介紹人類的染色體,從中得出染色體與基因的關系1.觀察幻燈片,思考下面的問題:(1)人類有多少對染色體?(2)染色體在排列上有什么特點?學生就以上問題發表自己的見解,老師予以點撥:(1)人類有23對染色體。(2)在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2.看圖片,交待什么是染色體?有何特點?(1)染色體是在細胞分裂時能被堿性染料染成深色的物質。(2)一條染色體包含一條DNA分子鏈,每條DNA分子均由相當多的基因組成。3.歸納:生物的體細胞中染色體成對存在,基因也成對存在,且分別位于成對染色體的同一位置上,基因是染色體上有遺傳效應(能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三、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投影提示:我們知道,大多數生命是從一個受精卵開始的。精子+卵細胞=受精卵。在有性生殖過程中,精子和卵細胞就是基因在親子間傳遞的“橋梁”。四、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1.幻燈片演示生殖過程中染色體的變化,指導并完成填圖。2.閱讀課本p31倒數第一段,思考問題:馬蛔蟲的體細胞、生殖細胞和受精卵中染色體數目變化有何規律?學生討論,教師指導歸納,得出結論:(1)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那么,受精卵中的染色體則一條來自父方,一條來自母方。(2)生殖細胞中的染色體數目是體細胞染色體數目的一半。課堂小結1.基因、DNA與染色體的關系(1)基因是染色體上有遺傳效應的DNA片段。(2)DNA是遺傳物質,和蛋白質共同構成染色體。(3)染色體位于細胞核中,是DNA的載體。2.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1)基因通過卵細胞和精子在親子代間傳遞。(2)在形成精子或卵細胞的細胞分裂過程中,染色體都要減少一半,而且不是任意的一半,是每對染色體中各有一條進入精子或卵細胞。(3)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可簡單表示為:親代(2n)生殖細胞(n) 子代(2n)板書設計第二節 基因在親子代間的傳遞一、基因、DNA與染色體的關系基因是染色體上具有控制生物性狀的DNA片段。二、基因經精子或卵細胞的傳遞染色體數目變化規律:親代(2n)生殖細胞(n) 子代(2n)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