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2生命進化的歷程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列舉生物進化的證據。2.概括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形成生物進化的觀點。【過程與方法】1.嘗試運用比較和評價證據與假說等科學方法,對化石進行觀察、比較和分析,培養學生觀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等能力。2.嘗試根據各種動植物的主要特征,排列出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進一步加強科學方法的培養。【情感態度價值觀】1.形成與其他生物和諧相處的理念和保護生物圈的意識。2.關注我國出土化石的相關事例及其研究,培養愛祖國、愛家鄉的情感。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教學難點】生物進化的主要歷程。課前準備課件、沒有填寫名稱的進化樹,寫有各種動植物名稱的圖片、化石標本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課件展示]各種動植物的圖片。導入:與生命起源一樣,生物進化也經過了漫長的歷程?,F在地球上多種多樣的動植物類群是經過漫長的時間逐漸形成的。那么,這個形成過程到底是怎樣的呢?學生思考、推測分析。講授新課一、學習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沒有人能親歷生物進化的幾十億年歷史。那么,科學家是怎樣研究生物進化歷程的呢?1.研究生物進化的直接證據是什么?2.化石是什么?觀看視頻。3.分析教材P57資料分析1。講:研究生物進化的最直接證據是化石?;巧锏倪z體、遺物或生活痕跡,由于某種原因被埋藏在地層中,經過若干萬年的復雜變化形成的。講解:請你觀察實物化石,觀看化石圖片。科學家通過對化石的研究發現,魚類的化石在比較古老的地層中就出現了,兩棲類、爬行類和哺乳類則依次在更為晚近的地層中才出現。學生觀察實物和圖片,得出結論:地質年代越晚近,越能找到高等生物的化石。說明生物是逐漸進化的。[課件展示]我國出土的鄭氏始孔子鳥化石圖片。講解:這也是一種化石,是我國出土的鄭氏始孔子鳥。請你結合想一想,議一議,比較它的形態結構特點與現代的爬行類和鳥類有什么異同?提問:通過比較,你認為它可能是由哪一類動物進化來的?學生觀察、比較,說出異同點。推測:鄭氏始孔子鳥可能是爬行動物進化來的,是現代鳥類的祖先。資料分析二:一些生物的細胞色素c的氨基酸比較。講解:細胞色素c是一種具有104~112個氨基酸的多肽分子。提問:從這個表中,你能判斷出誰與人的親緣關系最近?誰與人的親緣關系最遠嗎?學生回答:人與黑猩猩親緣關系最近,與酵母菌親緣關系最遠。講解:在研究生物進化的過程中,經常用到比較的方法。資料1中采用了比較不同地層中的化石的方法;“想一想,議一議”采用了比較不同種生物形態結構特征的方法;資料2采用了比較組成生物體的一些重要物質的差異性的方法。[課件展示]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圖。請同學們自學教材《科學方法》,對馬的前肢、鷹的翅膀和蝙蝠的前肢骨骼圖進行比較。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提問:通過上面的比較,你能對生物進化的歷程作出怎樣的推測?學生四人一小組,討論,得出結論。學生推測:生物是不斷進化的,而且生物之間存在一定的親緣關系。[小游戲]動植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拼圖游戲。1.每組發一份事先打印好的只有樹干的進化樹彩圖,以及寫有名稱的各動植物類群的代表動物的圖片。2.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將圖片放到進化樹的合適位置,看哪組又快又好。3.老師裁判,并請速度最快的小組到前面通過展示臺展示拼好的進化樹。4.根據進化樹,討論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1)從結構上看;(2)從生活環境看;(3)從進化水平看。結論:生物進化的總體趨勢: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三、評價證據與假說播放視頻《侏羅紀公園》片段。講解:有關恐龍滅絕的原因,科學家提了很多種假說。請閱讀教材“技能訓練”中的內容。學生閱讀技能訓練,評價哪些證據支持那些假說,哪個證據對假說的支持力度大。課堂小結總結提問:1.生物進化的規律是什么?2.為什么說哺乳類比魚類更高等?3.現實中,還有很多簡單、低等的生物并沒有在進化過程中滅絕,分布還很廣泛,為什么?4.有人說進化樹不夠全面,你同意這個觀點嗎?你能舉出進化樹上沒有的一種生物類群嗎?學生回答:1.生物進化的規律是從簡單到復雜,從水生到陸生,從低等到高等。2.哺乳類比魚類結構復雜,更適應變化的環境。3.因為它們能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4.同意,比如細菌、真菌和病毒等。講解:關于生物進化的歷程,目前還有很多問題沒有弄清楚?;矫娴淖C據也不是很全面。不過,隨著新的研究手段的應用和新證據的發現,人們對生物進化過程的認識將越來越接近歷史原貌。我國也發現了許多關于生物進化的新證據,可見人們對生物進化的認識還將不斷地豐富和深入。板書設計第二節 生物進化的歷程一、研究生物進化的方法——比較法二、生物進化的大致歷程歷程:進化樹總體趨勢: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等到高等、由水生到陸生。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