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共43張PPT)2022中考生物 三輪復習 教材回歸考點精講精練1.2 了解生物圈2022中考生物 三輪復習 教材回歸【例1】(2021鄂州模擬)雷鳥羽毛在冬天呈白色,夏天呈灰褐色,這是生物與環境相適應的一種現象,下列現象中不屬于生物對環境的適應的一項是( )A.蚯蚓在土壤中活動使土壤疏松B.變色龍的體色隨環境顏色而變化C.仙人掌的葉退化成針形D.有些樹木秋天落葉;有些樹木四季常青【解析】蚯蚓能疏松土壤,有利于植物根的生長,體現了生物對環境的影響;變色龍的體色隨環境顏色而變化,避免敵害發現,屬于保護色,是生物對環境的一種適應;仙人掌的葉片退化成刺,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水分的散失,適應干旱缺水的沙漠環境;冬季溫度較低,降水較少,有些樹木秋天落葉,可以降低蒸騰作用,減少因進行蒸騰作用的熱量散失和水分散失,因此樹木秋天落葉是植物對冬季寒冷干燥環境的一種適應。A【例2】(2021孝感質檢7)某小組在課外活動中觀察記錄了如圖所示的一個生態系統食物網。據圖分析,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圖中的5種動植物共同組成了一個生態系統B.這個食物網中的每個箭頭都表示1條食物鏈C.鷹和蛇之間既有捕食關系,又有競爭關系D.因為鷹沒有天敵,營養級別最高,所以數量最多C【解析】圖中只有部分生物成分,還缺少非生物成分和分解者,因此該圖不可以代表一個生態系統,A錯誤;食物鏈反映的是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吃與被吃的關系,食物鏈的起始是生產者,結束是該食物鏈的最高級消費者,故這個食物網中的每個箭頭都表示生物的捕食關系,B錯誤;由該食物網簡圖可知:鷹和蛇之間除捕食關系外,它們還都捕食鼠,所以還是競爭關系,C正確;能量沿著食物鏈流動逐級遞減,因此在食物鏈中營養級越低,相對數量越多,營養級越高,相對數量越少,所以,鷹的營養級別最高,數量最少,D錯誤。【例3】(2021宜昌模擬)“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你認為造成這一現象的主要非生物因素是( )A.光 B.水 C.溫度 D.濕度【解析】“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表明環境影響生物的生長、開花等,海拔每升高1千米氣溫下降6 ℃左右,因此山上的溫度比山下低,山上的桃花比山下的開得晚。才有了“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的自然現象,造成這一差異的環境因素是溫度。C1.(2021黃岡模擬)你喜愛生物嗎?地球因為生物的存在而美麗,下列與生物有關的說法中,錯誤的是( )A.生物生存的基本條件是水、營養物質、適宜的溫度B.夏天大樹下比較涼快說明了生物能影響環境C.“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不屬于生命現象D.生物賴以生存的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2.(2021孝感模擬)生物生活在一定的環境中,下列生物與環境的說法錯誤的是( )A.稻田中的雜草和水稻之間存在競爭關系B.生活在寒冷海域中的海豹皮下脂肪很厚,這是對環境的適應C.駱駝刺根系發達,這是它對缺水環境的適應D.闊葉林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這是陽光對植物分布的影響CD3.下列詩句中,描寫了生物之間存在捕食關系的是( )A.天蒼蒼,野茫茫,風吹草低見牛羊B.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C.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D.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A【例4】(2021黃岡模擬)龍感湖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亞洲最重要的候鳥越冬地,國家一、二級保護動物重要中轉站和冬棲地。如圖是該自然保護區部分食物網圖,下列說法錯誤的是( )A.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最短的一條是:草→鼠→蛇B.青蛙的體色與環境一致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C.圖中生物構成了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D.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和蛇,則會影響該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C【解析】食物鏈是生態系統中生產者與消費者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一種聯系。圖中共有3條食物鏈,分別是:草→鼠→蛇,草→食草昆蟲→蜘蛛→青蛙→蛇,草→食草昆蟲→青蛙→蛇;青蛙的體色與環境顏色相近這樣利于青蛙捕食和避敵,體現了生物適應環境,B正確;生態系統是由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組成的,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消費者和分解者,圖中的生物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還缺少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錯誤;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如果大量捕捉青蛙和蛇,導致食草昆蟲大量繁殖,會影響該生態系統的平衡狀態,D正確。【例5】我國南方某些地區建立的“桑葚魚塘”模式,是現代農業的典型,該模式獲得了魚、蠶、桑、氣的全面豐收。請根據圖回答:(1)在該生態系統中,桑與蠶是____關系。(2)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_______。(3)該生態系統的類型屬于農田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____。(4)能量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化學能的形式進行傳遞,碳在生物體與無機環境之間以_________的形式參與循環。(5)該生態系統中,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了有機物中的____。捕食太陽能較差二氧化碳能量【解析】(1)由圖可知,該生態系統的非生物部分包括陽光、空氣和水等,為生物的生命活動提供物質和能量;生物部分包括生產者——桑樹(將無機物轉化成有機物,將光能轉化成化學能),消費者——蠶、魚,分解者——腐生細菌、真菌(將有機物分解成無機物);桑與蠶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叫做食物鏈,蠶與桑是捕食關系。(2)生態系統中,綠色植物能夠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有機物中儲存著來自陽光的能量,植物制造的有機物,不僅養活了植物自身,還為動物的生存提供食物,因此,魚進行生命活動所需的能量歸根結底來自光能(太陽能)。(3)一般來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種類越多,營養結構越復雜,自我調節能力就越大,反之,調節能力就小。該生態系統的類型屬于人工生態系統,與森林生態系統相比較該生態系統的穩定性較差。(4)能量在各種生物之間以化學能的形式進行傳遞,碳在生物體與無機環境之間以二氧化碳的形式參與循環。(5)該生態系統中,物質經多次重復利用,盡可能充分地利用了有機物中的能量。【例6】(2021黃石期末)下列有關生物圈的范圍及其定義的敘述中,正確的是( )A.地球上所有生物能夠生活的地方B.大氣圈、水圈和巖石圈的全部C.地球上所有生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D.地球上所有動植物和它們的生活環境C【解析】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指地球上所有生物以及它們生活的環境,A錯誤;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來劃分,生物圈向上可到達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深處,厚度為20千米左右的圈層,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和巖石圈的表面,B錯誤;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與其生存的環境形成的一個統一整體,C正確,D錯誤。1.假設在一個由森林、草原、鹿、狼組成的相對封閉的生態系統中,把狼殺絕,則鹿的個體數量將會( )A.迅速上升 B.緩慢上升C.保持穩定 D.先上升后下降2.草原上放羊的牲畜太多,就會嚴重破壞草場植被,造成土地沙化,草場就很難恢復原樣了,這一事實說明 ( )A.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無限的B.生態系統的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C.生態系統中,生物的數量只能一成不變,否則生態系統就會遭到破壞D.草原上放養的牲畜越少越好DB3.(2021隨州質檢4)有人發起“多吃素食、少吃肉食”的運動,以支援糧食短缺地區的災民。運用生態學知識對此的合理解釋是( )A.多吃肉食會增加心血管病的發病率B.節省的肉食可以幫助災民提高營養水平C.多吃肉食比多吃素食消耗的糧食總量更多D.直接以低營養級的生物為食將消耗生態系統更多的能量C1.探究非生物因素對某種生物的影響1.實驗過程注意:(1)不能選取個頭特別大、跑得特別快的鼠婦;(2)至少取10只鼠婦,實驗對象不能過少;(3)多組重復實驗,取平均值。避免偶然性,防止結果出現誤差。2.對照實驗在探究的過程中,我們一般要設計對照實驗。(1)對照實驗是指在探究某種條件對探究對象的影響時,所進行的除了這種條件不同以外,其他條件都相同的實驗。我們要探究的這個條件就叫做這個實驗的變量。(2)設計原則:設計對照實驗時,一定要遵循單一變量原則,即有且只有一個變量,其他條件都相同。當出現兩個或兩個以上的條件不同時,我們可能無法得出正確的結論,這樣的實驗也不能稱為對照實驗。【例】我校某生物興趣小組的同學探究了“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設計了以下實驗方案,將20只黃粉蟲幼蟲放入紙盒中央,每分鐘統計一次陰暗處和明亮處的黃粉蟲數目,統計10次,并得到以下的數據,試分析回答。時間 1 2 3 4 5 6 7 8 9 10陰暗 13 12 15 17 16 17 18 19 18 19明亮 7 8 5 3 4 3 2 1 2 1(1)根據問題你作出的假設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該探究活動的實驗變量是:____。(3)用20只黃粉蟲而不是1只做實驗,其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若全班有10個小組開展探究,應取10組數據的__________作為得出結論的依據。(5)實驗結束后,用過的黃粉蟲幼蟲怎樣處理?_____________。(6)如果探究濕度對黃粉蟲幼蟲生活的影響,需要給黃粉蟲提供____和____兩種環境,以形成對照實驗。光照對黃粉蟲幼蟲生活有影響光照避免偶然性,減少誤差平均值放回大自然干燥濕潤(7)某組同學發現實驗現象:陰暗處的黃粉蟲并沒有比明亮處的多得多,請你推測可能的原因:明亮和陰暗兩種環境的對比不夠強烈;環境噪聲比較大;黃粉蟲還沒適應環境就開始記錄;桌子震動比較大等;明亮處有食物。1.(2021資陽)許多成語或詩句中蘊含著一定的生物學道理。以下成語或詩句中的現象與影響因素對應不合理的是( )選項 成語或詩句 影響因素A 千里之堤,潰于蟻穴 生物B 人間四月芳菲盡,山寺桃花始盛開 溫度C 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土壤D 春色滿園關不住,一枝紅杏出墻來 光照C2.(2021聊城)當氣溫驟降時,有些同學因未及時添加衣物,得了感冒,但有些同學雖然也未添加衣物卻并沒有感冒。對這兩種現象,下列說法正確的是( )A.前者說明生物影響環境,后者說明環境影響生物B.前者說明環境影響生物,后者說明生物影響環境C.前者說明環境影響生物,后者說明生物適應環境D.兩種現象都說明生物適應環境C3.(2021新疆)樹林里的溫度明顯比周圍環境低,其原因是( )A.環境能影響生物 B.生物能影響環境C.大氣影響植物生存 D.植物釋放出許多氧氣4.(2021南充)袁隆平院士培育出的優質高產水稻為世界糧食問題做出了巨大的貢獻。水稻能在多水環境中生存是因為它體內具有發達的“氣腔”,能運輸更多的氧氣,而大部分曾經與它生活在一起的雜草因體內不具有這種結構,后來就從這個環境中消失了。這體現了水稻和雜草的關系是( )A.合作 B.競爭C.寄生 D.共生BB5.(2021泰安)沙漠中有的灌木常寄生在被稱為貓爪藤的植物上,寄生灌木對貓爪藤的影響程度分為輕度、中度、重度。當干旱不嚴重時,三種影響程度的貓爪藤果實數相同。如圖是干旱較嚴重時,寄生灌木對貓爪藤的影響程度和貓爪藤果實數的關系圖。有關敘述錯誤的是( )A.寄生灌木與貓爪藤屬于生態系統中生物因素之間的關系B.寄生灌木對貓爪藤果實數的影響,與非生物因素中水的變化相關C.干旱不嚴重時,被寄生灌木輕度影響的貓爪藤果實數最多D.干旱較嚴重時,被寄生灌木重度影響的貓爪藤果實數最少C6.(2021宜昌)有關稻田養魚生態系統的說法:①要構成一個完整的生態系統,除水稻、魚類外,補充陽光、空氣、水等非生物部分即可②其中一條食物鏈是:浮游植物→小魚→大魚③若該生態系統被難以分解的農藥污染,則大魚體內積累的農藥最多④因為在稻田中增加了魚類所以該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提高到與熱帶雨林相同,其中正確的是( )A.②③ B.③④C.①②③ D.①②④A7.(2021南寧)如圖是某生態系統部分食物網示意圖。下列關于該食物網的描述,正確的是( )A.食物網中共有3條食物鏈B.蛇和貓頭鷹只存在捕食關系C.食物網中每一條食物鏈的起始環節都是草D.食物鏈和食物網只反映生物之間的食物關系8.(2021眉山)生長、生活于某森林生態系統中的人參、蘑菇、食蟲鳥分別屬于( )A.生產者、消費者、分解者B.消費者、生產者、分解者C.消費者、分解者、生產者D.生產者、分解者、消費者CD9.(2021潛江、天門調考)有一條食物鏈,甲→乙→丙→丁,如果丙全部被捕殺,其他三種生物數量變化如圖,則曲線a、b、c分別表示( )A.丁、甲、乙B.丁、乙、甲C.甲、乙、丁D.乙、甲、丁A10.(2021隨州模擬)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間由于捕食關系形成鏈狀的食物鏈,食物鏈又彼此交錯連接構成食物網,食物鏈和食物網是生態系統物質循環和能量流動的渠道。如圖表示某生態系統的食物網,相關敘述錯誤的是( )A.該食物網包含4條食物鏈B.除了圖中所示,生態系統的成分中還缺分解者和非生物部分C.太陽是圖中各生物生命活動所需能量的最終來源D.人們向環境中排放的有毒物質在食物網中的狼體內積累最多D11.(2021潛江、天門調考)生態系統中,能量流動伴隨著物質循環而進行,下列關于生態系統能量流動的特點,正確的是( )A.單方向的,逐級減少的 B.單方向的,逐級增加的C.可循環的,逐級減少的 D.可循環的,逐級增加的12.(2021武威)某一生態系統存在著“草→蝗蟲→雀鳥→鷹”這條食物鏈,如果有毒物質進入該生態系統,一段時間后體內有毒物質積累最多的生物是( )A.草 B.蝗蟲 C.雀鳥 D.鷹AD13.(2021南寧)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下列做法能增強生態系統調節能力的是( )A.大量引進外來物種B.增加生物的種類和數量C.減少細菌和真菌的數量D.保持動物和植物數量相等14.(2021江西)堅持綠色發展,建設美麗中國。下列措施不可取的是( )A.生活垃圾分類,科學回收處理B.提高環保意識,倡導低碳出行C.大力植樹造林,防止水土流失D.多用農藥化肥,提高糧食產量BD15.(2021樂山)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有著多種多樣的生態系統,其中有“地球之腎”美稱的生態系統是( )A.森林生態系統 B.農田生態系統C.淡水生態系統 D.濕地生態系統D二、非選擇題16.(2021陜西)科研工作者在一片有大熊貓活動的野生箭竹林進行研究。為了解大熊貓的食物來源,分析了林中幾種動物的糞便殘留物,情況如表:動物種類 灰林鸮(一種貓頭鷹) 竹鼠 大熊貓動物糞便中殘留物 竹鼠頭骨 竹纖維 竹纖維、竹鼠頭骨(1)從生態系統的組成分析,箭竹是__________。(2)大熊貓的食物包括箭竹和____。(3)上述竹林生態系統共有____條食物鏈。請寫出其中任意一條食物鏈_______________。(4)某年此地箭竹大面積開花死亡,其他植物取而代之,大熊貓因缺乏食物陷入困境。這說明生態系統的___________能力是有限的。生產者竹鼠三箭竹→大熊貓自我調節17.(2021陽泉)山西省右玉縣地處晉西北,西鄰毛烏素沙地。歷任縣委書記前赴后繼,帶領全縣干部群眾堅持不懈植樹造林,歷經60余年,讓風沙肆虐的不毛之地變成了滿眼蒼翠的“塞上綠洲”。如今除了一望無際的由“小老楊”、樟子松等構成的生態林外,還有漫山遍野的沙棘林。右玉人大力發展林下苗圃和林下養雞、養鴨等林下經濟,還建成了許多生態牧場。一群群牛、羊在草場上悠然地吃著青草,它們的糞便又成為樹木、牧草和農作物的有機肥料。優質的羊肉、沙棘汁、大豆、玉米等農副產品正在使右玉從“綠起來”變得“富起來”,真正使“綠水青山”變成了“金山銀山”。塞上綠洲請根據以上資料,結合所學知識回答問題([ ]內填圖中的①、②或A、B、C):(1)資料所顯示的右玉的生態系統類型主要是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2)牧草、沙棘、玉米、“小老楊”等綠色植物在生態系統中所屬成分是_______。即圖中的[____]。它們通過[____]光合作用把二氧化碳和水轉化成有機物,并將光能轉換成________儲存起來;牛、羊等動物屬于生態系統中的_________,即圖中的[____];動物糞便可作為有機肥供植物利用,是因為如圖所示[____]_________的分解作用。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生產者B②化學能消費者AC分解者(3)試根據以上資料寫出一條包含人的食物鏈:________________。(4)請你說說大力植樹造林的意義(答出兩點即可)。凈化空氣,涵養水源,防止水土流失等。牧草→羊→人https://www.21cnjy.com/help/help_extract.php中小學教育資源及組卷應用平臺1.2 了解生物圈生物與環境的關系1.環境對生物的影響(1)生態因素:環境中影響生物的生活和分布的因素。(2)生態因素的分類:非生物因素(光、空氣、水、溫度等)和生物因素。2.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實例光照 通過探究可以發現,光照會影響鼠婦、黃粉蟲等的分布空氣 真空中沒有生物,這說明空氣對生物分布有影響水 沙漠上到處都是不毛之地,只有靠近水源的地方出現綠洲,這說明水對植物分布有影響溫度 闊葉林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針葉林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地方,這說明溫度對植物分布有影響3.生物與生物之間的密切關系(1)生物因素:影響某種生物生活的其他生物。(2)分類(3)關系4.生物對環境的適應和影響生物與環境之間的關系 示例生物適應環境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闊葉林分布在海拔較低的地方,針葉林分布在海拔較高的地方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 草盛豆苗稀;螳螂捕蟬生物影響和改變環境,生物影響環境,蚯蚓在土壤中活動,可以使土壤疏松;千里之堤,潰于蟻穴;大樹底下好乘涼;種植植物防風固沙生物適應環境,荒漠中的駱駝刺根系非常發達;魚適于游泳,身體呈梭形;北極熊皮下有很厚的脂肪,用來保溫 eq \o(\s\up7(),\s\do5(溫馨提示))生物與環境關系的判斷技巧1.判斷生物影響環境還是環境影響生物,我們可以將題干用“因為……所以……”來造句,就可以準確判定是誰影響了誰。2.因為環境因素的影響,使得生物產生了變化——環境影響生物;因為生物的某些活動,使得周圍環境發生了變化——生物影響環境;生物在形態結構、生理特征或生活方式上與生存環境相適應的現象——生物適應環境。生物與環境組成生態系統1.生態系統的概念在一定的空間范圍內,生物與環境所形成的統一的整體。eq \o(\s\up7(),\s\do5(方法技巧))生態系統的判斷方法1.生態系統必須同時具備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如一片森林、一塊農田、一個湖泊等,而諸如池塘里的所有魚、一片森林里所有的樹、一片草原上的空氣等都只是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不能稱之為生態系統。2.判斷是否為生態系統,先看是否同時具有生物部分和非生物部分;再看生物部分是否完整,應至少具備生產者和分解者。2.生態系統的組成生態系統的組成非生物部分生物部分,陽光、空氣、水分、土壤、濕度、溫度等生產者,主要是植物,通過光合作用制造有機物,特例如硫細菌、硝化細菌消費者,主要是動物,還有寄生的微生物分解者,主要是腐生的細菌和真菌,特例如蚯蚓、糞金龜子備注:自養生物——生產者;異養生物——生產者之外的生物3.食物鏈與食物網(1)食物鏈:在生態系統中,不同生物之間由于吃與被吃的關系而形成的鏈狀結構,稱為食物鏈。eq \o(\s\up7(),\s\do5(溫馨提示))食物鏈的書寫(1) 書寫原則:①是一條由被捕食者、捕食者和箭頭組成的鏈狀結構。②起點是生產者,后面全是消費者,終點是最高級消費者(不含分解者)。③箭頭是單向的,由被捕食者指向捕食者,由生產者指向消費者。④一般從左往右書寫,箭頭方向指向右邊(生產者在最左邊)。⑤表示方法:生產者→初級消費者→次級消費者→三級消費者→……→最高級消費者。如:草→鼠→蛇→鷹。(2)食物鏈中生物數量的變化(以甲→乙→丙為例)①短時間內:如果乙的數量減少,則甲的數量增加,丙的數量減少;如果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減少,丙的數量增加。②長時間內:如果乙的數量減少,則甲的數量先增加后減少,丙的數量先減少再增加;如果乙的數量增加,則甲的數量先減少后增加,丙的數量先增加再減少,最終各種生物數量保持相對穩定。(2)食物網:在一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很多條食物鏈彼此交錯連接,形成食物網。4.生態系統的功能(1)能量流動的特點:單向流動,逐級遞減。(2)流動渠道:食物鏈和食物網。食物鏈中每個環節(營養級)只能將自身10%~20%的能量傳遞給下一個環節(營養級),因此位于食物鏈起始端的生產者種類和數量最多,而處于食物鏈末端的最高級別消費者種類和數量最少。eq \o(\s\up7(),\s\do5(溫馨提示))某些有害物質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生物富集作用是指環境中的一些污染物(如重金屬、化學農藥等)通過食物鏈在生物體內大量積聚的過程。這些有毒物質一般不易分解,不易排出,所以會通過食物鏈不斷積累。5.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一般情況下,在生態系統中,各種生物的數量和所占的比例是相對穩定的,這說明生態系統具有一定的自動調節能力,但這種自動調節能力是有限度的。生態系統的成分越單純,營養結構越簡單,自動調節能力就越弱,穩定性就越弱。反之則相反。例如,森林生態系統比草原生態系統的自動調節能力和穩定性強。生物圈是最大的生態系統1.生物圈:地球表面適合生物生存的一薄層。地球表層的所有生物和其生存環境構成了生物圈。2.生物圈的范圍以海平面為標準劃分,生物圈向上可達到約10千米的高度,向下可深入10千米左右的深度。生物圈的范圍包括大氣圈的底部、水圈的大部、巖石圈的表面。3.不同的生態系統生物圈中生態系統的種類是多種多樣的。典型的生態系統有如下幾種:生態系統陸地生態系統水域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分布在較濕潤的地區,動植物種類繁多。森林在涵養水源、保持水土、防風固沙、調節氣候、凈化空氣等方面起著重要作用,有“綠色水庫”“地球之肺”之稱草原生態系統,多分布在干旱地區,年降雨量很少,缺乏高大的植物,動植物種類雖然比森林生態系統少,但仍然是非常豐富的。草原在水土保持和防風固沙等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農田生態系統,以農作物為主體,動植物種類相對較少。同野生植物相比,農作物抵抗旱、澇或病蟲害的能力差,因此,需要在栽培和管理中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城市生態系統,人類起著重要的支配作用。植物的種類和數量少。消費者主要是人類,而不是野生動物。由于人口密集,排放的污水、廢氣和固體廢棄物多,容易產生環境問題濕地生態系統,是在多水和過濕條件下形成的生態系統。沼澤是典型的濕地生態系統,以沼澤植物占優勢,動物的種類也很多。濕地具有凈化水質、蓄洪抗旱的作用,有“地球之腎”之稱海洋生態系統,海洋中的植物絕大部分是微小的浮游植物;動物種類很多,大都能在水中游動。遼闊的海平面能吸收大量的二氧化碳,海洋中植物每年制造的氧氣占地球每年產生氧氣的70%淡水生態系統,包括河流生態系統、湖泊生態系統、池塘生態系統等,由淡水水體與其中的生物組成。淡水生態系統不僅為人類提供飲用、灌溉及工業用水的水源,在調節氣候等方面也有重要的作用4.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陸地上的動物到河邊喝水、降雨帶來別處的水分、蒲公英的果實隨風飄散、江河匯入海洋、遷徒的大雁會經過不同的生態系統……這些事實向我們表明:生物圈是一個統一的整體,是地球上最大的生態系統,是所有生物共同的家園。保護生物圈,人人有責。21世紀教育網 www.21cnjy.com 精品試卷·第 2 頁 (共 2 頁)HYPERLINK "http://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21世紀教育網(www.21cnjy.com)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列表 1.2 了解生物圈【2022中考生物三輪復習教材回歸知識讀記】.doc 1_2 了解生物圈【2022中考生物三輪復習教材回歸講練】.pptx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