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生命科學學科初中教學設計課題:探究某一因子改變對生態瓶的影響一、設計思路本實驗是八年級《生命科學》第二冊第5章第3節《生態系統的穩定性》中的一節內容,也是本冊課程標準唯一要求達到C級水平的實驗,要求學生自己根據實驗材料,設計并建立一個模擬的生態系統。之后改變其中一個因子,自己設計實驗方案,獨立完成整個探究實驗。該實驗是一個較長周期觀察活動,教學要求較高,該實驗類型從未涉及過,且由學生以小組的形式自行想出設計方案,因此,整體難度較大。然而,我校八(1)班的學生學習基礎較好、科學思維能力也較強,對于他們來說,該實驗難度較為適中,但也需要教師的合理引導。為此,在學生原有知識的基礎上,教師的引導尤其關鍵。雖不一步步的教給學生,但要巧妙的設計問題去引導出實驗的步驟,并使學生從觀察小魚的生活情況、水質變化等指標中來判斷生態系統是否保持相對穩定,從而進一步理解影響生態系統穩定性的各種因素。而對于課上乃至之后觀察結果中出現的問題,教師則鼓勵學生先自己思考,再和其他同學討論出問題的可能原因,最后再由老師做歸納總結,目的為了培養他們的獨立思考和科學的思辨能力。 二、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學會制作生態瓶。2、設計探究某一因子的改變對生態瓶穩定性影響的實驗方案。(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組內成員的共同討論、交流,完成探究實驗的設計與操作。2、通過探究某一因子改變對生物生存的影響,學會設計實驗。(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認識到生態系統穩定性對生物生存的重要性。2、通過組內合作,建立同學間相互討論的學習模式,體驗生命科學研究中的團隊精神。三、教學重點和難點學會設計某一因子改變對生態瓶影響的實驗方法。四、教學準備實驗材料:小魚,水草,自來水、沙子實驗器材:礦泉水瓶、標簽紙、筆、剪刀等PPT,生態瓶制作視頻,生態瓶實物五、教學過程教學內容 教師行為 學生行為 教學說明一、引入 課前將準備好的2個生態瓶拿給學生,讓其進行觀察,并讓其思考:瓶內是否為一個生態系統?課上提問:瓶子里面能不能構成一個生態系統呢?為什么?提問:影響這個生態瓶穩定性的因素可能有哪些呢? 觀察、思考能。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組成。或回答有水草、小魚、沙子、水等(可能回答不出泥沙中的分解者,所以要進一步引導出非生物成分中還有陽光、空氣、溫度等)光照、氧氣、生產者的數量、種類、水源…… 實物引入,快速將學生吸引到課堂中。在判斷能否的同時,也溫故了生態系統組成這一知識點。認識到影響生態系統的穩定性的因素可能有很多。二、設計實驗(探究因子:水草) 回顧探究實驗的步驟。提問:如果要研究水草改變對生態瓶穩定性的影響,你能提出什么問題?提問:針對你的問題,你的假設是什么?如何設計實驗來驗證自己的假設呢?引導學生認識對照性原則、平行重復原則。分配任務:(1)1-3小組進行水草有無對生態瓶穩定性的影響。(2)4-12組進行水草的多少對生態瓶穩定性的影響。(實驗組水草株數分別為:2,6,12株)視頻:生態瓶的制作 提出問題 2、做出假設 3、設計實驗 4、實施實驗5、記錄結果6、得出結論7、表達和交流可能回答:1、水草對生態瓶的穩定性有影響嗎?2、沒有水草對生態瓶有影響嗎?3、水草的多少對生態瓶有影響嗎?水草的改變對生態系統有影響。(等等)四人一小組按照導學單上提供的實驗材料討論實驗,并完成導學單實驗過程的1-3步。小組討論實驗方案,并作交流互評。了解自己組的任務分配,修改設計方案。觀看操作中步驟中的注意事項。 為后面探究實驗做鋪墊。知道問題的多樣性實施實驗 指導學生完成實驗 與同學合作完成實驗 鍛煉動手能力。課后任務安排 每天定時進行結果的記錄,并完成導學單中的思考問題:1、請根據記錄表描述你的實驗結果,并進行分析。2、試分析該實驗的原理。 理解實驗的周期性,做到有始有終。 實驗中乃至實驗后一定會遇到一些問題,學生自己去發現和思考其原因,真正鍛煉其科學思維能力。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