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3.3生物進化的原因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通過圖片觀察及學生舉例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2.概述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過程與方法】1.通過分析英國曼徹斯特地區樺尺蠖的數量變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2.通過案例分析,提高語言表達能力和信息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態度和自主學習的習慣。【情感態度價值觀】1.分析樺尺蠖的工業黑化現象,進行潛移默化的環境保護教育。2.學生嚴謹的科學態度及堅持真理的科學精神。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1.分析課件中的資料和圖片,總結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2.分析長頸鹿進化的過程,讓學生理解自然選擇學說,形成生物進化的基本觀點,并利用自然選擇解釋有關實例。【教學難點】透徹理解“自然選擇學說”的實質。課前準備課件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播放:《生物進化的歷程》短片生:觀看短片,談短片向我們傳遞的信息。師:在這一進化的過程中,不斷有新的生命出現,當然也有原有生命的消亡。為什么會是這樣的呢?這就是我們今天所要嘗試探究的主題:生物進化的原因。講授新課1.擴充資料分析(5’)師:出示四次生物大滅絕歷史表發生 時間 第一次 3.67億年前 第二次 2.5億年前 第三次 2.08億年前 第四次 6500萬年前造成 后果 約70%的物種消失 約96%物種消失 約20%物種消失 約85%的物種消失,恐龍滅絕原因 假說 全球變冷,同時還有跡象顯示,當時比較淺的水域氧氣含量下降 海平面的波動,海洋中鹽度的變化,火山活動,而最重要的影響因素似乎還是氣候變化 氣候變化似乎仍然是一個重要的因素,特別是降雨的增加 小行星撞擊地球說; 彗星撞擊地球說; 氣候驟變說; 環境污染和宇宙射線說問:①四次生物大滅絕原因假說的共同點是什么?②這說明生物怎樣才能很好地生存繁衍呢?生:思考,回答。師:小結: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很好地生存和繁衍。在不斷變化的環境中,有些生物沒有生存下來,有些則生存了下來。比如:樺尺蠖。(初步感知生物進化的外因及適者生存的道理)2.圖片資料分析(5’)師:出示教材圖片----樺尺蠖問:圖片向你傳遞了哪些信息?生:三只(四只)飛蛾,兩幅圖背景顏色不一樣等。師:觀察時為什么出現這樣的偏差?生:淺色飛蛾在淺色背景下不易被發現。師:看了這兩幅圖片,同學們有什么疑惑呢?生:小飛蛾叫什么名字?體色為什么不同呢?師:有疑問就要解決它。(過渡)3.教材事例分析一,合作探究(10’)師:請同學們閱讀教材“分析生物進化的一個實例”標題下的第一、第二自然段,尋找答案。生:小飛蛾叫樺尺蠖,深色的樺尺蠖是淺色樺尺蠖在自然條件下的變異類型。師:通過第一、第二自然段閱讀,同學們知道:1850年曼徹斯特地區,大多數樺尺蠖成蟲的體色是淺色的,只有少數是深色的。但是100年以后,這里的深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類型,而淺色的樺尺蠖卻成了少數。這是什么原因呢?請同學們以小組為單位,對這一問題作出合理的假設并制定計劃來驗證你的假設。生:以小組為單位探討,后進行匯報交流。師:在小組匯報交流環節,及時點評、引導、鼓勵。師:我們的假設是否正確呢?讓我們還是以小組為單位,閱讀教材“分析生物進化的原因”標題下的第三自然段,尋找答案。(過渡)4.教材事例分析二(10’)師:出示討論題①資料顯示,作為變異類型的深色樺尺蠖變成了常見類型,而原來的淺色樺尺蠖卻成了少數的原因是什么?②如果環境改變了,但沒有深色變異類型的出現會怎么樣?如果有深色變異類型的出現,但環境沒發生改變,又會怎么樣?由此可見,只有具備什么樣的條件,樺尺蠖才能進化?③推爾廣之,請你嘗試解釋生物進化的原因?生:小組為單位形成統一意見匯報。師:點拔并根據學生回答板書:遺傳變異-------------------內在基礎環境改變-------------------外在動力問:如果人們要使英國曼徹斯特地區的淺色的樺尺蠖又重新恢復為常見類型,你認為該怎樣做?生:從改變環境角度回答。5.視頻資料、圖片資料觀看(5’)師:播放視頻“動物的保色”及教師收集到的具有擬態、警戒色的動物圖片。問:這些對于動物的生存有什么意義?生:利于捕食及逃避敵害等。師:生命既神奇又美妙,生物對環境適應的方式千差萬別,但正是有了這連續的、緩慢的、殊途同歸的進化,才有了今天這么豐富多彩、生機盎然的生物世界。6.模擬探究(5’)師:組織學生開展模擬保護色的形成過程的探究活動。(此活動的開展,有利于學生進一步理解生物進化的原因。)注明:本模擬探究活動可以在課下進行,課上展示探究數據統計表,帶領學生討論課本65頁1~4題。7.科學家的故事閱讀(8’)師:關于生物進化的原因,人們進行了長期的探索,提出了各種解釋,其中被人們普遍接受的是達爾文的自然選擇學說。生:閱讀教材64頁至69頁科學家的故事《達爾文和他的進化思想》。生:談讀后感。8.教材圖文資料分析(20’)師:請同學們閱讀課本65頁至66頁圖文資料,嘗試回答以下問題:①試著陳述達爾文自然選擇學說中的過度繁殖和生存斗爭理論。②描述長頸鹿長頸的形成原因。(即:長頸鹿進化的原因)③長頸鹿的進化過程中,誰在進行選擇?在生存斗爭中,什么類型的生物容易存活下來,什么類型的生物又容易被淘汰呢?④試著總結自然選擇的概念。生:討論、回答。師:根據學生回答適時總結:自然選擇學說生物在繁衍中會不斷產生可遺傳的變異,是生物進化的基礎;生物在生存過程中,既要與自然環境進行斗爭,又要與其他生物進行斗爭;在生存斗爭中,適者(具有有利變異的個體)生存,不適者(具有不利變異的個體)被淘汰。問:目前生物進化的歷程是否已經完成?如果還在進行,我們為什么感覺不到?根據學生回答總結:自然選擇是一個長期并且連續的過程,只有經過許多代的選擇,逐漸積累有利變異,才能形成新的物種;自然選擇使不斷變化的生物適應于不斷變化的環境,所以生物永遠在發展進化的過程之中,不會停止在一個水平上。課堂小結學生結合板書以及課本,總結生物進化的原因,明確什么叫做自然選擇。結束語:關于生物進化,到目前為止還有許多問題,不能作出合理的解釋,還需要人們不斷得研究探討,進一步完善。板書設計第三節 生物進化的原因一、生物進化的原因遺傳變異——內在基礎 環境改變——外在動力生物只有適應不斷變化的環境才能生存和繁衍二、自然選擇過度繁殖 生存斗爭 遺傳變異 適者生存 不適者淘汰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