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遺傳一.教材分析 遺傳既是生物界的普遍現象,又是生命延續的重要內在因素。生物的遺傳是在生殖過程中完成的,生物的性狀是遺傳物質在發育中和環境相互作用的結果。所以,對遺傳的認識,應從比較親子代的各種特征開始,然后由表及里逐步深入到性狀的傳遞。二.教學目標知識性目標:(1)識別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舉例說出身邊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2)舉例說出生物的遺傳。(3)概述生物性狀的傳遞過程。技能性目標:(1)會判斷一對性狀是否是相對性狀。(2)觀察并描述相關的遺傳現象。情感性目標:培養正確的審美意識。三.教學重點(1)生物的性狀和相對性狀(2)性狀的傳遞。四.教學難點性狀的傳遞。五. 教學方法設計多種教學活動,如觀察與思考、自主學習、小組討論等來組織教學。同時,設計一些合理的問題,為學生的學習拋磚引玉。同時借助多媒體輔助教學。六. 教學過程(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教師舉例說出一些學生常見現象。例如:俗話說:“龍生龍,鳳生鳳,耗子生兒會打洞 ;種瓜得瓜,種豆得豆。”從而引出遺傳的現象。那么親代是如何把自己的特征傳遞給子代的呢?遺傳究竟是怎么回事?[設計意圖:以學生熟悉的現象導入,激發學生的探究興趣。](二)合作探究、自主學習1.觀察、交流、理解什么是性狀教師出示有關性狀的圖片,引導學生理解什么是生物的性狀。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性狀的概念。2.小組活動一:探究相對性狀(1)對照課本第29頁和30頁的圖,觀察自己身體的一些性狀,在第30頁的表中把與自己性狀表現相符合的一欄內用“√”作標記。(2)與小組同學交流各種性狀表現,將組內各種性狀表現的人數記入表中。(3)思考人的同一性狀的表現類型一樣嗎?然后教師引導學生得出相對性狀的概念。緊接著請同學們思考分析:(1)羊的白毛和長毛是不是相對性狀?(2)牛的長毛和兔的短毛是不是相對性狀?從而加深對相對性狀的理解。3.觀察、理解什么是顯性性狀?什么是隱性性狀?教師通過圖片引導學生觀察認識什么是顯性性狀?什么是隱性性狀?4. 了解什么是遺傳?通過相對性狀的雜交進而引出遺傳的概念。5.探究性狀的傳遞(1)了解染色體及其分布規律教師通過圖片讓學生認識與遺傳有關的染色體及不同種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且數目不同。(2)小組活動二:探究性狀的傳遞各小組同學觀察第32頁的圖人類生殖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討論完成下列問題:①人的生殖細胞即精子或卵細胞中染色體的數目是多少?②受精卵中的23對染色體來源于什么?③父母是通過什么將各自一半的染色體傳給了后代,從而使其具有父母雙方的遺傳物質?小組活動完成后,教師引導學生理解性狀是如何從親代傳遞給子代的。[設計意圖:通過一系列的觀察、思考和討論及小組活動,鍛煉學生的觀察、分工合作、分析、歸納、總結等能力,讓學生體驗到參與活動的喜悅,并達到寓教于樂的目的。](三)點撥歸納、對比提升引導學生從人類的遺傳分析得出其他進行有性生殖的生物也是以染色體減半的方式形成生殖細胞,再通過受精作用恢復到原來的染色體數目。這樣代代繁衍,保證了物種的遺傳的穩定性和連續性。(四)課堂檢測、鞏固達標(見課件)(五)體驗收獲、反思升華:讓學生暢談學習收獲,體驗學習的快樂。[設計意圖:通過這些環節鞏固學生所學、提高學生分析、歸納、總結、比較、表達等綜合能力。]七.板書設計第一節遺傳一、性狀和性狀的傳遞1、性狀→相對性狀→2、性狀的傳遞:(1)不同種生物體細胞內的染色體是成對存在的,且數目不同。(2)生物生殖過程中染色體數目的變化:(親代體細胞)2n →(生殖細胞)n →(受精卵)2n →(子代體細胞)2n[設計意圖:簡潔明了、旨在體現本課的教學重點。]八.教學反思我認為本課有以下優點:1.情境設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欲。2.合作探究,讓學生真正活動起來,達到了讓學生自主學習的目的,體現了新課程教學理念的要求。3.聯系學生自身,注重培養學生正確的審美價值觀。不足之處是:教學環節處理不夠連貫,語言表達還有待于提高等。顯性性狀遺傳→隱性性狀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