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設計設計理念激發學生的創新精神,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生物科學素養,增進學生對生物科學知識的理解,幫助學生構建更合理的生物科學知識體系應該是每位生物學教師的職責。為此,我在教學中大力倡導以自主、探究、合作為基本特征的學習方式,將生活實例和科學知識融為一體。教學設計力求滿足不同智力、水平、興趣學生的需求,學生通過親自動手體會,親自參與科學探究活動的方式獲取科學知識,并在這個過程中學會科學的方法和技能,學會科學的思維方式,形成科學觀點,樹立科學精神。二、教學設想 整節課以問題貫穿,結合視頻及游戲,讓學生在輕松的氛圍中掌握抽象不易理解的知識,教學過程中,把握學生的興奮點,將教學資源進行重新整合,向課堂四十分鐘要最高的效率。三、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1.知道反射是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明確反射的概念。2.描述反射弧的結構,知道反射弧各結構的功能。(二)能力目標 1.通過實踐,學生會做膝跳反射實驗,并掌握要領。2.在分析反射弧結構過程中學會分析資料,逐步提升歸納總結能力。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1.在膝跳反射實驗中,學生通過動手實踐的過程中形成了實事求是的科學態度。 四、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概述人體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教學難點:反射的判斷以及反射弧各結構的功能。 五、教學準備教師:《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課件、反射弧掛圖。 學生:預習《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一節的基本內容。六、學情分析 七年級的學生年齡較小,上課時注意力不能夠長時間集中,生活經驗不是很豐富,但是卻對生活有極強的好奇心,樂于探索。在知識儲備方面,雖然本節課的內容較簡單,但是有些知識相對來說比較抽象。對七年級的孩子要求不宜過高,能理解著回答定義,能區分反射,能夠概括反射弧的各結構及功能即可。年齡較小的孩子往往更喜歡與人合作,所以適當的安排小組討論和探究是非常必要的。教學過程新課導入提問:你認為你是一個反應靈敏的人嗎?小測試一:請你根據我的口令做出相應的動作。小測試二:請你根據我的口令做出相反的動作。過渡:同學們,在剛才的活動中發揮主要調節作用的是什么系統?那么神經系統是通過什么方式來調節人體的生命活動呢?這節課就讓我們對“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展開探究。反射提問:通過預習,請同學們告訴我,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是?(反射)過渡:很好,那反射是什么呢?接下來咱們先通過膝跳反射來學習反射的相關內容。分組實驗——觀測膝跳反射播放視頻——膝跳反射要求:觀看視頻,學習膝跳反射的方法步驟。呈現膝跳反射過程中的注意事項。兩個同學為一小組完成膝跳反射實驗。④請兩位學生上臺示范。⑤提問:膝跳反射是在什么系統的控制下完成的?(神經系統)叩擊受試者的韌帶,受試者的小腿會出現什么反應?(小腿突然跳起來)⑥小結:在這個過程中,“叩擊受試者的韌帶”是我們給受試者的一個刺激;而“小腿跳起來”是受試者做出的相應的反應;而且只要有一個適宜的刺激就會有相應的反應,即是說反應有一定的規律性。過渡:同學們,在這個基礎上,你能總結出反射的定義嗎?反射的定義: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外界刺激所發生的有規律的反應叫做反射。強調反射定義中的關鍵詞:神經系統、刺激、規律的反應。練一練:判斷反射手遇到燙的東西縮回。眼前突然出現物體會眨眼。同學們能根據老師的口令做出相應動作。④含羞草的葉片被觸碰會合攏。⑤草履蟲躲避食鹽刺激⑥總結反射和應激性的區別與聯系過渡:完成一個反射活動,需要那些結構的參與呢?咱們同樣以膝跳反射為例來學習。反射弧1、展示膝跳反射掛圖2、布置任務要求:自學教材,討論相關問題。3、展示問題:嘗試寫出膝跳反射過程中各個結構名稱。嘗試分析膝跳反射發生時神經沖動的傳導途徑。嘗試說出圖中各部分結構在反射發生時的功能。④假如缺少了圖中的任何一個結構。反射還能發生嗎?4、解決問題和5、教師小結:我們把完成某一反射活動的結構叫做反射弧。(反射弧的定義)一個完整的反射弧結構包括:感受器、傳入神經纖維、神經中樞、傳出神經纖維、效應器。(反射弧的結構)區分傳入神經纖維和傳出神經纖維。6、解決問題7、教師小結:反射弧各結構的功能。8、解決問題④9、教師小結:反射弧是反射活動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和反射的聯系)、鞏固當堂內容,齊讀重點內容、鞏固練習1、神經系統調節人體生命活動的基本方式是( )A.消化 B.循環 C.呼吸 D.反射2、下列現象不屬于反射活動的是( )A.飯后腸胃蠕動B.人在寒冷時身體發抖C.小狗吃骨頭,口腔中分泌唾液D.衣藻游向光照適宜的水域3、反射與反射弧的關系是( )A.反射活動的完成必須通過反射弧來實現B.反射活動可以不通過反射弧來實現C.只要反射弧完整,必定會出現反射活動D.反射和反射弧在性質上完全相同下圖所示為一簡單反射動作中的神經傳導途徑:(1)如果手被針刺,手會出現什么反應?指出此反應中的效應器。(2)這種反射動作有什么意義?(3)假如脊神經的X處受損,對痛覺及反應有什么影響?(4)假如傳入神經纖維受損,對痛覺及反應有什么影響?(5)在這個過程中,是先形成痛覺還是先縮手?這有什么意義? 八、板書設計 第三節 神經調節的基本方式反射反射弧定義結構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關系九、教學反思本節課是圍繞“什么是反射”、“反射的結構基礎-反射弧”兩個內容展開的。如何形象、生動地使學生了解反射是本節教學的難點之一,教師以活動開頭,引起學生學習的興趣。接著以“膝跳反射”的實驗引導學生深入了解反射。對于反射的概念,教師沒有直接給出,而是分解成三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在回答問題的同時自然歸納出反射的定義。為了讓學生更加明確反射的定義,特地設置了判斷反射的練習,在學生明確反射概念的同時,更促使學生明確了反射和應激性的區別與聯系。反射弧的定義沒有直接提出來,而是讓學生根據觀察“膝跳反射”掛圖解決教師提出的四個問題,環環相扣,一步一步提出反射的定義、反射弧的結構、反射弧各結構的功能、反射和反射弧的關系等重難點問題。全程都是以學生自學為主,突出了學生的主體性。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