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4鳥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說出鳥卵的結構,并能解釋出各結構的作用。2.描述鳥的生殖和發育的幾個過程。【過程與方法】運用正確的觀察方法,認識鳥卵的結構。【情感態度價值觀】1.通過對雞卵的觀察實驗,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和觀察能力。2.通過小組合作完成任務,培養團結協作的精神和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3.在開放性探究活動中,使學生學會科學研究的方法,提升科學探究的能力。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教學難點】設計實驗,探究鳥卵適于在陸地上發育的結構特點。課前準備課件、新鮮雞卵、培養皿、放大鏡、剪刀、鑷子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教師課前播放《一個真實的故事》歌曲(設計意圖:引起愛鳥護鳥共鳴。)學生課前傾聽歌曲,感觸。教師:我不希望我們在座某一位為了一只受傷的丹頂鶴獻寶貴的生命,但我相信你們肯定會像徐秀娟那樣愛丹頂鶴,愛鳥類,你能談談你將如何愛護鳥類呢?請舉例說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聯想,并舉手回答,為小組爭得分數。1.教師在黑板上畫一個一頭尖一頭鈍的橢圓形。讓學生聯想。教師在黑板上統計每小組成員回答問題的次數。(培養學生善于聯想的思想)學生可能答案:鵝卵石、雞蛋等。2.和同學分享“愛迪生5歲時孵雞卵的故事”(意圖:培養學生探索與勇于實踐的精神。)講授新課學習任務一:用科學的語言描述鳥卵的外形,及這種形狀對生殖發育的好處。讓學生完成并舉手回答學習任務一的問題。教師提示實驗:把雞蛋從桌子一頭滾向另一頭。教師統計各小組正確回答問題的次數。鼓勵、及時糾正補充。學生思索、組內交流。書寫討論結果到學案相應位置。積極舉手回答。教師指導后,修改錯誤。【設計意圖:培養推理能力,使學生認同形態與功能相適應的觀點。】學生可能答案:一頭尖一頭鈍的橢球體。不容易滾出雞窩,便于孵化。學習任務二:對照圖片和文字能準確找出雞卵的各個結構。推測雞卵各結構的功能。認同鳥卵適于陸地發育。指導各小組實驗。5分鐘后檢查各小組完成任務情況并統計各小組正確回答問題次數。教師給全班演示雞卵放在溫水中出現氣泡的實驗。學生以小組為單位按課本觀察鳥卵的方法逐步觀察雞卵結構,思索、討論、實施完成任務二。【設計意圖:學生在日常生活經驗基礎上,通過動手活動,自主探究,認識鳥卵的結構。同時,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觀察習慣——總結鳥卵的結構功能,鍛煉推理思維能力,深化理解生物的結構與生理功能相適應的特點。學會從外到內、由整體到局部的觀察方法。學習任務三:鳥的生殖和發育過程。1.指定一朗誦有感情的同學朗誦學案資料:黑天鵝的愛情故事。配音樂:清晨。教師鼓勵并引導鼓掌。2.提問檢查各小組完成任務二情況,記錄正確回答問題次數。教師糾正鼓勵引導。學生傾聽并簡練的寫下黑天鵝的生殖和發育的過程。并派小組代表回答。閱讀學案資料說說其他鳥類的具體生殖發育方式。學生可能答案: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等。鳥類的筑巢不是為了居住,為了產卵。杜鵑沒有筑巢、育雛行為。學習任務四:早成鳥與晚成鳥區別。指導學生看學案資料:麻雀和小雞的出生圖。找出它們出生的最大不同。補充早成鳥和晚成鳥相關知識。學生說出麻雀和小雞出生的不同點。得出早成鳥和晚成鳥定義。學生可能答案:有無羽毛、是否睜眼、是否能走。學習任務五教師傾聽、鼓勵、糾正、補充,和學生共同答疑。小組派代表說說學到了什么?還想知道哪些知識?其他小組成員幫助答疑。設計意圖: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培養學生質疑、發現問題的能力。教師回收學生打開的雞卵到大容器。培養學生愛護教室環境、不浪費的良好品質。課后任務:1.參觀養雞場。2.做愛鳥護鳥的宣傳漫畫。3.成功孵化小雞。板書設計第四節 鳥的生殖和發育一、雞卵的結構卵殼、卵殼膜、卵黃、卵黃膜、胚盤、卵白、氣室、系帶。二、鳥類的生殖和發育一般過程求偶、筑巢、交配、產卵、孵卵、育雛等。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