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7.1.2昆蟲的生殖和發育教學目標【知識與能力】1.舉例說出昆蟲的生殖和發育過程及特點。2.通過觀察和飼養家蠶等實踐活動,理解變態發育的概念和過程。3.培養學生觀察思考的能力,知識歸納、概括的能力。4.訓練學生對提出的問題進行評價的能力。【過程與方法】1.通過比較,分析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過程的異同。2.通過飼養家蠶等的實踐活動,培養觀察能力的同時,了解昆蟲的生殖發育過程。【情感態度價值觀】1.舉例說出昆蟲在人類生活、生產中的作用。2.通過 “家蠶與人類的關系”,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關注生物科學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的作用。3.揭示“金蟬脫殼”背后的生物學事實,幫助學生理解生物結構與環境的適應。4.通過詩詞,滲透人文教育。5.關注昆蟲生殖與環境適應的特征,理解生物多樣性的意義。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點】昆蟲生殖發育的過程和特點。【教學難點】理解完全變態發育和不完全變態發育。課前準備課件等。教學過程情境導入PPT展示:腦筋急轉彎——毛毛蟲過河。展示答案——變成蝴蝶后飛過去。[提問]這個表述可能有不嚴謹的地方,但是卻揭示了蝴蝶的一個生命現象。毛毛蟲是直接變成了蝴蝶嗎?你還知道哪些昆蟲具有這種現象?所有的昆蟲發育都經過這些階段嗎?這就是我們今天的學習內容。學生思考問題,利用生活經驗只要能答出從毛毛蟲到蝴蝶還有一個繭的過程就可以,以此進入新課的學習。講授新課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變態發育請飼養過家蠶的同學簡單介紹飼養過程。組織學生完成教材觀察與思考1中的排序。依次出示PPT,根據圖片提出相應問題,例如:1.幼蟲的身體顏色為什么會變化?幼蟲期出現的一些淡黃色片狀物是什么?2.什么時候開始吐絲?老師根據學生回答講述有關蛻皮、各時期發育情況等一些發育過程中的現象。學生分小組討論完成任務:教材觀察與思考2及討論。將討論題2放在最后討論回答,同時視頻播放花椒鳳蝶的發育過程,PPT出示蒼蠅和蚊子的發育過程,簡單介紹。[提問]為什么低洼多水的環境中蚊子比較多?在不同的發育時期,家蠶的生活習性和形態結構也不同,這種發育過程稱為變態發育。請同學介紹我國的養蠶歷史和有關絲綢之路的史實。仔細傾聽同學的介紹,認真完成教材練習。根據PPT展示的圖片思考問題,并通過回憶八年級上冊的內容,了解家蠶在發育時蛻去的殼是它的外骨骼,因為外骨骼不能隨著身體的生長而長大。小組自主討論交流,通過比較家蠶三個時期的特征,領悟變態發育的概念。理解昆蟲的變態發育使其能適應多種環境,是它們能廣泛分布的原因之一。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自然界中有那么多昆蟲,是不是所有的昆蟲都和家蠶的發育過程一樣呢?我們來看看蝗蟲這種常見昆蟲的發育過程。PPT出示蝗蟲的發育過程,讓學生觀察。[提問]1.為什么圖中把蝗蟲的幼蟲稱為若蟲?2.仔細觀察,幼蟲和成蟲區別在哪里?3.蝗蟲的發育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根據學生的回答講授若蟲與成蟲的區別,以及若蟲為什么還可以稱為跳蝻。[提問]哪些昆蟲與蝗蟲的發育過程相似?視頻播放蟬的發育過程。學生仔細觀察圖片,思考問題,了解若蟲、跳蝻等一些生物學名詞,理解蝗蟲的發育過程,并能舉例說出一些發育過程類似的昆蟲。觀看視頻,再一次熟悉發育過程。三、完全變態與不完全變態小組討論:家蠶與蝗蟲的生殖發育的異同點,完成教材P12練習1表格。通過比較它們生殖發育的不同點,明確兩種變態發育的概念和不同。學生通過比較不同的發育過程,總結出完全變態和不完全變態的概念和異同。課堂小結幫助學生回顧本節課內容,寫出知識結構。板書設計第二節 昆蟲的生殖和發育一、家蠶的生殖和發育(完全變態發育)1.發育過程:受精卵→幼蟲→蛹→成蟲2.發育類型相同的昆蟲有:蒼蠅、蚊子、蝴蝶、蜜蜂等二、蝗蟲的生殖和發育(不完全變態發育)1.發育過程:受精卵→幼蟲→成蟲2.發育類型相同的昆蟲有:蟬、蟋蟀、螳螂等三、完全變態發育與不完全變態發育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