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源簡介 “真菌”一課的教學設計一、教學分析1、教材分析:本課是《生命科學》初中第二冊第四章《生物的類群》第三節“微生物”的第一課時,是繼“植物”“動物”兩大類群以后學習的第三類群。本節內容的學習引導學生由宏觀到微觀,逐步認識身邊的微生物類群,理解微生物的多樣性以及與人類、自然的關系,為“生物的分類”“生態系統”等內容的學習奠定知識基礎。真菌是微生物中體型較大的類群,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容易看到,具有一定的感性認識。本次教學活動,主要通過介紹酵母菌和青霉在生產、生活中的實際應用,使學生已有的感性認識上升為理性認識,能正確描述它們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繁殖方式、與人類的關系等內容,并最終歸納出真菌這類生物的主要特征,正確認識真菌與人類、自然界的關系。其中,酵母菌的營養方式是個復雜的化學過程,發酵概念也比較抽象,在引導學生閱讀了書本上的相關內容之后,聯系發酵面團的觀察分析發酵的產物,簡化對發酵概念的理解從而有效突破這一教學難點。2、學情分析:對學生來說,饅頭的發酵、食物的霉變、蘑菇木耳等大型真菌在生活中都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可以說已具有了本節課所需的預備知識。而且八年級學生已具備了一定的觀察、分析的能力,在教師的啟發下,能通過對現象的分析認識事物的本質。本節課的教學尤其關注學生讀圖、分析能力的培養,引導學生學會從已知的資料中提煉相關知識點,提高學生運用已有的相關知識來解決新的情境問題的能力。經過以上分析,確定本節教學重點和教學難點:1.教學重點:⑴酵母菌和青霉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及生殖方式。⑵真菌與人類關系。2.教學難點:酵母菌的營養方式二、設計思路本課的學習主要包括以下三個方面:認識酵母菌、認識青霉、分析真菌與人類的關系等。“認識酵母菌”的教學中,首先設計了的一個探究實驗“發酵面團的判斷”,引導學生在探究的過程中認識發酵的現象,說出發酵面團的特點,為解決“酵母菌的營養方式”這一教學難點埋下伏筆。然后利用相關資料引導學生描述酵母菌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和繁殖方式,了解人類生產生活中對酵母菌的利用。“認識青霉”的教學中,重點引導學生通過各種圖片觀察,分析青霉的結構特征,認識霉菌孢子小、輕、多等特征,知道引發食物、衣物霉變的霉菌的來源,學會在生活中如何防止霉變的發生,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最后介紹青霉素的發現及對人類的重要意義,引導學生辨證看待霉菌與人類的關系。真菌與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引導學生思考分析,懂得要全面看待真菌和利用真菌為人類服務。整個教學過程中雖然沒有提及微生物這個名詞,但是在潛移默化的滲透中,讓學生感知真菌是一類微小的生物。整堂課在“以學生發展為本,為了學生發展”的理念指導下,從生活實際出發,采用體驗、探究、發現相結合的學習方式。遵循從感性認識到理性認識的認知規律,讓學生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中知道真菌的主要類群及主要特征,完成觀察、分析、表達等一系列思維活動,并緊密結合實際,學以致用,使學生樹立熱愛生命科學的情感。三、教學目標知識與技能:1、說出酵母菌和青霉的形態結構、營養方式、生殖方式及與人類的關系。2、簡述發酵、腐生的概念。3、描述真菌的主要特征。過程與方法:1、積極參與到發酵及未發酵兩種面團的觀察實驗中,發現發酵的主要特點。2、采用比較的方法歸納酵母菌、青霉相同的特點,從而認識真菌的主要特征。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對酵母菌和霉菌利用實例的介紹,感悟生命科學課程的實用性價值。2、正確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初步形成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四、教學策略與手段1、教師教法本課采用“引導—探索”為主的教學方法,切實落實主體性教學目標,以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為指導,通過“觀察、分析、判斷”等方式啟發學生積極思考,從而達到提高學生分析能力,訓練學生科學思維方法的目標。2、學生學法學生可采用觀察、閱讀、比較、歸納法等進行分析、歸納和總結,通過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學習培養他們對生命科學的興趣。3、教學準備:多媒體教學、發酵及未發酵面團的制作、霉變和未霉變柑橘的準備等。五、教學過程:教學過程 教師的組織和引導 學生的學習活動 教學意圖新課引入 1、示饅頭、面包等食物圖片講述:饅頭、面包等食物松軟可口,是人們喜歡的一種美食。你知道在它們加工過程中必須經過哪一道特殊的工序才能變得如此松軟嗎?2、提出問題:面團經過發酵后會發生什么變化呢?請大家仔細觀察A、B兩包面團,判斷哪包面團經過了發酵?講解:面團進過發酵再去蒸或烤就會變得松軟了,今天的學習就先來認識使面團發酵的一種生物——酵母菌。 觀看展示的圖片猜測、回答:發酵觀察發酵及未發酵的面團,分析發酵面團的特點:較軟、有很多小孔、有酒味等。 聯系生活實際創設問題情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觀察面團的過程中認識發酵的特點,為后面學習打好基礎;同時又很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自然地引入新課的學習。一、酵母菌1、酵母菌的形態結構2、酵母菌的營養方式3、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1、酵母菌是一種比較微小的生物,這是在顯微鏡下我們觀察到的酵母菌,它們的形態具有什么特點?出示“酵母菌的結構模式圖”提問:酵母菌的結構是由哪幾部分組成的?講解:酵母菌是一種單細胞生物,它的結構與植物細胞結構非常相似,但植物細胞內還有一種非常特殊的結構,是什么呢?2、酵母菌細胞中沒有葉綠體,也就沒有光合色素葉綠素,就不能進行光合作用制造養料,那它是如何獲取營養的呢?提出問題:酵母菌通過分解糖類物質獲取營養,在有氧和無氧的條件下,分解葡萄糖的產物有何不同?講解:酵母菌在有氧、無氧條件下都能通過分解葡萄糖獲取能量,這種營養方式使它在自然界分布廣泛。人們把像酵母菌這樣,即使在無氧情況下也能獲取能量的方式叫做發酵。提出問題:剛才我們在觀察發酵的面團時發現有很多小孔、還有酒味,這些現象是怎么產生的,你能做出解釋嗎?講解:發酵作用被人們廣泛應用于生產生活中。釀酒工業利用了糧食作物發酵后產生的酒精;而二氧化碳氣體受熱膨脹使面團發起,變得松軟,因此發酵作用被廣泛運用于食品加工制作。3、請大家觀察圖片,分析:這些酵母菌的形態發生了怎樣的變化?講解:其實這些酵母菌正在繁殖它們的后代。出示酵母菌的生殖過程圖提出問題:酵母菌的生殖有什么特點 講解:酵母菌的這種生殖方式叫做出芽生殖,是它最主要的生殖方式。但在環境條件惡劣的情況下,酵母菌還能進行孢子生殖。 1、觀察、分析酵母菌的形態特點:大多為卵圓形,個體微小。觀察、分析:酵母菌由細胞壁、細胞膜、細胞質、細胞核、液泡等結構組成。觀察植物細胞結構圖,與酵母菌結構對比:植物細胞內具有葉綠體,酵母菌結構中沒有葉綠體。2、閱讀課文47頁第二小節,進行分析:通過分解葡萄糖獲取營養。分析:有氧條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無氧條件下分解成二氧化碳和酒精。齊聲朗讀發酵的概念分析、交流:酒味可能是由酒精釋放的;小孔可能和二氧化碳氣體有關。了解發酵作用在生活中的利用價值。3、觀察圖片,分析:有的酵母菌一端好像長出了小芽(小棍等)。觀察、分析:先長出一個小芽,這個芽體逐漸長大,最后從母體脫落發育為新個體。 利用圖片資料引導學生認識酵母菌的形態結構特點,培養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通過對比觀察,知道酵母菌細胞中沒有葉綠素,從而推斷其營養方式。通過課文閱讀,初步了解酵母菌獲取營養的方式,然后引導學生認識在有氧、無氧條件下不同的產物,最后歸納出發酵的概念,這樣的安排有效地解決了本課學習的難點。聯系觀察實驗引導學生分析、認識發酵作用的產物,突出生命科學知識與人類生產生活密切相關。通過圖片觀察,引導學生描述酵母菌的生殖過程,認識酵母菌主要的生殖方式。二、青霉1、青霉的形態結構2、青霉的營養方式3、青霉的生殖方式4、青霉的代謝產物——青霉素 1、生活中我們經常會看到食物和衣物如果存儲不當就會發霉,這種現象是由什么生物引起的呢講解:由各種霉菌引起的霉變現象在生活中比較常見,今天我們先來認識腐爛橘皮上的霉菌——青霉。青霉的形態結構具有什么特點?出示“青霉的顯微結構圖”引導學生觀察、分析。講解:在顯微鏡下我們可以看到青霉菌體由很多菌絲組成,菌絲由隔膜分隔成許許多多的細胞,每一個細胞中都有細胞核,所以青霉是一種多細胞生物。我們用肉眼從外部觀察到的白色絨毛狀結構就是青霉的菌絲,而青綠色的就是青霉孢子。2、提問:青霉細胞中有沒有葉綠體?它們是如何獲取營養的呢?示霉變和未霉變的柑橘實物,引導學生思考。講解:青霉的細胞沒有葉綠素,從腐爛的生物遺體上獲取營養,我們把這種營養方式叫做腐生。3、示青霉孢子的顯微結構圖,提問:青霉孢子有什么特點?講解:青霉成熟的孢子呈青綠色,孢子小輕多,在自然界中隨處散播,落到環境適宜的地方,孢子就可萌發出菌絲,每個孢子都可以發育成一個新個體。青霉就是這樣依靠孢子進行繁殖。提問:生活中霉變在什么時候最容易發生呢?講解:溫暖、潮濕、有機物豐富的環境最適宜霉菌的生長。夏天,受潮的糧食、衣物和皮鞋常常發霉長毛,原因就在于此。你能做哪些工作防止霉菌的生長?4、青霉在它的生活過程中會產生一種次生代謝產物——青霉素,被人類發現并廣泛應用于疾病的治療。出示相關資料,介紹青霉素的發現及它的生理作用。介紹腐乳與霉菌(毛霉)的關系 1、回答:霉菌。觀察、分析:有營養菌絲、直立菌絲、細胞核、孢子等結構組成。2、觀察、分析:無葉綠體,自己不能合成養料。思考、分析:腐爛的柑橘發生了霉變,未腐爛的柑橘沒有發生霉變。齊聲朗讀發酵的概念3、觀察、分析:孢子位于直立菌絲頂端、成串排列、呈掃帚狀。了解青霉生殖方式分析、猜測:夏季較多思考、交流:食物保存在干燥的地方等。4、閱讀資料,了解青霉素的發現史,知道青霉素對人類健康做出的重要貢獻。 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開展教學,引發學生的興趣。通過圖片觀察分析,認識青霉的形態結構特征。通過對比觀察霉變和未霉變的柑橘,發現只有腐爛的柑橘發生了霉變,從而認識青霉的營養方式——腐生。觀察青霉孢子的顯微圖片,了解孢子的特點,知道霉變發生的條件,從而學會在生活中如何去防止霉變的產生。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突出生命科學知識與生活密切相關,學會辯證地看待霉菌與人類的關系。三、真菌的主要特征拓展:認識大型真菌 我們已經認識了酵母菌和青霉兩種生物,比較一下,它們有哪些相同的特征?講解:酵母菌和青霉的細胞中都有細胞核,沒有葉綠素,用孢子繁殖,個體都比較微小,像這樣一類生物,我們把它叫做真菌。示蘑菇、靈芝等一些食用真菌、藥用真菌圖片提出問題:這些生物體形較大,為什么也把它們歸入真菌呢?出示蘑菇的顯微結構圖片,引導學生從蘑菇的結構特點、營養方式、生殖方式等方面進行課外探究。 回憶、分析:都有細胞核、無葉綠素、用孢子繁殖、個體微小。判斷、分析蘑菇屬于真菌類群的原因。 在對比、分析的過程中引導學生構建真菌的概念。補充各種介紹大型真菌,使學生對真菌的類群形成完整的認識。鼓勵學生學以致用,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四、真菌與人類的關系 提出問題:我們應該如何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呢?講解:真菌對自然界和人類有著非常密切的關系,一方面會使食物衣物等發生霉變、會使人得病(寄生真菌)等;另一方面它又具有食用價值、藥用價值,在自然界分解動植物的遺體扮演著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們要辨證看待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懂得利用真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 思考、交流:可制作藥品,可加工各種副食品;也可使食物等發生霉變。 正確認識真菌對自然界的意義和與人類的關系,懂得利用真菌更好地為人類服務。小結 真菌的主要類群:單細胞真菌——酵母菌多細胞真菌——霉菌 青霉大型真菌——蘑菇、木耳等2、真菌的主要特征:有細胞核,沒有葉綠素,用孢子繁殖等3、真菌與人來的關系:有害又有益 相互啟發一起總結。 回顧整堂教學,鞏固所學知識點。作業布置 練習冊 p8/填空題4、6 ;選擇題2、4課外實驗:利用橘皮培養青霉菌六、板書設計:酵 母 菌: 發酵單細胞、有細胞核、無葉綠素、孢子生殖、出芽生殖為主一、真菌的類群 霉菌 青霉:多細胞、有細胞核、無葉綠素、孢子生殖青霉素大型真菌:蘑菇、木耳、靈芝等 真菌主要特征有害:霉變、使人得病等二、真菌與人類的關系有益:食用、制藥、做各種副食品等教學設計評比作者誠信承諾書題目 真 菌作者姓名 阮穎 性別 女 出生年月 1974年3月 職稱 中學一級單位全稱 上海市奉賢區華亭學校單位地址 上海市奉賢區南橋鎮建賢路1號 郵編 201400聯系電話 辦公: 67180631*8434 手機:13761715540電子信箱 Email: ruanying22@個人誠信承諾 1、我鄭重承諾(在括號內打“√”):所寫教學設計為本人原創,沒有抄襲他人( √ )所述教學案例真實,并非杜撰( √ )2、主辦單位若將我的作品公示、上網、發表、出版,我表示(在括號內打“√”):同 意( √ )不同意( )作者簽字:阮 穎 2011年6 月 17日PAGE1 展開更多...... 收起↑ 資源預覽 縮略圖、資源來源于二一教育資源庫